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致病机制中重要通路的抑制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产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牧草和药用植物中[1]。
目前,已于50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8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及异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黄烷醇类,查耳酮类,双黄酮类及其他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笔者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抑癌基因表达、抗致癌因子、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等途径来实现抗癌作用。
Billard等[2]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Flavopiridol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降低NO生成,进而诱导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其主要作用于S期与G2期,并能够与细胞周期依赖型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作用。
Haddad等[3]考察了26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及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低浓度下都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兰英等[4]研究表明,皮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可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凋亡,这可能与该成分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G2/M期,且能使G0/G1期细胞趋于同步化相关。
Handayani等[5]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可通过下调白介素-8(IL-8表达,减少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表达,并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
2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还原性,可清除各种自由基,发挥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贾东辉等[6]研究表明,从构树叶中提取的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单等[7]研究表明,橙皮苷具有较强清除活性氧能力。
胡琴等[8]发现根黄酮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抑制丙二醛的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_徐学君

王洋等[49]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 50、250、750 mg(/ kg·d), 分别喂饲给予高脂饲料饲养的无菌小鼠 4 周,结果高剂量能显 著提高小鼠血清 HDL-C 水平,TC 水平呈下降趋势,但 TG 水平 显著升高,LDL-C 水平呈升高趋势。 2.9 降低血清 TC 水平
曹宁等[50]研究发现,乌药叶总黄酮 50、100、200 mg(/ kg·d), 分别喂饲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小鼠 4 周,结果高剂量能显著 降低小鼠血清 TC 水平,中剂量使 TC 水平呈下降趋势,高、中 剂量使 TG、LDL-C 水平呈下降趋势,HDL-C 水平呈升高趋势。
3 黄酮类化合物调节血脂的作用机制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也存在于许多低等
植物如苔藓和地钱中,尤以芸香科、唇形科、石南科、玄参科、 豆科、苦苣苔科、银杏科和菊科等高等植物中分布较多。目前 已发现 5 000 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达 8 000 多种,已 分离鉴定了 4 000 多种[6-7]。有文献报道,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来 源于绿茶、红茶、红酒、葡萄籽、柑橘类水果、肉桂、番茄、苹果、 荞麦茶、巧克力、芦丁、豆荚类(如黄豆)、洋葱、卷心菜、韭菜、 花椰菜、蓝莓、萝卜、杏子、樱桃等[6-8]。已有文献报道,山楂、鹰 嘴豆、柿叶、唐山荷叶、银杏、黄芩、槐角、金花葵、榅桲、亮叶杨 桐、桑叶、玉米须、罗布麻叶、藤茶、野山杏、多叶越南槐、玳玳、
文献报道,鬼针草总黄酮、竹叶黄酮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 TC、TG 水平,升高大鼠血清 HDL-C 水平 。 [34-35] 王鸿飞等[36]研 究发现,费菜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 TC、 TG 水平,升高 HDL-C 水平。 2.4 降低血清 TC、TG、LDL-C 水平
第五章黄酮化合物

母核: 母核:
7 6 5 4
1 8 O 3 9
2
C H
O
硫磺菊素: 硫磺菊素:6,3’,4’-三OH , 存在于波斯菊中。 存在于波斯菊中。
gl O 5 4 6 7 1 O
2' '
OH
3' ' 4' '
2
C H
OH
3 O
6' 5' ' '
双苯吡酮、 2、口山 酮 : 双苯吡酮、苯骈色原酮
glu HO 6 5 O 4 3 HO 7 2 8 O 1 OH OH
异芒果素 isomengiferin
(六)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 1.花色素类 1.花色素类 O 母核: 母核:
OH
是使植物的花、 茎等呈蓝、 是使植物的花 、 果 、 叶 、 茎等呈蓝 、 紫 、 红等色的色 素.
