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派别及字辈

1. 道教全真派简介

全真派,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立。主张三教合一。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若心经》、《孝径》等。

王重阳七位弟子分别创立七个全真支派:

马钰(丹阳子),遇仙派(亦作遇山派)

谭处端(长真子),南无派

刘处玄(长生子),随山派

丘处机(长春子),龙门派

王处一(玉阳子),嵛山派

郝大通(广宁子),华山派

孙不二(清静散人),清静派

历任全真教掌门:

第一任:王重阳(3年)

第二任:马钰(13年)

第三任:谭处端(2年)

第四任:刘处玄(18年)

第五任:丘处机(24年)

第六任:尹志平(11年)

第七任:李志常

第八任:张志敬

第九任:王志坦

第十任:祁志诚

第十一任:张志仙

第十二任:苗道一

第十三任:孙德彧

第十四任:蓝道元

第十五任:孙履道

第十六任:苗道一

第十七任:完颜德明

1.2. 全真龙门派

太上混元邱祖真人百代派(全真龙门派)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心,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1.3. 全真金山派

金山派百字明,孙玄清原本是山东寿光的一名瞽目僧人,后来听说崂山道士徐复阳也曾双目失明,但经过苦苦修行,20年后双目复明,于是来到崂山明霞洞,改释从道。恰好当时著名高道张三丰就在这里修行,便收他为徒,对他进行传授与点拨。经过长时间的刻苦修行,孙玄清终于双目复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世宗皇帝知道后,召孙玄清进宫,敕封他为“护国天师府左赞、金山子海岳真人”,令他“掌管真人府事”。孙玄清由此开创了全真道教龙门派下的一个支派——金山派,崂山明霞洞也因此成为金山派的祖庭。目前辽宁千山、山东崂山和泰山等风景区的道教庙宇多属于金山派。

金山派字派:

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

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

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

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

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

1.4. 全真遇仙派

遇仙派(亦作遇山派)是为全真派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之一,为丹阳子马钰所创,其主要派旨为清静修练,“遇仙”一名,即指通过道法的修练而得羽化成仙。马钰在王重阳逝世之后,在各地传道,其有弟子曹顼、雷大通、刘真一,于志道、李守宁等人,进一步发展该派,其中李守宁在元初的有不小的影响力,被称作当时的十大高道之一。

遇山派的百字“字辈表”

自元来正志,冲寿成仙丹,忠靖得礼义,了然见朝天,

致虚端笃悟,本理淳全玄,清微通大化,真常合妙言,

崇教和法本,守仁有功夫,恭敬明智慧,圣体立遐龄,

宏应演音信,高复现祥光,诚慈惟黄贵,全木会王逢,

云升龙虎交,嗣希直用行,荣茂乾坤秀,莲开衍宝兴。

1.5. 全真南无派

按《南无道派宗谱》云:“立派南无,暗合修真之始。南者离也,离者,心之火也;无者,火灭也。故曰仙派传教,后裔永皈遵守,谨持五戒,不可有始无终……”

南无派字辈为: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

大教明清静,宏演德惟良,悟元(源)光性体(本),一志(忠)复圆融,

冲寿通旅泰,了然衍注兴,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

新友圣书诏,炼就宝金丹,裕谦常礼义,慈行满乾坤,

龙虎广修理,模照永遐龄,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贤。

1.6. 全真随山派

随山派随山派百字“字辈表”

思道明仁往,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

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

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

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

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

1.7. 全真嵛山派

嵛山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所传。他坚持“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炼形九年,得大道之要。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应召赴阙,主持万春节醮事。时金章宗好长生之道,曾问以养生之道和性命之理,答以道家清静无为,内丹造化,不为而成诸说,“所对莫不允合上心”。金宣宗贞佑五年[1217]于圣水玉虚观羽化。传有全真道仑山派。元世祖时被封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著作有《云光集》四卷,《西岳华山志》等。

王处一金宣宗贞佑六年(1217年)飞升,仙化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赠“玉阳体玄广度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道嵛山派。简称嵛山派。

嵛山派百字“字辈表”

清静无为道,至诚有姓名,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

玄冲宗义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

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宁,莲开丹书鉴,广大复圆融,

旅泰万古续,常义现荣阳,洁渊威锦量,行满卯惟祥,

未修空妙瑞,阐言守忠良,虞悟客一回,朴极献崶馥。

1.8. 全真华山派

华山派的百字“字辈表”

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

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

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真,

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

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1.9. 全真清静派

清静派为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清静散人孙不二为开派祖师,于洛阳近郊的凤仙洞立教。孙不二为马钰之妻,全真教祖王重阳弟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生于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生而柔淑,有真懿之态,又挺乎自然。知马钰有真仙之材,后嫁马钰为妻,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至山东宁海传播全真道教,夫妻俩拜师王重阳,学全真道法,又筑全真庵于南园。接引弟子甚众,共同宏道畅玄,传播全真清静派。卒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清静渊贞顺德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中,记有该派传代派字,不知其传承与活动详情。

孙不二著有《孙不二坤道功夫次第》(十四首)和《女功内丹》(四首)合称为《孙不二元君法语》,成为该派的主要信仰依据,其中女功内丹为专为女性所设的内丹修练法等女丹著作传世。

清静派的字辈

全真通玄理,大道德无为,性合灰尸解,只此百功夫,

虚静明常应,宏仁守至诚,嗣教宗元化,悟本自遐龄,

保命登华会,妙中演洞清,超升广智慧,三界永康宁,

长存修万古,行满法光明,勤用生利益,金木续乾坤,

丹书祥速现,普照瑞龙麟,高上神霄太,炼成运相逢。

2. 道教正一派简介

2.1 正一派三山滴血

“三山滴血派”相传为南宋时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传萨守坚祖师的法脉传承,萨祖也就是第一代弟子,据一些民间法脉书籍记载:当时萨守坚得三十代天师法脉的同时还有王守信等人。后此“三山滴血派”成为正一万法宗坛,神霄派及清微派宗坛传度弟子的法脉,后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派”为传承依据。凡学道弟子奏名之初,当依此派顺序取一字於法讳之中,否则非正一弟子。此派谱载于《天坛玉格》。

《天坛玉格》是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科仪时所依据的一部重要典籍,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1631——1637年)曾于清顺治十五年(16658年)为之作序,该书有多种版本传世,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朱鹤卿钞录的本子内容较为齐全。该书称道徒通过“授箓”,并按《天坛玉格》而取得法名、神职的“法师”,可以代天说法,并能从事斋醮祈禳诸类法事活动。而法师自身也因此“名录天曹,乃有道位”。

正一道三山滴血五十字法派字辈(正一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

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

注:三山指龙虎山、茅山、合皂山。

2.2 正一净明派

净明派传承字辈谱

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

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

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

东汉有章数,功果保忠祯。

2.3 正一清微派

清微仙宗百字辈谱

清微派传承久远,派别不是很清楚,很多道教门派都自称清微派,以下列出清微各派字辈,谨供参看。

守德崇用福,一清季祖真,永高常正静,圆通宗本恒,

金鼎结大丹,长生造化中,与天同无极,法嗣继犹龙,

赤明阳和日,太焕碧玉宫,华夏兆臻弼,彦度紫垣东,

云衢听仙韵,芝裔实蔚丛,千代归黄道,诚维求元动,

遇缘蓬莱会,山人智慧兴,续传奥妙理,支演万古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