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合集下载

车联网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车联网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4.1.2 能按照应用服务操作手册,对车联网 装操作
Web 应用服务进行操作。
4.2.1 能按照应用服务操作手册,对车联网
4.2车联网车载端车载端应用服务进行安装。
应 用 服 务 安 装 操4.2.2 能按照应用服务操作手册,对车联网

车载端应用服务进行操作。
4. 车 联 网
4.3.1 能按照应用服务操作手册,对车联网
互控制单元进行识别、选型。
1.1.2 能 按 照 设 备 操 作 手 册 , 使 用 安 装 工
具,对车载信息交互控制单元进行安装。
1.1.3 能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安装车载信息
1.1 车 载 信
1. 车 联 网
交互控制单元的系统软件。
息交互控制
车载端系统
1.1.4 能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对车载信息交
单元安装操
计 算 单 元 安 装 具,对路侧边缘计算单元进行安装。
-5-
操作
2.2.3 能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安装路侧边缘
计算单元的系统软件。
2.2.4 能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对路侧边缘计
算单元进行配置。
2.2.5 能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对路侧边缘计
算单元进行系统软件修复、升级。
2.3.1 能根据系统参数要求,对路侧传感单
-2-
按照物联网服务提供商配置或用户定制的规则,通过自动地采集、传 输和处理数据而提供的服务。 3.5 物网应用 IOT application
物联网在具体场景中的使用实例,向用户提供物联网服务的集合。 3.6 物联网安全 security for IoT
对物联网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私密性的保护,并可能涉及真实性、责任 制、不可否认性和可靠性等其他属性。 3.7 物联网安全管理 IoT security management

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1.0版)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制定2020年3月发布目次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 适用院校专业 (9)5 面向职业岗位(群) (10)6 职业技能要求 (10)参考文献 .......................................................................................................................... .2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小兵、姚明、肖李晨、于鹏、陈喆、蔡建军、卢涤非、聂明、邓文达、卢建云、汪洪、陈穆衍、白杨、陈永波。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295-201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年)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GZ-201903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规程大数据安全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GB/T 37973-2019 《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GB/T 37722-2019 《信息技术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功能要求》GB/T 37721-2019 《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系统功能要求》ISO/IEC 20547-4《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 4 部分:安全与隐私保护》ITU-T Y.3600《大数据基于云计算的要求和能力》3 术语和定义GB/T 35295-2017、国家、行业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二、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维修类技术员、营销员、汽车零部件管理与销售从业人员、汽车保险从业人员、二手车评估师等各类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先修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及网络系统、ADAS部件检测与维修和智能座舱的检测与维修,能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维护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LIN总线定义和结构,CAN总线定义和结构;2)知道LIN总线特点和波形,CAN总线特点和波形;3)了解以太网的定义和特点。

4)了解环境感知系统的组成;5)了解定位系统的组成和结构;6)知道ADA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了解人机交互系统定义;8)了解人机交互系统工作原理9)知道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10)知道智能座椅主要功能2.技能目标1)能根据车辆故障,制定LlN故障维修方案,独立完成检修作业;2)能根据车辆故障,制定CAN故障维修方案,独立完成检修作业;3)能根据车辆故障,制定以太网故障维修方案,对以太网进行检测与修复;4)能够使用专用设备完成ADAS故障验证,并初步判断车辆故障;5)能够使用专用设备工具完成环境感知传感器部件(视觉传感器、雷达和定位系统等)检修作业;6)能够使用专用设备完成ADAS各系统功能测试与检验。

7)够根据故障现象,完成工具设备、所需物料等准备工作;8)能够结合车型具体配置,对人机交互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初步判断车辆故障;9)能够根据具体车型,结合维修资料,正确使用相关工具、设备对人机交互系统故障进行检测;10)能够使用专业知识解答客户疑问。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课程性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

2.课程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3.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该课程以汽车电工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车载网络系统检修等多个学习领域为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最新应用,故本学习领域内容较难,但却是全面掌握未来汽车新技术的必由之路。

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该学习领域是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维修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建议总课时48课时。