R1 HO O
+
R1=OH, R2=H cyaniding
OH
矢车菊素
R1=R2= OH 飞燕草素 delphinidin R1=R2= H 天竺葵素 pelargonidin
3,5,7,3’,4’-五OH , -
金丝桃甙
HO
槲皮素槲皮素-3-O-β-半乳糖
OH O OR OH O OH
OH
满山红叶, 满山红叶, 贯叶
O
OH
O
R=
OH OH
连翘
芸香甙
槲皮素槲皮素-3-O-芸香糖
OH HO O O OH
OH O
槐花叶, 槐花叶, 荞麦叶, 荞麦叶, 桑椹子
OH
O
O
CH3
OH OH
1.呋喃色原酮类和苯色原酮类 1.呋喃色原酮类和苯色原酮类
R1O O CH3
黄酮苷类化合物

黄酮苷类化合物
黄酮苷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通常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它们由黄酮骨架基础上连接一个或多个糖基而成,常见的糖基有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等。
黄酮苷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
研究表明,黄酮苷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机制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此外,黄酮苷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它们通过调节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NF-κB、MAPKs等,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黄酮苷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黄酮苷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如PI3K/Akt、Wnt/β-catenin等,
发挥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黄酮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通过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机制,它们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因此,研究和开发黄酮苷类化合物在药物和保健品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8 ] 孟宪丽 ,张艺 ,李建亚等. 淫羊藿总黄酮对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 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8, 14 ( 4) : 10 -
13 [ 9 ] 孙俊 ,钱大青 ,秦兵等.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
作用 [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 7 (10) : 869 - 871 [ 10 ] 李向荣. 植物黄酮类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J ]. 国外
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0, 27 (6) : 331 - 332 [ 11 ] 王丽娟 ,景朋 ,姚娴等. 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对帕金森病
[ 5 ] 张黎 ,陈志武 ,王俞等. 银杏叶总黄酮抗炎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 J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01, 36 (5) : 350
[ 6 ] 于小红 ,李淑华 ,李树伟等 ,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 究 [ J ]. 中医药信息 , 2001, 18 ( 4) : 53 - 54
作者简介 :黄爱玲 (1971 - ) ,女 ,安徽淮北人 ,教育硕士 ,主要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 。 收稿日期 : 2007 - 04 - 1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 A 有止泻作用 。异甘草素及大 豆素均有类似罂粟碱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大豆苷 、葛 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成分可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 症状 。此外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咳 、平喘的作用 。银 杏黄酮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保护作用 [9 ] 。植物黄酮类有 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10 ] 。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 经系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中以抗抑郁和抗焦虑等精神 调节活性为主 ,其作用机理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途径 [11 ] 。 近来的研究证明蕨菜黄酮具有解铅中毒的作用 [12 ] 。 8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免疫 、抗衰老作用的可能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名称和对应的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名称和对应的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互相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类化几乎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中。
主要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槲皮素抗氧化作用,银杏总黄酮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水飞蓟素具有保肝作用,大豆素等异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等。
1.黄酮和黄酮醇
黄酮为2-苯基色原酮;C-3位有含氧取代基则为黄酮醇类。
槐米中的槲皮素及其苷(芦丁)治疗毛细血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
从银杏叶中分离出山柰酚、槲皮素,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2.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黄酮(醇)类的C-2、C-3位双键被还原,即为二氢黄酮(醇)类。
陈皮中的橙皮苷,用于治疗冠心病。
水飞蓟宾具有保肝、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的作用。
3.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B环连接在C-3位上。
葛根总异黄酮(有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等)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4.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
该类化合物的两个苯环之间的三碳链为开链结构。
如红花中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应用于临床。
5.花色素类和黄烷醇类
无羰基,花色素1位O原子带正电荷,是一类水溶性色素。
黄烷醇类又称儿茶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
