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进行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并应用于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1.2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2.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概念和证据。
解释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和机制。
2.2 植物组织培养的激素调控介绍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解释植物激素平衡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2.3 植物组织培养的营养需求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无机和有机营养成分。
探讨不同营养成分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与方法3.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介绍外植体的选择标准和处理方法。
强调外植体处理对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性。
3.2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介绍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和培养条件。
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 胚状体的诱导与分化介绍胚状体的诱导方法和分化条件。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对胚状体分化的作用。
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4.1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实例。
探讨组织培养对植物繁殖的影响和优势。
4.2 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组织培养对植物遗传特性的影响。
4.3 植物生物技术的展望探讨植物组织培养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
激发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材料与设备列出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强调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准备的重要性。
5.2 实验操作流程详细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流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组织培养》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细胞、组织、器官等基本概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植物的组织培养》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技术要点。然而,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尚不够熟练,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际应用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繁殖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败;
3.学生要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将来的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步骤,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巩固知识;
-实践操作阶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无菌技术和操作细节;
1.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兴趣和好奇心。
2.注重实验操作的示范与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组织培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并整理植物组织培养在当地的实际应用案例,以PPT形式展示。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2.植物组织培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0分钟)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园艺和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15分钟)介绍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原理,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激素调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0分钟)3.1材料准备解释所需要的实验器具、培养基成分和化学试剂等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3.2植物组织的获取与处理讲解植物组织的获取方法,包括茎尖、叶片和种子等不同组织的处理方法。
3.3组织培养基的制备介绍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方,讲解培养基的调配方法和无菌操作技巧。
3.4组织培养的操作步骤详细演示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无菌操作、组织切割、接种和培养条件设置等。
4.实验操作(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指导学生进行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注:实验前需提前准备无菌操作室和培养箱等设备。
五、教学评价体系:1.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本教案主要以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原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组织培养实验,同时进行实时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解决实验中的常见问题。
七、教学反思: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培育新品种、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
3.培养植物组织并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麦芽糖、琼脂、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幼绿豆胚轴组织。
设备:平板培养器、显微镜、高压锅、移液器、无菌操作器具等。
三、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基a)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b)高压锅加热至沸腾,放入琼脂溶液,保持沸腾10-15分钟,使琼脂充分溶解。
c)将高压锅冷却后取出,倒入洁净的培养器中,晾凉并凝固。
2.准备植物组织a)将绿豆种子浸泡于水中,待种子发芽至一定程度。
b)取出绿豆胚轴组织,用刀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片段。
3.制备植物组织培养基a)取适量砂糖和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溶解于蒸馏水中。
b)加入适量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搅拌均匀。
4.进行组织培养a)将准备好的植物组织片段放入培养器中,倒入制备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使组织片段完全浸没其中。
b)盖上培养器盖子,用透明胶带密封,防止细菌浸入。
c)将培养器置于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5.观察和记录a)每天观察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记录变化。
b)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情况。
c)观察是否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如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
四、实验要点:1.所有实验操作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3.培养条件也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要求进行调整,如温度、光照等。
4.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到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出健康的植物组织,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材料。
