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个案分享
一例蜂蜇伤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

一例蜂蜇伤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患者:杨云、女性、18岁,因蜂蜇后全身瘙痒、头晕、眼花10分钟,于2009年8月14日11:35分就诊。
患者10分钟前在花园散步时被蜂蜇前额一箭(蜂种不详),伤后局部刺痛并逐渐感觉头晕,全身皮肤瘙痒并出现斑片状皮疹,且进行性全身乏力、胸闷、气促而被扶入我科。
查神志清楚、T:36.5℃、P:90次/分、R:24次/分、BP:60/40 mmHg,心肺腹无异常,全身皮肤潮红、眼睑水肿、全身布满大小不等风团样片状皮疹。
头顶部有一针尖样刺伤点,未发现蜂刺。
立即给予平卧、保暖、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静滴0.9%NS 250ml+地塞米松20mg,肌注异丙嗪50mg,经以上处理后症状无好转,患者烦躁不安、瞻妄、意识模糊,BP:0/0 mmHg,立即遵医嘱皮下注射1mg盐酸肾上腺素,并另开静脉通路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急诊抽血常规,生化及电解质,3分钟血压仍为0/0 mmHg,再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mg,同时请ICU医师会诊,持续心电监护,到11:55患者病情无缓解,血压仍测不到,遵医嘱0.9%NS 35ml+盐酸肾上腺素15mg,用微量泵以0.4ml/h持续泵入,并转送ICU,12:20检验报告血常规,WBC:22.49×109/L,中性:92.01,急性生化回报,血钾:2.98mmol/L,血糖:18.27mmol/L,尿糖:+++,动脉血气分析PH:3.37 , PCO2:31mmHg, PO2:134mmHg, Lac:4.2mmol/L, HCO3-:17.9mmol/L。
遵医嘱0.9%NS 20ml+胰岛素20u,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控制血糖在6~8mmol/L,并遵医嘱给予补钾,纠正酸中毒,经抢救4小时后,血压转平稳,皮疹减退,胸闷、气促症状减轻,16:10遵医嘱停止肾上腺素泵入,18:50停止胰岛素泵入,继续对症、补钾等处理,住院4天,病情痊愈而出院,追问病史,患者为过敏体质,对口服蜂蜜过敏。
蜂蜇伤病例

蜂蜇伤病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蜂蜇伤病例

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黄蜂螫伤致严重过敏反应3例急救体会

黄蜂螫伤致严重过敏反应3例急救体会黄蜂螫伤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对症状严重或高度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失明、肝肾损伤、甚至死亡[1]。
2013年7~10月我院共收治被黄蜂螫伤者3例,现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例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为21岁。
2013年7-9月份在训练中被黄蜂螫伤2例:例l的螫伤部位在左小腿外侧,例2的螫伤部位在鼻根部。
2013年10月份被黄蜂螫伤1例:例3在修剪草坪时被螫伤右手背部、鼻根部及右手背部。
2例被螫伤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
1.2 临床表现例1左小腿外侧者被螫伤后20分钟因全身出疹、瘙痒难忍来队就诊。
查体:全身广泛分布大小不等的皮肤色风团,以腰际较重,左小腿外侧中部可见一叮咬小口,周围红肿半径约3cm,无头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双眼无任何不适,诊断为蜂螫伤致急性荨麻疹。
例2被螫伤在鼻根部者伤后10分钟被抬入我队急诊,陪诊人员诉患者被黄蜂螫伤(带有被打死的黄蜂尸体),患者诉头痛,视物不清,发热。
查体:患者体温38.5℃,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5/40mmHg,面部鼻根肿胀明显,可见一叮咬口,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皮肤色风团,神志清,面色苍白,多汗,双眼畏光流泪、不敢睁开,诊断为蜂螫伤致过敏性休克。
例3在修剪草坪时被蜂螫伤右手背部,2分钟后出现全身广泛的皮肤色风团,全身瘙痒,双眼睑及口周粘膜开始出现水肿,头晕,右手部肿胀。
10分钟内被战友抬入我队急诊。
查体:患者体温37.8℃,脉搏132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95/50mmHg,患者神志不清,张口呼吸,全身广泛的皮肤色风团,双眼睑及口周粘膜水肿明显,双眼不能睁开、流泪,右手部可见一叮咬口,手背部肿胀明显,面色苍白。
