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苏关系几个问题的问答

合集下载

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的原因
摘要
• 自1950年中苏订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以来,中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蜜月(1954— 1957)、分歧 ( 1958—1960 )、争论 ( 1961—1964 )、破裂 (1965—1967)、冲 突(1968—1979)以及走向正常化(1980— 1991)的不同阶段。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中 苏同盟的破裂有国家利益的原因,有意识 形态分歧的原因,更有两国两党领导人的 原因,这些原因交互存在,导致了中苏同 盟的破裂,并有大战一场的趋势。
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一、对斯大林的评价上: •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一方 面试图通过消除对斯大林 的个人崇拜来提高自己的 地位,另一方面是为其改 革奠定思想解放的基础, 通过改革焕发社会主义的 生机。 • 毛泽东越来越坚定地认为, 否定斯大林必定影响到列 宁和列宁主义,影响到十 月革命道路的认识,最终 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命 运。
珍宝岛事件
——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
•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 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苏 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 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 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 诬中国边防军人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 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 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 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 部队进行巡逻。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 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最终,中国 军队获得胜利。
• 赫鲁晓夫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胸襟 坦荡,善于反潮流,敢于为天下先, 勇于打破常规旧习;作为一个蹩 脚的政治家,他出言无状,举止乖 戾,得意忘形,一触即跳。此外, 他还常常流露出专横跋扈、见 风使舵、心胸狭窄、诡计多端 的政客嘴脸。 在联合国大会上脱鞋敲桌以示 抗议,曾扬言“你们要斯大林, 就搬北京去”,公开讥讽毛泽 东是“破鞋套”,“好斗的公 鸡”。签好的合约,说撕毁就 撕毁,太过妄意而为。这都使 得双方关系难以缓和。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爆发。

在美苏冷战中,中国被称为关键性少数派。

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苏双方的论战和对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国内历史进程和历史面貌的发展,影响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面貌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迁。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下的几个阶段。

一、友好合作阶段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在这一阶段,中苏双方进行了亲密的互助合作和互相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正式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协定。

五十年代前半期,双方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密切合作。

这一阶段中苏双方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中苏关系基本上是亲密友好的。

二、苏关系分歧,论战和彻底破裂阶段从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这一阶段的历史又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65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会议。

这是内部交换意见阶段。

双方主要围绕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的“和平过渡”和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期。

此外,双方还在两国内政,对外关系和民族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第二阶段,是从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到1963年7月14日苏联共产党《公开信》的发表。

这是不点名的论战阶段,双方主要围绕布加勒斯特会议1960年莫斯科会议、苏共二十二大,以及“加勒比海危机”、中印边界冲突、中国公民逃往苏联和苏联撤回专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争吵。

干部学习课程:中俄关系及相关问题(二)

干部学习课程:中俄关系及相关问题(二)

中俄关系及相关问题(二)邢广程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中俄两国的时空概念(一)邻居关系在这里我想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是我思考的,就是我刚才讲的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我们不要忘了这样一个因素,中俄两国是邻居关系,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居,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居,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俄罗斯依然是中国最大的邻居。

我们可以这样讲,苏联是扩大了俄罗斯,俄罗斯是缩小了苏联,我们两国互为邻居,从地缘政治上看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是邻居关系。

中俄两国关系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邻居这概念一定要深入我们的这种战略和策略的决策方面。

邻居是不可更改的,这是一个现实。

邻居关系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好邻居,就是两国邻居关系处的挺好,邻居加朋友。

另外一种是不好的关系,邻居没有处好,打起来了,吵架了,就是邻居加对手这种关系。

还有一种关系是不好不坏,维持这一种平淡的关系。

我们在观察其他国家邻居关系的时候也大概是有这三种情况,对于我们历史上中国和苏联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处理这个事情上,我们尝试了好邻居的关系,我们甚至是同盟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关系,我们也经历了一种对抗的关系,坏邻居的关系,这种对抗模式。

