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作文(三)
作文写作--跟着课本学作文(开头篇)

作文写作--跟着课本学作文(开头篇)跟着课本学写作,既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前人学习写作的重要经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红楼梦》中的香菱向林黛玉学习写诗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林黛玉让香菱先去熟读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这些诗歌大家的作品,谙熟于心,细细揣摩,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方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种方法就是跟着范本(课本)学写作。
学生课本里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佳作,是取之不竭的习作方法宝库,今天重点说作文开头。
好的作文开头,或引人入胜,或激发好奇,或发人深思……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作文开头可以多说这样的话:直接入题句。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直接入情句。
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直接入警句。
如:“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直接入境句。
如:“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五直接入事句。
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
”直接入物句。
如:“我们家的台阶低。
”直接入论句。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直接写人句。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个“厚积”既要靠平时的大量阅读,还要结合日常的跟着课文学写作,当我们的阅读指向了深度与生命,写作自然也就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文600字初中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文600字初中
哎呀,各位朋友,今儿咱来点儿新鲜的,咱用四川话、贵州话、陕西话和北京话,混搭着来写篇文章,看看这四方语言能碰撞出啥火花来。
咱们先从四川话开始。
说起咱们四川,那真是个巴适得板的地方,山好水好人更好。
就说那串串香吧,哎呀,真是香得不得了,辣得恰到好处,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还有火锅,那更是不得了,毛肚、黄喉、鸭肠,一烫就熟,麻辣鲜香,真是安逸惨了。
接下来咱们说说贵州话。
贵州嘞,山水甲天下,那黄果树瀑布,真是壮观得很。
还有苗家的银饰,闪闪发光,漂亮得很。
说起贵州的美食,那就更不得了了,酸汤鱼、羊肉粉、糍粑辣子鸡,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再来咱们陕西话。
陕西啊,那可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陕西人还特实在,说话直来直去,就像那碗油泼面,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啥味道。
还有那肉夹馍、羊肉泡馍,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最后咱们说说北京话。
北京啊,那可是咱中国的首都,故宫、天安门、长城,哪儿都是历史的痕迹。
北京人说话儿,那叫一个地道,京味儿十足。
就说那炸酱面吧,面条儿筋道,酱香浓郁,吃上一口,就像回到了老北京。
还有那豆汁儿焦圈儿,虽然外地人可能吃不惯,但咱北京人可是爱得不得了。
哎呀,说了这么多,咱这四方语言混搭的文章也快写完了。
虽然语言不同,但咱们的心都是相通的,都是对中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魅力,也能让大家更加珍惜咱们这个多元而
美丽的国家。
跟着课文学作文 蜘蛛织网给我的启示

跟着课文学作文蜘蛛织网给我的启示今天,我吃完饭后出来散步,来到了一棵大树下。
因为刚下过一场小雨,所以树下弥漫着泥土的香味。
走着走着,我忽然看到大树旁有一个黑乎乎的小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蜘蛛,它正在织网呢。
刚才的一阵大风把它的网弄坏了,它正在抢着修补。
它吊在空中,我惊奇地差点叫出声来,我走近一看,原来它是被一根柔长的细丝吊在空中的,丝的一头吊在树上,丝的另一头连着蜘蛛肚子下面的一个小孔,随着它的脚爪不停的滑动,那丝也不断的延长,它把旧的丝吃进肚子里,随后吐出新的丝又织成新的网。
我瞧着它不停的织网,不禁怜悯起它来。
我想:蜘蛛织一张网可真不容易啊!正在这时,一只小麻雀突然从树上来了一个俯冲,正好撞在蜘蛛的新网上,由于小麻雀的体积较大,所以网被撞了一个大洞,蜘蛛惋惜的望着,又从容的织补起来。
就在它快要成功的时候,顽皮的弟弟扔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正好砸在蜘蛛的网上,蜘蛛的网又破了一个大洞,我以为它会放弃这张网再去别处织网,没想到,它并没有灰心,又不慌不忙的织起网来……就这样,网补了破,破了又补,这只蜘蛛竟反反复复补了好几十遍,我十分震撼。
我想小小的蜘蛛竟有如此的耐力,我顿时明白了:勇往直前才能成功,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做到最好。
我想:我原来学书法,就因为每天练习太辛苦了,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就不学了。
我竟然连一只小小的蜘蛛都不如,真是惭愧啊!而今天,蜘蛛告诉了我一个这样的道理,生命意味着什么?是——坚持,面对困难的毅力。
习作指导:以“蜘蛛结网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内容要写出蜘蛛的可贵品质。
•2、可模仿例文的结构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着课文看风景作文

