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中国人口密度图的制作
ArcGis制作云南省人口密度图

E:画面时要足够放大,不然会留下间隙,要选择自动生成。
指导教师评语和实验得分:
实验得分:签名:年月日
2、分级统计图法中以等值区域图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这种面状符号必须铺满整个制图区域,表示的又是同一时间、某个单一指标的数值,因此在资料收集及地图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数据在时间、质量上的一致及可比,认真分析数据的特征,以决定是否分级或分级的方法及数量;决定图例系统所采用的色系过渡方式等。
2、实验材料及相关设备:
指导教师及职称何云燕老师
开课学期2013至_2014学年_2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一、实验准备
实验名称:云南省人口密度图
实验时间:2014年3月18号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
1、实验原理和要求:
分级统计图法是根据区划统计资料,将事物数量指标划分等级,染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绘疏密不等的晕线,以表示各差别。
三:编辑点线面
启动ArcMap,点击Add Data,添加所要数字化图像:云南行政配准图,继续添加已经建立好的点、线、面,在标准工具条中点击Editor工具条,编辑点线所要选择的:
首先将整体画出第一个面,然后将这个面分割成各个小面编辑面所选择的!
在编辑好面时,右键点击点线面,打开Open Attribute Table,继续点击option,选择add file,建立name和fearture Type。并计算Area的面积,建立人口数,将各行政区域的人口总数导入,建立人口密度,点击Field calculator,点击yes,输入公式:人口数/Area!如图所示
三、实验小结
1、实验中出现过的问题(或错误)、原因分析
人口地图

专题地图论文学院:资源学院班级:土管13-1姓名:******** 学号:2013**8**授课老师:李豪人口地图摘要:人口地图反映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等状况的一种专题地图。
人口地图的编制是把有关人口的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后,选择或设计适当的表现方法,绘制成为以地图为背景的图象,反映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规律和发展趋势。
人口地图内容十分广泛,人口地图的编制应针对不同地域的人口分布特征,确定相应的制图单元和表示方法,并拟定相应的人口资料搜集途径和方法。
城市人口图以多边形的人口密集小区为制图单元,运用多边形分级比值法较为理想。
人口地图清晰的将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彰显出来,人口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式和分析研究与认知的手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就人口地图作简单的分析概况。
关键词:专题地图人口地图人口一、专题地图概况地图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和地图语言来表示相关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要素,以符号的形式将其体现在平面中,反映不同要素间的空间分布以及组合、联系等。
专题地图则是依据相关的主题要求,着重突出一种或者几种地理要素的,使得地图内容具有专题化,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且具有专门用途的一种地图形式。
与普通地图相比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要素的现实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内容也更加广泛;专题地图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在专题地图中所表达的地理要素相对而言是比较详细的,根据专题地图的用途等来对其他要素进行选择应用,并进行概略的表示。
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题要素及相关的底图要素。
前者构成专题地图的主体,后者则是地图的骨架,实现对专题地图相关要素的有效控制。
专题地图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就自然地图而言,有地势图、地貌图以及水文和气象图等的区别;人文地图则有人口、区划地图等的区别。
以数据特征来分类,则可以将专题地图分为定性数据以及定量数据,前者反映专题地图的质量特征而后者则反映一种数量上的特征。
人口统计图

复杂统计图
四、金字塔图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①年轻型(增长型) ②成年型(稳定型)
——年轻人比重, ——各年龄组人数差
塔形下宽上尖。
别不大,塔形较直。
③老年型(缩减型) ——年轻人比重小, 中老年比重较大, 塔形下窄上宽。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 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 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 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的。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结构图 ●饼图
●扇形图
直角坐标图 ●柱状图
直角坐标图 散点图
一、曲线图的判读
三角坐标图
①由三个坐标系组成,通常用 来表示由三个变量组成的地理 事物; ②图中数据表示每个变量占总 体的“比重” ,不表示绝对 量; ③坐标图中每个点在三个坐标 轴上读取的数值和一定为100%。
人口统计图表专题汇总PPT课件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2)下列省区中,最接近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
()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
7
.
8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典例] (2012·湖北八市联考)下图示意1978~ 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 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 图回答(1)~(2)题。本题图名隐藏在题干中。这里面有
人口增长速度的人口迁移
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两大因素都在升高,则人
口增长速度加快;乙城市
的人口迁移差额率始终为
正值,表示人口迁入始终
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
入区;
11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联系教材中的表述和原理,对统计数据显示的规律进
行解释,尝试寻求答题思路。
该类图示常涉及的原理有人口
增长模式的“三率”特点、影
人口统计图 专题
.
1
[图表特征概览]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 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
.
2
[图表特征概览]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 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
.
