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语文课堂之美
创造性复述,让语文课堂别样美丽

创造性复述,让语文课堂别样美丽在语文课堂中,创造性复述是一种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创造性复述,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创造力。
本文将讨论创造性复述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别样美丽。
创造性复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通过朗读或背诵来记住课文内容,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通过创造性复述,学生们需要重新表达原文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还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创造性复述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重新表达文章的内容,这就需要他们运用到了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更生动的词语来表达,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别样美丽呢?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复述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创造性复述来重新演绎文章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可以在创造性复述中加入一些竞赛元素,通过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评选活动,让学生们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然后通过投票或评审来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
发现美 感受美 创造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教学探析

2 0 1 4 第 2 期 ( 总 第 8 6 期 )
回忆与眼前故事 巧妙结合 , 情节起伏有 致 ; 语 言美——朴 素平淡 、 含蓄别致 的叙 述方 式; 情感美——严 中有爱 、淳朴 真挚的父 爱。 用这样 “ 美点追踪” 的方式贯穿教学 , 学 生既可 以清 晰 明确 的掌握 课 文的结 构 脉 络, 又可以系统性 的把握理解课 文内容 , 简 便实用 , 学生也可 以举一反 三, 增 强感受美 的能力 。当然 , 这并非一成不变 的死模 式 , 学生可以根据不 同体裁 和内容 的文 章进行 灵活运用 , 在教师 的引导和熏 陶下 , 逐渐形 成 自己独特 的赏析文章美 的模 式 , 并 灵活
运用。
发现美 感一 叟美 刨 造 美
● ●
三、 创新 的火花创造课堂之美 1 . 启发 学生的心智发掘美 千个人 读哈姆雷 特就有一 千个 哈 熹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 砰 趣 ,陶冶学 生的道德 姆 雷特 ” ,文学作 品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 从 情操 ,同时也能够提 表象上看 , 着一 字尽得 风流者有 之 , 是美 ; 高学生 阅读欣 赏的能 个不起 眼的动作 、眼神折射 出人 物丰富 力。现就我 在教学实 的内心 , 是美 ; 窗外飘 零的落 叶 、 轻舞 的蝴 践过程 中的一 些思考 蝶 , 是美——教师要做语文课堂 的导演 , 结 和体会谈一谈 ,贻笑 合课文 的内涵 , 灵活 的调控课堂 , 及 时的捕 大方。 捉学生 的灵感 ,设置各种能激发学 生情感 独特 的视角 的活动 , 引领学 生深人课 文 , 联 系生活 , 用 发 现 文 本 之 美 独特 的感受去发掘文 中的美 ,共 同走 人语 1 . 储 备 美 的 素 养 文精彩 的世界 。 “ 教 到老 ,学 到 2 . 激发 学生的想象创造美 老。” 教师一旦注意到 教育家叶圣 陶说 : “ 要鉴赏 文艺 ,必须 语文教 学中美感教学 的重要意义 ,就要注 驱遣我们 的想象 ” 。 体会任何一部文学作品 重 自身的理论学 习, 提高 自身 的美 学素养 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 否则就没有美感。 文 和审美 能力 。要想让学生 在学习中获得情 学 的联想 、想象是人们 由内容 的感知 和情 感体验 , 教 师首先要具有 丰富的情感 、 发现 感 的体验所引起 的联想活动 ,是把记忆表 美 的才智 和感受美 的慧心 。语 文教师要紧 象 经过加工改 造而成新 形象 的心理过程 。 扣《 新课程标准 》 , 注重对 文本 的欣赏 , 从审 文 学作品是 以语言文字来 创造形 象的 , 具 美 的角度去 阅读课 文 ,挖 掘教材中的审美 有 问接性 的特点 。在感性欣赏文本 的基础 因素 ,利用丰 富的文学形 象启 发学生去 了 上 , 教师可 以用 生动 的语 言 , 形象 的描述 , 解作 品的丰 富内涵 ,与作 品中人物的感情 启发引导学生 ,激发他们展开 丰富的想象 产生共 鸣。