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年--08年北京高考文科数学分类题(2)
高考卷05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试题及答案

高考卷 05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2分)已知函数f(x)=x²2x+1,则f(x)的最小值为:A. 0B. 1C. 1D. 22. (2分)下列函数中,奇函数是:A. y=x³B. y=x²C. y=|x|D. y=x⁴3. (2分)直线y=2x+1与圆(x1)²+(y2)²=4相交,则交点的坐标为:A. (1,3)B. (0,1)C. (2,5)D. (3,7)4. (2分)已知等差数列{an},a1=1,a3=3,则公差d为:A. 1B. 2C. 3D. 45. (2分)若复数z满足|z|=1,则z的共轭复数z的模为:A. 0B. 1C. 2D. z6. (2分)在三角形ABC中,a=8, b=10, sinA=3/5,则sinB的值为:A. 3/5B. 4/5C. 3/4D. 4/37. (2分)已知函数g(x)=|x1|,则g(x)在x=1处的导数为:A. 0B. 1C. 1D. 不存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1分)函数y=cosx在区间[0,π]上是单调递减的。
()9. (1分)若a、b为实数,且a²+b²=0,则a=b=0。
()10. (1分)两个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11. (1分)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12. (1分)若a、b为实数,且a>b,则a²>b²。
()13. (1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14. (1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点(0,0)到直线y=x的距离为1。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5. (2分)已知函数f(x)=3x²4x+1,则f(1)=______,f(2)=______。
16. (3分)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5, b=7, c=8,则cosA=______,cosB=______,cosC=______。
2008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2说明:平时作业2是“第七章社会政策与人类行为”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著名的概念是:( B )。
A.自我B.自我实现C.生理需要D.超我2.在现代工业社会中,( A )家庭越来越普遍,扩大家庭越来越少。
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单亲家庭D.丁克家庭3.就我国而言,正式的学校产生于( A )。
A.夏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是否合乎( B ),可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A.需要B.规范C.逻辑D.规律5.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 )。
A.社会的制度性障碍B.案主的个体性错误C.案主的社会地位低D.案主的无意识6. 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分强调:( A )A.生理性差别B.心理性差别C.社会性差别D.环境差别7.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 B )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8.美国社区研究中的代表人物——林德夫妇的代表作是:( D )。
A.《社区与社会》B.《小城镇研究》C.《人文区位学》D.《中镇》9.优势视角的核心概念是:( C )。
A.机遇B.赋权C.优势D.生态10.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 A )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科层制B.公司制C.首长负责制D.非政府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 )。
A.晏阳初B.梁漱溟C.费孝通D.吴文藻2.“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目标可以解析为:( ABCD )。
A.强化性别意识B.注重性别分析C.维护性别公正D.推动性别发展3.美国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将学校的主要功能归纳如下:( ABCD )。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8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60 分)1.(5 分)若sinα<0 且tanα>0,则α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2.(5 分)设集合M={m∈Z|﹣3<m<2},N={n∈Z|﹣1≤n≤3},则M∩N=()A.{0,1} B.{﹣1,0,1}C.{0,1,2} D.{﹣1,0,1,2}3.(5 分)原点到直线x+2y﹣5=0 的距离为()A.1 B.C.2D.4.(5分)函数f(x)=﹣x 的图象关于()A.y 轴对称B.直线y=﹣x 对称C.坐标原点对称D.直线y=x 对称5.(5 分)若x∈(e﹣1,1),a=lnx,b=2lnx,c=ln3x,则()A.a<b<c B.c<a<b C.b<a<c D.b<c<a6.(5 分)设变量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x﹣3y 的最小值()A.﹣2 B.﹣4 C.﹣6 D.﹣87.(5 分)设曲线y=ax2在点(1,a)处的切线与直线2x﹣y﹣6=0 平行,则a= ()A.1 B.C.D.﹣18.(5 分)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则该棱锥的体积为()A.3 B.6 C.9 D.189.(5分)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A.﹣4 B.﹣3 C.3 D.410.(5 分)函数f(x)=sinx﹣cosx 的最大值为()A.1 B.C.D.211.(5 分)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120°,则以A,B 为焦点且过点C 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12.(5 分)已知球的半径为2,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分别截球面得两个圆,若两圆的公共弦长为2,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A.1 B.C.D.2二、填空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20 分)13.(5分)设向量,若向量与向量共线,则λ=.14.