所以邻居关系成为我们中俄两国过去未来,还有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上应该考虑的因素。

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邻居关系处好,无论发生了什麽事情,无论中国国内俄罗斯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国际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情,中俄两国关系一定要从好邻居这个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

这对两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因为邻居不能选择,从地缘政治上看邻居没有选择性,你不能去选择邻居,你不能因为我们讨厌俄罗斯,我们就让俄罗斯离我而去,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因为别的国家对我们非常友好,就把别的国家拉到我们身边,不是的,地缘政治就是邻居是没有选择性,尤其是现代社会,在过去历史上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

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

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1.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近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1995年。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12分)【答案】(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8分)(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策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12分)【解析】(1)结合材料的时间“1950年”,联系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考虑即可。

(2)结合材料信息“苏联解体后”“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注意从中国方面、苏联(俄罗斯)方面、当今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角度思考。

【考点】现代中(苏)俄关系的演变2.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据题干“1949年”和“原封不动地退回”美国“总领事”写给外交部的信,说明新中国采取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答案为B项.3.材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显示的信息有两部分,苏联控制的东欧,美国控制的落后国家,因此材料想说明的应该是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选项B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材料无从提现;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初,与材料无关。

南开大学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与答案

南开大学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与答案

南开大学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与答案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V 1. 真正引起中苏关系分歧的事件是:()A. 联合舰队问题B. 长波电台问题C. 炮击金门问题D. 中苏发表联合申明C 满分:2 分2. 毛泽东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红场阅兵是在哪一年:()A. 1956年B. 1957年C. 1958年D. 1959年B 满分:2 分3. 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的时间是:()A. 17989B. 18019C. 18050D. 18080C 满分:2 分4. 日本签订投降书的中国代表是:A. 蒋介石B. 何应钦C. 傅作义D. 宋子文B 满分:2 分5. 抗日战争提前结束的原因为:()A. 美国原子弹的投放B. 苏联出兵东北C. A和B都是D. A和B都不是C 满分:2 分6.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实施了全部收缩的战略,把八路军重点布防在以下哪些地区?()A. 华南华北B. 华北东北C. 东北西北D. 广州、湖南、江浙一带B 满分:2 分7. 珍宝岛战役爆发的时间是:()A. 25294B. 25235C. 24898D. 25263D 满分:2 分8. 大韩民国成立于:A. 1947年B. 1948年C. 1949年D. 1945年B 满分:2 分9. 在莫斯科会议期间,中共与下列哪一国家的关系拉近:()A. 苏联B. 波兰C. 罗马尼亚D. 南斯拉夫D 满分:2 分10.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南朝鲜扶植了:A. 金正日B. 李承晚C. 金日成D. 曹晚植B 满分:2 分11. 研究中美关系的两条线索是:A. 中苏、中美关系变化B. 中德、中法关系变化、C. 苏美、中美关系变化D. 英法、中美关系变化A 满分:2 分12. 中苏分歧公开化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印边界冲突B. 苏联专家撤退C. 古巴导弹危机D. 布加勒斯特会议B 满分:2 分13. 中苏之间的存在的边界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条约线B. 军事线C. 苏图线D. 实际控制线B 满分:2 分14. 在中国入朝参战前,斯大林承诺为中国军队提供什么样的支援:()A. 海军B. 空军C. 陆军D. 武器装备和物资B 满分:2 分15. 美国军方对台湾问题的意见是:A. 将台湾让给中共B. 结交新中国,离间中苏C. 援助台湾D. 自生自灭C 满分:2 分16. 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中苏同盟有可能破裂是以下哪一年:()A. 1960年B. 1961年C. 1962年D. 1963年D 满分:2 分17. 苏共二十大提出的苏联的外交路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和平共处B. 和平过渡C. 和平贸易D. 和平竞赛满分:2 分18. 对待金日成鼓吹统一朝鲜半岛,苏联采取的政策是:A. 鼓励B. 压制C. 帮扶D. 中立B 满分:2 分19. 莫斯科会议后对朝鲜进行托管的国家不包括以下哪一个:()A. 美国B. 苏联C. 中国D. 日本D 满分:2 分20.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包括:()A. 外蒙古必须独立B. 中长路必须由苏联和中国联合经营C. 旅顺港租给苏联,大连市行政权归苏联D. 以上三项都是D 满分:2 分21. 苏联在对待国共内战问题上的态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希望共产党和谈B. 害怕引起美国出兵干涉C. 害怕共产党军队渡过长江之后美国不会再忍让D. 支持共产党进行内战D 满分:2 分22. 1960年6月,率队参加布加勒斯特会议的中国领导人是:()A. 周恩来B. 刘少奇C. 彭真D. 杨尚昆C 满分:2 分23. 波兰事件中,毛泽东派刘少奇到苏联的任务是:A. 批评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B.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C. A、B都是D. A、B都不是C 满分:2 分24. 苏联专门成立以安德罗波夫为首的调查小组对中国人民公社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人民公社估计是毛泽东的主义,中共中央非常看重。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其中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历史,最后在苏联和美国等多国的帮助下我们才战胜了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百废待兴,建国初期少不了苏联的帮助,不夸张地说建国初期我们其实是在模仿苏联前进,后来苏联解体,中苏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好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经开始,而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中国大陆刚刚解放,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使得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而美国铁定不会借钱帮助中国了,所以中共为了争取到强大的帮助和依靠选择了与之对立的超级大国——苏联。

