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从养性情

合集下载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郝万山:养生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促进、推动人体的自调机能,进而起到调节身心、促进健康的作用。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郝万山,生于1944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笔者见到年近七旬的郝万山教授,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优雅。

作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中医专家,他是如何认识养生保健的呢?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体原本就有很好的自动优化调节机能,这种“自调机能”可调节我们身体内环境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也调节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

这种调节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健康的保证。

郝万山强调,不良情绪与情感会干扰和抑制人体的自调机能,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失调,继而产生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怒伤肝;喜则气缓,喜伤心;思则气结,思伤脾;悲则气消,悲伤肺;恐则气下,恐伤肾。

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身疾病,就是说不良情绪和情感对健康的影响。

而情绪需要自己控制,所以健康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和不良习惯。

因此,健康需要自己管理。

郝万山说,在病人面前,自己是医生,医乃仁术;在学生面前,自己是教师,育人为本,身教重于言教。

故应加强身心修养,做到宠辱不惊,处之淡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谈及日常生活,郝万山说,家庭一日三餐,坚持多吃粗粮,少食荤腥厚味。

即使节日聚餐,也都点到为止。

所以多年来,他的体重比较稳定,身体各项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浇花要浇根,养生要养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来医。

郝万山说,养生不需要特殊的保健品,把心态调整好是最重要的。

养生要从养心入手。

医家主张养心,就是修养心性;易家主张洗心,就是改变心志;儒家主张正心,就是使人心归向于正;道家主张静心,就是使心灵安定宁静;佛家强调明心,就是使心思清明纯正。

养性、养心、养体

养性、养心、养体

养性、养心、养体养性、养心、养体养生之道,大抵最上者养性,其次养心,其次养体。

一、养性养性者,所谓积功德、修善行、明心见性、修真合道也。

儒释道诸经,言之甚详,此不赘论。

兹录司马光《禅门六偈》,邀诸君共享: 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

颜回甘陋巷,孟轲安自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

孝弟通神明,忠恕行蛮貊,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不坏身”。

道德修一身,功名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菩萨佛”。

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二、养心养心者,养此虚明洞达之心,而非养此血肉之心也。

百家养生,首重养心。

《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以其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人生以百年为限,节护乃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

此长生之药。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 内经开篇即详言于此,实乃养心养生之总纲,奈何今之学医者,多以为无用,而弃之如敝屣,良可浩叹。

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亦同于此。

盖养心之要,乃清心寡欲,精神内守;求得内心自安,不须向外驰求。

当今之世,竞争激烈,压力日增,人人或为生计奔波,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或追名逐利,形驰神劳,无有止境。

不知名利诸物,纷纷扰扰,实乃过眼烟云;若能看得轻,放得下,淡泊自乐,不为外物所累,乃得养生之首务。

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在卦为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在卦为坎。