(5 分)从10 名男同学,6 名女同学中选3 名参加体能测试,则选到的3 名同学中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5.(5 分)已知F 是抛物线C:y2=4x 的焦点,A,B 是C 上的两个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2,2),则△ABF 的面积等于.16.(5 分)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充要条件②.(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两个充要条件)三、解答题(共6 小题,满分70 分)17.(10 分)在△ABC 中,cosA=﹣,cosB=.(I)求sinC 的值;(II)设BC=5,求△ABC 的面积.18.(12 分)等差数列{a n}中,a4=10 且a3,a6,a10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前20 项的和S20.19.(12 分)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一轮比赛中,甲、乙各射击一发子弹.根据以往资料知,甲击中8 环,9 环,10 环的概率分别为0.6,0.3,0.1,乙击中8 环,9 环,10 环的概率分别为0.4,0.4,0.2.设甲、乙的射击相互独立.(I)求在一轮比赛中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的概率;(II)求在独立的三轮比赛中,至少有两轮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的概率.20.(12 分)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 中,AA1=2AB=4,点E 在CC1 上且C1E=3EC.(I)证明:A1C⊥平面BED;(II)求二面角A1﹣DE﹣B 的大小.21.(12 分)设a∈R,函数f(x)=ax3﹣3x2.(I)若x=2 是函数y=f(x)的极值点,求a 的值;(II)若函数g(x)=f(x)+f′(x),x∈[0,2],在x=0 处取得最大值,求a 的取值范围.22.(12 分)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kx(k>0)与AB 相交于点D,与椭圆相交于E、F 两点.(I)若,求k 的值;(II)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2008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60 分)1.(5 分)若sinα<0 且tanα>0,则α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考点】GC: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分析】由正弦和正切的符号确定角的象限,当正弦值小于零时,角在第三四象限,当正切值大于零,角在第一三象限,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角的位置是第三象限,实际上我们解的是不等式组.【解答】解:sinα<0,α在三、四象限;tanα>0,α在一、三象限.故选:C.【点评】记住角在各象限的三角函数符号是解题的关键,可用口诀帮助记忆:一全部,二正弦,三切值,四余弦,它们在上面所述的象限为正2.(5 分)设集合M={m∈Z|﹣3<m<2},N={n∈Z|﹣1≤n≤3},则M∩N=()A.{0,1} B.{﹣1,0,1} C.{0,1,2} D.{﹣1,0,1,2}【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分析】由题意知集合M={m∈z|﹣3<m<2},N={n∈z|﹣1≤n≤3},然后根据交集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M={﹣2,﹣1,0,1},N={﹣1,0,1,2,3},∴M∩N={﹣1,0,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集合和交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3.(5 分)原点到直线x+2y﹣5=0 的距离为()A.1 B.C.2 D.【考点】IT: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接求解.【解答】解析:.故选:D.【点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高考考点,是同学学习的重点,本题是基础题.4.(5 分)函数f(x)=﹣x 的图象关于()A.y 轴对称B.直线y=﹣x 对称C.坐标原点对称D.直线y=x 对称【考点】3M: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分析】根据函数f(x)的奇偶性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f(﹣x)=﹣+x=﹣f(x)∴是奇函数,所以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是高考必考题型.5.(5 分)若x∈(e﹣1,1),a=lnx,b=2lnx,c=ln3x,则()A.a<b<c B.c<a<b C.b<a<c D.b<c<a【考点】4M:对数值大小的比较.【分析】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a 的范围,用比较法,比较a、b 和a、c 的大小.【解答】解:因为a=lnx 在(0,+∞)上单调递增,故当x∈(e﹣1,1)时,a∈(﹣1,0),于是b﹣a=2lnx﹣lnx=lnx<0,从而b<a.又a﹣c=lnx﹣ln3x=a(1+a)(1﹣a)<0,从而a<c.综上所述,b<a<c.故选:C.【点评】对数值的大小,一般要用对数的性质,比较法,以及0 或1 的应用,本题是基础题.6.(5 分)设变量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x﹣3y 的最小值()A.﹣2 B.﹣4 C.﹣6 D.﹣8【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分析】我们先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求出平面区域的各角点,然后将角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比较后,即可得到目标函数z=x﹣3y 的最小值.【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可行域与目标函数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2,2)取最小值﹣8故选:D.【点评】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是关键,可先将题目中的量分类、列出表格,理清头绪,然后列出不等式组(方程组)寻求约束条件,并就题目所述找出目标函数.然后将可行域各角点的值一一代入,最后比较,即可得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7.(5 分)设曲线y=ax2在点(1,a)处的切线与直线2x﹣y﹣6=0 平行,则a= ()A.1 B.C.D.﹣1【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利用曲线在切点处的导数为斜率求曲线的切线斜率;利用直线平行它们的斜率相等列方程求解.