3
[图表特征概览]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 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
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
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本题没有设置图例,四条曲 线分别用甲乙丙丁明确标出。
作为统计坐标图,坐标的含义
隐含着较多的信息。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表
GIS实验报告

实验一图像配准第一步:单击图标加载所需要配准的图,或者直接把所要校正的图片拖入的工作界面。
第二步: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命令。
单击命令,把命令去掉。
然后单击图标,添加控制点,控制点不能少于4个,且尽量均匀分布,在控制点上单击右键,选择输入X和Y,x填写经度,y填写纬度。
配准过程中点的分布:校正后点的分布:第三步:单击图标,查看RMS,总的RMS要小于0.05,经过对比,三阶多项式下的RMS值最小,为0.02767,所以,以此为最后结果。
保存配准后的图片。
一阶多项式下的图:二阶多项式下的图:三阶多项式下的图:连接表:实验二数字化第一步:打开,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打开创建新Shapefile窗口,在要素类型为点的情况,名称命为省会,在要素类型为线的情况下,命名为中国主要河流,在要素类型为面的情况下,命名为中国政区,分别单击确定。
第二步:把刚建立的面图层图层拖到Arc Map中,然后点击,单击开始编辑,在Arc Map的创建要素窗口选择,选用编辑器中的合适工具,开始编辑面图层。
编辑过程中及面图层下的中国政区:第三步:右击,选择,打开编辑器,开始编辑各省名称。
第四步:右击,选择标注要素,各省名称就显示在了图上。
第五步:以同样的方式编辑省会和主要河流。
点图层下的各个省会:线图层下的主要河流:点线面图层下的中国政区:实验三点线面符号设计(一)面符号设计第一步:在面图层下打开符号编辑器,单击按钮,打开符号属性编辑器,进行设置。
第二步:在类型中选择标记填充符号,单击按钮,选择自己喜爱的符号,单击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边框,选中网格,单击确定。
第三步:在符号选择器窗口中单击另存为按钮进行命名,单击完成。
面图层下的符号1:面图层下的符号2:(二)线图层步骤与面图层的相似。
线图层下的符号1:线图层下的符号2:(三)点图层的设置步骤与面图层的相似。
点图层下的符号1:点图层下的符号2:实验四拓扑(一)创建拓扑第一步:在Arccatelogy目录树的GIS中,单击右键建立一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为我的数据库,在新建的我的数据库右键选择新建中的要素数据集,创建要素数据集,命名为我的数据集,单击下一步,在新建要素数据集窗口中选择,单击下一步到完成。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制作人口图》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制作人口图》教案一、主题阐述: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制作“人口图”》第五节,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其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意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状况分析:(以本校学生为分析对象)1、学生现状:针对自己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了解情况,特别是在第六章《一次函数》前四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分析当前学生现状如下:⑴学生们整体性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在学习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⑵学生整体上知识功底较好,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
⑶学生们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有主动质疑的意识,有批判意识。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⑷善于在亲身的经历体验中去获取数学的新知识,但在数学说理和数学证明上尚不规范,欠缺相应的经验。
2、知识情况: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3、预期效果学生在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问题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为在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中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第六章前四节的学习中,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具备。
而在相关经验上他们在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中也早有所获得。
但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以及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甚至包括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会十分紧张,自己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适时把握,恰当处理,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指导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指导实验1 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一、实验内容了解ArcView、MapInfo、ArcGIS等GIS软件界面、功能与菜单操作。
二、实验目的通过GIS软件(如:MapInfo、ArcView、ArcGIS等)的实例演示与操作,初步掌握主要菜单、工具栏、按钮等的使用,加深对课堂学习的GIS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的理解 。
三、实验指导(一)了解主流GIS软件平台基础1.熟悉并标注ArcView的工作界面、菜单及命令功能。
2.熟悉并标注MapInfo的工作界面、菜单及命令功能。
(二)地理数据可视化操作1.所需数据:GIS_data\Data12.使用软件:MapInfo GIS3.实验内容:①打开中国省区图。
②浏览人口数据。
③显示人口密度的分布。
④创建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三)电子地图操作1.所需数据:GIS_data\Data12.使用软件:MapInfo GIS3.实验内容:①使用漫游工具。
②使用放大和缩小工具。
③使用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
④使用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图层控制对话框完成操作。
⑤使用Info工具查询地图信息。
实验2 数据采集一、实验内容1. 数字化操作。
2. 投影与坐标系设置。
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践,掌握采集数据的主要过程。
2.通过操作,掌握ArcView的Shape文件格式如何通过自身的实用工具创建,以及投影、坐标等设置。
三、实验指导(一)构建数据库(1)实验内容:利用ArcView构建GIS数据库。
(2)实验目的:进一步了解GIS与一般数据库以及图形软件的区别和联系。
(3)实验数据:收集数据或利用身边的数据。
(4)实验指导:通过ArcView了解GIS的建库。
①ArcView GIS建库。
②数字化。
③数据编辑。
(二)屏幕跟踪矢量化1.实验内容:屏幕跟踪矢量化。
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数字化的含义和操作步骤。
3.所需数据:GIS_data\Data2目录下的FUZHOU.jpg图像。
