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20首古诗词简单又好背

20首古诗词简单又好背

20首古诗词简单又好背一《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秋扇》真山民人心有炎凉,我心无欢悲。

箧中重自珍,会有薰风时。

四《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八《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九《解语花·上元》周邦彦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十《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十一《旅思》徐再思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十二《数名诗》吴承恩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十三《农耕好》乾隆催耕布谷鸣林曲,辰吉相将事力田。

井井鳞塍来馌女,子牵童抱绕身边。

十四《咏“尹”字》苏颋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十五《奉和鲁望寒日古人名一绝》皮日休北顾欢游悲沈宋,南徐陵寑叹齐梁。

水边韶景无穷柳,寒被江淹一半黄。

十六《四少》【明】息斋居士口中言少,心头事少。

肚中食少,自然睡少。

彼此四少,神仙可了。

十七《一字诗》何佩玉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十八《尖塔诗》吴敬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揭不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十九《游西湖》袁宏道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

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二十《八至》李冶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 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 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 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 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 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 酒吧; 向西走出了阳关,就 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往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依依惜别
陵墓 棱角
烟花 咽喉
渭城 称谓
唯一 维护
舍得 宿舍、 客舍
朝代
朝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进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伤感的酒) 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 乡,怎不伤感别离? 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 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 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 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
(祝福的酒)
(壮行的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挹轻尘, 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章节一:《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章节二:《静夜思》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静夜思》。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章节三:《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庐山瀑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章节四:《望洞庭》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洞庭》。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章节五:《赠汪伦》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赠汪伦》。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古诗两首【第1课时】《别董大》高适|北师大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古诗两首【第1课时】《别董大》高适|北师大版 (共21张PPT)

写景

北风吹雁雪纷纷 凄凉

深情厚谊

莫愁前路无知己 鼓励
抒情
天下谁人不识君 安慰
课文主旨
《别董大》描写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对朋友的劝慰 和鼓励,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却没有写分别的愁伤感, 而是将分别时的气愤写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u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
是哪两句? 2.二画:用“——”画出《别董大》中景物描写的诗句?
梳理文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琴师。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 故称“董大”。】 【黄云: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昏暗。】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 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梳理文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不要忧愁。】 【谁人:哪个人。】
【知己:知心的朋友。】 【君:你,指董大。】
不必担忧以后的路上没有知心的朋友,(凭借 你的琴声、你的人不音乐修养)天下哪一个人不敬 重你呢!
整体感知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u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 是哪两句?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二画:用“——”画出《别董大》中景物描写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课文结构
千里黄云白日曛 雄浑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经典20首古诗

经典20首古诗

以下是20首经典古诗的列表,这些诗歌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泊牛渚怀古》- 杜牧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7.《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3.《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7.《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首古诗词大全

20首古诗词大全

20首古诗大全《静夜思》- 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雪》- 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清明》- 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居秋暝》- 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日》- 朱熹(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山西村》- 陆游(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居》- 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石灰吟》- 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古诗必背20首

古诗必背20首

古诗必背20首1.《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7.《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必背古诗20首

必背古诗20首

必背古诗20首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3.《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5.《夜泊牛渚怀古》- 张继牛渚西江夜限吴,心似青青草上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走近西湖师: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

同学们,你们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是西湖。

师:又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明月师:是啊,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

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一幅画师: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

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

你听说过苏轼吗?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二、印象西湖师:《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师写诗题,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块儿写,好吗?(边板书边说)“饮”是前鼻音,我们一同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书空)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预设:我知道在西湖上一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了。

我知道他们在西湖上。

他们还在饮酒。

我知道了天气。

师:(指着板书)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读得很温柔,真好听。

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师:这个“妆”是个翘舌音,谁能来读?师:你读得可真投入,读诗啊就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可以吗?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我读二、四句,行吗?师:同学们,苏轼笔下的西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预设:是第三句。

师:哦,是那“西子”,是吗?预设:山色空蒙。

师:你觉得“山色空蒙”很妙,是吗?生3:我觉得很美。

预设:老师,我喜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非常舒服,是吗?三、走近西子师: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还记得吗?有人说西湖像一面——镜子。

