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时同步精品课堂练习题9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9 版含解析

练案9离骚(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错误!(B)A.好修姱.(kuà)鸷.鸟(zhì)兰皋.(gāo)圜.(yuán)B.相.道不察(xiàng)侘傺..(chà chì)谣诼.(zhuó)忳.(tún)C.芰.荷(qì)蕙(xiāng) 岌.岌(jí)揽茝.(chǎi)D。
謇.朝谇(jiǎn)溘.死(hè) 延伫.(zhù)朕.(zhèn)【解析】A项,“姱"应读kuā;C项,“芰”应读jì;D项,“溘”应读kè.2。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错误!(A)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C。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解析】B项,“错"通“措”;C项,“章"通“彰”;D项,“圜”通“圆".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错误!(A)A。
怨灵修..之浩荡兮灵修:聪明而有远见的人,指屈原自己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楚怀王周围众多的奸邪小人C.竞周容..以为度周容:逢迎苟合以取悦于人,以此达到固荣争宠的目的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体解:是古代的一种酷刑【解析】A项,“灵修”的意思是神仙,这里指楚怀王。
4。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说,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错误!(B)A.素善.留侯张良B。
步.余马于兰皋兮C.哀.民生之多艰D.固前圣之所厚.【解析】A项,善: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步:名词用作动词;C项,哀: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厚:形容词用作动词.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错误!(A)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不吾知其亦已兮B.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C.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D。
高二语文部分课时练:第9节 含答案

第9节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
华性孝,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9附答案

课时作业9赤壁赋[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yǎo)冯.(píng)虚御风棹.(zhào)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C.横槊.(shuò) 渚.(zhǔ) 蜉蝣..(fú yóu)D.无尽藏.(zàng) 藉.(jiè) 壬.(rén)戌解析:B项中“愀”的读音应为“qiǎo”。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A.壬戊之秋,七月既望。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解析:A项“戊”应为“戌”;C项“雀”应为“鹊”;D 项“栗”应为“粟”。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悟言一室之内C.寄蜉蝣于天地D.冯虚御风解析:A项中“还”通“旋”,回转,掉转。
B项中“悟”通“晤”,面对面。
D项中“冯”通“凭”,乘。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B.渺沧海..之一粟C.白露..横江D.凌万顷之茫然..解析:B项古今相同,皆为“大海”。
A项古义:依此,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
C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D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②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②余音袅袅..(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②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澄明的水波)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解析:“下”应为“攻占”。
答案:C6.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托遗响于.悲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月出于.东山之上解析:A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皆为“介词,在”;B项中的“于”是“介词,到”;C项中的“于”是“介词,被”;D项中的“于”是“介词,从”。
6高二语文课时作业九

高二语文课时作业九(2月26日)答案1、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①,晋代衣冠成古丘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三国时孙权迁都建业,以后孙皓营建新宫,穷极奢华。
东晋时宫城仍为吴之旧地,当时是王、谢等家族极盛之时。
②晋琅琊王睿,即位于建康(今南京)。
③前人有“邪医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即用此意。
(1)诗的颔联中“埋幽径”、“成古丘”是什么意思?指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了坟墓,灰飞烟灭。
(2)本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对偶、借代(花草、衣冠)、比喻(浮云)、反复(凤凰)2、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①《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②《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2)两诗抒情特点?都属于间接抒情。
3、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诗中有具体表现吗?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①昭君②没有③利用比喻方式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实际写人。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①用对比的手法。
②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第9课赤壁赋Word版解析版

