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质控总结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及计划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及计划
在临床实验室中,尿常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
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全身疾病的情况。
为了确保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尿常规质控工作的总结及计划。
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尿常规质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
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仔细审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发现在标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标本的质量不稳定。
其次,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工作并不够及时和完善,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质控记录和数据分析工作还有待加强,以便更好地监控检验质量和及时发现问题。
计划。
为了改进尿常规质控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标本采
集和保存过程的培训,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规范操作,提高标本的质量。
其次,我们将建立仪器维护和校准的定期计划,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质控记录和数据分析的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质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尿常规质控工作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健康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计划,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尿常规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报告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报告一、引言尿常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测项目,通过对尿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紊乱等情况。
为确保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质控工作。
本报告总结了质控工作的情况,以及对于进一步提高尿常规检测质量的建议。
二、质控工作内容1. 制定质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质控计划,明确了质控周期、质控样本来源、质控方法等细节。
2. 选取质控样本:根据质控计划,选取了一批来自不同患者的尿液样本作为质控样本,并进行了编号和标识。
3. 实施质控检测:在质控周期内,每天使用质控样本进行尿常规检测,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标本处理、仪器操作、结果判读等工作。
4. 质控数据收集与分析:将每天的质控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比对,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
5.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质控检测中出现的不合格样本,进行重新检测和数据比对,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质控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质控工作,我们获取了一系列尿常规检测的质控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与比对。
1. 各项指标均值变化:通过计算质控数据的均值,发现尿酸、尿素氮等指标的均值相对稳定,而白细胞计数、尿比重等指标的均值波动较大。
2. 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按照质控数据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发现白细胞计数、尿比重等指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离散度。
3. 异常情况分析:根据质控数据,发现部分样本在多次检测中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样本取得不规范或者仪器操作不当导致的。
四、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尿常规质控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1. 样本质量控制不足:部分质控样本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规范不统一:由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操作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存在波动。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报告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尿常规质控工作在临床实验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尿常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尿常规质控工作的总结和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尿常规质控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在实验室日常操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处理和检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我们还要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尿常规质控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监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和质量水平。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尿常规质控工作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实验室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尿常规检测仪器,并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同时,实验室管理者还需要加强对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每位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总的来说,尿常规质控工作对于临床实验室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才能够保证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尿常规质控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报告

尿常规质控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尿常规检测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尿常规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院尿常规质控工作的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首先,我院尿常规检测质控工作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包括日常内部质控和
外部质控。
通过定期参加外部质控活动,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身水平与其他医院的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其次,我们发现在尿常规检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标本采集不规范、
设备维护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及时解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标本采集的规范培训,提高护士和医生的标本采集技能;二是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强对质控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通过质控工作的总结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尿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质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临床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供以后参考所用。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尿常规检验标本22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220份尿液标本在常规检验中35份不合格,所占比重为:15.91%,主要影响因素为准备不当、存放时间不当、检测仪器不规范、样本量不足和标记时间不清。
结论不合格标本的影响因素较多,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在收集、保存等环节加以控制,可改善尿常规检测的结果,使其更为准确。
标签:临床尿常规;质量控制;对策在临床实践中,尿液常规检查是常规检查项目,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病情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方便,给患者的身体造成的伤害较小,且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反馈,但在检测过程中,由于环节较多,参与人员较多,影响因素较多,会影响检测质量。
为了保证临床尿常规检验质量,我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在我院实施常规尿检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220份作为研究对象,有健康体检者也有患者,其中,男135例(61.36%),女85例(38.64%),年龄17~78岁,平均(48.42±4.23)岁,所用检测仪器有离心机、酒精灯、显微镜等。
1.2 方法评估所有尿液标本,判定不合格标本,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标本量如果在12 mL以下者判定为量不足;第二,标本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烟灰等情况影响者;被白带、粪便等异物污染者;第三,样本采集时间不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样本采集时间在研究对象剧烈运动或者大量喝水后;采集尿液之前研究对象服用了相关药物,会影响尿液的检测结果;第四,容器不合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检测所用容器没有进行清洁,且为不透明;制造容器所用材料不符合医院规定,会和尿液发生相关反应;容器的容量在50 mL以下者;第五,送检不符合规定,比如冷藏标本在6 h以上者;一般标本在2 h以上者;第六,标本标记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标本和化验单不同时都具备,标本脱落或字迹模糊不清[1]。
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