【解答】解:y'=2ax,于是切线的斜率k=y'|x=1=2a,∵切线与直线2x﹣y﹣6=0 平行∴有2a=2∴a=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切点处的导数值是切线的斜率.8.(5 分)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则该棱锥的体积为()A.3 B.6 C.9 D.18【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求正四棱锥的高,再求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然后求其体积.【解答】解:高,又因底面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底面积为,∴体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棱锥的体积,注意在底面积的计算时,要注意多思则少算.9.(5 分)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A.﹣4 B.﹣3 C.3 D.4【考点】DA:二项式定理.【分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代数式,再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r+1 项,令x 的指数为1 求得展开式中x 的系数.【解答】解:=(1﹣x)4(1﹣x)4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 r+1=C4r(﹣x)r=(﹣1)r C4r x r令r=1 得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想问题的工具.10.(5 分)函数f(x)=sinx﹣cosx 的最大值为()A.1 B.C.D.2【考点】H4: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HJ: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进行化简,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所以最大值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正弦函数的最值问题.三角函数中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问题是三角函数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11.(5 分)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120°,则以A,B 为焦点且过点C 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可知2c=|AB|,所以,由双曲线的定义能够求出2a,从而导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解答】解:由题意2c=|AB|,所以,由双曲线的定义,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有关性质和双曲线定义的应用.12.(5 分)已知球的半径为2,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分别截球面得两个圆,若两圆的公共弦长为2,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A.1 B.C.D.2【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1:计算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求解本题,可以从三个圆心上找关系,构建矩形利用对角线相等即可求解出答案.【解答】解:设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球心为O,公共弦为AB,其中点为E,则OO1EO2 为矩形,于是对角线O1O2=OE,而OE==,∴O1O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球的有关概念,两平面垂直的性质,是基础题.10 610 6 10 6 10 6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5 分)设向量 ,若向量与向量共线,则 λ= 2 .【考点】96:平行向量(共线).【分析】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它们的坐标交叉相乘相等列方程解. 【解答】解:∵a=(1,2),b=(2,3), ∴λα+b=(λ,2λ)+(2,3)=(λ+2,2λ+3). ∵向量 λα+b 与向量 c=(﹣4,﹣7)共线, ∴﹣7(λ+2)+4(2λ+3)=0, ∴λ=2. 故答案为 2【点评】考查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14.(5 分)从 10 名男同学,6 名女同学中选 3 名参加体能测试,则选到的 3 名同学中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420种(用数字作答)【考点】D5:组合及组合数公式. 【专题】11:计算题;32:分类讨论.【分析】由题意分类:①男同学选 1 人,女同学中选 2 人,确定选法;②男同学 选 2 人,女同学中选 1 人,确定选法;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共有两类不同选法,①男同学选 1 人,女同学中选 2 人,不同选法 C 1C 2=150; ②男同学选 2 人,女同学中选 1 人,不同选法 C 2C 1=270;共有:C 1C 2+C 2C 1=150+270=420 故答案为:420【点评】本题考查组合及组合数公式,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是基础题.15.(5 分)已知 F 是抛物线 C :y 2=4x 的焦点,A ,B 是 C 上的两个点,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2,2),则△ABF 的面积等于 2 .【考点】K8:抛物线的性质.【专题】5D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设 A (x 1,y 1),B (x 2,y 2),则=4x 2,两式相减可得:(y 1+y 2)(y 1﹣y 2)=4(x 1﹣x 2),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斜率计算公式可得 k AB ,可得直线 AB 的方程为:y ﹣2=x ﹣2,化为 y=x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可得 A ,B 的坐标,利用弦长公式可得|AB |,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点 F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F 是抛物线 C :y 2=4x 的焦点,∴F (1,0).设 A (x 1,y 1),B (x 2,y 2),则, =4x 2,两式相减可得:(y 1+y 2)(y 1﹣y 2)=4(x 1﹣x 2), ∵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2,2),∴y 1+y 2=2×2=4,又=k AB ,4k AB =4,解得 k AB =1,∴直线 AB 的方程为:y ﹣2=x ﹣2,化为 y=x ,联立 ,解得,,∴|AB |==4.