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简案
历史必修1岳麓版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7

第12课鸦片战争课标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3、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签定的条约(2)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时:1(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讲述新课一、虎门销烟1、讲述鸦片提炼的过程;2、提出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并回答,老师总结。
观看图片。
过渡:正是因为道光帝坚定了“严禁”的态度,才有了林则徐的广州之行。
3、虎门销烟总结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4、演示从中英正当贸易到虎门销烟的过程。
二、鸦片战争1、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讨论: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这种说法正确吗?学生讨论,回答。
阅读英国人的两段话,体会鸦片战争的原因。
总结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过程:起止时间,中国人的应对策略:既有英勇抗敌,又有愚昧无知,令人扼腕叹息。
3、结果: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对条约的内容重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
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
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
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案标题: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站链接。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鸦片战争有了解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包括英国对中国的贸易要求、鸦片的输入和禁烟令、战争爆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对中国历史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议和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清晰认识。
拓展延伸(15分钟):1. 提供学生参考资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后果。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短文,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学生参考资料: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站链接。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在拓展延伸环节,要提供多样化的参考资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编者:李颖秋教学过程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进入新课】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国际: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疯狂对外扩张(根本原因)国内:(1)鸦片战争前,清王朝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2)清王朝统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导火线:列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了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问题1:英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问题2:为什么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英国会处于入超地位?一方面是由于清政府实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和影响;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学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原因的分析,体会在国际关系中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闭关自守政策,输华商品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问题3:面对鸦片肆虐带来的巨大危害,清政府的对策:19世纪30年代后期,清政府就如何禁绝鸦片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有人主张“驰禁”,有人提出“重治吸食”,也有人主张禁止鸦片贩卖,“禁绝入口”。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上册

第13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鸦片战争的背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2。
能力目标a.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b。
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b.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二、教学要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展示单元体系理解单元知识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环节二:课标、概念分析【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概念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确课标要求理解历史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理解概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环节三:一、鸦片战争(1840-1842) 思考:讲授新课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所以林则徐才是这场战争的祸首,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根据课本知识找出相关的知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二、烽烟再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教学设计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2)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论;3)林则徐虎门销烟;4)鸦片战争的过程;5)中英《南京条约》;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7)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9)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11)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12)洋务运动的兴起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试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2)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最后落到被动挨打的地步。
3)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清政府也开始改变政局。
【学情分析】新疆班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许多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导学精讲精练的方式展开课堂交流活动,以分组计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针对部分专有名词及其他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语汇,或加维吾尔语的翻译,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注解,以破解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
【重点与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扩大?【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法: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原则”,以《基础训练》“课前知识早知道”为底本,安排学生预习,初步掌握本课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中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影响。
教学方法
史料学习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9世纪上半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结合地图)
一、鸦片战争
1、1、根据材料1,分析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局势。(填表格)
授课教师
李京淑
授课时间
2012、10、17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诱导,将学生带入历史时空,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销烟
继续和扩大
列强扩大在华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了
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梳理知识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2、根据表格、材料2和地图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师补充
小组讨论
展示成果
学生互评
学生归纳
合作学习
完成对基础知识的
初步掌握
培养学生的知识
迁移能力
板书设计
第12课 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后英国
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5、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发起国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结果
影响
性质
读图
思考
展示成果,学生互评
阅读教材
分析探究
分析讨论
自由发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2、美丽的罂粟花结出了漂亮的罂粟果,晶莹的果酱制出的却是黑色的鸦片-毒品。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
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远道而来的英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