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红星医院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旨在指导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加强中医针灸特色建设与管理,发挥科室中医针灸特色,同时可作为红星医院针灸科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红星医院针灸科是中医特色治疗优势科室,治疗病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科、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应在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五条红星医院针灸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针灸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六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开设独立的针灸门诊,根据就诊病源情况,可开设专病门诊或针灸特色疗法门诊,进行

专病专法建设与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针灸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针灸急诊。

第七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20张,。针灸诊疗室内应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病房应设置操作治疗室。

第八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设置针灸治疗室的,应配备火罐消毒设备、艾灸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设置理疗室的,应配备相应理疗设备,如:足底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激光治疗仪、熏蒸(洗)设备等;设置康复室的,应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有条件的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可配备应急呼叫装置、吸氧装置等。

第十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及晕针、滞针、烫伤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制定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及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包括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等),拔罐法(包括火罐法、水罐法等,其中主要包括火罐法中的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等针灸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关管理制度。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皮内针、芒针、火针、舌针、针刀、微针疗法、特色灸法、埋线、割治等特色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医师中中医针灸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9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四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医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接受一年以上的针灸科专门训练,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针法及灸法,耳针,电针、

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留罐、闪罐、走罐等常用基本操作技术,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特色疗法,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能够及时发现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指导下级医师。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针灸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疑难病的诊断和处理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针灸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针灸常见病、优势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方法、针灸科常用诊疗技术及特色针刺技术的操作。

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针灸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掌握一项以上中医针灸操作特长或在某一疾病针灸治疗方面有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危重病症的诊疗技术方法,国内外针灸学新进展。

第十六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主任应有从事

相关针灸临床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二级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针灸专业临床工作15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针灸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针灸科专业8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针灸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针灸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跨地区进行相关培训。

第十九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名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一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鼓励应用中医针灸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针灸特色诊疗技术(非药物疗法)应用、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中药辨证使用率、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二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针灸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针灸特色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三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具备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皮肤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能力,二级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能开展如痛证(头痛、牙痛、颈肩腰腿痛、痛经、产后身痛、胃脘痛等证)、中风偏瘫、面瘫、耳鸣、耳聋、不寐、郁症、哮证、喘证、月经病、产后小便不通、小儿遗尿、瘾疹、粉刺、蛇串疮等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三级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当在二级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服务能力基础上,建设专病门诊,并能开展针灸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四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开展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等针灸服务技术;可根据各地域特点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特色服务技术。

第二十五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制定本科室常见病、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指南),诊疗方案应包括规范的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难点指临床上需要解决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中医治疗方法的改进有解决的可能。要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规范、指南)。

第二十六条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第二十七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针灸理论、技术方法、针灸用具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

第二十八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针灸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二十九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

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理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针灸防治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针灸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介绍针灸防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针灸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季节、地域特点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一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摆放针灸人体模型,悬挂针灸挂图、中医针灸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设立养生保健常识及针灸历史渊源等宣传栏,开设橱窗、展柜、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质控项目

第三十二条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急危重疑难病中医参与治理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率、正副主任医师指导作用、主任学术带头人指导作用、质量质控标准等项目

七、附则

第三十三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指南由红星医院中医分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XXXX医院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管理体系 (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人组成,设科室质控医师一名,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联系、协调、反馈、记录等具体工作。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2、对本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交接班制度等。 3、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 4、定期对本科室内工作量完成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纠纷投诉情况进行自查整改,并详细记录。 5、定期向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医疗不良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 6、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有详细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建议专科就诊; b.请上级医师会诊; 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视病情可收住院; 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常规检查,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写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科室行政管理工作质控标准(2020版)

( 岗位职责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科室行政管理工作质控标准 (2020版) Regular daily safety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establish a system to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company's sudden accidents.

