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设计全册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第一课: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讨论、图表展示、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对运动的重视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2.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讨论和理解。
四、教学手段1.板书、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视频播放或图片展示运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呈现教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3.引导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做什么运动?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并在小组内形成讨论结果。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庭成员平时的运动情况,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第二课:运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图表展示、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喜好。
二、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的分类。
2.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喜好。
三、教学难点1.运动的分类的理解和归纳。
四、教学手段1.图表、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
2.呈现教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运动的分类。
3.引导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运动可以分为哪些大类?每个类别有哪些具体运动项目?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运动的分类,并在小组内形成讨论结果。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运动有多种分类。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调查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 体育活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 体育保健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活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体育保健基础知识。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体育动作和保健方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活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体育保健基础知识。
3. 示范:展示正确的体育动作和保健方法。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
2. 参与家庭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解释体育运动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3.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2. 示例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解释体育运动中的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3. 示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单位:姓名:1、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育成长期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目标四中提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发展跳跃能力。
作为初三年级中考体育加试科目,无论是作为必考项目还是选考项目,立定跳远一直都是体育加试内容。
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简单,对场地要求不大且易于操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课在基本部分中采用跳垫子的方式在巩固练习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2、学情分析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对跳跃运动项目也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学会了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及锻炼方法,在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学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探究、分析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从另外一方来讲就是发展和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理念对于天性活泼好动,勇于表现自己,富有求知欲的初中生而言,单纯地进行立定跳远的教与学,会使教材显得枯燥无味。
因此,本人在教学设计上创设情境,通过趣味性的引导,侧重于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其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4、教学策略本节课本人根据立定这项体育运动队场地要求不多而且易于组织的特点,将教学设置在田径跑道上。
教学过程中准备阶段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及练习方法以求达到热身的效果,基本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发扬民主、自由发表意见建议、团结协作及归纳总结等等学习能力。
5、教学重难点重点: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起跳积极用力蹬伸,小腿前伸难点:落地前的收腹举腿及落地缓冲教案课题:立定跳远授课班级:初一(10)班教师:单位:起跳—腾空—收腹举退—落地缓冲(正面)(背面)收腹举退二、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起跳腾空时两脚快速用力蹬地,两臂向前上方摆动并充分展体。
落地前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同时两臂用力向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七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全册

七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全册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及关系。
2. 体育锻炼的好处。
3.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讲解体育锻炼的好处,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3. 教授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行一次家庭体育锻炼,记录锻炼时间和项目。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坚持锻炼。
第二章:运动生理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的基本知识,为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支持。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的基本概念。
2. 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3.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生理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运动生理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运动生理知识的兴趣。
2. 讲解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查阅有关运动生理的资料,了解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坚持锻炼。
第三章: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提高锻炼效果。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测锻炼效果,调整锻炼计划。
二、教学内容1.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2. 体育锻炼的技巧。
3. 自我监测锻炼效果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自我监测锻炼效果的方法。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教法指导
组织要求及预感
情景导入
1:课堂常规
2明确学习目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见习生随堂听课,
1:指定集合地点
2向学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
♀♀♀♀♀♀♀♀
♀♀♀♀♀♀♀♀
♀♀♀♀♀♀♀♀
★
情景展开
1:腰部运动
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2教师巡视点拨
3分组评定练习效果
四例横队练习
3:上肢动作
培养学生在摸索中解决问题
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听教师讲解上肢动作的要求
2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3接受教师指导,提高表现力
5——-9
1;教师讲解上肢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
2:教师巡视点拨
3:分组练习并评定其效果
四例横队练习
情景结束
放松及课后评价
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
♀♀♀♀♀♀♀♀
♀♀♀♀♀♀♀♀
♀♀♀♀♀♀♀♀
♀♀♀♀♀♀♀♀
★
基本部分
情景展开
1:预备姿势
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2要求学生能自我摸索
1: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2跟随教师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并能互评
5——9
1:教师讲解动作路线和要求
2;组织学生练习
3:观察和巡回指导
学生成四例横队练习
2;热身运动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2:能客观评价
1:闭好双眼,展开丰富想象
2能自评互评
3师生再见
1-3
1导入情景
2:小组组织自评
七年级(下)体育与健康教案

七年级(下)体育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球类运动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球类运动能力。
2. 第五章:田径运动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田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力和速度,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材。
2. 器材: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器材等。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学生的运动能力,如跑步速度、跳远距离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取得进步。
4. 定期检查学生的运动器材,确保器材的完好和安全。
5. 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需求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步骤1. 球类运动教学步骤:(1) 讲解篮球、足球、乒乓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分组进行球类练习,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3) 组织小型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球类技能。
2. 田径运动教学步骤:(1) 讲解跑步、跳远、投掷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2) 进行田径场地布局和线路规划教学。
(3) 分组进行田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七、教学方法1. 球类运动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示球类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初中七年级(上)《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表格式]
![初中七年级(上)《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fde4adb9ec3d5bbfd0a74fc.png)
目录
1. 新学期的任务、要求和打算 .................................................................................................................................1 2. 队列队形,舞动青春: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2 3. 舞动青春: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3 4. 舞动青春: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4 5. 舞动青春:复习 1-8 节 ..........................................................................................................................................5 6. 技巧:挺身跳; ...................................................................................................
