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计算物理基础课程大纲 -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0711********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内容,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能够设计和实现大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从而认识到数据库系统在大型应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认识到我们国家在数据库系统方面与世界的差距,为学生将来参与有关数据库系统方面的研究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是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其先修课为集合论与代数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是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的先修课。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先修课为集合论与代数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

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阐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ER方法,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本章讲解的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习后续各个章节的基础。

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牢固掌握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方法;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对于如何通过ER方法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要做到能够举一反三的程度。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 48 (理论实践 )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 本课程的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几种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技能;对现有的主流计算机系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开阔眼界和思路,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由于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多门课程之后,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程才能够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教学内容(一)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1.1 计算机系统结构1.2 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1.3 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透明性概念,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局部性原理,MIPS 定义,MFLOPS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理解计算机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价格、软件、应用、VLSI和算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SPECTROSCOPY【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36 (理论28 实践8 )【学分数】2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物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等具有原子物理专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谱学的原理和特点,知识认识物质结构同光谱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光谱学在现代生活、科技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光谱理论与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同物理、化学、光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2、修读要求光谱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研究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及作用机理,并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研究和分析。

课程介绍光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有关计算与应用,在内容上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振动光谱、转动光谱、电子光谱和散射光谱等。

通过光谱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的关系,掌握光谱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对激光及激光光谱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光谱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了解本专业知识同光谱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量子物理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原子光谱和双原子分子光谱,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绪论了解光谱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它在新科学上的应用范围和发展。

第一章光谱概述1. 主要内容: 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规律;发光和光谱物理机理;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等基本概念;光谱学的应用。

2. 教学要求: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规律;掌握发光和光谱物理机理;熟悉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等基本概念;了解光谱学的广泛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视觉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视觉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视觉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Vision【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模块】工作技能【课程编号】080504301305 【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68 (理论51 实践17 )【学分数】3.5一、课程描述(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掌握基本的图像分割、特征检测、聚类及分类算法,理解相机模型以及相机标定方法,学会利用已有相关算法,使用OpenCV进行相关视觉应用的开发。

2、修读要求计算机视觉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新课,和研究前沿结合的比较紧密,需要学生具有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以及线性代和概率论方面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

二、教学内容(一)绪论1、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发展历史等相关内容。

2、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及学习的内容。

(二)第二章图像形成1、主要内容:几何基元和变换,光度测定学的图像形成,数字摄像机。

2、教学要求:理解图像形成的物理过程,包括相机镜头的物理特性对图像形成过程的影响,掌握3D到2D的投影变换,掌握相机内参和外参的概念。

3、重点、难点:相机内参和外参的标定。

(三)第三章图像处理1、主要内容:点算子,线性滤波器,其他邻域算子,傅里叶变换,几何变换等。

2、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相关的基本内容,包括空间域的图像处理及频率域的图像处理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傅里叶变换。

(四)第四章特征检测与匹配1、主要内容:图像的点与块,图像的边缘,直线。

2、教学要求:理解图像特征的概念,掌握几种特征(点、块、边缘、直线)的检测方法,了解特征匹配的在图像拼接及相机标定等方面的应用。

3、重点、难点:几种特征描述子的生成过程。

(五)第五章图像分割1、主要内容:活动轮廓,基于区域的分割。

2、教学要求:掌握几种流行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基本的阈值方法,活动轮廓方法,基于聚类的方法。

理论试验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论试验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光信息处理技术课程大纲(理论+实验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Optics【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32 实践32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一)教学对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光信息处理技术基础理论,结合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理论用于实践的方法和创新思路。

掌握光信息处理的基本实验技能。

为从事光学信息处理工作和近代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2、修读要求光信息处理技术是依据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

是专业必修课并且是一门主干课。

学生应预修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傅立叶变换,光学等课程。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光学二、教学内容(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1、主要内容:信息光学的范畴,信息光学的发展与现代特征,光信息处理实例2、教学要求:掌握信息光学的主要内容构成,了解信息光学的发展与现代特征。

通过实例加深感性印象提高学习兴趣3、重点、难点:信息光学的范畴(二)第一章:光场的表示1、主要内容:Maxwell方程,平面波,球面波,光波的复数表达,光波的空间频率,平面波的角谱。

2、教学要求:熟练掌握3、重点、难点:光波的空间频率,平面波的角谱。

(三)第二章:标量波衍射理论基础与傅立叶光学基础1、主要内容: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基尔霍夫衍射公式,菲涅耳衍射,夫朗和费衍射,夫朗和费衍射的傅立叶变换关系,2、教学要求:熟练掌握3、重点、难点:夫朗和费衍射的傅立叶变换关系。