点 F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S △ABF ===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弦长问题、“点差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16.(5 分)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三组对面分别平行的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充要条件②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两个充要条件)【考点】29: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L2:棱柱的结构特征.【专题】16:压轴题;21:阅读型.【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充要条件的定义及棱柱的结构特征及类比推理,由平行六面体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相似,故我们可以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类比推断平行六面体的性质.【解答】解: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我们类比得到:三组对面分别平行的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则我们类比得到: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故答案为:三组对面分别平行的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点评】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三、解答题(共6 小题,满分70 分)17.(10 分)在△ABC 中,cosA=﹣,cosB=.(I)求sinC 的值;(II)设BC=5,求△ABC 的面积.【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Ⅰ)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A 和sinB 的值,进而根据sinC=sin(A+B)利用正弦的两角和公式求得答案.(Ⅱ)先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C,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三角形的面积.【解答】解:(Ⅰ)∵在△ABC 中,A+B+C=180°,sinC=sin(180﹣(A+B))=sin(A+B)由,得,由,得.所以.(Ⅱ)由正弦定理得.所以△ABC 的面积S=BC•AC•sinC=×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应用和正弦的两角和公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18.(12 分)等差数列{a n}中,a4=10 且a3,a6,a10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前20 项的和S20.【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专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先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根据a3,a6,a10 成等比数列可知a3a10=a62,把d 和a4 代入求得d 的值.再根据a4 求得a1,最后把d 和a1 代入S20 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a3=a4﹣d=10﹣d,a6=a4+2d=10+2d,a10=a4+6d=10+6d.由a3,a6,a10 成等比数列得a3a10=a62,即(10﹣d)(10+6d)=(10+2d)2,整理得10d2﹣10d=0,解得d=0 或d=1.当d=0 时,S20=20a4=200.当d=1 时,a1=a4﹣3d=10﹣3×1=7,于是=20×7+190=3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属基础题.19.(12 分)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一轮比赛中,甲、乙各射击一发子弹.根据以往资料知,甲击中8 环,9 环,10 环的概率分别为0.6,0.3,0.1,乙击中8 环,9 环,10 环的概率分别为0.4,0.4,0.2.设甲、乙的射击相互独立.(I)求在一轮比赛中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的概率;(II)求在独立的三轮比赛中,至少有两轮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的概率.【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11:计算题.【分析】(Ⅰ)甲、乙的射击相互独立,在一轮比赛中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包括三种情况,用事件分别表示为A=A1•B1+A2•B1+A2•B2,且这三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Ⅱ)由题意知在独立的三轮比赛中,至少有两轮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表示三轮中恰有两轮或三轮甲击中环数多于乙击中的环数,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记A1,A2 分别表示甲击中9 环,10 环,B1,B2 分别表示乙击中8环,9 环,A 表示在一轮比赛中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的环数,B 表示在三轮比赛中至少有两轮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的环数,C1,C2 分别表示三轮中恰有两轮,三轮甲击中环数多于乙击中的环数.(I)甲、乙的射击相互独立在一轮比赛中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包括三种情况,用事件分别表示为A=A1•B1+A2•B1+A2•B2,且这三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P(A)=P(A1•B1+A2•B1+A2•B2)=P(A1•B1)+P(A2•B1)+P(A2•B2)=P(A1)•P(B1)+P(A2)•P(B1)+P(A2)•P(B2)=0.3×0.4+0.1×0.4+0.1×0.4=0.2.(II)由题意知在独立的三轮比赛中,至少有两轮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环数表示三轮中恰有两轮或三轮甲击中环数多于乙击中的环数,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即B=C1+C2,∵P(C1)=C32[P(A)]2[1﹣P(A)]=3×0.22×(1﹣0.2)=0.096,P(C2)=[P(A)]3=0.23=0.008,∴P(B)=P(C1+C2)=P(C1)+P(C2)=0.096+0.008=0.104.