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演讲稿

创造力的培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
革的时代,培养创造力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创造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
养和锻炼而得到提升。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尽还复来。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当的滋养,它就会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其次,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学校、
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创造力的摇篮,父母要给予
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学校是培养
创造力的沃土,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而
社会则是创造力的舞台,它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平台,让每个
人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最后,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磨砺。
只有在不断的实
践中,我们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创造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创造力就是勇气,勇气就是创造力。
”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创造力,学会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它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创造力的培养演讲稿

创造力的培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创造力的话题。
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每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素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它能够推动人们不断地探索、发现、创新。
所以,家长和老师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问问题,多思考,多尝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孩子们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创造力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来茁壮成长,而不是束缚和限制。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尝试新的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鼓励孩子们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通过失败,我们才能不断地吸取教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最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创造力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来支撑,而鼓励和肯定是最好的动力。
当孩子们展现出创造力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更有动力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而培养创造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共同努力,让创造力在每个人的心中开花结果。
谢谢大家!。
如何培养创造力演讲稿

如何培养创造力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备受关注的
话题——如何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
的源泉,而培养创造力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创造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
培养和训练来不断提升。
要培养创造力,首先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
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各种联想和组合,从而
产生新的创意。
其次,要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打破常规。
创造
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地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敢于尝试新的方法
和思路。
再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只有善于观察
和思考,才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要勇于接
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失败
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家庭和学校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培
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
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培养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支持。
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尝试,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论成才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创 造 、创 造 性 与刨 新 性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对 于 创 造 的释 义 , 《 代 汉 语 词 现 典 》的 解 释 包 括 三 层 意 思:一 是作 “ 发 明 ” ,制 造 前 所 未 有 的 事 物 ; 二 是 作
“ 造 ” 、 “ 造 ”的 意 思 ; 三 是 指 建 制
论成 才过 程 中创 造 力 的培 养
一 卢 鹏
创 造 性 是 人 才 最
人 类进 步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过 程 , 其