科室行政管理工作质控标准(2020版) 序号 内容 扣分标准 检查措施 1 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院周会精神,并要求参会人员签到 不及时传达扣3分,科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参会或不签到扣1-3分 查记录 2 科室每月要有工作计划小结,能总结本月工作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每缺一项扣1分

查记录 3 有科室对个人的质控标准和结果,质控内容包括工作任务、质量、医德医风及劳动纪律等 无质控标准扣1分,无检查结果扣1分 查记录 4 积极参加医院精神文明活动和公益性活动 少参加1人次扣1分,科室未安排扣5分 查记录 5 每周安排一次政治学习,学习要有医院当月安排的学习内容和下发的文件精神 缺一次学习或学习内容不全视情节扣1-3分 查记录 6

每月上报一篇新闻稿件 一次未按时限完成扣2分 查记录 7 每月进行一次“八防”教育,杜绝治安案件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凡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或火灾事故或重大隐患 核对实情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 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 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 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 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围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15、手术300台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 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 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 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 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 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 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 *制度等。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住院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1)

急性细菌性肺炎 入院标准: 1、发热、呼吸困难。 2、肺炎病变体征。 3、白细胞增多、核左移。 4、胸片大片阴影。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白细胞正常,X线检查病灶吸收。 治疗方案甲: 内科护理一般常规Ⅰ级或Ⅱ级护理半流食床费+陪侍费5日费用不超过120元 胸片后前位+左或右侧位费用不超过52元每张片26元 化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34.5 肝功系列45 血钾钠氯钙测定14.4 二氧化碳结合力4.5 尿素氮肌酐22.5。费用不超过130元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五水头孢唑林钠3.0g 2/日静脉注射。疗程5天费用1866元 超声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6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庆大霉素8万单位+ 地塞米松5mg 2/日疗程5天费用47.5元 念慈庵川贝枇杷膏10ml 3/日24元 对症处理药:柴胡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等等。不超过100元 停止治疗观察2-3天(免费) 治愈率:93%以上。 住院5天,总费用不超过2500元。 治疗方案乙: 内科护理一般常规Ⅰ级或Ⅱ级护理半流食床费+陪侍费5日费用不超过120元 胸片后前位+左或右侧位费用不超过52元每张片26元 化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34.5 肝功系列45 血钾钠氯钙测定14.4 二氧化碳结合力4.5 尿素氮肌酐22.5。费用不超过130元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阿奇霉素注射液0.5g 2/日静脉注射277.5元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 2/日静脉注射160元 替硝唑注射液200ml 2/日静脉注射86元 上述疗程为5天。 超声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6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庆大霉素8万单位+ 地塞米松5mg 2/日疗程5天47.5元 复方甘草片3片3/日口服。6元 对症处理药:柴胡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等等。不超过100元 中草药5付2/日水煎服不超过500元 停止治疗观察2-3天(免费) 治愈率:90%以上。住院5天,此方案费用不超过1500元。

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

世博高新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表 科室: 年度: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质控员: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

科室质控检查内容和要求

科室质控检查内容和要求 一、质控检查内容: 1、医疗指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术前平均占床率、治愈 好转率 2、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3、诊疗操作常规及规范程序、临床路径:住院及收治指征、 手术指征、有创操作 4、医师对患者情况知晓度 5、病历书写质量:病历归档率、运行病历、术前病历质量(手 术科室)、出院病历 6、门诊质量管理 7、药事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方书写 8、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报告情况 9、护理质量管理 10、其他 二、质控检查和质控本记录要求 1、每两周质控组检查、活动记录1次。 2、质控活动内容 ①包括如上检查内容;质控相关会议;质控工作计划、阶 段总结。 ②质控检查是针对全科的质量、安全检查,对某一制度进行

