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龋病护理课件

龋病护理课件

常用药物包括氟化物 、硝酸银、氨硝酸银 等,可局部涂抹或口 服。
充填治疗
充填治疗是龋病治疗的常用方 法,适用于龋洞较小的患者。
治疗过程包括清洁龋洞、制备 洞型、填充材料等步骤,以恢 复牙齿外形和功能。
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等,具有较好的耐 磨性和美观性。
根管治疗与牙髓治疗
01
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适 用于龋洞较大或累及牙 髓的患者。
感谢观看
,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 好习惯,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
间隙,以维护口腔健康。
饮食调节
合理控制糖分摄入,多食用富 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食物,有
助于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 和处理口腔问题,防止龋病恶
化。
康复治疗与功能训练
填充治疗
对龋齿进行填充治疗,恢复牙 齿形态和功能,阻止龋病进一
01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儿童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接种等,提
高口腔健康水平。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02
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媒体等,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实施口腔健康监测
03
定期开展口腔健康调查监测,了解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和
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预防策略与实践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与口腔卫生不良、饮食结构不合 理、宿主遗传因素等有关。
发病机制
口腔内细菌通过粘附、聚集和产酸等 过程,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和有机物 分解,最终形成龋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龋病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牙齿敏感、疼痛等症状。

儿童口腔医学课件-龋病

儿童口腔医学课件-龋病
研究表明,严重的龋齿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这是因为口腔内的炎症和感染可能会影响 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龋病的遗传因素与种族差异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龋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增 加患龋病的风险。
种族差异
不同种族之间患龋病的风险存在差异。例如,黑人儿童的患龋率通常比白人 儿童低。这可能与种族之间的遗传差异、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龋病的危害
疼痛
龋洞较深时,进食或冷热刺激会引 起疼痛。
咀嚼功能下降
龋齿导致牙齿缺损,影响咀嚼功能 。
感染
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繁殖, 可导致感染和口腔炎症。
恒牙发育受影响
乳牙龋齿严重者可影响恒牙的生长 和发育。
龋病的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
合理饮食
养成勤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保持口腔清 洁。
控制糖分摄入,少喝碳酸饮料,避免牙齿受 到酸蚀。
THANK YOU.
龋病的护理方法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 疗龋齿,避免病情恶化。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刷牙两次,使 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更换牙刷和 漱口杯等。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在睡觉前, 以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素 的食物摄入,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 力。
2023
《儿童口腔医学课件-龋病 》
目录
• 龋病概述 • 龋病的症状与诊断 • 龋病的治疗与护理 • 龋病的预防与控制 • 儿童龋病的特殊情况与处理 • 龋病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龋病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导致牙体硬组织缺损,形成龋洞,最终导致 牙齿丧失。

龋-病PPT课件

龋-病PPT课件

细菌
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属 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和对牙面的附着能力(菌斑多糖) 细菌的致龋性依赖于菌斑的存在:菌斑深层质地致密,氧气稀少,牙菌斑深层形成的酸不易被唾液稀释或中和
食物
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实验证实,蔗糖的致龋能力 糖的致龋作用与其种类、摄入量和摄糖频率有关 蔗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致龋作用须通过牙菌斑实现
四、菌斑微生物学
龋病产生的重要条件: 牙表面比较隐蔽的部位 保持高浓度的致病菌 致龋菌持续发挥损害作用 ——菌斑介导
无菌鼠实验 无微生物不会发生龋病 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 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 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
一、牙
无机成分:Ca、P、磷酸盐、重碳酸盐 有机成分:蛋白质、少量脂肪和痕量碳水化合物 唾液在正常情况下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唾液成分的抑菌、中和抗酸作用、抗溶作用
二、唾液(0.7-1.5L/天)
二、唾液(0.7-1.5L/天)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减少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 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出现多发龋 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乳杆菌属
包括G+兼性和专性厌氧杆菌 龋活跃者口腔内乳杆菌数量大,患龋严重程度加重,数量增加 饮食中蔗糖含量增高,有蔗糖滞留部位或有龋洞存在的部位数量增加 某些乳杆菌导致动物窝沟龋,对人类致龋作用弱,牙本质龋
G+杆状或丝状,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 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龋菌斑中最常分离到 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其他碳水化合物与龋病 单糖、双糖易被致龋菌代谢产酸 进食频率与龋病发病关系 进食频率越高,龋病活跃性越显著