语 文教师要培养 对文本的审美 力 ,从而把学生 的情感带到文章 的意境 中 能力 , 要具有 自己独特 的审美 观念和体验 , 去 ,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多姿多彩 的立体 画 才能 引领学生共 同步人美 的殿堂 。 面, 把作者没有直接说 出的意思补充完 整 , 2 . 创 造 美 的课 堂 培养学生感受美 的能力 , 丰 富审美 的体 验 , 著名特级教师 于漪 曾指 出 : “ 人的情感 创造 出语文课堂 的美 。 总是在一定 的情境下产生 的。 ” 教师 的教学 3 . 结合 学 生 的体 验 表 达 美 创意特别是导语设计对学 生的学习兴趣乃 语文教师 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从课 文 至审美情感起着重要 的激发 、 诱导作用 。 那 中得到美 的感悟 , 提高学生 的审美 能力 , 而 充满激情 、引人人胜 的导语 极易将学生导 且更重要 的是表达美 。一部优 秀的作 品有 人艺术 的境 界, 使之受到感染和熏 陶。 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 我们深情凝视 , 就会发 二、 灵活的方法感 受形象之 美 现其 间浇铸着 的作家 的思想 , 那种鲜 活的 1 . 借助手段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思想 , 呈现着一种撼人的美 。 这种美要让学 教 材中的文学作 品 , 都 是名人大家的 生用心去感悟 ,诱导他们去体 味那 只可意 经典之作 ,优美 的语 言为我们塑造 了一系 会不可 言传 的意韵 ,并用从 中获得 的感悟 列美 的形象 和意境 。 如西湖 的清新明丽 , 长 去认真观察 、 体味生活 , 以美 的眼睛去寻觅 江三峡 的雄 奇 险拔 ,荷 塘月 色 的恬静 淡 生 活中的美 ,并且结合 自身 的生活经历和 雅——语文教 师要充分利用 多媒 体的教学 体验用优美 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 条件 , 借助这些具体 可感 的形象来引发和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 引导学 生发 感染学 生 ,把文学作 品中丰富的形象再现 掘 美 、 创造美 、 表达美 , 让语文 教学引起 学 出来 , 使 文学中的形象深刻而强烈 。 生情 感的共 鸣 , 从 中受 到教育 和陶冶 。在 2 . 给 学 生提 供 感 受 美 的模 式或 方 法 课 堂上 , 教 师可 以用美 的语 言 , 展示 课 本 在 引导学生寻找美 , 感受 美的过程 中, 中所描 述 的画面 ; 用美 的教 学手 段 , 激 发 我发现 了一些 审美 的思路 和模式 ,学生可 学 生 的想象 和联想 , 使 情景 相融 , 帮助 学 以以此类推 , 加 以模仿 , 掌握 审美 的规 律 , 生 更好 地理解课文 内涵 。 教师带领 学生一 把握 审美的角度 。如记叙 文可以以 “ 结构 起 在语文课上 发现美 、 感 受美 、 创 造美 , 给 美—— 语言美——情感美 ”的方式进行赏 学 生留下深 刻 的印象 , 全方位 地提高学 生 析, 例如讲 《 爸爸 的花儿落 了》 时, 我从这三 的语文素养 。 个 方面带领 学生 “ 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结构美——插 叙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
创造性复述,让语文课堂别样美丽

创造性复述,让语文课堂别样美丽
创造性复述,是指以自己的语言、观点、理解和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重新组织、归纳和阐述的一种语言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创造性复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语文课堂别样美丽。
创造性复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要求他们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通过复述,学生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并且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加深他们对原文的理解。
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他们的运用词汇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创造性复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进行创造性复述时,学生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原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原文中的意思进行重新组织和延伸,使得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认知和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创造性复述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在进行复述时,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还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其中的重点和亮点,从而进行重新组织和表达。