跟着课文看风景作文
初春那会儿,山里的雾气淡淡的,给人感觉像是加了层滤镜。
山脚下的溪水哗啦哗啦地流,好像在放一首很老很老的歌,一下就
把人带到了一个特别安静、有点神秘的地方。
午后,太阳照在金黄的麦田上,那些麦子就像海浪一样翻滚,
金黄金黄的,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远远的风车悠悠地转,好像在跟
人说这片土地上的好多故事。
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麦子和泥土的香味,简直让人陶醉。
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橙红色,简直
美翻了。
海鸥在晚霞里飞来飞去,叫得可欢了。
海面上波光粼粼的,就像有好多小钻石在跳。
站在海边,感觉海风轻轻吹过,整个人都
轻松了好多。
作文:跟着课本学作文—— 《画杨桃》

三年级跟着课本学作文

三年级跟着课本学作文《三年级跟着课本学作文》哎呀!上了三年级,我发现课本可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它不仅能教我认字、算数,还能教我写作文呢!就说那一篇篇课文吧,简直就像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户。
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读着读着,我仿佛就走在了那条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上,脚下的落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好像在跟我说话。
我不禁想,作者怎么能把这条路写得这么美呢?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啦!我还记得学《秋天的雨》那一课,课文里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哇塞!这比喻也太妙了吧!秋天的雨怎么就成了颜料盒啦?原来呀,是因为秋天的雨让树叶变黄了,枫叶变红了,田野变得金黄一片,可不就像个神奇的颜料盒嘛!这让我明白了,写作文的时候打个比方,能让文章变得更有趣呢!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我的校园》。
我一开始脑袋里空空的,不知道从哪儿写起。
后来我就想起了课本里描写景物的方法,我先从校门口写起,“一走进校门,就能看到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像两个威风凛凛的士兵站在那儿。
”嘿嘿,这比喻是不是还不错?我又写了操场上同学们玩耍的场景,“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跑步,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还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讨论怎么写《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小明说:“课本里写动物都写得很详细,咱们也得把小动物的样子、习性写清楚。
”小红接着说:“对呀对呀,就像《翠鸟》那一课,把翠鸟的颜色、爪子、嘴巴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最后我们按照课本里的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的。
我发现,课本就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一点点地教我怎么把作文写好。
跟着课本学作文,就好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了一艘坚固的小船,带着我稳稳地向前航行。
难道你们不觉得课本很神奇吗?难道你们不想跟着课本一起学好作文吗?反正我是下定决心啦,一定要跟着课本好好学,写出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让我的作文也能像课本里的那些文章一样,吸引人,让人读了还想读!。
三年级跟着课文写作文

三年级跟着课文写作文嘿,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不难呀?反正我一开始觉得可难啦,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作业,我都脑袋空空,不知道该写些啥。
不过后来呀,我发现了一个超棒的方法,那就是跟着课文写作文,嘿嘿,这可真是帮了我大忙呢!就拿我们学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来说吧。
哇,作者把小兴安岭写得好美呀,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就像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看到这么美的描写,我就想,那我也可以仿照这个来写一写我家乡的四季呀!我就开始写啦:“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乡村。
春天,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夏天,村头的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我们在河里捉鱼、捉虾、打水仗,笑声在河面上回荡。
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冬天,整个村庄被白雪覆盖,像是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你们看,跟着课文的思路,我的作文是不是也变得很精彩啦还有《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作者把西沙群岛描写得太美啦!“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哇,这些描写多生动呀!于是我也仿照这个来写了写我家附近的小池塘。
“小池塘的水底有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的像圆圆的鸡蛋,有的像弯弯的月牙。
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时候它们会突然停下来,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小虾在水底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彩的表演。
小螃蟹横着身子走来走去,样子可神气啦!”有一次,我和同桌一起讨论怎么跟着课文写作文。
跟着课文学表达三百字的作文

