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与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与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与原则抗菌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能够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但过度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解决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增加的问题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1. 避免治疗失败: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抗生素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时,细菌可能会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确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2. 减少副作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经常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包括呕吐、腹泻、皮疹等。

如果过度使用或滥用抗菌药物,患者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副作用风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3. 防止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

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且可能需要更昂贵和有毒的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助于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保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1. 仅在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应仅用于治疗确诊的细菌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普通感冒等无菌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此外,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如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应首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是否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各类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医生应综合考虑诊断、病情和患者的特殊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抗菌药物。

此外,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防止不必要的细菌耐药性产生。

3. 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特点,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疗效。

此外,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不能随意中断或延长疗程。

4. 检测和监测细菌耐药性:在医疗机构中,应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和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

护理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护理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护理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抗生素的使用则是其中一部分。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确保护理过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在护理工作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根据病原体敏感性进行选择: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先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抗生素并非“治万病”的灵丹妙药,应严格控制使用的适应症。

只有在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等无法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应采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遵循合理的抗生素剂量和用药时间: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剂量和用药时间。

严禁擅自减少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出现治疗失败或抗药性增加的情况。

4. 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及时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

通过定期检测临床指标和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二、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抗药性增加:抗生素滥用是导致抗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护理工作中不进行合理应用抗生素,频繁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将加速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发展,导致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失去作用。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避免抗药性增加的重要手段。

2.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3. 优化护理效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

确保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更好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康复过程。

合理抗生素试题及答案

合理抗生素试题及答案

合理抗生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A. 杀菌B. 抑制细菌生长C. 促进细胞分裂D. 增强免疫力答案:A2.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抗生素?A. 感冒B. 肺炎C. 扁桃体炎D. 皮肤感染答案:A3.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是:A. 细菌耐药性增加B. 药物过敏C. 肝肾功能损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_________的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_________的发生。

答案:1. 细菌感染2. 细菌耐药性三、判断题1. 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感染。

()2. 抗生素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处方和指导。

()答案:1. ×2.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答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一些常见的感染变得难以治疗。

同时,抗生素的不当使用还可能对患者的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2. 如何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答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仅在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其次,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不自行增减剂量或提前终止治疗;最后,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

五、案例分析题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使用了抗生素,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出现了腹泻症状。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该患者可能的原因包括:一是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是无效的;二是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引起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三是患者可能对所用抗生素产生了不良反应。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安全用药知识讲座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安全用药知识讲座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抵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强大的疗效。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安全用药的认识,我们举办了本次知识讲座。

本文将为您介绍抗生素的基本知识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药物。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生素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抵抗更多种类的细菌,而窄谱抗生素只能抵抗特定类型的细菌。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义避免滥用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是指在不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抗生素。

这种行为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即抗生素耐药性。

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同一种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就会下降,严重时甚至无法治疗感染。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保持抗生素的疗效。

避免抗生素不良反应抗生素使用不当还会导致不良反应。

不同的抗生素可能导致不同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

有些抗生素还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使用抗生素、按照医生指导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情况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针对病原体是细菌的疾病,如细菌性肺炎、细菌性尿路感染等,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等,抗生素是无效的。

因此,需要慎重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

遵循医生的指导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病情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完成全程疗程即使感染症状缓解,也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全程疗程。

全程疗程可以确保彻底杀灭细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中途停药容易导致细菌复发,同时也增加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与方法

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与方法
莫西沙星
属于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用 于治疗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
主要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军团菌肺炎等。
阿奇霉素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 用,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 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克拉霉素
主要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 感染、扁桃体炎等。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与餐隔开
口服抗生素应与餐隔开,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的 吸收。
避免滥用
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肌肉注射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注射部位选择
肌肉注射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注射技巧
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避免肌肉损伤和药物浪费。
观察局部反应
注射后应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如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敏感的抗生素。
真菌性感染
部分抗生素使用后可能会引起真 菌感染,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可能导致口腔、肠道等部位的真 菌感染。此时应使用抗真菌药物
进行治疗。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上呼吸道感染
如喉炎、扁桃体炎等,应选择 能够覆盖上呼吸道常见细菌的 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等。
下呼吸道感染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应选择 能够覆盖下呼吸道常见细菌的 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氨基 糖苷类等。
规范抗生素使用剂量和疗程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确保使用剂量和疗程足够,但不过度使用, 有助于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病因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针对病原菌 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病程
及时使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 减轻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抗生素管理制度

抗生素管理制度

抗生素管理制度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抗生素的使用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度、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医疗机构普遍引入了抗生素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抗生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目标和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一、抗生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维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抗生素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1. 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它给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推迟或降低耐药细菌的传播。

2.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使用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抗生素管理制度通过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暴露,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提高医疗机构的行业形象:良好的抗生素管理制度能够增加患者和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医院的声誉。

同时,有效的抗生素管理也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抗生素管理制度的实施目标抗生素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科学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医生对抗生素的处方行为。

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2. 防止交叉感染:抗生素管理制度应包括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规范,避免在医疗机构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患者隔离等措施,有效控制感染传播。

3. 加强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意识和能力。

定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使医务人员了解最新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和研究进展。

三、抗生素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不同类型感染的治疗方案和推荐抗生素的选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究引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指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和最小的药物副作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者、患者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1.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速度,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保护患者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1.2 降低药物副作用和风险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遭受的健康风险。

1.3 保持疗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保持其临床疗效。

过量、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抗菌药物对细菌的选择性压力减小,使得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作用降低,从而减弱其疗效。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确保疗效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 影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因素2.1 医务人员的知识和培训水平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程度和培训水平是影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因素。