《第1单元 主题1 人口分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人口分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掌握中国及世界部分地区的人口分布规律及特点,加深对人口地理分布基本原理的理解。
学生需掌握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的关系,提高对地图的分析能力,以及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人口分布》课题展开,分为以下部分:1. 自学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人口分布》章节内容,了解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地图分析:学生需根据提供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分析中国及世界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并标注出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
3. 案例研究:选取一至两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案例,深入研究其人口分布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政策因素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对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实际人口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该地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5. 成果提交:各组需提交一份小组报告,内容包括地图分析结果、案例研究分析以及讨论成果。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学生需按照步骤进行,保证预习、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全面性。
2. 地图分析要准确标注出人口密度高低区域,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3. 案例研究需深入挖掘影响因素,并运用地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4. 小组合作时需积极参与讨论,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发表意见并贡献力量。
5. 小组报告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地图分析的准确性和文字说明的恰当性。
3. 案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 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报告的完整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如下: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细致批改,指出优缺点。
2. 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分享和交流,互相学习。
4. 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资鼓励。
通过此作业设计方案,我们期望学生能通过自学、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人口分布的原理和规律,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5、右键点击Polygons图层,选择Properties,打开
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点击Symbology标签,在 Show列表中选择Quantities → Graduated colors, 在Value下拉列表中选择Density字段,在 Normalization下拉列表中选择none,在Color Ramp中选择适当的颜色,在Classes中选择5作为 分类数量,点击Classify按钮,在Classification中 设置分类界限Break Value:100、200、500、 1000、19224,点击OK,回到Layer Properties对 话框。
Frame Properties →Grids →New Grids ,点击 OK,添加经纬网。
11
(4)插入图片。Insert → Picture,将南海
诸岛的图片加入窗口中,调整大小,置于适 当的位置。
(5)插入图名、图例、比例尺: Insert
→Title、Legend、Scale Bar,调整设置, 置于图中适当位置。
2
四、实验方法 先将外部表格中的人口等数据连接至行政 区划数据中,然后根据人口数量与面积,计算 各省区的人口密度,再对人口密度符号化,对 地图进行整饰,最后输出专题地图。
3
五、实验步骤
1、在ArcMap中加载数据行政区划数据
Polygons,和人口数据表Population$。
2.右键点击Polygons图层,打开属性表,新
9
7.添加标注。右击Polygons图层,选择
Properties,打开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点击 Lables标签,选中Lable features in this layer, 在Lable Field中选择Name字段,设置文本符号, 点击OK,各省市的名称将标注到图上。同方法可 以设置个省会城市的名称标注
10
8.地图布局与整饰;将显示区从Data View切换到
பைடு நூலகம்
Layout View,观察窗口中的布局情况,完成以下 操作:
(1)页面设置。File → Page and Print Setup,
设置打印机、纸张大小与方向等参数。
(2)调整数据窗口,以适应版面布局的需要。 (3)右击图形显示区,选择Properties → Data
14
10.地图输出。
(1) File →Export Map,设置输出路径和
文件名,文件格式JPEG,点击左下角的 Options按钮输出参数设置。
(2)重复上一步,将地图按PDF格式输出。 (3)连接绘图仪或打印机,点击File
→Print,打印地图
15
A.右击层Visible Scale Range → Set Minimum
Scale / Set Maximum Scale ,比例尺即为最小/ 大比例尺。Clear Scale Range 可取消比例尺设 置。
B.右击图层,选择 Properties,打开图层属性表
Layer Properties,在General标签下的Scale Range 中设置比例尺范围
Symbol ,采用不同的符号方法对图层进行定性或 定量的符号化。
B.右击图层, Properties → Layer Properties,
双击图层符号或直接在内容表中双击已有的图层 符号;打开 Symbol Selector对话框,对图层中的 要素选择其他符号或创建新的符号。
8
(2)比例尺范围设置。
6
.必要时课对颜色进行反转,点击Symbol,
选择Flip Symbol,修改各类符号的标签(直 接点击标签),最后点击OK。
6.加载city、railway、river、road等数据,
将其符号化,并设置各图层叠置顺序及显示 的比例尺范围,是图件美观。
7
(1)图层的符号化。
A.右击图层, Properties → Layer Properties →
实验二 中国人口密度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专题地图的组成要素,掌握专题电子 地图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制作中国人口密度电子地图
1
三、实验原理
专题地图相对于普通地图而言,它突出反映 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同普通地图一样, 专题地图由图形要素、数学要素和辅助要素等 构成,而图形要素包括地理底图要素和专题要 素两大类。
12
13
9.保存地图。
(1) File → Document Properties → Data
Source Options → Store relative path names to data source → OK。
(2)
File → Save,保存中国人口密 度地图.mxd格式。
建一个长整形字段Density,用于存放人口 密度。
3.根据各省的行政代码将Population$表中的
人口数据连接到Polygons的属性表中 。
4
4、在Polygons属性表的Density字段标题上
右键点击Field calculator,输入 [Population$.population] / ([Polygons.Shape_Area] / 1000000),点击 OK,生成各省人口密度数据(人/ 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