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新人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ppt课件
解析:如果把a=-6 m/s2和v0=18 m/s代入位移公
式 x=v0t+12at2 则得:x=18×6 m+12×(-6)×62 m=0
汽车在6 s内的位移竟然为0.这可能吗?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结果?原来汽车刹车后只运动了3 s,3 s后便停下了,直 接把6 s的时间代入公式必定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解析:由图知t=0时,v=-4 m/s, 加速度 a=ΔΔvt=0.4 m,/s2为匀变速运动. 位移:x=-4t+0.2t2
前10 s位移x1=-20 m(面积) 后10 s位移x2=20 m(面积) 故t=10 s时,质点离坐标原点最远
总位移:x=x1+x2=0 m, 总路程:L=40 m. 答案:(1)-4t+0.2t2 (2)10 (3)0 40 m
位移公式
知识清单
位移公式 x=v0t+12at2,其中 v0 表示__初__速__度__, 若 v0=0,公式变为 x=12at2,a 表示_加__速__度___, 若 a=0,公式变为__x_=__v_0_t_.
综合拓展 1.矢量性:位移公式为矢量式,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
向,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 a取负值.并注意x、a、v0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
④用求“面积”的方法求位移是一个近似的方法,与实际 位移有较大的差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右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 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A.前2 s加速度为5 m/s2 B.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如果n的取值趋向于无穷大,那么结果就很精确了,实际上v–t
直线下面梯形的面积就表示了物体的位移.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四)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四)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四)一、选择题。

1. 如图中高楼为上海中心大厦,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m.现假设外墙清洁工人在320m高处进行清洁时不慎掉落一瓶水,当他发现水瓶掉落时,水瓶已经下落了5s,此时他大声向下方行人发出警告.已知声速为340m/s,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下方的行人先看见水瓶落地,再听见警告声,时间差超过2sB.正下方的行人先听见警告声,再看见水瓶落地,时间差超过2sC.正下方的行人先看见水瓶落地,再听见警告声,时间差不到1sD.正下方的行人先听见警告声,再看见水瓶落地,时间差不到1s2. 太空跳伞是一种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乘氦气球到达3.9万米高空后纵身跳下,在平流层接近真空的环境里自由落体持续了60秒,在距离地面2.1万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减速.关于鲍姆加特纳在这段自由落体运动时间里的位移或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且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A.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3.9×104m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2.1×104mC.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6.0×102m/sD.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0×102m/s二、解答题。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度ℎ=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取10m/s2)近几年大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的小车的收费公路的过路费,给自驾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 t=21.6km/ℎ,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0=108km/ℎ,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1=4m/s2.试问:(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2=6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通道示意图.一汽车驶入ETC车道,到达O点的速度v0= 30m/s,此时开始减速,到达M时速度减至v=6m/s,并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MN 区.已知MN的长度d=36m,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m/s2,求:(1)O、M间的距离x.(2)汽车从O点到N点所用的时间t.如图1所示,在成都天府大道某处安装了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准确抓拍超速车辆以及测量运动车辆的加速度.一辆汽车正从A点迎面驶向测速仪B,若测速仪与汽车相距355m,此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车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汽车运动到C处与超声波相遇,当测速仪接受到发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于D点,且此时汽车与测速仪相距335m,忽略测速仪安装高度的影响,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分析(已知超声波速度为340m/s).(1)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a;(2)此路段有80km/ℎ的限速标志,分析该汽车刹车时的行驶速度是否超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四)一、选择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学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学案(含答案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0222001222t t tv v at x v t at ax v v v v x v t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用到的基本物理量包括初速度0v 、末速度t v 、加速度a 、时间t 、位移x ,共5个。

上述4个基本公式中,只有2个是独立的(由任意两个公式可以推出另外两个),因此,对每个运动过程,必须知道其中的3个量才能求出另外2个量。

仔细观察上述基本公式可以发现:每个公式都只涉及4个物理量(有一个物理量不出现),知道其中的3个可以求出另外的1个。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分清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所求量,选择合适的公式,可以减少运算量。

