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思想:指导企业管理

2006-04-10

现代企业究竟应当怎样立足于市场之中,成为一个能长期经营的企业;一个超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一个赢得同行业尊重的企业。一个有良好获利能力并能迅速成长的企业。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如果我们将现代企业比喻为一个类似于人的生命体。那么,如何让这个生命体生机勃勃,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呢?这需要一个用于指导企业行为的哲学思想。

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的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即西方人是以“客观世界”为参照的,而中国人是以“自我”(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为参照系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能有效的简化“信息”。比如:英文有三十万以上的单词,而中文内只有约五万个汉字。西方的科学讲究实证,其实中国的科学也讲究实证。只不过二者方向不同。西方讲究外向的实证(科学实验),中国(东方)讲究内向的实证,以自身为实验的对象(修道)。西文文化注重未知的知识,因为西方要向自然界借鉴。东方文化注重已经存在的知识,因为学习者要借鉴前人内心所证得的内容。

《中庸》是中国儒家四书之一,是儒家弟子的内心实证的心得报告,也是一套极具指导意义的哲学思想。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庸的哲学思想如何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中庸》出自《易经》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庸》是从《坤卦、文言》引申而来的阐扬。《坤卦、文言》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这里的君子自然是指人(本文特指企业家),“黄中”是指五行中的“土”(黄色)居中,“通理”是指通达于“腠理”。心中存有正义并得其位,内心充实,“美在其中”,“诚于中而形于外”。“畅于四支”是指体内的精华,通畅于四支没有阻碍。这时,“君子”如干事业,则能达到“美”的极点。

企业是市场经济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企业是企业家人格的自然延伸。上述《坤卦、文言》的内涵又是如何表现在企业中的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组织管理,是“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是否能够做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则要看企业的组织管理是否贯彻了中庸之道。

二、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故君子慎其独也。

天命即是“性”(心识),统率“性”的是道,修“道”即是教化。道在人的生命中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能够离开的一定不是道。所以,做君子的“戒慎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君子慎其独也”。这个不能“睹”不能“闻”的就是人的“性”(心识)。“君子”不能因为“性”(心识)看不见,摸不着,而认为其不存在,应当真实的面对自我,“慎其独也”。只有“慎其独也”才能够觉悟到“性”(心识)的存在,并依“道”而起用。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喜怒哀乐”是泛指人的情绪,中医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惊、恐、忧、思、悲”七情。人的情绪会影响到人的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和谐性。“喜怒哀乐”未发的状态就是“中”的状态;一旦暴发出来,又能很快自行节制住,这便是“和”的状态。

如果“喜怒哀乐”暴发出来,而不能自行节制,则会导致人的生命系统的失衡。过度失衡则会导致生命系统的解体。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情多困而自杀,或者忧郁而死,或者因怒不可遏而气死的人是很多的。

人的生命系统即使不解体,失衡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会导致种种疾病。中医认为:暴怒伤肝,

狂喜伤心,忧悲伤肺,久思伤脾,惊恐伤肾。

“暴怒伤肝”是因为人生命系统中的“能量”失控,本来“能量”是推动物质成长的,但是太大的能量,在短时间不能释放则表现为怒。怒极会伤害肝脏的功能,这就像电流过大,会烧电线、电器设备一样。

“狂喜伤心”是因为人生命系统中的“物质”蓬勃发展,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比如:小孩子不断的成长,会有成长的快乐。或者突然中了六合彩,自然是大喜过望的。肝脏的功能,有点类似电脑系统中的杀毒软件,将不适合构成人体组织的物质过滤掉,让有用的物质被组织到人体中。这便是常饮酒的人“肝”会出毛病的原因。短时间“物质”发展得过快,心脏处理信息的功能不足,则会对心脏造成伤害。

“久思伤脾”,本来是“行成于思”,但过多,过久的“思”,犹豫不决,则不利于“运动”。“心”久思,会影响人体这个小世界的运动,人体循环的功能脾胃,就会受到伤害。比如:在“思”的过程中,心会发出不同的“信息”(指令),信息引导物质的运动,因信息的混乱,而导致物质的冲突。冲突久了,脾胃就会出毛病。

“忧悲伤肺”,如果一个人不能吃东西,则当然是不能成长的,这个时候无论是他的亲人,或是他自己都感到“忧悲”的。一个人在事业上停滞不前,或者事业失败,他自己也是会感到“忧悲”的。人过渡的“忧悲”,则会迷失自我。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庸》中是这样谈的:“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在人体上,“息”是“肺”的功能。“肺”在人的生命中究竟有哪些功能呢?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中医来说“肺”属“金”,“金”生“水”。“水”代表“肾”。而“肾”是存贮人的生命能的地方。那么,肾中的生命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心识”(“肺金”)中来。“无息”是指“息”细致入微。从修道的角度来说,是从“吐纳”入手。通过“吐纳”可以使人的生命长寿。能够长寿的人,立足长远的人,则能做到“博”与“厚”。能够做到“博厚”,则能够做到“高明”。“博厚”载物,“高明”覆物,“悠久”则能够成物。“肺”的功能在于减少人生命中的大起大落,使人的生命与环境相协调。过渡的“忧悲”,会使“肺”的气息混乱,不均匀,过渡的混乱则会伤害“肺”。

“惊恐伤肾”“心识”乃是指人的本我,也指“性”,其作用在于生成生命的能量。生成的功能减弱,生命开始消失或受损的时候,人则会惊恐,惊恐伤肾。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天下的大本(根本),“和”是天下最通达的道。达到了“中”、“和”,则“天”、“地”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孕育生成万事万物。从人的生命系统说,怎样达到“中”、“和”呢?

《中庸》是儒家的经典,儒家自然是要给出答案的,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即是为了达到“中”、“和”。

“信”是为了解开“心识”是为了率“性”,是为了减少生命中的大起大落。从养生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