六、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实验器具,避免切伤或烫伤等事故发生。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3. 能够独立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原理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3.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4.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技巧5.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3. 实验法:学生动手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教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2.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植物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3. 教学器材:黑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了解。
2. 讲解: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重点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3. 演示: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成果。
6. 总结:教师总结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植物组织培养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教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
植物组织培养_教案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2.能力目标:分析影响植物细胞再分化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举例说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分析影响植物细胞再分化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物体的遗传潜能,植物细胞的这种特性就叫做全能性。
1.细胞为什么会具有全能性呢?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2.在生物体内,细胞为什么没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呢?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表达的基因是不相同的,合成的蛋白质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植物细胞什么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全能性呢?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它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体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无菌条件下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培养,使其增殖、生长、发育而形成完整的植株。
核心: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
(一)植物组织培养过程1.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就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再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可以重新分化形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愈伤组织的再分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定芽方式,一种是胚状体方式。
3.愈伤组织: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的薄壁细胞。
植物组培教案初中

植物组培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原理。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操作。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无菌操作台、培养皿、移液器、剪刀、镊子等。
2.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基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为什么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三、演示(10分钟)1. 教师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演示。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四、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应用(10分钟)1. 学生讨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应用环节,学生讨论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 思考植物组织培养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价值。
教学延伸:1. 开展植物组织培养竞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2.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深入了解实验设备和操作流程。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

一、实验背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通过人工方法在特制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逐渐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植物茎段、叶片、茎尖等;培养基;植物激素;消毒剂等。
2. 仪器:无菌操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移液器、解剖刀、镊子、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健康的植物茎段、叶片或茎尖,去除杂质,清洗干净。
2. 消毒:将实验材料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清洗,用消毒剂处理1-2分钟。
3. 切割材料:用解剖刀将消毒后的实验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小块。
5.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光照等条件,进行培养。
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切割材料时要注意刀片的消毒和更换。
3. 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调整培养条件。
4. 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要注重数据分析与讨论。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祝实验成功!六、实验拓展1. 探索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2. 尝试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难生根或珍贵植物。
3. 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七、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材料、仪器和实验步骤。
2.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原因。
4.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八、实验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原理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培养基母液及其它药品的制备(3学时) (2)实验二MS培养基的制备及高压灭菌(3学时) (3)实验三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3学时) (4)实验四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2学时) (5)实验五芽的诱导培养技术(3学时) (6)实验六根的诱导培养技术 (7)实验一培养基母液及其它药品的制备(3学时)一、目的要求1、通过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母液的基本技能;2、掌握培养基各种母液的保存方法。
二、仪器与用具1、仪器:各类天平、磁力搅拌器、冰箱;2、用具:烧杯、容量瓶、量筒、试剂瓶、标签、玻璃棒、药匙、称量纸、记号笔;3、试剂:95%酒精,0.5-1mol/LNaOH,0.5-1mol/LHCl,配制MS培养基所需的各种无机物、有机物,蒸馏水。
三、方法步骤(一)母液的配制母液是欲配制培养基的浓缩液,一般配成比所需浓度高10—100倍。
优点:(1)保证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2)便于配制时快速移取;(3)便于低温保藏。