龋病PPT精选课件

龋病PPT精选课件
龋病
第一节 概述 一、龋病的概念和特征
(一)龋病概念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多种因素影响下
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
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普遍的口腔疾
病之一。
1
(二)龋病特征
1.发病缓慢,开始到能发现或有主观感受>1年
2.早期无自觉症状 3.无自愈能力,不能产生免疫 4.可以治疗 5.可以预防
2
二、龋病的危害
龋齿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概括地说有以 下危害:
1、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全身健康。
2、儿童时期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
3、引发牙髓炎,导致牙痛。
当龋病破坏了釉质侵入到牙本质时,患者遇到冷、 热、酸、甜刺激时会感到牙齿疼痛,临床检查可见 牙齿上有洞形成。呈黑褐色。此阶段若不治疗,龋 洞会逐渐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这时可出 现自发痛,还可引起同侧头痛,患者坐卧不安。
1.食物化学组成 食物是致龋因素中 不可缺少的成分。含糖量高的食品如 面包、蛋糕、米饭等,在咀嚼过程中 其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成单糖或双糖。
不同种类的糖被细菌发酵速度和产生 有机酸种类和量不同,引起菌斑内PH
16
下降水平不同。糖致龋能力由强至弱 排序为:蔗糖> 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果糖>山梨醇>木糖醇。(见下图)
续时间。 以上因素的持续时间越长,龋病发生
危险性越大。
25
26
二、龋病发病的其他学说
(一)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由米勒提出。 该学说首次表明了口腔微生物、食
2.食物的物理性状 3.进食频的
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 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龋病及治疗护理课件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龋病及治疗护理课件
发生。
疾病影响
咀嚼功能受损
龋病导致牙齿疼痛、咀嚼效率下降 ,影响患儿的消化吸收。
心理影响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龋病影响患儿的 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导致心理压力
增大。
继承恒牙发育受影响
乳牙龋坏可影响继承恒牙的正常发 育和萌出,造成恒牙排列不齐等问 题。
全身健康风险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龋病可引发感染 、发热等全身症状,影响患儿整体 健康状况。
牙冠缺损
随着牙齿龋坏的加重,牙齿硬组织逐渐 崩解,导致牙冠缺损,严重时甚至可能 只剩下残根。
诊断方法
01
视诊
医生通过观察牙齿的外观、颜 色、质地等变化,初步判断牙
齿是否龋坏。
02
探诊
医生使用探针检查牙齿表面及 龋洞的深度、范围等情况,进
一步确诊是否为龋病。
03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发现牙齿内 部的龋坏情况,如牙根的炎症

03
根管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 专业医生进行,治疗过程中 需注意保护牙齿周围的组织
,避免损伤。
04
乳牙及年轻恒牙龋病的预 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进 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
潜在的龋病风险。
氟化物应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含氟牙膏或氟化物漱口 水,以提高牙齿的抗龋
能力。
窝沟封闭
较小、未波及牙髓的情况。
填充材料包括复合树脂、玻璃离 子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 性和耐磨性,能够恢复牙齿的形
态和功能。
填充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以避免感染和疼痛。
根管治疗
01
根管治疗适用于龋病晚期, 牙齿损坏严重,牙髓受累的

龋 病PPT课件

龋 病PPT课件
好发牙面 咬合面、邻面、颊面
三、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我国患龋率略有上升 12-18岁年龄组患龋水平显著上升
四、龋病流行趋势
发达国家龋病发病呈下降趋势 发展中国家缓慢上升趋势
第二章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第二节 饮食因素 第三节 宿主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平滑面菌斑
菌斑-牙界面: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 细菌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表

中间层
稠密微生物层:有球菌样微生物 菌斑体层:各种不同微生物构成呈丛状
或丝状微生物排列呈栅栏状
平滑面菌斑
❖ 菌斑表层:结构松散,微生物差异大,有球菌、 杆菌和丝状菌,形成玉米棒或麦穗样结构(链 球菌附于丝状菌表面)
❖ 细胞间基质:蛋白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 胞外多糖
此外,病毒性肝炎还有丙型定为 己型肝 炎病毒 的病毒 现在被 确定为 乙型肝 炎病毒 的一个 属型, 因此己 型肝炎 不存在 。
在病毒肝炎的疫苗,A型、B型、D型的 疫苗已 研发成 功;C 型、E型 、F型 的目前 无编辑 本段宋 金元时 期
第一节 牙菌斑
一、评价方法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DMF(decayed-missing-filled) DMFT: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 患龋齿的牙数 DMFS: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 患龋齿的牙面数
二、龋病好发部位
好发牙位 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 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 牙、第一乳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第一节 牙菌斑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 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龋病PPT参考课件

龋病PPT参考课件
无穿髓孔等。邻面的早期龋,探针不宜进入,可用牙线检查 温度刺激试验:龋洞深达牙本质时患者对冷热酸甜敏感 X线检查: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宜用探针查出,可用X线检查。龋
病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象 透照:光导纤维可直接看出前牙龋洞部位和深度
四、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浅龋 临床表现: 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
物理和化学刺激时无明显反应。