各章节课时安排见后续表格。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1.素质目标(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1.0版)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制定2020年3月发布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适用院校专业 (4)5面向职业岗位(群) (4)6职业技能要求 (4)参考文献 (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企业管理分公司、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念峰、赵丽丽、吴志勇、王海川、詹海庭、孙宁、褚文博、林乃挺、李书利、罗浩、徐新平、林长波、赵明钧、王甘、徐少悯、余国刚、顾丽军、陈锋、施正堂、胡小波、张国方、李妙然、张华磊、王楠、陈刚、罗洋坤、李雷、张杨、钱峰、陈万顺、董杰、宋汉超、李标、乐启清等。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智慧联网汽车习题

智慧联网汽车习题

1Q1. 智能网联汽车的部件按功能分可以分为()。

(多选,10分)Q2. 我国把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化程度分为()个等级。

(单选,10分)Q3. 自动化等级达到()时才能称为无人驾驶。

(单选,10分)Q4. 自动驾驶汽车等级中的部分自动驾驶是指()级别。

(单选,10分)Q5. 自动驾驶汽车等级中的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是指()级别。

(单选,10分)Q6. 自动驾驶汽车的网联化等级划分可以分为()个等级。

(单选,10分)Q1. 在()年国家11部门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Q2. 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尝试阶段、量产落地、规模运营阶段,目前正进入第( )阶段Q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国内品牌发展比较好的有()(多选,10分)Q4.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基本原则(多选,10分)Q5. 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包含哪些()(多选,10分)Q1. “三横两纵”技术架构中,“三”横指()(单选,10分)Q2. 智能座舱的功能包括()(多选,10分)Q3. 车联网主要包括()(多选,10分)Q4. 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包括()(多选,10分)Q5. “三横两纵”技术架构中,“两”纵指()(多选,10分)Q6. 环境感知包括()(多选,10分)Q7. 以下属于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多选,Q1. ADAS系统的环境感知层包含的部件是()(多选,10分)Q2. AEB系统包括()两大模块。

(多选,10分)Q3. AEB系统的工作条件是()。

(多选,10分)Q4. AEB系统的输入信号有()。

(多选,10分)Q5. AEB结构组成正确且全面的是()。

(单选,10分)Q6. AEB功能约束条件是()。

(多选,10分)Q1. 自适应巡航系统比定速巡航系统增加的功能有()。

Q2. 关于ACC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0分)Q3. ACC系统的工作条件是()。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标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标准5.1专业概况5.1.1专业名称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1.2专业代码专业代码: 5804025.1.3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汽车制造、维修企业、机动车检测管理部门的装配、调试、维修、质量检验等技术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行为规范,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群从事汽车机电维修、车辆调试、汽车装配、汽车性能检测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毕业后胜任以下岗位:5.1.4主要就业岗位初次就业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车辆检验员、汽车及配件销售员、服务顾问、汽车服务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发展岗位:维修技术主管、质检员、保险理赔专员、服务经理;拓展岗位:技术总监、销售经理、配件经理、售后经理。

5.2 职业能力等级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职业能力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六个领域。

不同级别的能力需要不同内容的知识做为基础支撑。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业的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和知识的学习过程,把职业能力要求划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级、高级)。

同一领域内前一级能力是后一级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主要从汽车维护保养等六个考核领域进行测试,具体等级能力要求见表1所示。

表1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能力测试等级要求2345.3 测试要求5.3.1测试安排(1)测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测试,专业技能能力测试两部分;共七个项目。

(2)测试时间:分二个阶段进行,分别安排在第3、5学期末。

表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能力测试内容及时间安排表5.3.2评分规则评分规则包括理论考试和综合实践考核的评分方法。

表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能力测试评分标准5.3.3达标要求(1)各考核领域项目以满分100分计;60分以下不合格;60-80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