**************************************************************************************** 说明:每个公式中出现5个物理量中的4个,应该一共有5个公式。

上述4个基本公式中,第1个不出现x 、第2个不出现t v 、第3个不出现t 、第4个不出现a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不出现0v 的公式:212t x v t at =-,只不过这个公式我们一般不用而已。

****************************************************************************************知识点睛2.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推论公式⑴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022tt v v v +=⑵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Δx 为恒定值,2Δx aT =。

拓展:2Δ()MN M N x x x M N aT =-=-(物体连续通过n 段位移,通过每段位移的时间均为T ,M x 为第M 段的位移长度,N x 为第N 段的位移长度)**************************************************************************************** 教师版说明:如果学生没有学过暑期课程或者不了解纸带实验,老师可以重新讲一下2Δx aT =这个公式。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公式与推导全解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公式与推导全解

匀速直线运动精华总结1、速度:物理学中将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用公式表示为:V==2、瞬时速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3、加速度:物理学中,用速度的改变量∆V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t的比值,定量地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并将这个比值定义为加速度。

α=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α即为加速度;即为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加速度的方向与斜率的正负一致。

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对比:速度: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加速度: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t的比值4、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V0+αt推导:α==速度改变量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2.(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S=∙t (梯形面积公式) 如图:3)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可以推导出的公式:⑴V t2-V02=2αS(由来:V t2-V02=(V0+αt)2 -V02=2αV0t +α2t2=2α(V0t+2)=2αS)⑵==(由来:V=V0+α====)⑶=(由来:因为:V t2-V02=2αS所以2-V02= α=α =)(2-V02=;2=V02=)⑷∆S=T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定值。

设加速度为α,连续相等的时间为T,位移差为∆S)证明:设第1个T 时间的位移为S 1;第2个T 时间的位移为S 2;第3个T 时间的位移为S 3 ..第n 个T 时间的位移即由:S =V 0t+2 得: S 1=V 0T+α 2S 2=V 02T+α 2-V 0T- α 2=V 0T+α 2 S 3=V 03T+α 2-V 02T-α 2=V 0T+α 2 S n= V 0nT+α 2-V 0(n-1)T-α 2∆S =S 2-S 1=S 3-S 2=(V 0T+ α 2)-(V 0T+ α 2)=(V 0T+ α 2)-(V 0T+α 2)= T 2 可以用来求加速度 =∆5、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高考物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考物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法四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0+2 v=v20.又 v20=2axAC,v2B=2axBC,xBC=x4AC.由以上三式解 得 vB=v20.可以看成 vB 正好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 B 点 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 tBC=t.
解析:选 AB.根据 x=12at2,得 t= 2ax,Oa、Ob、Oc、Od 的
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由 O 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为 1∶ 2∶ 3∶2,故 A 正确.根据 v2=2ax,v= 2ax,Oa、
Ob、Oc、Od 的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通过各点的
速率之比 va∶vb∶vc∶vd=1∶ 2∶ 3∶2,故 B 正确.初速度 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3.(2018·湖南石门一中模拟)2016 年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 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设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 低的雾霾天气里以 5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 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 s,刹 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5 m/s2,最后停 在故障车前 1.5 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发现故障车后,汽车经过 3 s 停下 B.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7.5 m/ C.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 33 m D.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1 m/s
解析:选 AB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x= v0t+12at2,题中给出的关系式为:x=6t-t2,比较可得:v0= 6 m/s;a=-2 m/s2.0~4 s 内的位移:x=(6×4-4×4) m=8 m, 故 A 正确.物体经过 3 s 速度减小到零,前三秒:x= v ×t=62 × 3 m=9 m,第四秒:x=12×2×12 m=1 m,故 4 s 内经过的 路程为:10 m,故 B 正确.0~4 s 内的平均速度: v =ΔΔxt =84 m/s =2 m/s,故 C 正确.物体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不 变, 3 s 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高一物理课件新人教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高一物理课件新人教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 v=v0+at
2、位移公式:x
v0t