诊断为蜂螫伤致过敏性休克(伴喉头水肿)。
1.3 治疗方法例1立即给予卧床留观,肌肉注射扑尔敏注射液8mg,口服季德胜蛇药片20片,叮咬伤口消毒后用手术刀片做小“十”字型切口,用负压拔罐吸取有毒血液1.5分钟,用3%双氧水清洗切口;再用红霉素软膏加季德胜蛇药粉伴成药膏涂于左小腿外侧伤处,用无菌敷料包扎,观察3小时后全身皮疹基本消退,瘙痒减轻,无其它不适出院;嘱其继续口服扑尔敏片、维生素C片、季德胜蛇药片。
蜂蜇伤病例

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1例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体会

1例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体会[关键词]黄蜂蜇伤; 过敏性休克; 抢救黄蜂多数生长在亚热带山林中,其种类繁多,攻击性强,我院处于广西的中部,属于亚热地区,被黄蜂蜇伤的病人较多,蜇伤之后,患者局部皮肤均可出现红肿、疼痛及淤斑,并有系统性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咳嗽、气促、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有时也有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出现皮肤溃疡或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少数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急性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若处置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我院2022年9月成功抢救了1例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其诊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及抢救经过患者男,35岁。
农民工,因上山种树时被黄蜂蜇伤双手背、后颈部及头面部等全身多处一小时而由工友送来就诊,入院时患者诉说全身乏力,头昏,头痛,心悸,恶心欲吐;体格检查:T 35.6 o C,R 28次/分, P 60次/分,BP 70/50mmHg,神清,大汗,全身冰凉,四肢湿冷,步态不稳,面部皮肤发红,颈项、前胸、腰背及双侧大腿等部位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风团,有明显痒感;右手背部可见三处黄蜂蜇伤痕,后颈部及头面部也有黄蜂蜇伤痕迹,整个手背及头面部肿胀明显,未见蜂刺残留;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60次/分,律整,各听诊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皮肤潮红,水肿,平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根据以上症状及体征,初步诊断考虑黄蜂蜇伤并发过敏性休克。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抢救室,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采取抗休克体位(头部及下肢抬高10o-30o),给予吸氧,10升/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双管输液,异丙秦50m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经扩容抗休克、抗过敏等抢救治疗约20分钟后,患者全身皮疹减退,呼吸平顺,23次/分,但血压仍然低,85/60mmHg,表情淡漠,考虑血容量不足,继续给予扩容抗休克治疗,约20分钟后,患者血压升至100/65mmHg,随后收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5天后康复出院。
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

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蜂蜇伤多为局部反应,如灼痛、潮红、红肿等,少有发生“可致死的过敏性休克”。
致敏原因与蜂毒腺内毒液的质及病人的过敏性体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100只蜂的毒液才可能成为成人的致死量。
但对高敏的人,一只蜂蜇伤就足以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
我院曾收治1例蜂蜇伤一处即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
现将抢救过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