特定时段的全面检查(有些科室每周仅查1份病历,还只是部分内容)。例检查会诊制度,要对某一时段全部(至少5份)会诊记录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会诊时间、会诊医师资质、会诊记录、会诊后病程进行系统检查;查运行病历及出院病历(分别20% 、100%),要检查全部内容,有得分情况,病历等级。 ③学习、传达会议不属于质控活动,不应记录在质控本上。 3、“检查内容”栏应记录具体的检查项目,被查医师姓名, 被查病历病案号;重点记录存在的具体问题;要找出具体 问题,尤其是本科较普遍的问题。 部分科室,检查多项内容、多份病历均未发现问题(未查?),而医务处日常检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提高科室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4、“采取措施”栏记录反馈给本人的记录(最好签字,以示 知晓);改进的具体措施;效果评价 医务处质控办提出的反馈意见,科主任要认真阅读,记录“采取措施”并签字。 5、为确保科主任了解本科质控活动情况,请科主任在每页“采 取措施”栏记录人处审签,并提出整改意见。 6、每月最后1周质控检查,必须科主任亲自组织、检查,必 要时开科室质控会议。可将质控组会议情况及质控工作阶 段总结记录于质控本上,并有科主任签字。 7、记录要字迹清楚,可辨认。要有记录者签字。 医务科 舌脉与证型不符,整个治疗过程未体现舌脉好转的记录,上级医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76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标准版本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质控组长职责 1、全面负责科室医疗控制工作,带领小组成员制订科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作出整改计划。 2、副组长协助组长搞好科室质量控制工作,在组长不在岗时全面负责科室质管工作。 质控小组成员职责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第一”的观念,保证药品的质量。

2、根据我院基本用药目录、临床用药需要和药品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制定药品购进计划。 3、做好药品的供应工作,药品计划要提前制定,并及时交科主任复核,报主管院长审批,药品购进后及时通知药房领取。 4、药品购进后对药品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查,不合格药品不得入库。 5、负责各药房领药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及时补充库存,保障药品供应。 6、负责毒、麻、精、放药品的管理工作。 7、药品的仓储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药库应无假药、劣药。每月对药库和药房过期失效药品及霉变的药品进行一次清理。 8、药品的购进渠道要严格复查,严防从不正当渠道购进药品。

9、按安全、方便、节约和药品分类存放的原则,整齐、牢固堆垛,五距规范,合理利用仓容,并按规定做好货位色标管理、色标明显。 10、做好效期药品管理工作,严格按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办理出库。 11、因保管不善,造成质量事故的,按医院有关规定办理。 备注: ①五距:垛间距不小于10厘米;垛与墙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垛与屋顶(房梁)间距不小于30厘米;垛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间距不小于30厘米;垛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②色标:待验品、退货药品--黄色;

内科系统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内科系统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单病种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卫办函[2009]366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王深明 副组长:谢灿茂 成员:(按姓名笔画排序) 王治平王深明石志杰刘秋生刘敏何建桂杜志民杨建勇陈孝陈虹周燕斌金玉善高修仁傅明

彭丹心曾进胜曾勉谢灿茂谢晓燕詹红廖威明熊莺 秘书:李菁史新亮 医院信息报送员:史新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控制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三、具体工作职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专家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1年内六个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 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一)基线调查和动员工作(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分别与全院主要收治该种疾病的科室进行调查和动员工作,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相关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单病种质量控制。 2、根据六个单病种的ICD编码,检索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底的六个单病种收治情况,初步了解我院2009年度单病种的基本质量控制指标。 3、12月,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2009年度六个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

科室POCT质量控制记录本

科室POCT质量控制记录本

————————————————————————————————作者: ————————————————————————————————日期:

POCT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本(便携式血糖仪) 科室:检验科 ? 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 2014年度

?目录 一、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 1 二、操作规程.........................................3 1、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3) 2、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操作规程......................4 3、质控规程......................................5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7 5、废弃物处理规程................................7 6、便携式血糖仪保养及维护规程....................8 三、便携式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比对试验 ...............................................9 四、质量控制........................................11 1、质控记录.....................................11 2、质控图.......................................12 3、失控记录及分析......................... (47) 五、POCT检测人员资质授权审批表.....................53 六、POCT督导检查反馈表.............................54

医技科室质量考核标准汇编

医技质量考核标准 得分 考核评分项目分值考核内容考核检查方法 科内有主任、质控员组成的质控小组(不少于3人),提问质控小组成员2人:介绍质量自查情况; 医疗质量组 每月1次医疗质量自查(医疗规章、工作质量、医 查质控记录:无组织扣3分,未开展工作扣3 15 疗安全);自查结果有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 织与管理 分,无记录扣2分,记录不齐全扣1分/项。 施和意见。 无书面检查操作规程、常规,每项扣2分,抽查 有完善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常规,并严格执行。 10

