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二〇〇五年修订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其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牙合畸形是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面间的关系不调,是一种发育畸形。

错牙合畸形能造成口颌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也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为平衡、稳定和美观。

口腔正畸学科与遗传演化、生物力学、骨的生物学和材料学等基础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预防龋齿、牙周病及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防治工作可以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全身的健康水平。

所以□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有重要预防意义的一个分支科学。

错牙合畸形是指由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颅面和口腔的生长发育是口腔正畸的专业基础课,掌握了颅面和口腔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错牙合畸形产生的机理及错牙合畸形与颅面、口腔生长发育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理解错牙合畸形的早期防治对儿童颅面口颌正常发育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颅面和口腔的生长发育及口腔正畸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临床技工室的实习课训练,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可独立诊断早期错牙合畸形及开展预防性矫治工作,对常见牙颌畸形的防治提供必要的咨询。

并且通过病例讨论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专业课的学习给学生毕业后的口腔正畸学深造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一)绪论1.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掌握:错牙合畸形的概念。

熟悉: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了解: 口腔正畸学的学科内容及发展现状。

2. 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

掌握:何为个别正常牙合和理想正常牙合。

熟悉:国内外错牙合的患病率。

3.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掌握:错牙合畸形的局部危害性。

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案

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案

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
1.了解口腔正畸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的牙齿畸形分类及其特点,并能进行初步的诊断;
3.熟悉常见的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4.了解口腔正畸治疗的风险及并发症,并能进行有效的预防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
1.口腔正畸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2.牙齿畸形的分类及其特点
3.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
4.口腔正畸风险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PPT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口腔正畸学的概念、基本原理
以及牙齿畸形的分类及其特点等;
2.病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掌握不同患者的口腔情况及治疗方案制定;
3.模拟临床:在模拟诊所中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相关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重点
1.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
2.口腔正畸治疗的风险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五、教学难点
1.牙齿畸形的分类及其特点;
2.各种不同类型的牙齿畸形的治疗方法及其适应症。

六、教学评价
1.理论课程考试: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口腔正畸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
2.模拟临床操作:现场操作综合考评,掌握学生对口腔治疗技能的掌握情况;
3.病例分析报告:对不同实际病例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对患者情况的综合评估及制定治疗方案的能力。

口腔正畸教学设计方案

口腔正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熟悉各类口腔正畸器的名称、特点及使用方法;(3)使学生了解口腔正畸的最新进展和新技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口腔正畸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口腔正畸器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口腔正畸临床诊疗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口腔正畸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口腔正畸器及其使用方法3. 口腔正畸诊断与治疗4. 口腔正畸新技术与新进展5. 口腔正畸临床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口腔正畸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口腔正畸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实际操作口腔正畸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口腔正畸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角色扮演法:模拟口腔正畸诊疗过程,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口腔正畸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第二周:口腔正畸器及其使用方法3. 第三周:口腔正畸诊断与治疗4. 第四周:口腔正畸新技术与新进展5. 第五周:口腔正畸临床案例分析6. 第六周:实验操作及考核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成绩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核: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考核内容:口腔正畸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器物使用、诊断与治疗、新技术与新进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正畸学》2. 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口腔正畸器、模型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在线课程等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口腔正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为我国口腔正畸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牙合畸形是牙、颌、面的生长发育畸形,掌握颅面和口腔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了解错牙合畸形产生的机理以及错牙合畸形与颅、颌、面生长发育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理解错牙合畸形的防治对促进青少年颅、颌、面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通过错牙合畸形的防治工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水平,从而一步提高全身的健康水平。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口腔正畸学》各章节,熟练掌握牙颌面发育畸形形成的病因、分类及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了解各类矫治器及矫治技术、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等。

熟悉颅颌面的生长发育、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等。

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成年人正畸治疗及先进的种植支抗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畸病例讨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临床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口腔正畸常见错牙合畸形进行检查诊断及防治,毕业后可独立开展基本的口腔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和简单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业务,并为进一步学习口腔正畸学课程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傅民魁编著.《口腔正畸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二)参考书[1]林久祥编著.《口腔正畸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2]罗颂椒编著.《当代实用口腔正畸技术与理论》.第1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3]赵美英、罗颂椒、陈扬熙编著.《牙颌面畸形功能矫形》.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Proffit,W.R.编著,傅民魁译.《当代口腔正畸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要求复习当天授课内容,多了解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专业和技能,学有余力者进一步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

重医大口腔正畸学实验大纲

重医大口腔正畸学实验大纲

口腔正畸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口腔正畸学英文名称:OrthodOn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正畸学实验教程主编单位: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实验讲义名称: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实验地位: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和理论讲课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口腔正畸学学科教学体系。