于20min前野外作业时不慎被蜂蜇伤右腕部,当即局部红肿,剧痛,先后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肢冷、头晕昏睡、虚脱,急送我院。
查体:体温38.5℃,脉搏13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6.5/4.0kpa。
患者呈昏睡状,面色苍白、眼睑及口唇非凹陷心肿胀。
全身密布红色风团,右腕蛰伤处可见一个瘀点,其周围潮红肿胀,四肢湿冷。
抢救过程:去枕平卧位,保湿,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给氧。
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维生素C3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连续2次;扑尔敏10mg肌内注射。
伤口及其周围反复用2.5%碘酊涂擦清洗。
2%利多卡因5ml皮下注射于蛰伤近端及周围。
效果:上述处理5min后,脉搏80次/min,血压12.0/8.0 kpa。
10min后,血压升至13.5/9.5kpa。
20min后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10.5kpa,意识清。
口服新敏乐(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8mg,此时除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外,入院时其他症状均消失。
2 讨论患者蜂蜇伤后先后出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文献中亦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记载,本病诊断可以确立。
蜂毒腺内毒液所含的介质(组织胺、5-羚色胺、胆碱脂酶、缓激肽)、抗原物质及毒素(神经毒、血液毒)均可致全身反应和强烈的I型过敏反应。
致命的过敏性休克瞬间发生,好转或恶化。
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蜂蜇伤的抢救知识,做到判断准确,主动配合医生,分秒必争地采用得力措施。
鉴于文献中有关本病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具体措施叙述尚简,结合本病例提出以下几点供探讨。
1例黑蜂重度蜇伤患儿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杨 婉 琼
蜂 蜇 伤 目前 尚无 特 异 性 治 疗 , 死亡率较高 , 主 要 因 为 蜂 毒 的
成 分复杂 , 含有蚁酸 、 神经毒素 、 组胺和激肽类 , 如溶血毒素及酶
类。 组胺是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物质 , 溶 血 毒 素是 由2 1 个 氨 基 酸
合危重患者 , 应尽早使用目 。 患儿在入院后给予插尿管持续引流尿
2 . 2 局 部皮 肤 护 来自 固定 , 不要固定在四肢及活动度较大 的地方 , 严防打折 、 脱落。
2 . 7 预 防感 染
检查患儿蜇伤部位 , 将 残 留 的蜂 刺 用 镊 子 夹 出 , 患 者 入 院后
根据蜂毒的特性给予食醋冲洗 伤 口, 以中和毒素。 皮肤 红肿部位
用冰袋冷敷 。 及时更换潮湿 的衣物 、 床单 , 保 持 床 单 元 的 清 洁 干
液, 引 出血 性 尿 2 0 r n l , 抽血化验结果显示肾功能损害严重 , 即 遵
组成 的肽类 , 可造成溶血 、 横纹肌溶解剂凝血功 能障碍 , 导致急性
肾 功 能衰 竭 , 患者常伴有感染或脓毒血症 , 是 死 亡 的主 要 原 因l l l 。
医嘱给予上床旁血液净化术 。 血液净化治疗 主要参数设定 , 置换
强洗手及手 消毒液 的使用 ; 确保患者全身各 管道 在位通 畅 , 穿刺
处 或伤 口敷 料有 血 渍 或 分泌 物 污染 时及 时 更 换 ; 密 切监 测 体 温 变
化, 发现体温升高及 时汇报医生 , 必要时检查痰培养和血培养 , 根
据结 果 选 择肝 肾毒性 较 小 的抗 生素 。
伤 患儿 的 急救 与 护理 体 会报 告 如下 。
1 病 例 介 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官功能支持
伤口外敷。有横纹肌溶解表现者尽快 给予碱化、水化和糖皮质激素、CRRT
皮肤及 肌肉
液体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正性肌力药物
心血管 系统
呼吸 系统
肺水肿,喉头水肿——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观察尿量及尿色,碱化尿液, 必要时CRRT
泌尿 系统
神经 系统
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脑梗 予脱水利尿,营养神经治疗
仔细检查伤处保持 镇静,限制活动
若伤口处残留有毒刺 可用针或镊子挑出
局部首选清水或生 理盐水进行冲洗, 或选择弱酸性液体
地塞米松+利多卡因 +生理盐水混合后持 续外敷,注射破伤风
抗毒素
应立即送医院 进一步治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据目前的 记录,全世界目前已知有5000多种胡蜂