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并对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复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会更加敏锐和深入。
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

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情感的重要阵地。
有些语文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首先要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
文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学情感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讲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朗诵、鉴赏等形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感受文学,从而在文学的海洋中游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要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就需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启发性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死板的知识灌输和传授,更应该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到乐趣和成就感。
要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就需要设计多样性的课堂活动。
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不拘一格。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样既能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又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要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就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交流中感受到语文之美。
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朗读散文、讲解名篇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
要让语文课堂在激情中魅力四射,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注重情感教育和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乐园,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绚丽的风景线。
寻找语文课堂之美

寻找语文课堂之美作者:桑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8期法国作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相对于别的学科而言,是充满乐趣的,有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也有对学生智慧的挑战,一堂好的语文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美的享受。
那么,语文课堂中的美在哪里呢?一、营造情景,巧妙导入美每堂语文教学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述,直观形象的表演,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朗诵诗文、欣赏画面等,创设一种美的情境,美的氛围,投石激浪,以美好的情感抓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愉快地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例如学习《琵琶行》可采用音乐导入法。
课前播放一段琵琶曲让学生感受琵琶乐曲之美,体味琵琶节韵激越,富含弹性的艺术韵律,既而引导学生对“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听觉美的理解。
学习《苏州园林》时,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纷呈的苏州园林画面,让学生流连忘返,产生一种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觉,激发起学习课文的愿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采用扣人心弦的精彩导入以激发学生情感,效果良好。