一方面,中共与苏共同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组成,两党交往的历史悠久(正式开始于国民革命时期),且中共之中许多领导人也都去过苏联留学,双方对彼此有着深厚情谊。

另一方面,苏联为了牵制美国,削弱美国的力量,那么支持中共也成了绝佳选择。

在我看来,中苏结盟完全是各取所需。

首先,当时苏联早就可以预料到以后必定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在自己本身短时间内不能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拉拢队友是必然的。

当时美国已经早一步开始支持蒋介石,如果最后蒋介石成为中国领导人,那么中国必定会倾向于美国。

就地理位置而言苏联会很难受,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美国的计划得逞,那么苏联就必须找一个和蒋介石对立的来支持,这时共产党就进入了苏联视野。

对于中共来说投靠苏联是必然的了,当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美国的支撑,光靠中共是不可能打的赢得,中共必须找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靠山,这样才有机会打败蒋介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很落后,一切百废待兴,我们需要苏联的技术支持中国发展,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毕竟很近,所以当时中国和苏联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

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

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第一篇: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有关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各执其说、莫衷一是。

本文主要对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做一介绍。

(一)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说刘克明指出,中苏关系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

就是在两国友好时期,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也时有表现。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以我为主、发号施令那一套,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李捷认为,由于革命的经历、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不同,中国领导人对苏联领导人缺少足够的沟通和理解。

但是,苏联领导人特别是赫鲁晓夫,对中国采取的大国主义作风以及在战略分歧发生后采取的高压政策,在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中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朱瑞真指出,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并未彻底清理,十月革命后苏联又长期处于世界革命中心的特殊地位,这使苏联领导人养成了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习惯,在斯大林时期,中国领导人对苏联一些有损中国主权的做法,不得不咬紧牙关吞下去,但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领导人再也不能容忍别人干涉中国内政。

1958年的共同舰队事件和1959年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论就是突出的例子。

孙泽学、唐年新同样认为,苏联的大国主义和以“老子党”自居,使中国被迫为平等而斗争,决定了中苏同盟脆弱的命运。

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

王珍愚强调,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违反了基本国际关系准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是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意识形态分歧”说刘克明指出,意识形态争论是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苏之间的意识形态争论,一度非常激烈。

由于中苏两个大党都是执政党,都有国家力量做后盾,事实上谁也打不倒谁,最后只能走向分裂。

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摘要]19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

当时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了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1950年代末期,双方的分歧与矛盾逐渐呈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争端愈演愈烈,矛盾不断恶化,至1969年3月已濒临战争的边缘。