第三单元第9课一、基础知识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举酒属客属:这里指劝人饮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超出.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究竟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答案】 D【分析】适:享有。
2.以下相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阴历的每个月十五。
C.“彷徨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答案】 B【分析】“ 既”是“ 过了” 的意思。
在古代,“ 望” 指阴历十五,“ 既望” 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阴历十六。
( )3.以下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走开人间,飞升仙境。
),而并无流去。
B.逝者如斯,而何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C.望佳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瞭望(那个 )佳人啊!D.物与我皆无尽也——万物同我们同样都是永久的,没有终点的。
【答案】 C【分析】应译为“瞭望 (那个 )佳人啊, ( 佳人 )却在天的那一边”。
4.补写出以下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 ,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目遇之而成色。
(4)相与枕藉乎舟中, ____________。
【答案】 (1)诵明月之诗(2) 余音袅袅不停如缕(3) 耳得之而为声(4) 不知东方之既白二、文本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水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此刻何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必修5) 专题09 说“木叶”(练)(提升版)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ù)B.涔.(Cén)阳无妨.(fǎnɡ)陇.首(lǒnɡ)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pō)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萧萧xiāo落木;B.无妨fánɡ;C.漂泊b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绵密灼热歧路箫瑟B.聒噪纱锭漂零沼泽C.传诵涔涔饱满关键D.钟爱潜藏捣衣干躁【答案】C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课堂回顾《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
试以下面写“夕阳”的古诗词为例说明。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西风残照,汉家陵阕”,(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答案】(1)夕阳(包括斜阳残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2)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充满历史沧桑感。
(3)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说“木叶”》,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屈原吟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B.古代的诗歌中用“树”很常见,用“树叶”却不常见,原因是诗人们出于文字洗练的缘故,遇到“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本题3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子..何莫学乎诗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B.文质彬彬..,然而君子彬彬:指气质文雅、从容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事:行事、做事2.(本题3分)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认为卑贱。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定是都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知道的人就不会感到迷惑,仁德的人就不会忧愁,勇敢的人就没有畏惧。
D.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译文: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
3.(本题3分)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①道:道理②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4.(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无欲速,无见小利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若火之始然5.(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得已而去(如果)吾与.点也(赞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B.使民敬、忠以劝.(努力)末由.也已(途径)斯己.而已矣(守己)C.使子路问津.焉(渡口)友便辟..(假装善柔)居.则曰(平常)D.天下归.仁焉(回归)异乎三子者之撰.(述)游.于艺(广泛涉猎)6.(本题3分)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同步练习9 最新

第1单元第2课雷雨1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赔偿.(cháng)弥.补(mí)涔.涔(cén) 谛.听(dì)B.沏.茶(qì) 没辙.(zhé)咆.哮(páo) 中.听(zhōng)C.吞噬.(shì) 袒.护(tǎn)戊戌.(xū) 咂.摸(zā)D.昧.心(mèi) 江堤.(dī)聘.礼(pìn) 惊愕.(è)【答案】B(“沏”读q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郁热烦燥甜言密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怨愤颓垣略见一班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C.弥补湮没莫钟一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贤慧酝酿融会贯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答案】A(A项中的“烦燥”应为“烦躁”、“甜言密语”应为“甜言蜜语”。
B项“略见一班”的“班”应为“斑”。
C项“莫钟一是”的“钟”应为“衷”。
D项“贤慧”应为“贤惠”) 3.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②你——你贵姓?③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④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⑤哦,你,你,你是——⑥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⑦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⑧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A.①④B.②⑤C.③⑧D.⑥⑦【答案】A(①④都表示转换话题,②③表示语音的停顿,⑤表示语音的延长,⑥表解释,⑦表示语音的停顿,⑧表示语音的中断。
) 4.对“你来干什么”一句的潜台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你肯定是为儿子来的。
B.你来此必有目的,有企图,是想敲诈我。
C.也许你是无意找上门来的,但得尽早把你打发走。
D.我得先发制人,在气势上镇住她。
【答案】 C5.周朴园反复提到“过去的事情不要提了”,对其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害怕侍萍越说越伤心,哭坏了身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阅读下面文言文。
(17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落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愤怒”应为“奋发”)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3分)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
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有误,应当为“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分)(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分)【答案】(1)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18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秋水》)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定.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轻妙飘然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止:栖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定:认识,审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庄子往见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D.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以.表闻【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B.旬有.五日而后反C.而御六气之辩.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前三个分别通假为“智”、“又”、“变”。
涂:泥水,稀泥巴,没有通假。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列子和宋荣子依然“有所待”,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分)(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答案】(1)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更加奋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更加沮丧。
(评分说明:3分,给分关键词:加,劝,非)(2)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尊贵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呢?(评分说明:3分,给分点:“其……乎”,“其……乎”,“曳尾于涂中”的状语后置)【参考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
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雏,发出一声怒气:‘嚇'!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25分)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
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
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答案】A试题分析:谋:图谋。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日夜相击于.前圣人不凝滞于.物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余扃牖而.居D.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3分)①庄子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