实 质 就 是 人 才 在 社 会 实践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创 造 ・ 的 劳 动 、 取 得 创 造 性 劳 动 成 性 果 的 过 程 。社 会 中每 个 人都 具 有 不 同
造 性 活 动 的 正 式 开始 。 人 们 利 用 不 断
改进 的生 产 工 具 征 服 自然 、改 造 自然 、 保 护 自然 , 以 此 获 取 社 会 发 展 和 人 类
新颖 的、有价值 的心理产 品的心理过
程 。在 这 里 ,我 们要 注 意 创 造 性 的 层
发挥 而促成新事物 、新成 果的产生 ,
他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大 量 有 益 的 重 复 性 劳 动 ,对 劳 动成 果 进 行 深 化发 展 而 取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创 造 力 实 际 上 就 是 一 种 社 会 生 产 力 ,其 主 要 作 用 是 作 为 创
创 造 力 概 念 的 界 定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学 术 界 争 论 的焦 点 , 不 同 的研 究 角 度 得 到 的 结 论 各 有 侧 重 ,但 创 造 力 作 为 人 类特 有 的 一 种 综 合 能 力 的 观 点 是 学 术 界 各 位 专 家 和 学 者 一致 认 同 的 观 点 。 结 合 目前 的研 究现 状 , 笔 者 将 从 , 学 、 哲 学 以及 人 才 学 的 角 度 对 创 理
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的培 养 创造 条 件
第 一 , 师应 坚 持 以 “ 发 式 教 学 法 ” “ 现 教 教 启 、发 学 法 ” 创造 性 教学 方 法 组织 教 学 , 等 以有 效 诱 发学 生 的创 造 动机 , 激学 生 的好奇 心 和求 知 欲 , 发他 们 刺 激 的创 造 情感 , 挥其 积 极 主 动性 , 强 探索 、 发 增 思考 、 分 析新 问题 的 主 动 性 , 成 、 展 和 提 高 他 们 的 创 造 形 发 力 。 同时 , 在教 学 中 教师 要结 合 教 材 的 内容 特点 , 引 导 学生 对 知识 进行 分 析 与综 合 、 比较 与概 括 、 纳 与 归 演绎, 以培 养学 生 的 各种 创 造性 思 维 能力 。 第 二 , 堂 教 学 要 善 于运 用 现代 脑科 学研 究 成 课 果 。 生理科 学 研究 已证 明 : 人脑 分 左 右两 半 球 , 左半 球 主要 功 能 为系列 加 工 信息 , 即分 析 、 理 的逻 辑 思 推 维; 右半 球 主 要功 能 是平 等 加 工 信息 , 即对 空 间 图像 作 识别 、 合 的形 象 思 维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善 于 运 综 用 现代 脑 科学 的研 究 成 果 , 视 形 象 教 学 手段 的 运 重 用 , 辑思 维 与形 象 思 维 并 用 , 学 生 的左 、 大 脑 逻 使 右 均 得 到训 练 和发 展 , 高学 生 既 动脑 又 动手 的能力 。 提 第 三 , 堂教 学 要 开 展 课 堂 讨 论 。传 统 的 教 学 课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3期
河 南职 业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业 教 育 版 ) 职
论 大 学 生创 造 力 的 培 养
创造力的培养演讲稿

创造力的培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创造力的培养这一主题。
创造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
而如何培养创造力,我认为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得到提升的。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阳光和水分来孕育成长一样,创造力也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的滋养。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我们勇于尝试和不断的实践。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
”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我们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自己敢于冒险,敢于犯错,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最后,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我们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
懈的精神。
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之九十九的汗水。
”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
断努力,不断坚持,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从
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和培养的重要素质。
只有具
备了创造力,我们才能够在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中取得成功。
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勇于尝试,坚持不懈,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论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1 大 学 生科 学创 造 力的 内涵 及现 状
仓 造力的内涵十分丰富 ,可以从不同角度做 出 0 不 同的概括 。 者们 对 创造 力 所 下 的定 义 大体 有 “ 学 创
3 培养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3
.
1 训 练 创 造性 思 维
表l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现状分析
学 习环节 大学生 科学创造力现状分术 开 发
TECHNOL OGI CAL DEVELOPMENT 0F ENTERPRI E S
20 0 9年 12 , 月
J nF b2 0 a ,e .0 9
论大 学 生科 学创造 力的培养
沈 培
( 东南大学 人文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8 ) 119
造 成果 ”创 造 主 体 ” 角度 。 学创 造 力 是一 般 创造 “ 等 科 观察具 有敏锐性 ; 善于分析 、 力 在科 学 中的具 体 表现 ,是一 般 创造 力 发展 与 科学 观察与 能提出具有探索性 的观察与实验课题 ;
抽象 能设 有效 新颖 独特的实验方案 。 教育 的结 晶。 在文章中 , 我们将科学创造力定义 为 : 实验 综合 、 ; 计出简单 、 、 、 科学知 能深入理 解科学知识 中所 体现 的科 学方 法 ; 于在科学概念 、 善 科学 在 学 习科 学 知识 ,解 决 科 学 问题 和科 学 创造 活 动 中 识 的学 规律与科 学事实间产 生丰富 的联 想 ; 于把科学 知识归类 , 善 形成合
试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o r a fIn rM o g l ies yfrNa in lis un l n e n oi Unvri t aie o a t o o t
Ma .0 1 y 2 1
第l 7卷
第 3期
Vo. 7 No 3 11 .