[关键词]中苏关系;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赫鲁晓夫[正文]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中苏关系也概莫能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迅速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出兵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苏同盟。

19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

当时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了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1950年代末期,双方的分歧与矛盾逐渐呈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争端愈演愈烈,矛盾不断恶化,至1969年3月已濒临战争的边缘。

“中苏决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有关斯大林的评价、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在中国国家主权问题上,中苏双方还在所谓“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问题上,产生了不愉快。

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

随后,双方的矛盾扩展到了国家关系上。

1963—1964年,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展开公开大论战,还就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问题交换了一系列信件。

中共中央在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和《关于中苏两党会谈的声明》后,又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发表九封评论性质的公开信。

1964年7月3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擅自规定国际会议要在1965年年中举行,而其筹备会议将于1964年12月15日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我 国政 府 还 提 出 了解 决 柬埔寨 问 题 的 五 点 具

但 这 些 都 被 苏 方诡 称
事实上

不 能 讨 论 第 三 国问 题 ” 而 无

,
柬 埔 寨 问 题 是 苏联 支持 越 南 用 坦 克

大炮
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 造 出 来的
阿 富汗 问 题 是 苏 联 直 接 出兵侵略 造 成 的
,

在 蒙 古 的驻 军 矛 头 直 指 中 国
苏 联 的 这 些 行动 都严 重 地威 胁

着 中 国 的 安全
这 些问题 问:
:
,
也 都 威胁 着 亚 洲 和 世 界 的 和 平与 稳 定

要改

善 和 发 展 中苏 关 系 就 必 须 消 除 这 些 威 胁
是 为 了 排 除 障碍
, ,
中 国要 和 苏 联 讨论

也不 有一 我们
会恢 复到 五 十年代那 样
点 很 重要
,
,

无 论 中苏 之 间 的 国家 关 系还 处 于 什 么 状 况
,
都应该 努力维护 和 发 展 两 国 人 民 的友 谊 问

, : :
东欧 五 国 时 中苏 磋 商 的 态 度如 何 ? 匈牙 利

波兰

民主德 国
,

捷克斯洛 伐 克 和 保 加利
,

它不
也不 想 真 正 解 除对 我
,
事 实上
,
最 近 苏 联 仍 加紧 在 亚 洲 部 署 5 5 一
,
看来 当前苏联 只 是 想 同 中国 保持 一 点缓和 的 气氛

还企 图 在 不 解 决 任 何 实 质问 题 的 情 况 下 国 家 关 系正 常 化 六个字 所谓
“ :
取 得事实 上 的 中苏

亚 五 国 都 希 望 发 展 同我 国的关系
因 此 也 希望 中 苏 关 系得到 虽然它 们受 苏 联 控
,
改善
他 们对 中苏磋 商普遍抱欢迎态度
, ,
制较 深
在 不 少 问 题 上 不 得 不 跟 着苏联走

和罗 马 尼 亚
,


斯 拉夫有 所 不 同 权 主 义的 欺压
但它们并 没 有搞霸权 主义
推 进 中 苏 关系 正 常 化 的 进 程
苏 联 既 然 一 再 表 示 希 望 改 善 两 国关 系 , 但 又 拒 绝我
国 政 府提 出 的 合理 建 议 答 愿 放 松 对 越南 国安 全 的 威 胁
2 0 导弹 。

其意 向 究 竟 何 在 贾

这 是 因 为 苏联并 不 想 改 变其 霸权 主 义 的 政 策 蒙 古 和 阿 富汗 的 控 制

:
中苏 两 国 关
系 正 常 化 不 仅 符 合两 国 人 民 的 根 本 利 益 平 与 稳定
也 有助 于 世 界的 和
,
我 国 政 府 坚 决 反 对 苏 联 领 导人 所 奉 行 的霸 权 主 义 解 决中
,
政策
,
同 时也 一 贯 主 张 在和 平 共 处 五 项原 则 基 础 上