跟着课文学表达三百字的作文
清晨,阳光偷偷溜进房间,洒在我的书桌上。
嘿,课本里的故
事又开始了,好像有个小伙伴在和我分享它的冒险经历。
你听,窗外那些小鸟,叽叽喳喳的,跟课本里描述的鸟鸣一模
一样。
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课本里的森林,那些树啊、花啊、草啊,都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上课啦!老师的声音特别有磁性,每一句话都好像藏着宝藏。
我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知识点。
我得把它们都记在脑子里,让它们成为我的宝贝。
放学了,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今天学到的那些
知识。
它们好像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更像是能帮我解决实际问
题的魔法。
我期待着有一天,我能用这些知识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成为更厉害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课文学作文(三)巧用联想,丰厚内容作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与训练不成体系,随机性太大,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限、讲解的技法比较零碎、写作的要求大而化之,训练指导不够具体。
如何帮助师生迈过作文教学这道坎?跟着课文学作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元素,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巧妙对接不失为一个很好举措。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1.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苏教版八年级)二、写作指津:阅读上面两段文字,我们发现要写好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联想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段中,作者茅盾从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外形联想到白杨树内在的品质,由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品质,进一步联想到敌后抗日的军民,再进一步由白杨树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拓展联想到用血谱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民族精神和意志。
而且在表达上作者巧用三个“难道”的反问句式,逐层递进,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使文章内容不断丰富,思想内涵逐步深刻,立意也更加高远。
第二段中,作者宗璞从眼前盛开的紫藤萝,回首往事,联想到十多年前藤萝的遭遇,再从藤萝的遭遇联想到人的遭遇,这样,作者巧妙地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由物及人,咏物抒怀,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真切自然,生动感人。
由此可见,写作中运用联想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地选用组织材料灵活地进行构思,更好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开拓文章的立意,使文章描写、叙事、抒情、议论亲切自然、生动形象。
像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这几篇写景抒情,咏物抒怀的文章作者都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本节课我们就跟着课文学习运用联想的手法来进行作文。
当然,要能够充分展开联想,首先是我们心中必须有丰富储藏,而丰富的储藏首先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只有手不释卷,做生活的有心人,提笔写作才能浮想联翩,才能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境界。
其次是要具有透过现象直接事物本质的能力,而要提升这种能力关键是要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和俗话讲的“看山不似山”,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总之,学会运用联想,坚持做到上面两点,我们写作文就定能思路开阔,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定能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
三、写作现场:训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
泥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泥土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家园。
泥土朴实而平凡,博大而厚重,她默默奉献,却从来不求回报;她功高盖世,却绝不张扬;她深沉宽厚,却从不拘泥呆板……然而,就是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甚至无情的践踏。
面对泥土,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标题中必须包含“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深情话泥土”、“泥土的呻吟”等等)2.能够从泥土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叙事,也可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范文引路:泥土礼赞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沉睡的大地终于醒来了。
小草开始探出了脑袋,嫩嫩的绿绿的,一阵春风吹过,它们似乎更浓密了,看着小草渐渐变成了一条绿毯,我不禁低下了头,想亲吻一下这可爱的小家伙。
咦?这是什么味儿?怎么是一种比花香更迷人的味?再靠近一点,竟然是——泥土的气味。
这个味道很淡,很清新,似乎是若有若无的。
怎么?你怎么会有这一种迷人的味道?为何你只是静静地藏在小草的下面,默默无闻,从不张扬?我知道了,你一定是谦虚的,不求名利的。
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谦虚、质朴。
夏天,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
树林,一个人们最爱的地方,清新凉爽。
坐在树下,无意间摸到了你,你是那么的坚硬。
怎么了?是缺水吗?我知道了,你一定把自己的水份无偿地提供给了树吧。