七年级体育《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全册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课次:第一周第一次课教学内容:体育课课堂常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一、课前常规: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领部分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
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
师生问好。
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课次:第二周第一次课课次:第二周第二次课课次:第三周第一次课《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二课次:第五周第二次课教学内容:体育锻炼贵在参与学习领域:运动参与教学目标:1.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4.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7 课时教学任务1、广播体操。
2、分组选项。
教学容1、学习广播体操第1、2节,展现自信、自强,充满青春活力的神情训练。
2、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部分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次数时间开始部分一、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教学任务、整理服装、报数。
4、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报数。
5、教学组织:成六列横队。
三分钟准备部分二、准备活动。
1、扩胸运动,2、振背运动,3、体侧运动,4、肩绕环运动,5、踢腿运动6、腹背运动,7、膝关节运动8、踝腕关运动,9、压腿运动,10、跳跃运动教学要求:手臂、上下侧要伸直、边示边提要求。
教学方法:先示后讲解、边示边提要求、学生听口令集体练习。
教学组织:六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
(图示一)七分钟基本部分三、基本部分: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一)动作名称:热身运动(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伸展运动,展现自信、自强,充满青春活力的神情训练。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两臂曲直分明。
摆动幅度大、方向正,(五)教学难点:踏步与走动轻松,躯干正直,充满活力。
(六)教学手段:(1)分解动作练习。
(2)完整动作练习。
(3)学生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两臂摆动幅度小且肘外展。
(2)动作发力不快、到位制动慢。
(3)侧点步两脚开度太小、重心无明显下降。
十三分钟基本部分3、广播体操(一)动作名称:上肢运动(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伸展运动,展现自信、自强,充满青春活力的神情训练。
(三)教学要求:屈膝弹动柔和,手臂动作舒展,头手配合自如。
(四)教学重点:屈膝弹动柔和,(五)教学难点:手臂动作舒展,头手配合自如。
(六)教学手段:(1)分解动作练习。
(2)完整动作练习。
(3)学生练习。
(4)集体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侧上举、上举、平举动作不规。
(2)手、脚、头配合不协调。
十二分钟结束部分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二)小结本课:(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容和课外练习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练习密度预计:38%运动量预测:课后小结第8课时教学任务1、广播体操。
2、分组选项。
教学容1、复习广播体操第1、2节及学习广播体操第3节,展现自信、自强,充满青春活力的神情训练。
2、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基本部分(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振臂时,上肢未抬平,振动幅度大小。
(2)马步开度不够,重心起落幅度小。
(3)转体不到位,弓步开度小、后腿屈。
十三分钟基本部分3、分组选项(一)动作名称:分组选项(篮球、乒乓球、板羽球、羽毛球)(二)教学任务: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三)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练习。
(四)教学重点:选项练习。
(五)教学难点:掌握运动量。
(六)教学手段:(1)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
(3)教师指导。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九)易犯错误:(十)纠正方法:十二分钟结束部分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二)小结本课:(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容和课外练习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练习密度预计:38%运动量预测:课后小结第9 课时基本部分(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手臂只是摆起,未顺肩前伸,无拧腰,动作不舒展。
(2)打“高尔夫球”的“挥杆”动作僵硬、不连贯,上下肢配合不协调,拧腰不充分。
基本部分3、分组选项(一)动作名称:分组选项(篮球、乒乓球、板羽球、羽毛球)(二)教学任务: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三)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练习。
(四)教学重点:选项练习。
(五)教学难点:掌握运动量。
(六)教学手段:(1)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
(3)教师指导。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九)易犯错误:(十)纠正方法:十二分钟结束部分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二)小结本课:(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容和课外练习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练习密度预计:38%运动量预测:课后小结第10课时基本部分(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前、后、左、右移动并步不准确。
(2)俯背时,上体前屈幅度大小。
基本部分3、分组选项(一)动作名称:分组选项(篮球、乒乓球、板羽球、羽毛球)(二)教学任务: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三)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练习。
(四)教学重点:选项练习。
(五)教学难点:掌握运动量。
(六)教学手段:(1)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
(3)教师指导。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九)易犯错误:(十)纠正方法:十二分钟结束部分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二)小结本课:(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容和课外练习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练习密度预计:38%运动量预测:课后小结第11 课时基本部分(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侧摆腿幅度小,身体姿态差。