缺乏对抗菌药物的知识和培训,容易导致医务人员的不准确或滥用抗菌药物。

2.2 患者的期待和需求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度期待和需求,也是导致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因素之一。

一些患者可能对抗菌药物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抗菌药物快速治愈,而医务人员也可能迎合患者的期望,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2.3 药物销售渠道和监管医药销售渠道的非正规性、不合规的销售行为也是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的因素之一。

一些非法的医药渠道可能存在销售次品或假药的情况,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不符合临床指南,导致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4 医保制度和医疗机构管理医保制度和医疗机构的管理也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产生影响。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和人口增长,许多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包括一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抗生素是医生常用的一种药物,能够帮助我们治愈这些疾病。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已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抗生素抗性的影响。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1.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抗生素的作用原理。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治愈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

然而,抗生素并不能杀死所有类型的细菌,也不能治愈所有类型的疾病。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合适的检验,确保病人需要治疗的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并且使用抗生素是合适的。

2. 抗生素抗性的危害抗生素抗性是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这可能会对人类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如果一个人在接受治疗后仍感觉不适,并在没有医生指导下继续服用抗生素,病菌可能会对它们产生抗性,这种抗生素无法抑制细菌的生长。

当世界各地的人们大量使用这些抗生素时,病菌将逐渐对这些药物产生免疫力,使治疗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超级细菌,在治疗中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这也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并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努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在防止抗生素抗性变得普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行动。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频率。

如果抗生素被过度使用或不必要使用,病菌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抗生素抗性。

例如,当人们感染病毒时,抗生素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的。

如果医生没有进行合适的诊断和检验,同时出于利益考虑过度使用抗生素,那么病菌可能会对这些药物产生抗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医生培训力度。

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其中哪些是无效的,有效的抗生素存在什么风险等等。

此外,许多医生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并了解抗生素的正确用法。

当公众和医生都对该问题有更好的认识时,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摘要】宾川县是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之一。

作者在对我县县、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时,发现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不恰当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随之而出现菌群失调、耐药性等给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困难。

同时,既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采用现场抽查处方,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为下一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已成为人们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

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同时抗菌谱愈来愈广,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然而,我县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明确,存在不合理、不恰当的多种抗生素联用的现象。

这既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致使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耐药性等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参合患者的健康。

现简要分析如下。

1 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县、乡、村(特别是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部分临床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适症或适应证不明确各种抗生素都有明确的适应症,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而对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和一般病毒性感冒不应使用抗生素。

1.2 不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对抗生素使用的剂量、溶媒、给药间隔和给药途径等不了解,使药物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例如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体内作用时间短,且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易降解,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溶媒,每4~6 h静脉滴注1次,而不应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1次/d,静脉滴注。

1.3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临床常见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如螺旋霉素、红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同一输液瓶静脉滴注等,此类联合用药,轻则降低疗效,造成经济浪费,重则引发药源性疾病。

另如阿米卡星与小若霉素的联合应用,不当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毒副作用。

1.4 试探性用药没有药敏试验报告或血象检查报告,医生仅根据不成熟的经验,而进行的撒网式用药,这种情形增加了用药种类和用药量,但却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5 经济因素的影响少数医生或患者偏信推销商及广告的夸大宣传,甚至某些医生在回扣提成的诱惑下,忽视了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忽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患者开大方造成药物的浪费。

某些医疗单位人为地规定一线药或二线药,不论何种感染先用便宜的常用药,或者患者片面认为价格昂贵的新药物都是好药,而向医生提出过分要求,这些都严重的影响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滥用抗生素对机体常见危害性
2.1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症是滥用广谱抗生素的直接恶果。

菌群失调症是指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的变化。

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这主要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其体内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大量杀灭,而不敏感的细菌,如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则乘机繁殖,引起假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性感染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是在抗生素治疗原有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新感染,临床上也称二重感染。

2.2耐药性变异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乃至滥用、不合理使用,致使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造成抗生素对耐药菌感染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形成耐药性变异。

如金葡菌耐药使青霉素治疗几乎无效,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大多耐药。

此外,结核杆菌、痢疾杆菌对链霉素、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菌株均逐年增加。

2.3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此外,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从轻微皮疹、发热到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

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掌握药物的作用、用法和适应证,也要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以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抗生素使用中应掌握的原则
3.1抗生素的选择及其使用指征。

应用抗生素时要根据感染的部位、患者的全身情况。

尤其是肝肾功能状态、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药物的敏感性、不良反应和患者对药价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做较为全面的综合选药决定。

3.2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病毒性感染,除确认为细菌或继发性细菌感染外,很少有抗生素使用的指征。

发病原因不明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除病情严重或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否则易掩盖典型的临床症状,难于检出病原体而延误正确诊断和治疗。

3.3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必须在掌握适应症时使用抗生素且应用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

剂量过小,既达不到治疗效果,又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不仅浪费,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疗程过短,则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3.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扩大抗菌谱,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般为二药联合即可。

因此,笔者建议使用抗生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抗生素前应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评估,尽量使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②抗生素种类不宜经常更换,观察3 d后(重症观察2 d),再进行必要的调整;③严格掌握适应证,提倡口服给药途径,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药物能够奏效时就不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的机会;④严格掌握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同时避免长期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产生;⑤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药理性质,对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体内过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制剂组成、剂量、给药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⑥注意特殊情形时的用药,了解患者的其他疾病,老年人,孕妇等的生理变化特点以及感染本身处于何种程度,如有条件对危重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汤光,吴永佩,谢惠民,等.临床合理用药手册.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讲义(试行).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