1 2
at 2
3、位移与速度关系:v2 v02 2ax
4、平均速度:v
1 2
(v0

v)

x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几个重要的推论
一、某过程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x vx
v0 2
2
x 2
v
v x v02 v2 提示: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

v0
T v0+aT
T
x1
x2
算一算: x x2 x1 ?
思考:那如果取连续相等的5个时间间隔,用第 5个间隔内的位移减去第1个间隔内的位移,结 果是多少呢?
例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 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 和64m,每个时间间隔是2S,求加速度a。
பைடு நூலகம்
2
2 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不变。
试比较 vx
2
v02 v2 2

vt
2
v0 v 2
哪个大
结论: v x > v t
2
2
例1、如下图: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 到B经过1S,从B到C也经过1S,AC间距离为 10m,求质点经过B位置时的速度。
B
A
C
S=10m S=10m
解:
vt
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
间之比是 ;如果木块厚度不同,子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识全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识全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识全解【教学目标】1.根据实验得到的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能根据v-t 图象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 0+at ,理解公式的含义。

3.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或图像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内容解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也可以用公式表示。

用公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显得更加简洁和精确。

那么,小车的速度图象——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呢?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由于其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无论△t 大些还是小些,对应的速度变化量△v 与时间变化量△t 之比都是一样的。

设初始时刻(t =0)的速度为v 0,t 时刻的速度为v ,不妨取△t =t -0,则对应的△v =v -v 0。

从而,由:000v v v v v a t t t --∆===∆-,可得:0v v at =+。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表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所以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得出这一公式的逻辑推理过程,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让我们体验了科学推理的方法,练习了用图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3.公式/2t v v =的再认识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后末速度为v ,并以/2t v 表示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由:0v v at =+,/202t t v v a =+ 可得:0/22t v v v +=。

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就等于时间t 内的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的平均值,即0/22t v v v +=。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件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件

v
k<0
0
k>0
t
2、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图 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3、两图线的相交:表示两物体在交点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
4、图线的截距:在横坐标上的截距表示速度为0的对应的 时刻;在纵坐标上的截距表示开始时刻的速度.
5、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的 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课堂练习 6、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 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运动,乙车先加速后 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
的速度又相同,则可判断( B )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甲、乙、丙三车同时到达
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v0=0,a=g,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0A B
C
D
E
课堂练习
12、汽车由于漏油而在笔直的马路上每隔相等时间
T0滴下油渍,下图是其中的四滴,量得它们之间的
距离分别是1m、2m和3m,从而可以知道这辆汽车在
这段时间内( B C D