【点评】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两事件发生的概率互不影响,这是可以作为一个解答题的题目,是一个典型的概率题.20.(12 分)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 中,AA1=2AB=4,点E 在CC1 上且C1E=3EC.(I)证明:A1C⊥平面BED;(II)求二面角A1﹣DE﹣B 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4:证明题;15:综合题;35:转化思想.【分析】法一:(Ⅰ)要证A1C⊥平面BED,只需证明A1C 与平面BED 内两条相交直线BD,EF 都垂直;(Ⅱ)作GH⊥DE,垂足为H,连接A1H,说明∠A1HG 是二面角A1﹣DE﹣B 的平面角,然后解三角形,求二面角A1﹣DE﹣B 的大小.法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Ⅰ)求出,证明A1C⊥平面DBE.(Ⅱ)求出 平面 DA 1E 和平面 DEB 的法向量,求二者的数量积可求二面角 A 1﹣ DE ﹣B 的大小. 【解答】解:解法一:依题设知 AB=2,CE=1.(I ) 连接 AC 交 BD 于点 F ,则BD ⊥AC .由三垂线定理知,BD ⊥A 1C .(3 分)在平面 A 1CA 内,连接 EF 交 A 1C 于点 G , 由于,故 Rt △A 1AC ∽Rt △FCE ,∠AA 1C=∠CFE ,∠CFE 与∠FCA 1 互余.于是 A 1C ⊥EF .A 1C 与平面 BED 内两条相交直线 BD ,EF 都垂直,所以 A 1C ⊥平面 BED .(6 分)(II ) 作 GH ⊥DE ,垂足为 H ,连接 A 1H .由三垂线定理知 A 1H ⊥DE ,故∠A 1HG 是二面角 A 1﹣DE ﹣B 的平面角.(8 分),. ,又, ..所以二面角 A 1﹣DE ﹣B 的大小为.((12 分))解法二:以 D 为坐标原点,射线 DA 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D ﹣xyz .依题设,B (2,2,0),C (0,2,0),E (0,2,1),A 1(2,0,4).,.(3 分)(Ⅰ)因为,,故 A 1C ⊥BD ,A 1C ⊥DE . 又 DB ∩DE=D ,所以 A 1C ⊥平面 DBE .(6 分)(Ⅱ)设向量=(x ,y ,z )是平面 DA 1E 的法向量,则,.,.故2y+z=0,2x+4z=0.令y=1,则z=﹣2,x=4,=(4,1,﹣2).(9 分)等于二面角A1 ﹣DE﹣B 的平面角,所以二面角A1﹣DE﹣B 的大小为.(12分)【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21.(12 分)设a∈R,函数f(x)=ax3﹣3x2.(I)若x=2 是函数y=f(x)的极值点,求a 的值;(II)若函数g(x)=f(x)+f′(x),x∈[0,2],在x=0 处取得最大值,求a 的取值范围.【考点】6C: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6E: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专题】16:压轴题.【分析】(Ⅰ)导函数在x=2 处为零求a,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故要注意检验(Ⅱ)利用最大值g(0)大于等于g(2)求出a 的范围也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注意检验【解答】解:(Ⅰ)f'(x)=3ax2﹣6x=3x(ax﹣2).因为x=2 是函数y=f(x)的极值点,所以f'(2)=0,即6(2a﹣2)=0,因此a=1.经验证,当a=1 时,x=2 是函数y=f(x)的极值点.(Ⅱ)由题设,g(x)=ax3﹣3x2+3ax2﹣6x=ax2(x+3)﹣3x(x+2).当g(x)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g(0)时,g(0)≥g(2),即0≥20a﹣24.故得.反之,当时,对任意x ∈ [0 ,2] ,==≤0,而g(0)=0,故g(x)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g(0).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点评】当函数连续且可导,极值点处的导数等于零是此点为极值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解题时一定注意检验.22.(12 分)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kx(k>0)与AB 相交于点D,与椭圆相交于E、F 两点.(I)若,求k 的值;(II)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考点】96:平行向量(共线);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1)依题可得椭圆的方程,设直线AB,EF 的方程分别为x+2y=2,y=kx,D(x0,kx0),E(x1,kx1),F(x2,kx2),且x1,x2 满足方程(1+4k2)x2=4,进而求得x2 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求得x0 的表达式,由D 在AB 上知x0+2kx0=2,进而求得x0 的另一个表达式,两个表达式相等求得k.(Ⅱ)由题设可知|BO|和|AO|的值,设y1=kx1,y2=kx2,进而可表示出四边形AEBF 的面积进而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求得最大值.【解答】解:(Ⅰ)依题设得椭圆的方程为,直线AB,EF 的方程分别为x+2y=2,y=kx(k>0).如图,设D(x0,kx0),E(x1,kx1),F(x2,kx2),其中x1<x2,且x1,x2 满足方程(1+4k2)x2=4,故.①由知x0﹣x1=6(x2﹣x0),得;由D 在AB 上知x0+2kx0=2,得.所以,化简得24k2﹣25k+6=0,解得或.(Ⅱ)由题设,|BO|=1,|AO|=2.由(Ⅰ)知,E(x1,kx1),F(x2,kx2),不妨设y1=kx1,y2=kx2,由①得x2>0,根据E 与F 关于原点对称可知y2=﹣y1>0,故四边形AEBF 的面积为S=S△OBE +S△OBF+S△OAE+S△OAF=•(﹣y1)==x2+2y2= = = ,当x2=2y2时,上式取等号.所以S 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是支撑圆锥曲线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问题的解决具有入口宽、方法灵活多样等,而不同的解题途径其运算量繁简差别很大.。
2008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

第 3页(共 22页)
18.(13 分)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 A,B,C,D 四个不同的岗 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
(Ⅰ)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 A 岗位服务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
19.(14 分)已知△ABC 的顶点 A,B 在椭圆 x2+3y2=4 上,C 在直线 l:y=x+2 上,且 AB∥l.