断: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
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龋病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过程 三、分类 四、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五、龋病的治疗 六、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过程 三、分类 四、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五、龋病的治疗 六、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一、 龋 病 概 念
1.定义:龋病(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
一、 龋 病 概 念
2.龋病的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 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 化。初期龋坏的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 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 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分解的不 断进行,牙体组织疏松软化,发生缺损,形成龋 洞。牙齿一旦形成龋坏,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二. 龋 病 病 因
龋病是在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4 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这是龋病病因的 现代概念,即龋病的四联因素理论。换言之, 龋病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病菌群 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而这些底物又必须 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二. 龋 病 病 因
1、细菌因素:主要致病菌是变形链球 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和放线菌属。这些细 菌的致龋特征是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对牙 体表面的附着能力以及耐酸能力等。在牙菌 斑存在的条件下,细菌作用于牙齿,致使龋 病发生。

龋病病人的护理

龋病病人的护理

4 、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一般 限在 10 - 15 分钟以内,千万不要让孩子 含着奶瓶睡觉 . 5 、一岁半以上儿童应不再使用奶瓶喝水 或喝奶。
成因
奶瓶龋主要原因是家长让孩子含着奶瓶 睡觉,孩子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 附于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 奶或其他含糖的易产酸发酵的饮料中, 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牙 齿;当婴幼儿清醒时,可以通过唾液的 分泌、咽喉的吞咽,有效地清除口腔内 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而当婴幼儿人睡后 ,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吞咽功能减弱 ,口腔的自洁、稀释、中和作用均下降 ,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 并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发生龋齿。
奶瓶龋的主要特点是:
以侵犯上颌乳切牙为主,这也与上颌乳 切牙最先萌出有关。
破坏速度快,龋坏牙数多。
防治
1 、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应开始为 孩子刷牙。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 少两次。 2 、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岁以上可选用 儿童含氟牙膏(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 3 、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以稀释口内 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临床表现
分度 部位 状 浅龋 釉质 色 白垩 黄褐 形 无或浅 质 粗 症 无
中龋 本质浅 黄褐黑 较深 敏
深龋 本质深 黄褐黑 感 深


刺激过
更敏
处理原则
终止病变发展,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 能。
护理诊断 组织完整性受损 织 龋病破坏牙体硬组
潜在并发症:牙髓炎、根尖周炎 知识缺乏 缺乏龋病预防及早期治疗 知识
⒈充填术: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及术中配合 。
护理措施
⒉预防龋病:
⑴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竖刷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成因
• 奶瓶龋主要原因是家长让孩子含着奶瓶睡
觉,孩子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附于
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或其
他含糖的易产酸发酵的饮料中,口腔中的
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牙齿;当婴幼
儿清醒时,可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
物,而当婴幼儿人睡后,唾液分泌减少或
停止、吞咽功能减弱,口腔的自洁、稀释、
中和作用均下降,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
留在口腔中,并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
发生龋齿。
·
19
·
20
• 奶瓶龋的主要特点是: • 以侵犯上颌乳切牙为主,这也与上颌乳切
牙最先萌出有关。 • 破坏速度快,龋坏牙数多。
·
21
防治
• 1、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应开始为孩子 刷牙。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
第二十二章 牙体、牙髓病及根 尖周围组织病病人的护理
·
1
龋病
定义: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发 病率高。
·
2
病因
⒈细菌: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 ⒉食物: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食物。 ⒊宿主:牙齿结构、排列缺陷、唾液质与量、 全身营养状况等。 ⒋时间:敏感时期,即萌出后2~4年患龋率最 高。
·
3
·
4
·
5
临床表现
分度 部位 色 形 浅龋 釉质 白垩 无或浅
黄褐 中龋 本质浅 黄褐黑 较深 深龋 本质深 黄褐黑 深
质 症状


软 刺激过敏 软 更敏感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处理原则 终止病变发展,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
·
13
护理诊断
组织完整性受损 龋病破坏牙体硬组织 潜在并发症:牙髓炎、根尖周炎 知识缺乏 缺乏龋病预防及早期治疗知 识
• 2、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岁以上可选用儿童 含氟牙膏(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
• 3、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以稀释口内及牙 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
22
• 4、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一般限 在10-15分钟以内,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 奶瓶睡觉.
• 5、一岁半以上儿童应不再使用奶瓶喝水或 喝奶。
·
23
·
24
·
14
护理措施
⒈充填术: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及术中配合。 ⒉预防龋病: ⑴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竖 刷法。 ⑵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⑶限制甜食。 ⑷氟素防龋、窝沟封闭、激光防龋等。
·
15
·
16
·
17
奶瓶龋
• 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 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又称哺乳龋),表 现为上颌乳切牙(即门牙)的唇侧面,及邻 面的大面积龋坏,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 (即不能再长好)。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 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 且治疗效果差。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