4、其它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单狭缝衍射实验现象与光学傅立叶变换。

(四)第三章:透镜的傅立叶变换性质1、主要内容:光波通过透镜的相位分布,透镜对点光源的成像,透镜的傅立叶变换特性,透镜孔径对傅立叶变换的影响2、教学要求:熟练掌握3、重点、难点:透镜的傅立叶变换特性。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学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学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开课单位】海洋环境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701********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50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1、教学对象海洋科学专业、大气科学专业的本科生2、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海洋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全貌、理解已达到的水平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要求掌握动力海洋(海流、海浪和潮波)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学会分析研究海洋动力现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海洋学》、《海洋调查》、《流体力学》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海流§ 1、引言§ 2、地转流§ 3、考虑摩擦的定常流动§ 4、非定常流动§ 5、风生大洋环流教学重点:大洋中的基本流动和风生大洋环流难点:大洋环流的西向强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与课后大作业为辅第二章:海浪§ 1、引言§ 2、线性波动理论§ 3、线性波动的合成§ 4、波动的折射和绕射§ 5、有限振幅波动§ 6、海浪的统计性质§ 7、海浪谱教学重点:线性波动、海浪谱难点:线性波动、海浪谱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与课后大作业为辅第三章:潮波§ 1、引言§ 2、平衔潮理论§ 3、考虑地球形状的潮波§ 4、等深广阔水域中的潮波§ 5、海峡和海湾中的潮波§ 6、变截面海湾中的潮波§ 7、浅水潮波§ 8、三维潮波教学重点:平衡潮理论,广阔水域、海峡和海湾中的潮波、三维潮波难点:等深广阔水域中的潮波、三维潮波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与课后大作业为辅三、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检查等评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0%。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物理专业实验课程大纲 -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物理专业实验课程大纲 -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

中国海洋大学热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 Thermal Physics【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713******** 【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数】48 (理论48 实践0 )【学分数】3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渗透于各科技领域而成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作为物理学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像,为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科研、教学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的严格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利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本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热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

它与力学、电磁学及光学一起共同被列为经典物理的四大基石。

在各种实际变化过程中,热运动与机械的、电磁的等其他基本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内在联系。

热学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对于普通物理学——热学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102 (理论68 实践34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

其中,理论教学着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讨论系统程序员所能见到的计算机硬件特性和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并面向主题逐层面地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原理及硬件与软件的界面(指令系统)跟整个计算机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有较多的设计与实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具体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原理,各功能部件在整机中的作用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掌握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以及指令在计算机中的编译和执行过程。

掌握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与原理;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并能够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进行初步设计、组装和调试,同时对新技术(例如多核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硬件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其内容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同时也体现最新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物理基础课程大纲
英文名称(Computing Physics Basic)
【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模块】物理学
【课程编号】0713******** 【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数】34 【学分数】 2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物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初步地了解和认识物理学基础研究中遇到问题的计算机数值解,帮助同学们能够借助于计算机初步地解决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物理实验结果的能力、用计算机演示实验结果的能力、在计算机上展示围观世界的能力。

2) 通过对计算机模拟发展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计算物理学的思想和计算方法。

2、修读要求
《计算物理学》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新兴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这是一门使用性较强的课程,理论与科研中的规律和现象密切联系,因此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前提下,又要注重理论联系科研,能过对计算物理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开阔眼界,丰富其知识结构,了解这门新兴并且非常重要的学科。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

二、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绪论
1. 主要内容
计算机模拟的发展史、计算模型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势的构造等。

2. 教学要求
通过计算机模拟发展史的介绍理解它怎么随着计算机物理科研发展而发展的,理解它怎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让学生理解将来计算机的发展既迅速而又前景广
阔,所以计算物理即不断更新而又将来越来越重要。

使学生了解将来如果学不好这门课,不管是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研都没法开展。

3.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计算机模拟的发展史、计算模型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势的构造等。

难点:计算模型的建立。

(二)第二章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主要内容
有限差分法(包含V erlet 算法、Gear 预告修正法等)、硬分子模型等.
2. 教学要求
这一章是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核心,特别是Verlet 算法、Gear 预告修正法是重点。

通过对这些数值求解方法的介绍,初步理解经典分子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限差分法(包含V erlet 算法、Gear 预告修正法等)、硬分子模型等.
难点:有限差分法(包含V erlet 算法、Gear 预告修正法等)。

(三)第三章蒙特卡罗方法
1. 主要内容
蒙特卡罗积分、蒙特卡罗游走积分、蒙特卡罗游走取样、METROPOLIS 取样等。

2. 教学要求
蒙特卡罗方法是经典计算机模拟的另一种方法,它的应用也很广泛。

它的方法很别致,给同学们展现出另外的一片天地。

3. 重点和难点
重点:蒙特卡罗积分、蒙特卡罗游走积分、蒙特卡罗游走取样、METROPOLIS 取样等。

难点:蒙特卡罗积分、蒙特卡罗取样、METROPOLIS 取样等。

(四)第四章第一性原理计算机模拟
1. 主要内容
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求解、从头算、密度泛函方法等。

2. 教学要求
这一章是第一性原理计算机模拟,它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一门科学方法。

目前一些重要的计算机模拟研究都是由它来开展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让学生有初步了解是很重要。

3. 重点、难点
重点: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求解、从头算、密度泛函方法。

难点:从头算、密度泛函方法。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34 学时,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计算物理学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总学时课堂教学学时课外辅导/课外实
践学时
备注
理论讲授实践环节
第一章绪论 6 6 第二章分子动力学模拟10 10 第三章蒙特卡罗方法10 10 第四章第一性原理计算机模

8 8 合计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