为
.(用数字作答)
13.(5 分)如图,函数 f(x)的图象是折线段 ABC,其中 A,B,C 的坐标分
别 为 ( 0 , 4 ),( 2 , 0 ),( 6 , 4 ), 则 f ( f ( 0 )) =
;
=
.(用数字作答)
14.(5 分)已知函数 f(x)=x2﹣cosx,对于[﹣ , ]上的任意 x1,x2,有如
B.b>a>c
C.c>a>b
D.b>c>a
3.(5 分)“双曲线的方程为
”是“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5 分)已知△ABC 中,a= ,b= ,B=60°,那么角 A 等于( )
A.135°
B.90°
C.45°
1.(5 分)若集合 A={x|﹣2≤x≤3},B={x|x<﹣1 或 x>4},则集合 A∩B 等
于( )
A.{x|x≤3 或 x>4}
B.{x|﹣1<x≤3}
C.{x|3≤x<4}
D.{x|﹣2≤x<﹣1}
2.(5 分)若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g3π,b=log76,c=log20.8,则( )
2008年北京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文科)一、本大题共8小题,第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若集合{|23}A x x =-≤≤,{|1B x x =<-或4}x >,则集合A B 等于A.{|3x x ≤或4}x >B.{|13}x x -<≤C.{|34}x x ≤<D.{|21}x x -≤<-2.若3log a π=,7log 6b =,2log 0.8c =,则A.a b c >>B.b a c >>C.c a b >>D.b c a >> 3.“双曲线的方程为116922=-y x ”是“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95x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ABC ∆中,a =b =60B =︒,那么角A 等于A.135°B.90°C.45°D.30°5.函数2()(1)1(1)f x x x =-+<的反函数为A.1()11)fx x -=+>B.1()11)f x x -=>C.1()11)f x x -=+≥D.1()11)f x x -=≥ 6.若实数x 、y 满足1000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 A.0 B.12C.1D.2 7.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6a =,515a =.若2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5项和等于A.30B.45C.90D.1868.如图,动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对角线1BD 上,过点P 作垂直于平面11BB D D 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M N ,.设BP x =,MN 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1P ,2)-,则tan 2α的值为__________.10.不等式121>+-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 11.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且||||4a b ==,那么a b ⋅=的值为_________.12.532)1(xx +展开式中常数项为__________;各项系数之和为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13.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6,4),则((0))f f =________;0(1)(1)lim x f x f x∆→+∆-=∆_______.(用数字作答)14.已知函数2()cos f x x x =-,对于π[2-,π]2上的任意1x ,2x ,有如下条件:①12x x >;②2212x x >;③12x x >.其中能使12()()f x f x >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5.(本小题共13分)已知函数2π()sin 3sin()(0)2f x x x x ωωω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⑴求ω的值;⑵求函数()f x 在区间[0,2π]3上的取值范围.16.(本小题共14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AP BP AB ==,PC AC ⊥. ⑴求证:PC AB ⊥;⑵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17.(本小题共13分)已知函数32()3(0)f x x ax bx c b =+++≠,且()()2g x f x =-是奇函数.⑴求a ,c 的值;⑵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18.(本小题共13分)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 B C D ,,,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 ⑴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⑵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19.(本小题共14分)已知ABC ∆的顶点A ,B 在椭圆2234x y +=上,C 在直线l :2y x =+上,且//AB l . ⑴当AB 边通过坐标原点O 时,求AB 的长及ABC ∆的面积;⑵当90ABC ∠=︒,且斜边AC 的长最大时,求AB 所在直线的方程.20.(本小题共13分)数列{}n a 满足2111,()(n n a a n n a n λ+==+-=1,2,...),λ是常数. ⑴当21a =-时,求λ及3a 的值;⑵数列{}n a 是否可能为等差数列?若可能,求出它的通项公式;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⑶求λ的取值范围,使得存在正整数m ,当n m >时总有0n a <.。
2008高考北京数学文科试题及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719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 学(文科)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若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则集合A B 等于( ) A .{}|34x x x ≤>或 B .{}|13x x -<≤ C .{}|34x x ≤<D .{}|21x x -≤-<解:{}|21A B x x =-≤-< ,选D2.若372log πlog 6log 0.8a b c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解:利用中间值0和1来比较: 372log π>1log 61log 0.80a b c =<=<=<,0,3.“双曲线的方程为221916x y -=”是“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95x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双曲线的方程为221916x y -=”⇒“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95x =±” 但是“准线方程为95x =±” ⇒ “双曲线的方程221916x y -=”,反例: 2211882x y -=.4.已知ABC △中,a =b =60B = ,那么角A 等于( )A .135B .90C .45D .30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60sin sin sin sin 2a b A A B A B =⇒=== 45a b A B A <⇒<∴=5.函数2()(1)1(1)f x x x =-+<的反函数为( )A .1()11)f x x -=> B .1()11)f x x -=> C .1()11)f x x -=≥D .1()11)f x x -=≥解:22(1)1,(1)111y x x y x x =-+∴-=-<∴-=,又 所以反函数为1()11)f x x -=>6.若实数x y ,满足1000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 )A .0B .12C .1D .2解:可行域是以(0,0),(0,1),(0.5,0.5)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200x y y +≥+≥ ,0,0x y ∴==时2z x y =+取最小值0。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大全(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

解法 2:共有 7 个,它们是由四个定点组成的四面体的三对异面直线间的公垂线的三个中垂面;
四面体的四条高的四个中垂面,选(D)
【解后反思】分步计数原理与分类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基础方法,
在高中数学中,只有这两个原理,尤其是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讨论有很多相通之处,当遇到比较复杂的
5
放入④两种放法。综上所述:共有 A44 2 48 种放法.故选 B.
P
1
4
A 5
23 8
D 7
B6 C
9.(2005 江西文)将 9 个(含甲、乙)平均分成三组,甲、乙分在同一组,则不同分组方法的种数
为
()
A.70
B.140
C.280
D.840
【思路点拨】本题涉及组合的平均分组问题.