阴阳互根,则水火既济。

若心摇于上,精泄于下,则心肾不交,阴阳失偶,诸病于是乎作矣。

三、养体养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此其大端。

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顺应天地、四时、人体阴阳消长变化之规律。

养生、养性、养心

养生、养性、养心

养生、养性、养心养生是饮食起居要懂得卫生。

素食对于健康大有好处,特别是中年以后。

中年以后不知道在饮食上摄生,对于你晚年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影响。

这是从饮食起居,我们一般讲‘卫生’养性是调养自己的情绪、性情。

世间人都懂得讲求卫生,可是还有重要的,大家疏忽了,那是什么?就是养性。

‘性’是好的性情,它会影响生理。

所以伊斯兰教(回教)他们的饮食有很多规矩,有很多东西他们都不吃的。

我曾经研究他们的教义,为什么不吃?原来那些动物性情不好。

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植物,他都不吃。

为什么?怕影响自己的性情。

他懂得卫性,保护一个好的情绪,我们今天讲‘情绪’,这就比一般人高明。

养心,就是培养自己的善良之心,慈悲之心。

除了讲求卫生、卫性,还讲求卫心,保护自己的慈悲心,保护自己善良的心。

在素食蔬菜里面,有五种蔬菜不吃,这五种叫‘五荤菜’。

诸位想想看,‘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叫‘辛’。

‘荤’是指这五种菜:葱是一种,大蒜、小蒜(荞头)、韭菜、洋葱,这五种东西不吃。

为什么不吃?这五种东西生吃刺激生理,容易发脾气,因为这个原因,防止你少发脾气、少动肝火,所以戒除。

熟吃,这个东西能够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是这么个原因,不是别的。

但是,如果用这些东西做香料,配在菜里面,这个可以。

为什么?它不起作用。

戒酒。

酒本身没有过失,酒醉了,怕你干杀、盗、淫、妄。

所以酒是防止的,本身没有过失。

但是在做菜里面用料酒,这个没关系。

这个料酒,你就想到,它不会醉。

在某一种时期可以饮酒,七十岁以上身体健康状况差,血液循环缓慢,每一餐饭都可以饮一杯酒。

为什么?帮助血液循环,当药用。

中药里面,有很多是用酒做药引,统统都许可用。

你明白这些规律,并在生活中实行,就能得大自由、大自在,断恶行善。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然就会选择素食,欢喜素食。

你懂得养心,懂得养性,又懂得养生,你的身体当然健康,你怎么会生病?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二岁,她常说:‘我们要长寿,我们不要老,我们不要病’。

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

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

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便是一种追求身心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运用禅意、养身和修性的方法来达到健康、平衡与内心宁静的境界。

一、禅意的体验禅意生活是一种宁静、舒缓和内省的生活方式。

通过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与大自然、与内心灵魂的连接。

比如,观赏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的美丽,静听流水潺潺的声音,沉浸在禅定的境地中。

禅意的体验使我们远离喧嚣与压力,帮助我们平衡和放松身心。

二、养身的艺术养身是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中的重要方面。

正确认识饮食、运动和休息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养身的基础,我们应尽量摄取新鲜、天然和有机的食物,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保持骨骼健康。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也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三、修性的心境修性是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修炼心境,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冥想是一种常见的修性方法,通过深呼吸和注意力的集中,我们可以舒缓压力、减少焦虑,保持精神的平稳和集中。

此外,阅读、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都可以帮助我们修性,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四、养性的环境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创造一个舒适、清洁和和谐的居住环境是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注重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期清洁和整理家居环境,使用纯净的水和环保的家居用品。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绿色植物引入家中,让大自然的元素充盈我们的居住空间。

五、养生的艺术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强调平衡和调和。

与自然和谐共处,并抓住生活的美好瞬间是养生的艺术。

我们可以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美食,共同游玩户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我们还可以学习和实践园艺、茶道、插花等艺术形式,用艺术体验美好,提升生活品质。

养生禅意修身养性之道,是一种以平静、内省和自我调节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情志养生法

情志养生法

情志养生法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防止七情太过或不及,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健康长寿的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情志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夏季情志养生的方法1.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

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

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如果一个人平时注意神志和情志的修养,就会心胸豁达,性格开朗,从而能避免三气。

2.情志调摄养生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恕、忧、思、悲、恐、惊“七情”。

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清静养神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修性怡神法。

“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情操。

现实生活中,高寿的人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其中有许多人情操高尚。

相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丛生或早夭。

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养身。

3.戒骄戒躁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好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

养生先养性 药王孙思邈养生有道

养生先养性 药王孙思邈养生有道

养生先养性药王孙思邈养生有道养生的目的在于健康生活,延长寿命,生活要在有一个健康体质的前提下过得更好。

养生方法是达到养生目的的具体手段,是达到延年益寿使人们始终保持健康的实践方法,孙思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养生方法。

唐代的孙思邈非常重视调养人的性情,尤其是重视生活细节。

孙思邈小的时候身体不好,为了给他看病,家里把钱都花光了。

在他十几岁时,才开始学医,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医,被老百姓称为“药王”。

最后享寿达一百多岁。

养生必须“养性”孙思邈认为,养生必须从生活细节做起,才能保证健康。

孙思邈称之为“养性”,养性就是养生的一部分。

他说:“夫养性者,欲所习成性,性自为善,不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养成了好的习性,那么身体气血就平和,百病自然不生。

这就是治未病的道理。

孙思邈非常重视生活习惯,他希望一些好的做法,成为人们的习性。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1.啬神。