实验作用: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使本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是对理论讲课的巩固、补充和深化,对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应使学生熟悉常用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操作及正畸治疗的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常见错合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讲课内容独立思考,深入讨论,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口腔医学其他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完成正畸临床常用操作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包括口腔检查与诊断、X线头测量片的描测、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固定矫治器弓丝及各类弹簧的弯制、病案讨论。

详见第八项内容。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开设综合性的专业实验,通过口腔检查与诊断、X线头测量片的描测、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固定矫治器弓丝及各类弹簧的弯制、病案讨论等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口腔正畸常见病例治疗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操作,以便获得掌握正畸临床和科研的能力。

四、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均上交实验报告,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标准评分。

五、考核与考试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30%,其中实验技能成绩占9%(即动手能力、实验正确性、器材的消耗和损坏程度各占3%);实验报告成绩占21%(定量评分方法详见《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附册》,每个实验为IOO分),重点是“实验结果”的表达是否正确和真实,“结论和讨论”的水平如何。

虽然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但按个人评定成绩,每位同学必须按《附册》的实验报告格式和按老师的要求独立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按时送交老师批改。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二、正文
系统理论课(24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2学时)
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2学时)
第四章错合畸形的分类(2学时)
第五章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2学时)
第六章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2学时)
第七章矫治器(4学时)
第八章错合畸形的预防性矫治(2学时)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
第九章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4学时)
第十章保持(2学时)
三、实验课(49学时)
1.临床实习课(20学时)
2.技工实习课(20学时)
3.小讲课内容(9学时)
四、附则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教学大纲1、课程概述: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危害、分类、诊断、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与口腔的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内容。

口腔正畸学的教学目的是结合颅面的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及口腔颌面、牙列的解剖生理、遗传学等,阐明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表现、危害及分类,诊断、及矫治。

通过授课、示教、见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口腔正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其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可独立地诊断各类错 畸形,能够对常见错牙合畸形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咨询,并为毕业后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和进修)打下基础。

本大纲内容有口腔正畸学绪论、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与分类、错牙合畸形的诊断、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一类错牙合、二类一分类错牙合、二类二分类错牙合、三类错牙合、支抗、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成人正畸、正畸与正颌外科、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

每一章开始均说明目的、要求和范围。

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保证。

对于一些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或不成熟的理论,教师要介绍各个学派的见解,也可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口腔正畸学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是:总学时46学时;其中包括系统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及见习18学时。

2、正文(一)系统理论课(46学时)绪论(2学时)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掌握:错牙合畸形的概念。

熟悉: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了解:口腔正畸学的学科内容及发展现状。

2、错 畸形的患病率掌握:个别正常合和理想正常合的概念了解:国内外错牙合的患病率。

3、错 畸形的危害性掌握:错牙合畸形的局部危害性熟悉:错牙合畸形的全身危害性4、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几种矫治方法5、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和标准:掌握:正畸矫治的标准;正畸矫治的目标6、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熟悉: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最新 口腔正畸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口腔正畸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正畸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编写前言1.学科性质、学科主要内容及特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示教、技工实习和临床见习等方法,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正畸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验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内容。

2.课程学习要求;通过实验课训练,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可独立诊断早期错牙合畸形及开展预防性矫治工作,对常见牙颌畸形的防治提供必要的咨询。

并且通过病例讨论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专业课的学习给学生毕业后的口腔正畸学深造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 本大纲制订依据的教材、使用的方法等。

本大纲每一章开始均说明目的、要求和范围。

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保证。

对于一些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或不成熟的理论,教师要介绍各个学派的见解,也可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实验课39学时,于第8学期内完成。

参考书目1、《口腔正畸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六版2、《口腔正畸学—现代原理与矫正技术》3、《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4、《口腔医学实验教程》5、《当代实用口腔正畸技术与理论》目录第一章检查与诊断……………………………………………………×第二章印模与模型……………………………………………………×第三章 X线头影测量片的描测………………………………………×第四章活动矫治器各类弹簧及双曲唇弓的制作1…………………×第五章活动矫治器各类弹簧及双曲唇弓的制作2…………………×第六章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1…………………………………×第七章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2…………………………………×第八章自凝塑胶糊塑完成活动矫治器1……………………………×第九章自凝塑胶糊塑完成活动矫治器2……………………………×第十章带环的制作……………………………………………………×第十一章粘接托槽……………………………………………………×第十二章固定矫治器弓丝及各类弹簧的弯制………………………×第十三章病案讨论……………………………………………………×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0学时)教学内容实验课学时第一章检查与诊断 3第二章印模与模型 3第三章 X线头影测量片的描测 33第四章活动矫治器各类弹簧及双曲唇弓的制作13第五章活动矫治器各类弹簧及双曲唇弓的制作2第六章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1 3第七章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2 3第八章自凝塑料糊塑完成活动矫治器1 3第九章自凝塑料糊塑完成活动矫治器2 3第十章带环的制作 3第十一章粘接托槽 3第十二章固定矫治器弓丝及3各类弹簧的弯制第十三章病案讨论 3合计 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研究牙、颌、面发育畸形的症状、病因、检查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独立学科。