结构类型、典型化合物及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作者:张宇宁来源:《医学信息》2018年第05期摘 ;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的特殊结构化合物质,大多数植物中以及中药材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对于植物整个生长过程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文献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进行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对于人体中的糖脂代谢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血糖中各项指标的异常水平,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明显。
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糖尿病;血糖;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87.1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5.018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5-0050-03Study on Flavon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ZHANG Yu-ni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4th Hospital,Tianjin 300000,China)Abstract:Flavonoids are special structural compounds in nature.Most plants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ontain flavonoids. Flavono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growth process of plant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effects of flavon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Flavonoid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tabolism of glucose and lipids in the human bod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normal levels of various indicators in blood glucose,and can also improve the body's immune system.Force,the protection of the body is obviou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lavon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Key words:Flavonoids;Diabetes mellitus;Blood glucose;Complications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个人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导致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群不断增加。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构成为C-C-C方式,广泛存在于包括众多植物中,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生物活性多、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古味伍绛木樨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作用1.1 抗心律失常作用ﻫ动物实验表明,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轻发作频率,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机制为总黄酮可降低心室肌1.2 抗动脉粥样硬化ﻫ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进程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
ﻫ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DL氧化作用,抗平滑肌增殖,清除自由基,从而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1.3扩血管作用总黄酮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素( ET)的生成,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从而1.4抗凝血作用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纤维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ﻫ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冰水浸泡法,造出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即血流变性呈轴稠状态的实验动物,通过饲喂山楂叶总黄酮(HLF),可显著降低红细胞(RBC)聚集指数、血浆比轴度,从而改善血瘀状态。
银杏黄酮单独应用其抗凝作用不如蚓激酶,两1.5 抗血脂作用维生素D3加脂肪乳剂造成大鼠高脂者合用后抗凝效果加强,但溶栓作用并没有改善。
ﻫ血症模型,在给予了麦胚总黄酮类后,可显著提高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实验性血清总胆固醇和2抗炎调节免疫作用三酚甘油含量。
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慢反应致炎物质,如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调节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直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1 PKC活性测定 取 200 g 左右 SD大鼠, 断头处死, 取出脑组织,
用 PKC 抽提液 ( 4 ) 洗涤, 滤纸擦干, 1 g 脑组织加 入 5 mL 抽提液 ( 含有 0. 05% T ritonX 100) , 电动匀 浆机匀浆 ( 15 s 5次 ), 将匀浆液 4 下放置 1 h, 再 在超高速冷冻离心机上以 100 000 r m in- 1离心 1 h, 分离上清液 与沉淀, 上 清液含 有可 溶性 和结 合性 PKC。将反应体系 ( 底物肽, PKC 反应液, PKC 激活 液 ) 加入 37 温育箱中反应 2 m in。将药物及提取 的 PKC 与反应体系混合, 37 温育 30m in, 95 水 育 10 m in终止反应。将样品与 1 L 80% 甘油混合, 0. 8% 琼脂糖凝胶电泳 ( 100 V, 15 m in) 。紫外 ( UV ) 灯下可见清晰条带, 用手术刀将胶切下, 尽量使其体 积接近 250 L, 将其放入一个 1. 5 mL带有刻度的离 心管中, 95 加热至胶溶解。若胶的体积不够 250