【正确解答】要使甲、乙分在同一组,即将剩下的 7 人分成三组,其中两组有三个人,一组只有一
B.96
C.72
D.144
解:本题主要关键是抓连续编号的 2 张电影票的情况,可分四种情况:
情况一:连续的编号的电影票为 1,2;3,4;5,6,这时分法种数为 C42P32P22
情况二:连续的编号的电影票为 1,2;4,5,这时分法种数为 C42P22P22
情况三:连续的编号的电影票为 2,3;4,5;这时分法种数为 C42P22P22
D.1 项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展开通项公式的有关知识.
【正确解答】 (
x 3 x )12 的展开式为 C1t2 (
x )t ( 3
x )12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1t2
x
t 2
12t 3
C1t2
2005年北京市----文科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文史类)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设集合M ={x | x >1,P ={x | x 2>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M =P (B )P ÜM (C )M ÜP ( D )M P R = (2)为了得到函数321x y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2x y =上所有点(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3)“m =21”是“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相互垂直”的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1,||2,a b c a b ===+,且c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A )30° (B )60° (C )120° (D )150°(5)从原点向圆 x 2+y 2-12y +27=0作两条切线,则这两条切线的夹角的大小为 (A )6π (B )3π (C )2π(D )32π (6)对任意的锐角α,β,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A )sin(α+β)>sin α+sin β (B )sin(α+β)>cos α+cos β (C )cos(α+β)<sin α+sin β (D )cos(α+β)<cos α+cos β(7)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BC //平面PDF (B )DF ⊥平面PA E(C )平面PDF ⊥平面ABC (D )平面PAE ⊥平面 ABC(8)五个工程队承建某项工程的五个不同的子项目,每个工程队承建1项,其中甲工程队不能承建1号子项目,则不同的承建方案共有(A )1444C C 种 (B )1444C A 种 (C )44C 种 (D )44A 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分类一、集合与逻辑用语【05京】(1)设全集U=R ,集合M={x ∣x>l},P={x ∣x 2>l},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M=P (B) M P ⊂ (C) P M ⊂ (D) ∅=⋂P M C U 【06京】(1)设集合A ={}312<+x x ,B ={}23<<x x -,则A ⋂B 等于 (A) {}23<<x x - (B) {}21<<x x (C) 3->x x (D) 1<x x 【07京】15.(本小题共12分)记关于x 的不等式01x ax -<+的解集为P ,不等式11x -≤的解集为Q . (I )若3a =,求P ;(II )若Q P ⊆,求正数a 的取值范围.【08京】(1)若集合A ={x |-2≤x ≤3}≤3, B ={x |x <-1或x >4}, 则集合A ∩B 等于 (A ){x |x ≤3或x >4}(B ){x |-1<x ≤3}(C ){x |3≤x<4} (D) {x |-2≤x<-1}二、函数与导数【05京】(2)为了得到函数321x y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2xy =上所有点(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05京】(11)函数xx x f -++=211)(的定义域是 【05京】(13)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任意的12,x x (12x x ≠),有如下结论:①1212()()()f x x f x f x +=; ②1212()()()f x x f x f x ⋅=+;③2121)()(x x x f x f -->0; ④)2(21x x f +<2)()(21x f x f +. 当()lg f x x =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05京】(19)(本小题共14分)已知函数a x x x x f +++-=93)(23. (I)求)(x f 的单调递减区间;(Ⅱ)若)(x f 在区间[一2,2]上的最大值为20,求它在该区间上的最小值.【06京】(2)函数y =1+cos x 的图象(A )关于x 轴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D )关于直线x =2π对称 【06京】(5)已知(3)4,1()log ,1a a x a x f x x x --⎧=⎨≥⎩<,是(-∞,+∞)上的增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A )(1,+∞)(B )(-∞,3)(C) )3,53[(D)(1,3)【06京】(11)已知函数()43xf x a a =-+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a 的值等于 .【07京】2.函数()3(02)xf x x =<≤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A.(0)+∞, B.(19],C.(01),D.[9)+∞,【07京】8.对于函数①()2f x x =+,②2()(2)f x x =-,③()c o s (2)f x x =-,判断如下两个命题的真假:命题甲:(2)f x +是偶函数;命题乙:()f x 在()-∞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 能使命题甲、乙均为真的所有函数的序号是( )A.①② B.①③ C.② D.③ 【07京】9.()f x '是31()213f x x x =++的导函数,则(1)f '-的值是 【07京】14.已知函数()f x ,()g x 分别由下表给出则[(1)]f g 的值为;当[()]2g f x =时,x =【07京】20.(本小题共14分)已知函数y k x =与22(0)y x x =+≥的图象相交于11()A x y ,,22()B x y ,,1l ,2l 分别是22(0)y x x =+≥的图象在A B ,两点的切线,M N ,分别是1l ,2l 与x 轴的交点.