它与口腔颌面部各科,尤其是牙周组织、颞颌关节功能以及颜面部形态学、修复学、生物力学、组织学、美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对正畸学认识的不断提高,将拥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畸患者,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频繁,成年人矫正人数与日俱增,使正畸学科发展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

二、总体要求1.掌握错合畸形常用检查、诊断分析法。

2.了解牙、颌、面发育与错的形成3.熟悉错畸形发生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预防。

4.掌握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矫治原理、作用及其应用。

5.掌握口腔正畸治疗中支抗应用6.掌握口腔正畸中生物力学变化7.了解常见错的表现、病因机制及治疗原则。

8.熟悉正畸治疗后保持的意义。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口腔正畸学教学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验课8学时。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正畸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正畸临床的总体概貌。

掌握牙、颌、面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时数分配章节讲授内容讲授时数见习时数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1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 1第四章错合畸形的分类 1第五章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2第六章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2第七章矫治器的矫治技术 2第八章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 2第九章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5第十章成人正畸 1第十一章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 1第十二章保持 1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充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要求一、了解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熟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及危害性。

三、熟悉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矫治标准和目标。

四、了解正畸学发展简史。

课程内容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个别牙错位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异常二、错合畸形的患病率1.国内调查结果为乳牙期51.84%,替牙期71.2%,恒牙期72.92%。

2.个别正常及理想正常概念。

三、错合畸形的危害性(一)局部危害性1.影响合、颌面发育2.影响口腔健康3.影响口腔功能4.影响容貌外观(二)全身危害四、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1.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外科矫治2.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可摘矫治器、功能矫治器五、矫治标准和目标1.矫治标准:个别正常合2.矫治目标:平衡、稳定、美观六、口腔正畸学与其它学科关系与牙周病学、颞颌关节病学、儿童口腔学、生物力学、口腔修复学及材料学密切相关。

近年来计算机参与错合畸形的诊断、设计及预测。

七、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

考核知识点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及危害性二、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矫治标准和目标三、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四、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考核要求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及危害性熟悉:(1)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2)错合畸形的发病率(3)个别正常合及理想正常合的概念(4)错合畸形的危害性二、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矫治标准和目标熟悉:(1)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2)错合畸形矫治器的类型(3)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和目标三、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1)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四、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了解:正畸学发展简史复习思考题一、口腔正畸学意义是什么?二、什么叫错合畸形?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四、患病率是多少?五、矫治目标是什么?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了解颅面生长发育与错合的关系及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

二、掌握出生后颅面部的正常发育。

包括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颅面部的分界线;颅面生长三、发育的速度和比例变化;颅面生长发育快速期和缓慢期。

四、了解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式和部位。

五、熟悉合的发育、建合、建合的动力平衡;掌握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

课程内容一、概述基本概念;遗传学环境;生长发育型与组织系统;机体生长快速期;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二、颅面的生长发育(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二)出生后的颅面生长发育1.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三种方式(a.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b.骨缝的间质增生,c.骨的表面增生)2.颅面部划分标准(头部分为颅及面两部分)(1)颅底平面:鼻根点至Bolton点连线组成的平面(2)面横平面(Frankfort平面):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连线形成的平面。

在人类学中常用于作为颅面分界线。

3.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及特征(1)比例变化: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幼稚状态。

(2)Brodie 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1) 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2) 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3) 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度4) 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方向5)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6) 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4.颅面部的生长发育(1)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经增大,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

颅部上下经及左右经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的表面生长(2)颅底的生长发育:受颌面部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脑的生长发育影响。

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

蝶枕软骨结合在18-20岁之间还有活动,由此可见后部有生长发育。

(3)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宽度最大;出生后面部高度增长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又次之。

5.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颌面部的增大基本和身体一致,但和牙的萌出有关: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三、颌骨的生长发育(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1.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1) 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2) 骨表面生长: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3) 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4) 后鼻棘新骨增生(2)宽度增生1) 腭盖的宽度增加及上颌骨表面增生2) 颧骨宽度增加3) 上颌骨前部随恒牙的唇侧萌出使宽度增加(3)高度增加1) 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2) 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3) 腭盖表面增生,鼻底表面吸收使腭盖下降2.鼻部生长:以骨表面增生、内面吸收为主,鼻整体向前移动,鼻变高。