(2)前踢腿高度不够,支撑腿弯曲。
(3)转体方位不清晰。
基本部分3、分组选项(一)动作名称:分组选项(篮球、乒乓球、板羽球、羽毛球)(二)教学任务: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三)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练习。
(四)教学重点:选项练习。
(五)教学难点:掌握运动量。
(六)教学手段:(1)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
(3)教师指导。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九)易犯错误:(十)纠正方法:十二分钟结束部分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二)小结本课:(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容和课外练习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练习密度预计:38%运动量预测:课后小结第12 课时基本部分(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跑跳时重心下沉,不轻松。
(2)开合跳、弓步跳、吸腿跳动作规。
基本部分3、分组选项(一)动作名称:分组选项(篮球、乒乓球、板羽球、羽毛球)(二)教学任务: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三)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练习。
(四)教学重点:选项练习。
(五)教学难点:掌握运动量。
(六)教学手段:(1)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
(3)教师指导。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九)易犯错误:(十)纠正方法:十二分钟结束部分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二)小结本课:(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容和课外练习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练习密度预计:38%运动量预测:课后小结第13 课时基本部分(六)教学手段:(1)复习第1—7节(2)学习第8节分解动作练习。
(3)学习第8节完整动作练习。
(4)学生练习。
(5)集体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易犯错误:(1)动作僵硬、紧不舒展,呼吸调整欠隹。
(2)身体过于放松、动作不成型、不到位。
基本部分3、分组选项(一)动作名称:分组选项(篮球、乒乓球、板羽球、羽毛球)(二)教学任务: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加强团体精神。
(三)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练习。
(四)教学重点:选项练习。
(五)教学难点:掌握运动量。
(六)教学手段:(1)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
(3)教师指导。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九)易犯错误:(十)纠正方法:十二分钟结束部四、结束部分:(一)放松运动:(1)手臂放松(2)腿部放松(3)跳跃放松第14 课时第15课时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课的任务:1、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
2、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临床表现。
3、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办法。
课型:新授教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1,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一课我们讲了非典型性肺炎,它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一种疾病。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什么病呢?它就是……二、讲授新课1、板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2、提问: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什么病源引起的呢?3、板书: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钩端螺旋体的形状。
(幻灯片)(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钩体病有什么症状(幻灯片)1、潜伏期:7~13天。
①钩体血症,起病急。
②发热畏寒,体温升至39摄氏度左右。
③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腰背肌痛为主。
2、早期④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⑤眼结膜充血。
⑥淋巴结肿痛,咽喉痛,咳嗽。
⑦食欲有振。
3、中期:起病后3~10天,它分为四种类型。
①流感伤寒型:延续初期中毒血症状,轻似感冒,易误诊或漏诊。
此型较多见。
中期②肺大出血型:可致死。
病后3~5天出现。
先出现面色苍白,心慌烦躁且逐渐加重,可有血痰或咯血。
直至昏迷口鼻大出血,呼吸心跳停止。
③黄疸出血型:严重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瘫痪等脑水症状4、恢复期:经治疗后一般不留后遗症。
(三)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和传染方式。
(看幻灯片)(四)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1、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钩体病的病因和传染源及传染方式,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预防钩体病的发生呢?(开始讨论)2、总结:(看幻灯片)(五)总结:浏览所有幻片。
第16课时健康教育:非典型性肺炎与流行性感冒课型:新授。
课的任务:1、使学生了解非典型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流行性感冒症状与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的相似性。
3、掌握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教学过程:一、引入:新闻报道非典型性肺炎所引起的恐慌…………二、板书:非典型性肺炎与流行性感冒提问:什么是非典型性肺炎?(教师自答)讲述:我们要远离这种病的干扰,首先要了解它的发病机理。
(一)非典型性肺炎的发病机理。
1、呼吸道分泌物可发现该病;2、通过接触感染,(支原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3、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产生过氧化氢引起局部组织损伤;4、感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
(二)非典型性肺炎的种类。
提问:1、典型性肺炎与非典型性肺炎的不同点?(答:非典型性肺炎病的患者没有毒性病容,特别是呼吸不会急促,没有喂叹音,鼻翼煽动的现象)提问:2、非典型性肺炎有哪些种类?(答: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杆菌引起的肺炎,细菌以外的病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