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蜇伤暴露部位皮肤
诊断与鉴别诊断
蜇人蜂大小、形态、颜色、蜇伤处有无毒针残留、蜇伤数量、部位
蜜蜂与胡蜂蜇伤的主要鉴别点
蜇伤 类型
蛰针 弯曲度
钩状针
蛰入 方向
蜜蜂蛰伤 直 并列,大而横向突出 垂直进针
5-羟色胺
含量比组胺 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外周是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剂。 更低
蜂毒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临床 表现
过敏反应 局部毒性反应
多系统损害
过敏反应
出现最早、最常见的临 床表现,伤后数分钟乃 至数小时发生,可自行 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 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建 议严密观察>10h。
全身过敏反应严重程度分级(Ring 和 Messmer 标准)
治疗 方案
两素: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两早:
早评估 早处理
两抗:
抗过敏 抗休克
两化:
水化 碱化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两早:早评估和早处理
早评估
蛰伤的皮损总数 全身过敏反应 基础疾病及过敏史 是否需要立即进行CPR 器官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
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最可靠指标
尿液检查
尿肌红蛋白(Mb) Mb>5-15mg/l,经肾脏排出,形成Mb血尿
Brancaccio P,Maffulli N,Limongelli FM.Creatine kinase monitoring in sport medicine.Br Med Bull,2007,81(8):209~230
蜇伤皮损大于30处,过敏反应分级III--IV级或至少2个系统器官 受累,每个器官系统SOFA≥2分
胡蜂蜇伤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8
蜂毒化学成分及分类
蜂毒 是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贮存毒囊中,蜇刺时由蜇针排出。蜂毒的化学成 分中水分80-88%,在干物质中蛋白质占75%,灰分(无机盐和氧化物)占3.67%,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
蜂蜇伤是常见临床急症之一,4到10月为高发期,以乡村、田间野外劳动者受伤为 主,蜂多为马蜂、黄蜂、蜜蜂、土蜂。
胡蜂蛰伤诊疗原则(2013年)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0-03
毒蜂的种类
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 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蜇人蜂有胡蜂、蜜蜂、蚁蜂、细腰蜂
及丸蜂等 毒蜂大多属于胡蜂科
分级
皮肤系统
Ⅰ级
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 经性水肿
消化系统 无
呼吸系统 无
心血管系统 无
Ⅱ级
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 经性水肿
恶心、腹部 绞痛
流涕、声嘶、 呼吸困难
心动过速(每分钟增加 20 次以上)
低血压(收缩压减少20mmHg以上) 心律失常
Ⅲ级
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
Ⅳ级
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 经性水肿
停用硝酸甘油 拔除气管插管 拔除PICCO导管 内环境稳定
1、清除毒素
入室后1h
CVVH
HP
入室后5h
2、维持有效循环——纠正休克
表现:
心超提示心肌运动不佳,IVC2.0CM,SCVO2:24%
PICCO监测CI:2.44L/min/㎡ BNP:4289pg/ml TNT:0.3Nng/ml CK>1600U/L CK-MB:>300U/L
两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
对头面部蜂蜇伤,有过敏 性疾病史,早期出现严重 过敏反应者,常规使用小 剂量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早期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 200~400mg,地塞米松 5~20mg,甲泼尼龙 40~160mg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两化:水化和碱化