3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3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2.1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车载计算平台进行功能调 试。
3.1.1 能理解并执行通用安全规范,识别智能网联汽 车及零部件相关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防范
6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技能要求
车智能座舱系 统测试装调
系统装配
3.2 智 能 网 联 汽车智能座舱 系统调试
措施。 3.1.2 能识读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识别安装位置; 能根据装配图识别智能座舱系统装配要求。 3.1.3 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并使用装配工具和 测量工具。 3.1.4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智能座舱系统各部件进行 生产装配;能识别智能座舱系统各部件的型号,认知 部件功能;能识别智能座舱系统各部件的硬件接口。 3.1.5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智能座舱系统进行整车装 配;能连接、检查智能座舱系统相关电气线路。
2.1 智 能 网 联 汽车计算平台 装配
2.2 智 能 网 联 汽车计算平台 调试 3.1 智 能 网 联 汽车智能座舱
1.1.1 能理解并执行通用安全规范,识别智能网联汽 车及零部件相关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防范 措施。 1.1.2 能识读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识别安装位置; 能根据装配图识别传感器装配要求。 1.1.3 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并使用装配工具和 测量工具。 1.1.4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进行生产装配;能识 别传感器的型号,认知部件功能;能识别传感器上的 硬件接口。 1.1.5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进行整车装配;能按 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装配参数进行测量;能按照工艺 文件连接、检查传感器线路。 1.2.1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进行生产调试;能按 照工艺文件启动传感器,按步骤设置传感器参数。 1.2.2 能按照工艺文件在整车上进行传感器电路和 信号传输的调试;能按照工艺文件在整车上进行激光 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视觉传感器、惯性 导航等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联机调试。 2.1.1 能理解并执行通用安全规范,识别智能网联汽 车及零部件相关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防范 措施。 2.1.2 能识读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识别安装位置; 能根据装配图识别计算平台装配要求。 2.1.3 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并使用装配工具和 测量工具。 2.1.4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计算平台进行生产装配;能 识别计算平台的型号,认知部件功能;能识别计算平 台上的硬件接口;能完成集成电路板去除静电、防护 漆喷涂、外壳组装等工作;能完成计算平台的程序写 入工作。 2.1.5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计算平台进行整车装配;能 安装计算平台并连接相关线束;能检查计算平台的安 装情况及线束接线端子的连接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1.0版)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2020年2月发布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3)4适用院校专业 (5)5面向职业岗位(群) (6)6职业技能要求 (6)参考文献 (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联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北京运通国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利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丕华、李静、许智达、尹大明、高凌、吕锋、李敬福、于星胜、刘国军、杨建平、吕军。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36683-2018汽车售后服务评价规范GB/T20608-2006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GB/T26773-2011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GB/T37436-2019智能运输系统扩展型倒车辅助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GB/T37471-2019智能运输系统换道决策辅助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ISO17361-2007《智能交通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Perf 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ISO17387-2008《智能运输系统-路线改变决定辅助系统(LCDAS)-性能要求和试验程序》(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Lane change decision aid system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ECE R130《关于就车道偏离报警系统(LDWS)方面批准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motor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the Land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LDWS))T/CADA7-2017汽车延长保修规范YD/T3400-2018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JT/T1182.1-2018基于手机信令的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采集及交换服务第1部分:数据元JT/T1182.2-2018基于手机信令的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采集及交换服务第2部分:数据采集3术语和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能网联汽车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3.2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硬件、软件所共同组成的系统。

3.3车道驾驶员不需改变行驶路径的没有任何固定障碍物干扰的行驶区域。

3.4偏离车辆或铰链式车辆的牵引车其中的一个前轮的外缘正在越过指定标线的情况。

3.5ACC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常规巡航控制系统的提升和扩展,它可以通过控制本车发动机、传动系统或制动器实现与前车保持适当距离的目的。

3.6智能座舱系统让驾驶及汽车成为一体,通过不同的视觉模式,掌控行车环境及车内信息。

以车载传感器及多媒体管道传达驾车信息,在享受各种娱乐的同时也能随时保持联机,确保驾驶及乘客的行车安全。

3.7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基于驾驶员生理图像反应,由ECU和摄像头两大模块组成,利用驾驶员的面部特征、眼部信号、头部运动性等推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进行报警提示和采取相应措施的装置。

3.8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指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知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系统地进行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9人机交互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及提示请示等。

3.10AEB系统(自动刹车辅助系统)是指车辆在非自适应巡航的情况下正常行驶,如车辆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或与前车及行人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主动进行刹车,避免或减少追尾等碰撞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的一种技术。