苏 两 国 间 悬 而未 决的问 题 和 影 响两 国 关系 正 常 化 的 障 碍 立 起 睦 邻关 系 正 如 胡耀 邦 同 志 所 说 的
,

而 且 也 受 到霸
三 十多 年 来
它们在本 国 的 社会 主 义 建设 事
业 中都取得 了成就
萨姆一 石
,
目前 苏 联 在 中 苏 磋 商中的做 法 可 以概括 为

不急 那末

不让
不断


即 不急于 实现 关系 正 常化
;

涉 及 第 三 国 问题
: :
,
上不 退 让
,
保持 磋 商不 中断

问 答
中 苏关 系 的 前 景 如 何 呢?
是 两国 人 民 根本利 益 所在
, 。
改善 中苏 两 国关 系
,

已进 行 了两 轮 磋

商情 况 怎样?
,
答:
双方 都 比 较 坦


但 两 轮 磋 商 都 没 有取得 实 质 性 进 展
, ,
我 国 政 府十分 重 视
中苏 磋 商
在 磋 商中 合情 合 理 地 提 出 要 消 除 中 苏 关系正常 化 即 苏 联 必 须 把 部署 在 中苏 边 界 的 兵 力削 减 到 赫
,
的 三大 障 碍
鲁 晓夫时期 的水平
并从 蒙 古撤 军

14一
,
必 须 从 阿 富 汗撤 军
,

须 停 止 支持越 南侵略柬 埔寨
,
越 南必 须 从 柬 埔 寨撤 军
, ,

这三
,
件 事 苏 联 如 果 同 时 做到 有 困难 至 少 应 先做 一 件 做 了 一 件
再 来做 第 二 件 体 建议 理 拒绝



,
我 们真 心 诚 意 地 愿

意 同苏 联 实 现 关 系 正 常 化 愿 意 改 善 同 中 国 的 关系
我 们 注 意 到 苏 联 领 导人 一 再 表示
,
但是
重 要 的不 是 言 辞 而 是 行动


,
:
中 苏 两 国政 府 就 改 善 两 国 关 系 问题
两 国代 表 团 磋 商 的 气 氛 是 平 静 的
, ,
为了分 化

瓦 解 抗苏

摆 脱 在 国 际 上 的孤 立 处 境
同时在 当前 的 苏美会 谈 中
取得 在 谈 判 桌 上 的有 利 地位
问:
需要 调 整 同 中国 的 关系

我 国政 府 甘 改 善 中 苏 关 系 的态 度 怎样 ? 中苏两 国 人 民 具有传 统 的深 厚 的 友谊
, 。


果 苏 联 当局 确有 诚 意 改善 同 中 国 的 关系
并 采 取实 际 步骤 消


除 对 我 国 安全 的威 胁 前 两 国 在 贸易 增长
1
.
两 国关 系 就有走 向正 常 化 的 可 能
.

文 化 等 方 面 的关 系有所松动
今 年中苏 贸 易
,
额 比 去 年 有较 大 增 长 , 双 方 贸 易总额 将为 8 5 倍 7
关 于 中苏 关 系
儿 个 问 题 的 问 答
问 答 力量
,
去 年 以 来 苏联 主 要 领 导人 为什 么 在 多 次 讲 话 中一 再
表 示 希 望 改 善 同 中 国 的关 系 苏联 领 导 人 的 这 种 表 示
, ,
主 要因为 近 年来 苏 联 对 外

扩 张 遇 到 了 挫折
国内 也 有很多 困 难


3 2 亿美元
比 去年
。 。
这是 两国多年来未曾有 过的贸易增 长速 度

两 国 文化
体育
科 技等 民 间 代 表 团 的往来 也 有所增 多


1 5一
由子 苏联的霸 权主义 政策很难改 变
可 能 在 短 期内得 到 解 决

,
两 国关 系 正常花 向 题 不
,
即使 以 后 两 国关 系正 常 化 了 更 不 会 出 现 中苏结 盟 的情 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