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中包括尿液检查,可将患者某些疾病表现有效检出,可掌握患者身体具体病变情况,可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起到准确反映作用。
临床探讨得出,尿常规检查出报告较快,方法简单,但是,存在不合格样本问题,与标本采留、运送及化验单开具等环节存在关联[1],经手人员较多,样本质量控制不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对于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60例尿液样本纳入对照组,男女比例40:20,患者年龄22岁-63岁,中位年龄46.2岁,病程3d-11d,中位病程5.2d;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60例尿液样本纳入实验组,男女比例41:19,患者年龄23岁-64岁,中位年龄46.5岁,病程4d-12d,中位病程5.0d。
分析两组患者入组数据,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常规监控对策:对尿液样本检验结果进行监控,统计核对不合格样本数量,分析不合格样本产生原因。
实验组患者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增加以下质控内容:(1)详细告知患者、患者家属关于样本各方面注意事项、留取样本的时间、留取样本的方法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促使患者更加了解取样步骤及方法,若患者存在疑问,需耐心解答,为患者提供相应指导。
叮嘱患者注意避免影响样本质量的因素。
取样期间内,要对样本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遵循医院相关性规章制度。
(2)分析前,采取质控措施,严格质控各个环节,包括采集环节、运送环节、交接环节及退回环节[2],对申请单及医嘱等文书填写进行严格规范及管理。
收集样本前,了解检测要求,针对性告知患者取样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检验器具进行统一规定及管理,加强患者信息管理并在发现不合格样本后及时退回,促使样本不合格数量明显减少。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21
22
行业标准《尿液分析仪试纸条》YY/T 0478-2004: 准确性 重复性 检出限 分析特异性
23
仪器设备校准
尿液分析仪校准规范:JJF 1129-2005 外观检查,空白、示值校准
医用离心机 :YY/T 0657-2008 转速;噪声、振幅、温升;制冷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浊度、比重、反射率
24
必须使用水平制式的离心机
水平离心机
25
水平转子——使细胞有效聚集于管底 400G离心力——可使颗粒最优化聚集 离心5分钟——保证过程优化 10ml原尿量、0.2ml沉渣——标准化,以保证检测
结果一致!
26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致, 即没有基质效应。 此外, 配制质控品最好使用无毒或微毒的试剂, 不会
造成环境污染, 对使用者也安全。
48
质量控制物的正确使用
(1)严格按控制物说明书操作; (2)冻干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 (3)冻干品的复溶要确保溶剂的量要准确; (4)冻干控制物复溶时应使内容物完全溶解; (5) 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 (6)尿液干化学操作环境的室温通常为25℃; (7)当试剂插入尿液后,反应块经尿液浸润发生
✓ 必须配套使用; ✓ 试纸条应保持密封、防潮、避光、防酸碱、防氨、
盐酸等挥发性气体和有机溶酶等; ✓ 禁止手触及反应块或其他污染; ✓ 宜在冰箱或按说明正确保存; ✓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19
尿试剂带的管理
(1)尿试剂带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放在30℃以 下,防潮、通风条件好处密封保存。
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

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检验科尿质控总结改进记录近年来,尿液检验作为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对于综合判断和诊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临床检验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尿液检验的质控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尿液检验质控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针对尿液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统计和对仪器操作的观察,我们发现仪器校准不准确、人为误差和样本收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中可能造成误判和延误。
在改进措施方面,我们首先要求所有参与尿液检验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职业素质和操作规范的考核。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仪器操作、样本收集和质控要求等方面,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指南,供参与尿液检验的人员参考和执行。
其次,我们对仪器校准进行了严格监控和管理。
尿液检验仪器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仪器校准和监控制度。
每天开始工作前,我们会进行日常校准和质控样本的检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常规维护和保养机制,定期清洁和更换相关部件,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我们加强了对样本收集和处理的管理。
尿液样本的正确收集和处理是尿液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明确了样本收集的规范要求,并对样本收集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核。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样本处理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处理过程符合质控要求。
最后,在质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定期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控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质控数据的存档和备份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们尿液检验的质控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