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无私奉献。
秋高气爽,是个收获的季节。
金黄的叶子落到了地上,铺成了一条“金光大道”。
叶子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没有。
我知道了,你一定将他们又化作来年的养料了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是树的恩人吧!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助人为乐。
寒风刺骨,万物一片沉寂。
鹅毛大雪,覆盖了大地,许多植物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死去了。
而你躲在白雪之下,或许有人认为这是逃避。
我知道了,这不是胆怯,而是另一种成功地面对困难的方式。
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勇敢、坚韧。
我要高声赞美你——泥土!思路点拨:以上这篇文章,作者巧妙截取春夏秋冬四个生活的场景展开联想,从小草下泥土联想到她的谦逊质朴;从大树下的泥土联想到她的无私奉献;从落叶下的泥土联想到他乐于助人;从积雪下的泥土联想到她的坚韧勇敢。
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高远。
四、佳作展台:(一)童年的泥土家乡的泥土曾给予了我多少欢乐,一丝温暖浮上心头。
那一年春天,沉浸在我与同伴的欢声笑语中,酝酿在泥土的芬芳里,田野里的泥土肥沃而松软,田野上的我与同伴们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在田垄上回荡着,泥土微笑地看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成长的欢乐。
那一年的夏天,似乎是最有趣的季节,刚下过几场倾盆大雨后的土地坑坑洼洼,那独具黏性的泥土成了最有趣的玩物。
伙伴们刨泥造物,用自己的想象捏造出梦境,捏造出理想中的世界。
奇形怪状的泥人被捏造出来了,谁也没有权利判断它的美与丑,谁知道很久很久后的将来人类是否如此呢?千奇百怪的高科技被捏造出来了,谁也无法评论它的真与幻,谁知道若干年以后的科技是否还是如此呢?总而言之,那片泥土给予了我们最真切、最本质的快乐,此时泥土正微笑地看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创造的快乐。
那一年的秋天,景色宜人,家乡那迂曲的小路上覆盖了一层白桦树的落叶,为泥土地盖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
在那地毯上,我与伙伴们正踢着球。
你一脚,我一脚,卷起一层落叶,一层尘土。
泥土没有恼怒,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那样和蔼可亲。
那一年的冬天,白雪皑皑,家乡的泥土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天然的棉被下。
朦胧的记忆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仿佛正刨开泥土,在泥土里埋上过年放的炮竹,淘气地点燃火线,一溜烟跑开了。
这一炮掀起层层泥土,在空中散成黑色的雨点。
泥土很疼,但它仍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那么宽厚慈祥。
告别了那童年,回到现在。
独居屋中做着无尽的习题。
偶然抬头眺望窗外,那家乡有泥土与往年不同,它变了,变成了混凝土,与我一样禁锢在大楼中。
它并不疼痛,并不烦恼,却独自呻吟着,呻吟着……有泥性的你们懂的。
童年去了,童年的泥土去了。
(二)背叛泥土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地方便是农村。
广阔无垠的田野,莺歌燕舞的乐音,古老沉寂的老屋,淳朴厚重的乡情……农村质朴祥和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然而,记忆深处最难忘的还是那大片大片的泥土。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形的。
各色各样的农作物在泥土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种类繁多的鸟儿衔着泥土建筑起自己的安乐窝;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们也乐此不疲不厌其烦的将泥巴做成自己最爱的形态各异的玩具。
就连“聪明”的农人,也将泥土作为建筑材料、制器皿、烧砖……质朴的泥土,为人类默默无私的奉献着。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味的。
春天的泥土是蜂蜜味,夏天的泥土是清香的荷叶味,秋日的泥土则变成了硕果累累的香甜味,冬日的泥土便是温暖的糍粑味儿……变化的是四季,变化的是味道,不变的是沉默的泥土。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色的。
日头长了,风里带着暖气,田野里,瞧去,满眼的绿,绿得野,绿得欢。
稍过时日,黄灿灿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整个土地到处都是五彩缤纷。
岁月流逝,土地又换装了,紫色的是茄子,鲜红的西红柿,青色的黄瓜……再后来,这个土地到处是金色的海洋,冬风一吹,整个土地有成了赭色的世界。
泥土地,金子般的泥土地,给与了人无尽的财富。
也正是土地无私,滋生了人类的欲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肆意挥霍泥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恩惠,拼命从已经日趋贫瘠的土地汲取。
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一块块砌墙的砖头;把一块块庄稼地的泥土,用船运出去卖钱……当初对泥土的依赖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当初对泥土的承诺早已烟消云散。
那些曾今的淳朴憨厚也逐渐在岁月的打磨下失去了应有的尊严。
泥土,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它以宽阔的胸襟承受着。
对于人类的丑行,它无能为力,无法阻止。
在人们肆意姿行的时候默默承受。
泥土和人一样,是禁不起折腾的。
逐渐减少的土地高楼林立的农村也刮起了沙尘暴,出现了雾霾天气……人们开始惊慌,开始手足无措。
背叛,是有代价的。
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尝到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
泥土。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
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
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无声的奉献而不求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弥足珍贵的泥土,却被我们冷落背叛了。
人们,清醒吧!背叛一时,后悔一世。
让我们珍爱脚下的泥土吧!五、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