(I )求k 的取值范围;(II )设t 为点M 的横坐标,当12x x <时,写出t 以1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求其定义域和值域;(III )试比较OM 与ON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O 是坐标原点). 【08京】(2)若a =log 3π, b =log 76,c =log 20.8, 则(A )a>b >c (B )b>a >c (C )c>a >b (D )b>c >a 【08京】(5)函数f (x )=(x -1)2+1(x <1)的反函数为(A )f --1(x )=1+1-x (x>1) (B )f --1(x )=1-1-x (x>1) (C )f --1(x )=1+1-x (x ≥1)(D )f --1(x )=1-1-x (x ≥1)【08京】(8)如图,动点P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D 1上,过点P 作垂直平面BB 1D 1D 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M 、N.设BP =x ,MN =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08京】(13)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6,4),则f (f (0))= ; 函数f (x )在x =1处的导数f ′(1)= .【08京】(14)已知函数f (x )=x 2- cos x , 对于[-22ππ,]上的任意x 1,x 2,有如下条件:① x 1>x 2; ②x 21>x 22; ③|x 1|>x 2.其中能使f (x 1)> f (x 2)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 .【08京】(17)(本小题共13分)已知函数32()3(0),()()2f x x ax bx c b g x f x =+++≠=-且是奇函数.(Ⅰ)求a ,c 的值;(Ⅱ)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三、数列【05京】(17)(本小题共13分)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31,111n n S a a ==+n=1,2,3….求 (I )234,,a a a 的值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II )2462n a a a a ++++ 的值.【06京】(6)如果-1,a,b,c ,-9成等比数列,那么(A )b =3,ac =9 (B)b =-3,ac =9 (C)b =3,ac =-9 (D)b =-3,ac =-9 【06京】(20)(本小题共14分)设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及公差d 都为整数,前n 项和为S n . (Ⅰ)若a 11=0,S 14=98,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若a 1≥6,a 11>0,S 14≤77,求所有可能的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07京】10.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0(123)n S n n n =-=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07京】16.(本小题共13分)数列{}n a 中,12a =1n n a a cn +=+(c 是常数,123n = ,,,),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I )求c 的值;(II )求{}n a 的通项公式.【08京】(7)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2=6,a 5=15.若b n =a 2n ,则数列{b n }的前5项和等于(A)30 (B )45 (C)90 (D)186 【08京】(20)(本小题共13分)数列{a n }满足2111,()(1,2,......),.n n a a n n a n λλ+==+-=是常数 (Ⅰ)当a 2=-1时,求λ及a 3的值;(Ⅱ)数列{a n }是否可能为等差数列?若可能,求出它的通项公式;若不可能,说明理由;(Ⅲ)求λ的取值范围,使得存在正整数m , 当n >m 时总有a n <0.四、三角函数【05京】(6)对任意的锐角α,β,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A)sin(α+β)>sin α+sin β (B)sin(α+β)>cos α+cos β (C)cos (α+β)<sin α+sin β (D)cos (α+β)<cos α+cos β【05京】(12)在中ABC ∆,AB=,75C 45A 3︒=∠︒=∠,,则BC 的长度是【05京】(15)已知tan 2α=2, 求(1)tan (4πα+)的值(2)ααααcos 2sin 3cos sin 6-+的值【06京】(13)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sin A :sin B :sin C =5∶7∶8,则a ∶b ∶c = , ∠B 的大小是 .【06京】(15)(本小题共12分) 已知函数f (x )=xxcos 2sin 1-(Ⅰ)求f (x )的定义域;(Ⅱ)设α是第四象限的角,且tan α=34-,求f (α)的值. 【07京】1.已知cos tan 0θθ< ,那么角θ是( )A.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D.第一或第四象限角【07京】3.函数()sin 2cos 2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π2B.πC.2πD.4π【07京】12.在ABC △中,若1tan 3A =,150C =,1BC =,则AB = .【07京】13.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我国以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 2θ的值等于 .【08京】(4)已知△ABC 中,a =2,b =3,B =60°,那么角A 等于 (A )135° (B)90° (C)45°(D)30°【08京】(9)若角a 的终边经过点P (1,-2),则tan 2a 的值为 . 【08京】(15)(本小题共13分)已知函数2()sin sin sin()(0)2f x x x x πωωω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Ⅰ)求ω的值;(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0,23π]上的取值范围. 五、平面向量【05京】(4)若||1a =,|b|=2 .c a b =+ ,且c a ⊥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A)300(B)600(C)1200(D)1500【06京】(3)若a 与b-c 都是非零向量,则“a ·b=a ·c ”是“a ⊥(b-c)”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06京】(9)若三点A (2,2),B (a ,0),C (0,4)共线,则a 的值等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