师: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明月。

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图画。

师: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西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诗中就是这样写的。

(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

(板书:西湖比西子)你知道西子吗?预设: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预设:书上的下面写着。

师:啊,书上看到的。

同学们,从这册开始,你们的书上就出现了注释(和学生一起看语文书),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师:你们都知道了,西子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要听吗?师:(缓缓地)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

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

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板书:?)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四、晴雨西湖(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有什么问题?预设:老师,什么叫“潋滟”?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看着“潋滟”两个字,你觉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跟水有关,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肯定是很美丽的,因为有个“艳”字。

师:是啊,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你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预设:在我家边上的池塘里。

师:嗯,不过西湖比这池塘可要大很多倍哦!预设:在上午,阳光照着西湖时看到,我看到了像水晶一样的湖面。

师:像水晶一样,那是怎样的漂亮啊!(点击课件)师: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预设:像明晃晃的镜子。

像撒了一湖面的水晶宝石。

像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预设:第二种:正好,恰恰。

师:啊,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你能给“方”换个词吗?预设:晴正好。

晴刚好。

晴恰好。

师:大家真能干,不过你们去读读,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水面那么美丽多姿,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师:好深情的一位苏轼啊!嗯,一字一顿!师:好投入的苏轼啊!师: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齐读第一句)师:再深情一点。

(再次齐读第一句)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

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接读诗的第二句)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预设:像被雾气笼罩了。

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师:好浪漫哦!师:哦,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来,看看吧!(放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

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西湖上雾蒙蒙。

预设:好模糊,就像摄影时对焦没对准。

(笑声)师:呵呵,这么专业的术语都出来了。

预设:看到了柳树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

师:嗯,好诗意啊。

预设:房子朦胧了。

师:是啊,房子朦胧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像走进了——预设:像走进了仙境一样。

师:你就是那位仙人!(笑声)预设:像是走进了神秘的世界。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师:雨细细地下着,周围是这么安静,你忍心很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再重读,声音马上轻了下来)(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山色空蒙。

师: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

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朗读诗的一、二两句)师:都是那么柔柔的,要是第一句再响亮一点,会让别人感觉阳光更灿烂!(全班齐读)师:来,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预设:(楞了一小会儿,接着说)我看,山色空蒙也是景。

师:我看,晴是景。

-----------------------我看,雨也是景。

师:我看,晴方好。

------------------------我看,雨亦奇。

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

------------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师:(自言自语)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西子。

师:(继续自言自语)像谁呢?-----------(齐答)西子。

师:(作恍然大悟状)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

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接背)。

西湖水是那么清凌凌的,下雪啦,一片银装素裹。

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夏天(秋天)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荷叶(柳叶、枫叶)为西湖化淡妆。

师:如果说,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那就用你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练笔,教师随机指导)预设:我说,雨天的西湖是淡妆,看!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夏天的西湖是浓妆,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师:好一个“怒放”,让我们看到了夏天是那么娇艳。

预设:我说,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师:多别致的外衣啊!预设:我说,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湖水为西湖抹浓彩,看!湖水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师:同学们,让我们为这位未来的女诗人鼓鼓掌吧!(学生鼓掌)师:看来同学们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就同桌互相欣赏吧!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师:能和西子去比吗?师:(将“?”擦去,改成“!”)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师: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

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

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

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

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师:(朗读拓展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预设苏轼,你真是杭州的功臣啊!师:过奖!过奖!那是鄙人应该做的。

预设:谢谢你,苏轼!要不是你,我们也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了。

师:惭愧!惭愧!为杭州做得实在是太少啊!预设:老师,建造“三潭印月”怎么是在保护西湖呢?师: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

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

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生:(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美,的确是美,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在艾青的眼中,月宫里的明镜——(接读)不幸失落人间。

师:在周起渭的眼中,若把西湖比明月——(接读)湖心亭似广寒宫。

师:在白居易的眼中,湖上春来似图画——(接读)乱峰围绕水平铺。

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

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

(板书:西子湖)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望天门山》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

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预设:古代人创造的字。

师:刻在龟甲上的。

看清楚了,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门”)生:门。

师:对,你看左边一扇右边一扇。

(指导学生观察。

)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