二、整体感悟,体察文思美“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的作者,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的,学生只有遵循这条路,才能理解文章的内涵及艺术。
好的文章布局谋篇独具匠心,仅情节就能吸引人,令人赞叹。
如《麦琪的礼物》情节构思在于巧,开头先设悬念,写家境的贫穷,德拉在圣诞前夜想为丈夫买礼物,可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从而构成悬念,她有什么办法为丈夫买礼物呢?接着巧设巧合。
本文用两条线索推进发展,明写德拉卖掉头发为丈夫买来表链,暗写杰姆卖掉手表为妻子买来发饰。
使单一的情节变得曲折有致,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悔的边缘》通过一老一少的对比,他们都在悔的边缘徘徊。
但最终都没有后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人性美的呼唤。
像这类文章构思巧妙,处处设悬,扣人心弦,结尾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三、美读品味,感受意境美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
让课堂尽显语文之美

表现 美 、 创造美 的过程 。
们 来 说 怎 一 个 如 沐 春 风 !苏 州 十
然 而 现 实 中有 多 少 学 生 能 如
语 文 世 界 是 一 个 美 的世 界 , 中 的 老 师 们 将 这 样 的 教 育 称 之 为
一
此 为文 传 达心 声 ?又 有多 少教 师
语 文美 吗 ? 语 文 当然美 。
一
位学 生 说 : “ 语 文是 从远 古
走 来 的 那 位 美 人 ,一 招 - T- 便 为我
们 舞 出 五 千 年 文 明 的 璀 璨 ;语 文
又 是 从 远 方 泼 洒 而 来 的 海 天 风 雨 ,是 人 类 用 心 灵 对 宇 宙 进 行 的 呐喊 ; 语 文 有 水 的柔 情 , 是 用妩 媚 柔 情 过 滤 的 情 色 ,浪 漫 若 夏 日晨 风 美丽 飞扬 。”
吟诵 了无 数 次 的《 子路 、 皙 、 冉
学 生 完 全 可 以 通 过 师 生 的 实 时 互 潜 移 默 化 的 ,它 的 效 果 或 许 不 会 人 , 大多 数人 最 多混 个 秀才 , 教 教 动, 获得 阅读 的幸福 感 。 立 竿见 影 , 但 却能 让人 受益 一生 。 私 塾 ,这 样 的 读 书 结 局 总 体 就 很 而且 , 封 建 社 会 的读 书 内 容 课 堂 之 外 的 阅 读 更 需 恒 心 和 学 习 庄 子 的 《 逍遥游》 , 它 让 学 生 悲 酸 。 脱 离 社 会 生 活 ,除 了 求 取 功 名 没 专 心 。在 外人 看来 , 兀兀 穷年 , 挑 体 会 到 担 当是 应 有 的社 会 责 任 , 灯 夜读 , 是 皓 首穷 经 、 累 神 费 力 的 是 生 命 的 境 界 ,但 人 生 的 至 高 境 有 太 大 的 作 用 。读 书 的过 程 中 只 事 。但 爱 读 书 的人 , 能不 惧路 遥 、 界 则 是 完 成 天 地 问 一 番 精 神 的 追 有 求 取 功 名 的 利 益 目标 ,谈 何 幸 不 畏 冷 眼去借 好 书 , 故 袁 枚感 慨 : 求 , 看 破 内心重 重 藩篱 障碍 , 获 得 福 的 人 生 享 受 ? 书非借 不 能读也 ! 此外 , 像 陶 渊 明 最 佳 的 人 生 定 位 ,在 浩 瀚 的 宇 宙 读 书 内容 的选 择 除 了 满 足 兴 还要 考 虑 阅读结 局 的幸 福 。 “ 好读书 , 不 求 甚解 , 每 有会 意 , 便 坐 标 系 上 ,让 人 真 正 成 为 自我 的 趣 外 , 欣 然忘食 ” 的情况 也 比比皆是 。 伟 主 宰 — — 使 内心 无 所 拘 囿 、 风 发 如 果 明 知 游 戏 是 精 神 鸦 片 ,再 研 成 为 理 想 中 的 自己 , 让 现 实 究 游 戏 的 书 籍 ,无 论 游 戏 到 怎 样 大 的革 命 先 行 者 孙 中 山先 生 说 : 扬厉 , 都 没 有多 好 的结局 , 那 就 “ 我 一 生 的 嗜 好 ,除 了 革 命 之 外 , 的种种 窘 困 , 在 当下看 破 。 也 许 你 的 境 界 , 就 是爱 读 书 。 我一 天不读 书 , 便 不 没 有 高 学 历 ,也 许 前 半 生 都 默 默 要 杜 绝 这 方 面 的兴 趣 发 展 ;如 果 能 生 活 。” 喜 欢 阅读 的人 , 读 书 成 无 闻 ,但 只 要 热 爱 阅读 、 享 受 阅 明 知 道 搞 笑 类 漫 画 只 是 浪 费 人 的 了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读 书 的 过 程 就 读 ,就 会 拥 有 一 个 富 足 多 彩 的 精 时 间 ,花 再 多 的 时 间 都 没 有 美 好
让语文课堂尽显和谐之美

摒 弃 了 旧 的教 育 观 念 , 以一 种 开 放 的 心 态 面 对 学 生 , 生 师
都 为 教 学 活 动本 身 所 吸 引 , 同 创造 平 等 对 话 、 流 的情 共 交
境 。在 这 种 情 境 下 , 生 会 自主 学 习 , 且 每 个 人 的 潜 能 学 并
都 能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个 人 的 个 性 也 得 到充 分 张 扬 。 教 每 师 只是 在 关 键 处 组 织 一 下 、 导 一 下 , 生 已不 再 是 学 习 引 学 的容 器 , 是 学 习 的真 正 主 人 。 而
2 赏识 的 心 态 .