CH ENG L i yan, SH IH ong (Zhejiang A cademy of M ed ical Sciences, H angzhou 310013, Ch 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 ate the inh ib itory effects o f 10 flavono id g lycosides on the 4 im portant path w ays in d iabetic pathogenesis, and to find new and effect ive ex tracts of Ch inese herbs for treatm ent of d iabe tes. M ethods: Sem i purified pro te in k inase C ( PKC ) w as extracted from brains o f norm al rats, and crude a ldose reduc tase ( AR) w as from k idneys. M a londia ldehyde ( MDA ) w as produced by activating bra in t issue w ith F enton rea gen.t Advanced glyca tion end products ( AGE s) w ere synthet ized in vitro. T he effects of flavono id g lycosides ( 1 m g m L- 1 ) on the enzym es o r the ir products w ere observed. Resu lts: B aicalin and brev iscap ine show 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AR, PKC, AGE s and MDA w 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activ ity. Con clu sion: Am ong 10 flavono id g lyco sides, ba ica lin and brev iscap ine have po tentia lly prevent ing effects for diabetic pathogenesis by inh ib iting the 4 im po rtant pathw ays.
NADPH 荧光值, 观察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保持其 他成分 不 变, 仅 改 变 DL 甘 油醛 浓 度 ( 0. 1, 1, 10 mm ol L- 1 )按上述方法测定 NAD PH 的荧光值, 观察 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结果
1 黄酮类化合物对 PKC的抑制作用 从图 1中可以看出黄芩苷、水飞蓟宾和灯盏花
L, 用水补足。取 125 L 热琼脂糖, 与 75 L 胶溶 解液 (已预热至室温, 并被充分混匀 ) 和 50 L 冰醋 酸混合, 迅速混匀。取 250 L 置于 96孔板中。 570 nm 读取吸光率。空白组为液体琼脂糖 [ 1] 。 PKC 具 有磷酸化功能, 它将带有荧光的底物肽磷酸化后, 使 其所带电荷发生改变, 在水平电泳上表现为磷酸化 的底物肽带有负电荷向正极泳动, 非磷酸化的底物 肽带有正电荷向电泳的负极泳动。 2 丙二醛 (MDA )含量测定
正常 SD 大鼠断颈处死, 小心取出脑组织, 制备 10% 的大鼠脑组织匀浆。将 F enton试剂 ( FeSO 4 + H2 O2 ) 与 10% 脑组织匀浆在 37 振荡温育箱中温 育 1 h, 激发脂质过氧化。将药物与匀浆加入到 EP
794 中国新药杂志 2010年第 19卷第 9期
管中, 充分混匀, 放入 37 振荡温育箱中温育 1 h。 按照 试 剂 盒 说 明 加 样, 95 水 浴 80 m in, 然 后 3 500~ 4 000 r m in- 1离心 10 m in, 取上清液 1 m L, 532 nm 处, 1 cm 光径, 纯化水调零, 测定各管吸光度 值 [ 2] 。组织中 MDA 含量由下式进行计算:
793 中国新药杂志 2010年第 19卷第 9期
Ch inese Jou rnal ofN ew Drugs 2010, 19 ( 9)
药物对糖尿病并发症 4条重要通路的影响。
材料
10种黄酮类化合物均 购自陕西慧科植物开发 有限公司; 氨基胍 ( AG )、葡萄糖 ( GLU ) 、还原型辅 酶 ( NADPH ) 及 DL 甘油醛均购自 S igm a公司; 依 帕司他 ( AP )购自江苏扬子江药业公司; 其他试剂均 为国产分析纯。 P epT ag 非放射性蛋白激酶 C 检测 试剂盒购自 P rom ega 公司; 丙二醛检测试剂盒购自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AGE s形成的作用根据 AGEs 形成的速度来评价, 即 用 AGEs相应荧光值的单位时间变化速度来表示。 4 醛糖还原酶 ( AR)的测定及测定体系的优化
肾脏 AR 活性检测采用 D as等 [ 4] 的方法, 取大 鼠肾脏皮质, 制备匀浆, 通过盐析和 透析, 提出 AR 粗酶。将药物与 DL 甘 油醛及 NADPH 的反应体系 ( AR 粗酶, DL 甘油醛, NADPH 和硫酸锂 )加样混匀, 置于 37 水浴中孵育 20 m in, 然后 加入 2 mL 0 3 m o l L- 1 N aOH 终止反应, 60 加热 15 m in, 以破坏 反应产生的 NAD P+ , 冷却后加入 3mL 11. 8m ol L- 1 NaOH, 充分混匀, 37 再次孵育 1 h, 最后荧光分光 光度计 测 定 NADPH 所 产生 的 荧 光 ( EX /EM 367 / 455, slit10 /10)。从 NADPH 的剩余量即可推知 AR 的活 性, 并 计 算 抑 制 率。 AR 抑 制 率 /% = [ 1( Abs样品 - Abs空白 ) / ( Abs对 照 - Abs 空白 ) ] 100[ 5- 6] , AP 的终浓度为 1 m g mL- 1。保 持其他 成分 不变, 仅改 变 NADPH 的 浓 度 ( 0. 20, 0 25, 0. 30, 0. 35, 0. 40 mm o l L- 1 ) 按上述方法测定
MA D 含量 ( nm o l m g- 1蛋白质 ) = ( 测定管吸光 度值 - 测定空白管吸光度值 ) / ( 标准管吸光度值 标准空白管吸光度值 ) 标准品浓度 蛋白含量。
标准品浓度单位为 10 nm o l L-产物 ( AGEs)的测定
C h inese Jou rnal ofN ew Drugs 2010, 19 ( 9)
实验研究
10种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致病机制中重要通路的抑制作用
程丽艳, 史 红 (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杭州 310013)
[摘要 ] 目的: 观察 10种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致病机制中 4条重要通路的多靶点抑制作用, 发挥中 药多靶点、综合治疗的优势。方法: 从正常大鼠脑组织中提取半纯化的蛋白激酶 C ( PKC )、肾脏组织中提取 醛糖还原酶 ( AR) 粗酶, Fenton试剂体外激发正常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生成丙二醛 ( MDA ) 及体外合成高 级糖化终产物 ( AGE s), 将上述酶或合成物与 10种黄酮类化合物 ( 终浓度为 1m g mL- 1 )作用, 观察黄酮类化 合物对上述酶或合成物的抑制作用。结果: 黄芩苷和灯盏花素对 AR, PKC, AGE s及 MD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制作用。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此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上述 4条通路来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 发生, 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 活性黄酮; 糖尿病;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 R285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3- 3734( 2010) 09- 0793- 04
Inhibitory effects of 10 flavonoid glycosides on the pathw ays of diabetic pathogenesis
[K ey w ords] active flavano id; d iabetes; com p lication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多发性常见病, 多伴有并发 症。高血糖是糖尿病主要的代谢紊乱之一, 是引起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高血糖主要通过多
[ 基金项目 ]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基金 ( 2007YA 022) [ 作者简介 ] 程丽艳, 女, 助理研究 员, 主要从事 神经药理 学研究及 新药开发方面工 作。联系 电话: ( 0571 ) 88215621, E m ai:l z id ing6374 @ 163. com。 [通讯作者 ] 史红, 女, 研究员, 主要从 事神经药 理学研究 及新药研 发方面 工作。 联系 电话: ( 0571 ) 88215621, E m ai:l shihong_ 86@ ya hoo. com.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