技术操作规范 4项操作,每违规操作一项扣2分。 查记录,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全每次扣1分, 按要求做好仪器使用、维护和保养,并有记录。仪器处于临用状态,有一台仪器不处于临用状 10 仪器使用、保养工作 态扣2分。 现场模拟呼叫,或根据投诉意见,不及时到位 急会诊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根据要求按时到 一人一次扣2分,因会诊不及时影响病人诊治 5 会诊制度 位,并做好相关记录。 不得分。 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完成班内所有现场抽查,脱岗一人一次扣2分,未履行职责 医 5 值班制度 工作,若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一人一次扣2分。

疗 规 章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医疗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发现 制 查差错登记本,如差错未登记或未上报一起扣 差错及时登记,小差错报告科主任;大差错及时上 度 2分,有小纠纷或纠纷苗头处理不及时扣4分, 报医务科,发现医疗纠纷苗头力争在科内及时处 10 医疗安全制度 不配合医教部处理医疗纠纷一起扣4分。大差 理;上报医院的纠纷科主任和当事人要配合医务科 错、医疗事故扣10分。 处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每月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至少两次,收集反馈意查记录资料和到临床科室核实,无资料不得分, 5 医疗沟通工作

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征求意见稿) 适用病名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一、剖宫产质量控制指标 (一)产前风险评估 (二)剖宫产指征选择 (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四)胎儿娩出Apgar评分结果 (五)产后出血量评估 (六)产后并发症与再次手术 (七)新生儿并发症 (八)提供母乳喂养与产后康复健康教育 (九)切口Ⅱ甲愈合 (十)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 (十一)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

(十二)妊娠合并HBV实施母婴阻断(可选)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 适用临床路径:剖宫产临床路径,卫生部2009年版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质量控制指标 (一)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与分级 (二)收住院/或ICU符合指征 (三)控制性氧疗 (四)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适当 (五)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选择与应用符合指征 (六)合并症处理适当 1.合并右心衰竭时可选用利尿剂 2.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强心剂 3.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血管扩张剂 4.有高凝倾向可选用抗凝药物 5.危重患者(如出现PaCO2明显升高时)可选用呼吸兴奋剂 (七)重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八)提供戒烟、减少危险因素疾病自我管理教育服务 (九)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

科室POCT质量控制记录本(新)

POCT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本(便携式血糖仪) 科室: 检验科 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 2014年度

目录 一、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1) 二、操作规程 (3) 1、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3) 2、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操作规程 (4) 3、质控规程 (5)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 (7) 5、废弃物处理规程 (7) 6、便携式血糖仪保养及维护规程 (8) 三、便携式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比对试验 (9) 四、质量控制 (11) 1、质控记录 (11) 2、质控图 (12) 3、失控记录及分析 (47) 五、POCT检测人员资质授权审批表 (53) 六、POCT督导检查反馈表 (54)

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纳入医院POCT管理。为加强我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采用血糖仪进行的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制定规范血糖仪临床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规程(附后),并认真执行。管理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量控制规程;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 5、废弃物处理规程; 6、血糖仪的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 二、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对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1、选择符合血糖仪国家标准,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准入临床应用的血糖仪; 2、同一病区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避免不同血糖仪带来的检测结果偏差; 3、准确性要求:血糖仪检测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检测的结果间误差应在±20%范围内,且所有数据在临床可接受区; 4、精确度要求:不同日期测量结果的标准差(SD)应当不超过0.42% mmol/L(质控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和变异系数(CV%)应当不超过7.5%(质控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 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 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 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标准范例示范文本

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标准范例示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标准范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计划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 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x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 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 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 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 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 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 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 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六、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护士均已注册。(3)执业医师、技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实验室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包括诊断报告书写制度:X线及操作机保养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报告审核与登记制度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集体读片制度,会诊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弃管理条例》、《医院传染管理办法》以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

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使患者从放射前、诊疗过程、取报告具有连贯性。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第 1 页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 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 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七)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

世博高新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表 科室: 年度: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质控员: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