的 尝 试 在 等 着 他 , 怎 能 不 极 大 地 激 起 他 们 的 兴 趣 呢? 这
2 学 习主 动 权 还 给 学 生 . 把 按常规 , 我们 不 习 惯 把 事 情 交 给 学 生 做 , 为 怕 乱 得 因 无 法 收 拾 而 “ 费 时 间 ” 其 实 , 语 文 学 习 中 , 生 是 真 浪 。 在 学
学 生先 摘 录 以下一 些 动词 :跨避 、 “ 踮 起 、 、 、 找 、 找 ” 学 生 写 钻 挤 寻 再 让
一
段 话 , 可 能 用 上 这 些 词 语 。 学 尽
看 。通 过 群体 的 力量 解决 问题 , 获 取 知 识 , 样 的 课 是 每 一 位 语 文 教 这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美”的创造

学 生 的学 习情 绪 , 起学 生的注 意 , 证教学 正 常而有秩 唤 保 序 地进行 , 得最佳 的教 学效果 。一 堂课 是否组 织得 好 , 取
是 否调控 得 当 , 层次 分 明 , 衔接 自然 , 深浅 有度 , 要处理 好
力 的情 态 、 度 、 风 品格 展 现 教学 魅 力 , 学 生 以 自然 、 给 亲
乐, 是一 首 师生 共 唱的歌 , 是 一 出精采 的戏 剧 , 更 一部 广 受读 者欢迎 的小说 。 无论 什 么类 型 的语 文课 堂都 应有 开 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四个部 分 。形 成一 个很 好 的整 体 , 这样 一 堂课 听下 来 就 可 以给 人 一 个 整 体 的 感 觉 和 印 象 , 给 人 以 整体 能 美 。这就 需要教 师具 备一定 的课 堂教学 组织 能力 。 即在 课 堂教学 中 , 师为 实现教 学任 务 、 到最佳 教学效 果而 教 达 采 用 的一 系列创 造 性 、 富有 情 感性 和形 象性 的高层 次 的
的基 本功 。
切 、 畅 的美感 。教师 运用 眼神 和表情 激发学 生 的情感 , 舒 拨动 他们 的心弦 , 振奋 他们 的精 神 , 形成 一种 积极 向上 的
力量 。
第 , 象 的体 态 语 言 。指 教 师对 自己声音 和 身 体 形 语 言 的综 合 运 用 。一 名 优 秀 教 师必 定 是 传情 达 意 的 高 手, ( 不 只清楚 自己的声音 和身体 语言 的特点 , 还 他 她) 而且 能够 娴 熟 地 驾驭 自己 的声 音 和体 态语 言, 之 产生 最 佳 使
以无 形 的力 量 和欣赏 的美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语文课堂之美
作者:高博
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16期
语文课堂教学要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把美融入教学,使教学过程充满美感,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状态中与教师一起享受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既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达成和谐的交流,整个教学过程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怀着真挚的情感,创设一个充满美感的课堂,让学生亲近语文,体味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学习的愉悦,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生命的品位。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展示情境美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和谐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和谐的教学情境便是美的情境。
美的教学情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以生活现实为背景;⑵蕴涵难易适中、契合主题的问题;⑶具有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形式。
我常在语文新课教学时播放一首与当时主题相关的音乐,并配上富有诗意、能调动学生激情的画面,辅以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快乐地进入新课的探究,迫不及待地带着预设的目标任务融入课文阅读。
学生的灵感因为这些情境的预设不断迸发出来,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思维。
毫无疑问,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轻松的、备受学生推崇的。
二、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发展个性美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
新课程观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
在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上,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老师,我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正是由于这种和谐互动的课堂交流,学生的思维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呈现出自然朴素的个性美,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文中两次写到“啜泣”(“我听到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是“啜泣”,在各自的语境中,它们的感情色彩相同吗?所表达的含义相同吗?同学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识到“啜泣”是一个中性词,前一处的“啜泣”是弱者面对困难所表达出的懦弱,是害怕,是惊恐,是不知所措。
马上有人站起来反驳说,我认为它在这里应该解释为“喜极而泣”。
我没有发表自己的看
法,而是对他说:“你还可以把两句话的语境结合起来理解。
”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起来说:“老师,我要补充,他们表述的不够完整,也不够准确。
我同意第一个人对前一处的…啜泣‟的理解,但我认为它的含义应该是“惧极而泣”;而后一处的… 啜泣‟一词是强者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激动,是兴奋,是幸福的自然流露,那它的含义当然是…喜极而泣‟。
”这是一名学习态度扎实、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的发言。
她刚说完,便赢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一通极富个性的探讨,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而且对文章主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既是学生探索新知的向导,更是风雨同路的伙伴。
教师丢掉了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讲台,融入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问,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美。
三、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探究美
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说明文教学往往比其他文体的教学更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但我们如果把说明文的素材制成彩色幻灯片,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将会有另一番效果。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把苏州园林里的假山、池水、翠竹、画廊等投影到屏幕上,给教学增添色彩和形象,在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而流连忘返。
自然而然激起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于是,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作特点、重点句段的理解等系列问题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
另外,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小说、戏剧都是经典之作,许多已拍成电视剧、电影,因此我们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之后再进行课堂教学。
当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时,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