3.11LKA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够辅助驾驶员将车辆保持在车道线内行驶,是一项在车道偏离预警LDW功能上发展而来的横向运动控制ADAS功能。

通过环境感知传感器识别本车相对于车道中央的位置,如果驾驶员无意间偏离车道,则会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或通过自动转向干预使车辆重新回到车道内。

3.12APA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是利用车载传感器(一般为超声波雷达或摄像头)识别有效的泊车空间,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车辆进行泊车的一种技术。

4适用院校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相关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智能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等相关专业。

应用型本科学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工程教育、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

5面向职业岗位(群)【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初级):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售前及售后预检、售后服务接待、客户服务、维护保养等工作岗位。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中级):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售前及售后预检、售后服务接待、客户服务、维护保养、检测维修等工作岗位。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高级):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售前及售后预检、售后服务接待、客户服务、维护保养、检测维修、测试诊断等工作岗位。

6职业技能要求6.1职业技能等级划分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初级):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操作规范,独立使用专用仪器设备,按规范完成智能网联汽车PDI及售后预检、ADAS部件更换与标定、智能座舱系统设定与匹配作业。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中级):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操作规范,独立使用专用设备仪器,按规范完成智能网联汽车ADAS控制系统及各传感器、执行器、车载网络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的故障检修作业。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高级):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操作规范,独立使用专用检测软件,按规范完成智能网联汽车ADAS、车辆通信系统故障诊断、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控制算法分析及故障诊断作业。

6.2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描述表1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初级)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1.智能网联汽车PDI 及售后预检1.1客户服务接待1.1.1能够依据车辆售后服务接待规范,结合客户需求,独立完成接待前的物料准备工作。

1.1.2能够依据接待流程和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独立完成客户接待工作。

1.1.3能够依据服务流程和沟通规范,结合客户特征,合理运用专业话术与客户沟通,准确获知客户需求并细致地为客户解答相关事项1.1.4能够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结合工作流程,合理地为客户安排专职的负责人员。

1.2ADAS运维1.2.1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ADAS的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结合车辆配置,规范完成运维所需仪器、设备、工具、工位等准备工作。

1.2.2能够按照ADAS运维流程,结合车辆状况,完成车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各功能的检查作业。

1.2.3能够按照ADAS调试作流程,使用专用仪器设备,与他人合作,完成ADAS各系统的维护与调试作业。

1.2.4能够依据《汽车售后服务规范》和车辆出厂规定,利用专业知识,解答客户疑问。

1.3智能座舱系统运维1.3.1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的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结合车辆配置,独立完成运维所需仪器、设备、工具、工位等准备工作。

1.3.2能够按照智能座舱系统运维流程,结合车辆状况,完成智能座舱系统各功能检查作业。

1.3.3能与他人合作,按照智能座舱系统调试流程,使用专用调试设备,完成智能座舱系统调试与匹配作业。

1.3.4能够依据《汽车售后服务规范》和车辆出厂规定,使用专业知识,解答客户疑问。

2.ADAS部件更换与标定2.1视觉传感器更换与标定2.1.1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操作规范,结合车辆故障现象,与他人合作,制定视觉传感器检测方案,合理完成工具设备、所需物料的准备工作。

2.1.2能按照维修手册视觉传感器更换流程,与他人合作,正确使用拆装工具,完成视觉传感器的更换作业。

2.1.3能够依据视觉传感器功能与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工具、设备,与他人合作,完成视觉传感器的匹配与标定作业。

2.1.4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出厂规定,结合客户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实际需求,独立完成车辆各智能模块的功能验证。

2.2雷达传感器更换与标定2.2.1能够根据维修手册操作规范,结合车辆故障现象,与他人合作,合理制定雷达传感器检测方案,完成工具设备、所需物料等准备工作。

2.2.2能按照维修手册雷达传感器更换流程,与他人合作,正确使用拆装工具,完成雷达传感器的更换作业。

2.2.3能够根据雷达传感器使用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工具、设备,与他人合作,完成雷达传感器的标定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