水化
保证组织灌注 及尿量增加
碱化
有助于防治蜂毒所导 致横纹肌溶解及溶血 引起的急性肾损伤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MODS防治期
器官功能的支持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及肌肉
胡蜂蜇伤 弯 重叠,小且隐藏于腹部 倾斜进针
蛰入 途径
直线型
弧形
蛰针 拔出
困难
容易
蛰伤 次数
1次
反复多次
蜜蜂
胡蜂
严重程度的分级
轻度 中度 重度
蜇伤皮损数一般小于10处,仅局部过敏反应,无器官功能受累
蜇伤皮损10-30处,过敏反应I--III级,仅一个器官受累, SOFA≥2分,早期出现酱油或茶色尿
早处理
伤口的处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CPR
尽快清除毒素: 早 期充分输液(保证尿 量在100~200ml/h 以上),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CVVH
严重过敏反应和休克的早期处理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两抗:抗休克和抗过敏
1级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脱粒肽
1-2% 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机体释放组胺、5-羟色胺,产生炎症反应、过敏反应
酶类 生物胺类透明质酸酶 磷脂A2组织胺2-3% 是蜂毒中的主要过敏源 8-12% 蜂毒中重要的活性成分,被称为“间接的溶血毒素” 0.1-1% 引起变态、炎症反应;引起平滑肌、横纹肌紧张收缩;可直接扩张血管
蜂毒肽、蜂毒
明肽、肥大细 胞脱粒肽
多肽类
酶类
透明质酸 酶、磷脂 酶A2
前列腺素、 肾上腺素、 溶血素
其它
生物胺 类
组织胺、儿 茶酚胺、5羟色胺
蜂毒成分 分类
成分名称
比例 (干重)
致病机理
蛋白质多肽 类
蜂毒肽 蜂毒明肽
50%
破坏和撕裂细胞膜,如溶血、横纹肌溶解等;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
2-3% 神经毒,使兴奋性增高呈收缩状态;大剂量可导致惊厥、抽搐
口服抗组胺类药 物,酌情使用糖 皮质激素
3级过敏反应
平卧,保持气道通畅,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药物使用
2级过敏反应
吸氧,注射肾上腺 素和抗组胺类药物,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4级过敏反应
立即启动CPR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呕吐、腹泻
喉水肿、支气管痉挛、 紫绀
呕吐、腹泻
呼吸停止
休克 心脏停搏
局部毒性反应
皮肤;红肿、疼痛、瘙痒,伤口中心性坏死、化脓,范围通常小于 10 cm,约数天 气道:气道狭窄 蜇伤眼部:眼部红肿、畏光流泪、白内障、眼球萎缩等。
多系统损害
意识障碍、头晕、 头痛、谵妄
恶心、呕吐、腹 胀、肝肿大
皮下出血点、瘀 斑、凝血异常
治疗
01 急救期 蛰伤后数分钟至24h,尤其是6h内。
02 MODS防治期 蛰伤后24h至1~2周
03 恢复期 蛰伤1~2周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胡蜂蛰伤的规范化诊疗 凌瑞杰、杨贤义
治疗——急救期
基础治疗
将患者移至安全的环境
评估
伤口 处理
清洗 伤口
药物 使用
早期安 全转诊
D1
Hb:7.3g/dl 红悬2.5u输注 CRRT
D3
停用氢考 停用多巴酚丁胺
D6
D2
加用硝酸甘油 Hb:6.9g/dl,红悬4u, 血浆825ml,冷沉淀9u 输注 ABP:76/45mmHg, NS300ML,持续CRRT
D4
ABP:86/50mmHg NS300ML Hb: 8.6g/dl
D7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30.92×109,N%:94.1% 心功能:BNP:1730pg/ml,TNT0.3ng/ml 肝功能:ALT:734U/L,AST:4409U/L,Tbil:81.7umol/L 肾功能: Cr:265.1umol/L 内环境:PH:7.293,PCO2:43.3mmHg,PO2:68.3mmHg,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气促、喘息、呼吸 困难,喉头水肿
心悸、胸闷、胸 痛、低血压休克
血尿、少尿、Cr &BUN↑、横纹肌 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横纹肌溶解症是因各种原因引起骨骼肌的急性破坏和 溶解 , 从而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 低血容量 、 代谢性 酸中毒 、 凝血障碍以及肌红蛋白尿性肾衰等一系列病 变的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