3.眼窝底部生长:骨表面增生,使眼窝间分离,鼻腔增宽,上颌向前移动。

(二)下颌骨的生长发育4.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下颌支前缘吸收陈骨和后缘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2)宽度增长: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3)高度增长:髁突及喙突生长、牙槽突生长及下颌下缘少量新骨增生使下颌骨高度增加5.关节部:髁状突呈 v字形向后上方移动6.喙突:喙突顶端向上侧向移动。

下方侧向唇颊侧移动7.颏部:随着发育慢慢突起8.下颌角变化:随年龄及功能发生变化(三)上下颌间位置关系的调整四、牙列与合的发育(一)合的建立:与合的发育及功能有关且受颌骨、牙槽骨等发育影响,受机体发育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二)建合动力平衡(a.向前的动力 b.向后的动力 c.内外的动力平衡 d.垂直向的动力平衡)(三)合的发育阶段1.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2.乳牙合期7-8月至2-3岁(1)萌出时间和顺序:一般萌出顺序为: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2)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临床上要注意鉴别上下第二乳磨牙与上下第一恒磨牙)(3)乳牙列的间隙变化:在前牙部分,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为生长间隙。

在上乳尖牙的近中和下乳尖牙远中出现间隙为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4)终末平面:垂直型;远中型;近中型(5)乳牙异常:萌出时间及数目异常;形态及结构异常(6)乳牙合特征3.替牙期:6-12岁期间(1)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出生时上下第一恒磨牙开始钙化;8-10岁时第二磨牙开始钙化(2)萌出时间及顺序:受种族、遗传等影响顺序:上颌:6→1→2→4→5→3→7,下颌:6→1→2→3→4→5→7或为上颌:6→1→2→4→3→5→7,下颌:6→1→2→4→3→5→7(3)替牙间隙:Leeway Space的意义及作用;乳恒牙交替通过以下几方面补偿:1) 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2)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颊侧3) 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加4) 前磨牙萌出时较偏颊侧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6) 替牙间隙的作用(4)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是发育中的自然现象,暂不需要矫正,包括以下:1) 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2)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3) 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4) 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合关系5) 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合4.恒牙合期:12岁-第二恒牙萌出直至第三磨牙萌出(1)恒牙合特征1) 上下前牙关系2) 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3) 牙弓大小的变化(四)牙龄 Hellman 牙龄划分法考核知识点一、颅面生长发育与错合的关系及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二、出生后颅面部的正常发育三、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式和部位四、合的发育、建合、建合的动力平衡五、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考核要求一、生后颅面部的正常发育掌握:(1)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2)颅面部的分界线(3)颅面部生长发育的比例变化(4)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二、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式和部位掌握:(1)上颌骨长度增长的四条骨缝三、合的发育、建合、建合的动力平衡熟悉:(1)建合的动力平衡(2)乳牙期及恒牙期牙的萌出顺序四、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掌握:(1)替牙间隙的意义及作用(2)牙期的暂时性错合的表现思考题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二、什么是生长发育的四型?三、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哪几个?四、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征是什么?五、生长间隙,灵长间隙,替牙间隙及终末平面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六、什么是乳恒牙交替时期的补偿?七、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是什么?八、建合的动力平衡是什么?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学习目的要求了解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课程内容一、遗传因素(一)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二)个体发育(individual dovelopment)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1.母体因素2.胎儿因素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额外牙(supernumerary footh)(2)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 missing footh)(3)牙齿大小形态异常(4)舌形态异常(5)唇系带异常(二)后天因素1.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2.佝偻病3.内分泌功能异常4.营养不良(三)功能因素1.吮吸功能异常2.咀嚼功能异常3.呼吸功能异常4.异常吞咽5.肌功能异常(四)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唇习惯、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不良睡眠习惯等(五)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乳牙早失的原因及危害2.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及造成的不良后果3.恒牙早失:恒牙早失尤其是第一恒磨牙早失的后果4.恒牙早萌:防止恒牙早萌的意义5.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正常萌出顺序及异常情况下的不良后果6.多数乳磨牙早期缺失:可引起的后果及保护乳牙的意义7.乳尖牙磨耗不足:乳尖牙磨耗不足产生的后果8.乳牙下沉: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六)骨性错合的病因:骨性错合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考核知识点一、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二、错合畸形的环境因素考核要求一、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掌握: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二、错合畸形的环境因素熟悉:1.良习惯及造成错合畸形的表现2.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及其临床表现思考题一、腔不良习惯及造成错合的表现是什么?二、颌功能异常导致错合畸形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是什么?第四章错合畸形的分类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的错合畸形的分类方法课程内容一、Angle 理想合理想咬合的标准二、Angle 错合分类法(一)第一类错合(二)第二类错合(三)第三类错合(四)安氏分类的优缺点三、毛燮均错合分类法毛氏分类法及特点考核知识点常用的错合畸形的分类方法考核要求常用的错合畸形的分类方法掌握:Angle错合分类法及优缺点思考题详述Angle’s分类法及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