注意配制时,两种成分分别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其中EDTA盐较难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混合时,先取一种置容量瓶(烧杯)中,然后将另一种成分逐加逐剧烈震荡,至产生深黄色溶液,最后定容,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4、MS有机物母液(100X)5、生长调节剂单独配制,浓度为0.1~2 mg/ml。
配制培养基母液时注意事项:①一些离子易发生沉淀,可先少量水溶解,再按配方顺序依次混合;②配制母液时用蒸馏水或重蒸馏水;③药品应用化学纯或分析纯;④溶解生长素时,可用少量0.5 –1mol/L的NaOH 或95%酒精溶解,溶解分裂素类用0.5 –1mol/L的HCl加热溶解。
如再加蒸馏水,易产生白色沉淀,此时可加入热水。
(二)母液的保存1、装瓶:将配制好的母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各培养基母液的名称、浓缩倍数、日期。
(注意将易分解、氧化者,放入棕色瓶中)2、贮藏:4℃冰箱。
四、作业1、写出实验报告。
2、配制培养基母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实验二MS培养基的制备及高压灭菌(3学时)一、目的要求掌握MS诱导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高压灭菌操作规程。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早在1957年Skoog即发现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类型和它们的比例,对再分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三、仪器与用具1. 实验仪器培养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水浴锅,长镊子,解剖刀,剪刀,三角烧瓶(100 ml),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牛皮纸,培养皿,称量纸,棉线,封口膜2. 实验试剂 HgCl2(或次氯酸钠),乙醇,6-BA(6-苄基氨基腺嘌呤),IAA,MS培养基母液四、方法步骤1. 配制培养基(1) 预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不含激素)。
共配制300ml,分装10瓶,30 ml/瓶。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不含肌醇):肌醇:蔗糖:琼脂:PH值:(2) 诱导培养基:表中每个激素组合配制150 ml,分装5瓶,30 ml/瓶。
表1加到MS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序号IAA(mg/L)6-BA (mg/L)(1)(2)(3)(4)(5)1.00.51.00.10.50.51.01.02. 培养基灭菌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趁热分装于100 ml三角烧瓶中,每瓶约3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一层称量纸和一层牛皮纸包扎瓶(管)口,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1 kg/cm2)下灭菌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
五、实验结果计算出配制两种培养基所需各成分的量,写出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
实验三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3学时)一、目的要求掌握外植体的灭菌消毒及接种等组培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早在1957年Skoog即发现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类型和它们的比例,对再分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三、仪器与用具1.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长镊子,解剖刀,剪刀,培养皿。
2. 实验试剂 0.1%HgCl2,70%乙醇,无菌双蒸水。
四、方法步骤1. 外植体的灭菌、接种(1)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灭菌消毒30分钟。
(2)打开超净台风机,关掉紫外灯,用70%乙醇浸泡的脱脂棉擦拭超净台台面,进行表面消毒。
(3)点燃酒精灯,用70%乙醇擦拭双手表面消毒,将灭菌的培养皿打开置酒精灯近前方。
(4)将剥去种皮的甜瓜种子置培养皿内,加入0.1%HgCl2浸泡种子5分钟,期间不时轻轻摇动培养皿,随后将HgCl2溶液倒入回收烧杯中,再用无菌水润洗种子三次,把长镊子蘸70%的乙醇于酒精灯外焰灼烧灭菌,冷却后用长镊子将种子转入无激素的预培养基。
2. 外植体的培养将接种好外植体的三角瓶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5+1℃,光照16/8小时光/暗周期。
五、实验结果列出外植体灭菌、接种等组培无菌操作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实验四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2学时)一、目的要求掌握外植体的切割方法及接种技巧,弄清愈伤组织诱导原理。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早在1957年Skoog即发现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类型和它们的比例,对再分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三、仪器与用具1.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长镊子,解剖刀,剪刀,培养皿。
2. 实验试剂 0.1%HgCl2,70%乙醇,无菌双蒸水。
四、方法步骤1. 外植体的切割、接种(1)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灭菌消毒30分钟。
(2)打开超净台风机,关掉紫外灯,用70%乙醇浸泡的脱脂棉擦拭超净台台面,进行表面消毒。
(3)点燃酒精灯,用70%乙醇擦拭双手表面消毒,将灭菌的培养皿打开置酒精灯近前方。
(4)用经酒精灯灼烧灭菌后的长镊子从预培养基中取出培养5天的甜瓜幼苗,将子叶切下来,用解剖刀和镊子(灼烧灭菌)切去子叶叶缘约1毫米,切成方块,接着横切成2半,将切成的4块叶外植体叶面朝上接种于诱导培养基。
2. 外植体的培养将接种好外植体的三角瓶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5+1℃,光照16/8小时光/暗周期。
五、实验结果每2天观察一次外植体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写出观察到外植体形状、颜色变化情况,写出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及形状、颜色、质地。
实验五芽的诱导培养技术(3学时)一、目的要求掌握不定芽诱导的原理,弄清不定芽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早在1957年Skoog即发现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类型和它们的比例,对再分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三、仪器与用具1.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长镊子,解剖刀,剪刀,培养皿。
2. 实验试剂 0.1%HgCl2,70%乙醇,无菌双蒸水。
四、方法步骤1. 外植体的切割、接种(1)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灭菌消毒30分钟。
(2)打开超净台风机,关掉紫外灯,用70%乙醇浸泡的脱脂棉擦拭超净台台面,进行表面消毒。
(3)点燃酒精灯,用70%乙醇擦拭双手表面消毒,将灭菌的培养皿打开置酒精灯近前方。
(4)用经酒精灯灼烧灭菌后的长镊子从预培养基中取出培养5天的甜瓜幼苗,将子叶切下来,用解剖刀和镊子(灼烧灭菌)切去子叶叶缘约1毫米,切成方块,接着横切成2半,将切成的4块叶外植体叶面朝上接种于诱导培养基。
2. 外植体的培养将接种好外植体的三角瓶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5+1℃,光照16/8小时光/暗周期。
五、实验结果每2天观察一次外植体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写出观察到外植体形状、颜色、质地等情况,写出不定芽出现的时间及部位,不定芽的形态学特征。
实验六根的诱导培养技术一、目的要求掌握组培再生芽的生根培养技术。
二、实验原理通过器官途径获得的再生芽基部与愈伤组织或外植体直接相连,培养基中养分被外植体愈伤组织吸收,因此再生芽不能正常吸收养分,生长成完整健康的植株,必须从基部切下小芽,切干净愈伤组织,随后转入大量元素减半附加合适生长素的1/2MS生根培养基才能正常生根。
三、仪器与用具1.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长镊子,解剖刀,剪刀,培养皿。
2. 实验试剂 70%乙醇,无菌双蒸水,MS母液,IBA。
四、方法步骤1.生根培养基的配制配制生根培养基:1/2MS+IBA(0.3mg/l)300毫升,分装成10瓶,30毫升/瓶,经121℃高温灭菌20分钟,冷却至凝固。
2. 再生芽的转接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将长至1.5厘米的再生芽从基部切下,切净愈伤,竖直接种于配制好的生根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个再生芽。
3.培养将接种好再生芽的三角瓶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5+1℃,光照16/8小时光/暗周期。
五、实验结果写出再生芽生根时间及生根数量、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