注的焦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书本 , 不会把知识转 化成 能力 , 创新 力就 更无从 谈起 了。二 是高校里 的教师队伍缺少兼职化 。高 校不能 出大师 , 原因是 多方面的 , 主要 原 因还 是跳 不 出高校 的圈子 , 其 做不 到在 社 会环境里办大学 、 在专业 领域讲 知识 、 在企业实 践中谈能力 , 而只有一批从高校到企业又 回高校 的群体来兼 职 , 能把 需 才 求带 到课 堂 , 把兴趣 带到 专业上 ; 三是教 师 的 自身知 识储备 和创 造力储备不够 , 专业教 师太专业 化 , 师缺少创 造力 , 教 不 能举 一反三 、 触类旁通 , 不能把专业交叉 , 更不会 把专业知识 放到专业发展的平 台上讲 ; 四是对教 师队伍 的考 核缺少创 新 性的衡量指标 。俗话讲 “ 名师 出高徒 ” 如果我们 的教师不具 , 备创 造的兴趣 , 何谈培养学生 的创 造兴趣 。如果 连创造的兴 趣都 没有 , 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 。 ( ) 三 大学生单一的就业选择使创 新生 涯难 以确定 调查显示 , 学位越 高 的人 , 学而 优则仕 ” 对“ 的价值 观越 加推崇 。现在很 多高学 历人 才 , 最后都挤 到“ 当公务员 , 走行 政生涯 ” 这一条窄路上 , 这是 十分 不利 于创 新 的。据资料 反 映, 发达 国家的高学历人 才 9 %都 在企业 或其 他经济组 织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
班级:初教13
学号:1120313014033 姓名:张必然
论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
大多数对创造力的定义是从创造力的结果入手,把创造力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其中,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
创造力与许多因素有关,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又有以下一些特点:1、儿童的创造力更多带有幻想性的特点,而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地带有现实性,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思维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努力创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2、青少年的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意见性;3、随着经验和智力的不断增长,跟儿童期相比,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逐渐转变为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协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熟,辩证思维开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大大提高;独立意识增强,思维的独创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以上对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而且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创造力的训练。
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创造力:(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二)善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师的特征;(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正因为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学和训练来提高,我们才可以用一些方法和原则来进一步提高培养创造力的效率。
在培养和训练创造力的时候,首先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创造氛围。
创造力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培养良好的创造力,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念,给予学生学习和犯错的机会,同时要改变原有的评定标准,鼓励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的保持对创造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进行创造的内部动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会驱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试图发现新问题,并尝试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创设变化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创造力。
3、鼓励学生的独创行为。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去探索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的自豪感就会维持他们的兴趣,这种独创性也正是创造活动的本质。
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活动易于开展,并且可以在许多领域开展,在游戏、办黑板报、制作模型等活动中都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丰富刺激环境,通过集体讨论和一题多解的练习,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来锻炼发散式思维。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在我们的性格特征中,有些特质会影响到创造性,如独立、勤奋、自信、好进取、好探究等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就要有意去发展这些有利于创造性的个性。
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师,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从自身方面也要注意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征。
托兰斯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应该是:(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结合起来。
美国创造教育权威史密斯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1)准备好开发创造性的条件;(2)教学生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创造过程中;(3)不仅教给0学生事实和真理,而且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多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中可以发现善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师特征大致包含以下共性:首先要尊重差异,从自身准备好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其次,要肯定学生观念的价值,引导学生将以前的知识运用到创造活动中;再次,要给予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注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提供;最后,要改变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将
评价的因果联系起来。
要从自身发挥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发挥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性格特征,还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才能更有效、明显地提高创造力。
多数研究表明,创造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得以提高,特别是当这种教学直接以创造力的提高为目标,而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时,提高的幅度最为明显。
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有:(1)创设适宜的条件,激发创造需求。
就是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创设变化的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需求。
(2)发散式提问模式,发展流畅性思维。
发散式提问,可以有多种回答方式,允许大量的替换性回答存在,很好地保持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为解决生活和科学活动中的难题提供更多途径,最终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3)摆脱习惯性思维,发展应变思维。
人们经常无法把熟知的物品用作他用,就是“功能固着”现象,这影响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重新界定法、信息修改法和类目变动法来加以改变,这就可以促使我们探索事物、运动、联系的多种可能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和单一,发展应变思维和独创思维。
(4)调节认知行为,增进创造力。
研究表明,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调节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自我状态,从而提高其自我知觉和发散思维能力。
具体的创造力训练的方法和方案有:(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由奥斯本提出,原意是用暴风雨似的思潮以撞击问题,类似于我国的“集思广益”。
其具体的作法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组织人们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使他们相互启发,引起联想,产生尽可能多和价值尽可能大的设想和方案。
(2)缺点列举法。
对于某个事物存在的某个缺点产生不满,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只要把列举出来的缺点加以克服,那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通过缺点列举训练,可以逐步树立创新志向,甚至可以直接导致发明创造。
(3)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案设计方法,就是把对某个事物的要求——“如果是这样就好了”之类的想法列举出来,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往往会成为创造发明的强大动力。
(4)图形想象训练。
让被试尽可能多地写出什么东西与某个图形的形状相像。
(5)联想训练见到一事物形象、语词或动作而想起其他事物形象、语词或动作就叫联想,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训练活跃的联想能力,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6)展开性思维训练;。
展开思维训练可从多个多个方面进行,材料、功能、结构、形态、组合、方法、因果、关系等各方面均可作为“展开点”,进行具有集中性的灵活、新颖的展开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于专门的创造力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造力训练,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