啬神之法即养生之术。

“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

”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

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

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

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

”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

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

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

即重修身之道。

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

”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

中医养生调理技巧修身养性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调理技巧修身养性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调理技巧修身养性增强体质中医养生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注重的不仅是对人体的修复,更是寻求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调理技巧,通过修身养性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调理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修身养性,提升身体素质。

调理一:合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平衡和调和,其中包括五谷杂粮、肉类、鱼类、蔬菜和水果等。

我们需要合理搭配这些食物,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此外,中医养生还强调节制食量,适量进食,并且饭后散步等运动,帮助消化吸收。

调理二:良好的睡眠睡眠是人体恢复能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人体最佳修复时期,应保证在这个时间段内入睡。

此外,睡前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兴奋,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深度睡眠的达到。

调理三:运动调理中医养生注重运动的调理。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身体机能。

不同的体质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瑜伽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调理四:心理调节中医养生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平衡密切相关。

负面的情绪和压力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养生强调通过冥想、放松和调理情绪,达到心身平衡的目的。

调理五:穴位按摩中医养生知识丰富而深奥,其中一个重要的调理方法是穴位按摩。

通过按摩身体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动,达到调和身心的作用。

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

调理六:草药调理中医养生认为,草药有着独特的药性,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中医养生中,常见的草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它们对于提升体质和增强免疫力具有显著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草药调理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中医养生调理技巧通过修身养性的方式,增强人体的体质和抵抗力。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中医养生注重的是整体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在传统中医理念中,养生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调理,更注重心灵的抚慰和修养。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境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养心养性的方法和追求内外平衡的重要性。

一、养心之道中医认为,心是人的主宰之官,心态的平衡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心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强调调理情绪的重要性,提倡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

这可以通过正面的思维、适度的锻炼、良好的休息和调理来实现。

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

2. 调整饮食中医文化中有一句名言:“药食同源”。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在养心之道中,合理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合理搭配食材,注意荤素搭配,也能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中医推崇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适度的运动。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焦虑,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养性之法除了养心,养性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养性即培养品质和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自我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身体的健康与情绪、心理的平衡是相辅相成的。

养性之法首先是学会自我调节,尽量避免消极的情绪和情绪压力。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太极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方法,使自己更加平和、开朗。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强调言行举止要遵循道德原则,注重礼仪。

此外,养成正确的姿势和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也是养性的重要方面。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升整体素质。

3. 修养性情修养性情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从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开始
养生,听起来有点博大精深的感觉,似乎是有钱又有闲的人才做的事,其实养生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足以养好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如果概况的简单点,养生就是要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

一,养性情,顾名思义,陶冶情操。

繁忙的工作和繁琐的家事让现代人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吟诗作对,弹琴赏乐,那么,何不尝试一下静坐深思?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让我们烦躁抑郁,压力如排山倒海,因此也很容易生气愤怒,精神压力很容易反应在身体的不适上。

如果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思考这一天的工作与生活,让怒气与不满在思考中消化,养成心平气和的好习惯,养性情也就养了一半。

为何古人说心静自然凉,万事和为贵,就是告诉我们平和的心态对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益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养生也是有帮助的。

二,养睡眠。

朝九晚五在现代已经不能反映我们的日常生活了,顶多是说我们的法定工作时间。

有些人觉得晚上10点夜生活才开始,其实睡眠不足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睡眠和长寿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睡觉也是养肝的一个重要举措。

夜里三到五点气血全身输布,这时候的睡眠是有助于养气血的。

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美容觉,就是因为规律的睡眠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使人气色红润。

三,养居处。

中国古代有一门学问叫风水,古时候有句话叫“室大多阴,台高多阳”。

看过一些书,讲故宫皇帝的卧室其实是不大的,因此,我们的房子客厅可以大,但是卧室不可以大,卧室的大小是有讲究的,这种讲究牵扯到人的气。

四,养房事。

适当的房事可以怡情,但是过度房事却会消耗人体的很多气。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过多的房事不论是对人的身体,还是精神,都是由害处的。

养房事也有利于家庭和谐,一个和谐的家庭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是有帮助的,因为这时候人就能专心于事业,不必为家庭的琐事操太多的心。

说起养生,很多人会觉得应该多吃一些保健品,这至少是有益无害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因为你吃进去的补品不一定会被吸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具有规律,这样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然后再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食补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已经跨进了养生的门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