A.行驶的速度方向
B.行驶的应油滴位置时的速度大小
B)D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同左运动,2s后开始向右运动
C、前2s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2s位于出发点
的右方
D、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课堂练习
5、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C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 A、B向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向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BD
[总结评述 ]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 是矢量; 路程 x 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平均速度 v = 中,x 是 t s 位移,而平均速率 v = 中 s 是路程. t
关于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二者在数值上相 等 B.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可能不相等 C.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D. 物体做直线无往返运动, 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 速率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
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同 D. 只有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 于路程
• [答案] AD • [ 解析 ] 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所以位移的大小多数情况下不和路程相同, 只有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才等于路程,否则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不可能小于位移的大小.
2.匀变速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加速度 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 运动.这种运动的特点是 平均加速度 与 瞬时加速度 相 等. 3.从 v- t 图象看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是 直线 ,图象中曲线 的 斜率 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
归纳领悟 1.速度是运动状态量,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 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2. 速度变化量 Δv= vt-v0 是运动过程量, 对应于某一 段时间 (或发生某一段位移), 若取 v0 为正, 则 Δv>0 表示速 度增加, Δv<0 表示速度减小,Δv= 0 表示速度不变.
热点 2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在高考中是命题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实验 题、计算题,但以中等难度的选择题为主,考查时常常与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如 2011 年和 2010 年天津卷 第 3 题、2010 年山东卷第 16 题;或与牛顿运动定律结合, 如 2010 年安徽卷第 22 题;或与其他知识结合综合考查,
如 2010 年北京卷第 22 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 2011 年广东卷第 34(1)、 2010 年江苏卷第 11 题.以计算题的形 式考查,如 2011 年和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24 题.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第 1 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系与质点
考点自清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 位置 改 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它包括 平动 振动. 、 转动 和
• [ 解析 ] 位移是矢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 的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描述运动路 径的长度.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位 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故A、B两项错,C 项正确;虽然位移用初、末位置间的有向 线段来表示,但位移和路程都既能描述直 线运动也能描述曲线运动,故D项错. • [答案] C
[总结评述 ] 解此类问题时, 要注意位移与路程并不相 等,只有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 路程;除此以外,二者大小不会相等.位移是矢量,路程 是标量,位移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 与路径有关.此题中位移等于坐标值的变化量:由于初次 接触矢量,所以一定要搞清其方向及矢量正、负的含义, 千万不要与标量正、负的含义相混.具体说来,矢量的正、 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而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
[总结评述 ]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不同的参考
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根据一个物理情景判断参 考系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常考题,这类题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要理解情景中出现的物体有哪些,再理清相互间 的关系,明确题目的问题,就能正确地进行解题.
汉语成语中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成语,意思是人 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在 晴天的早上,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命题规律 解决有关问题. 甲、 乙两车从 A 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 到达 B 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 ) 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并会运用平均速度
A.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大 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瞬间速度一定比乙小 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
[解析 ] 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故甲、乙通过的位 x 移一定相等,D 正确;由平均速度公式 v = , 位移 x 相同, t 而甲运动时间较长,所以 A 错误,B 正确;因甲和乙不一 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法确 定, C 错误.
的物理量. (2)定义: 加速用 时间 的比值.表达式为
.
速度的变化量 Δv= vt-v0 ,表示物体 末速度 与
初速度 之差.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米每二次方秒 ,
-2 2 m · s m/s 符号是 或 .
(3)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的变化量 的 方向相同.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 度方向 相同. 如果 速度减少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 方向相反.
命题规律 对参考系的理解,能灵活选取参考系,
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 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 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 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 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是讲错的 C.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 可能都对了
• [答案] BCD • [ 解析 ]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 Δs 与发生 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Δt的比值;平均速率是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物体做直线无往返 运动,平均速度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否 则平均速率要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BCD 正确.
参考系的选取与质点的运动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
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
3.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
位移 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 Δx/Δt.平均速度是矢 量,其方向跟 位移 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 位置 (或某一 时刻 )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关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 ①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②当物体做直线运动,但方向有改变时,由于路程大 于位移的大小,这时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③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要小于路程,故平 均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加速度
考点自清 1.加速度
Δv 变化快慢 而引入 a=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速度 Δt
AC 的长度加 CB 的长度,而质点的位移大小是线段 AB 的 长度,方向由 A 指向 B(如图乙).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 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比较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Δx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由于速度不变, 即 Δx 跟 Δt 的比值 Δt Δx 不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同,即 v= 既是平均速度,也 Δt 是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Δx 在变速运动中,v = 随 Δx 或 Δt 选取的不同而不同, 它 Δt 只能粗略地描述这段位移上或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
结合(如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等)
的考查.
热点 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中既可以对基本概念单独命题,也可以与匀变速 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考查,主要考查题型是选择 题,如 2011 年安徽卷第 16 题,单独对其考查,而 2010 年 山东卷第 16 题与运动图象结合考查位移、速度、加速度、 力、路程等知识.另外,对于平均速度的考查也是高考的 热点之一.
对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的理解
命题规律 对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的理解,区别位
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011· 青岛模拟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 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 所以位移不等于路 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 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是标量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 不动 的 物体,叫参考系.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 不同 它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会不同. 通常以 地面 描述物体的运动. ,对
为参考系来
3.质点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 有质量 的点, 它是一种理 想化的物理模型.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 物体运动无影响.
Δv 3.加速度 a= 也称为“速度变化率”,表示在单位 Δt 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及方向. 4.加速度 a 与速度 v 无直接联系,与 Δv 也无直接联 系, v 大, a 不一定大; Δv 大, a 也不一定大.如飞机飞 行的速度 v 很大, a 也可能等于零;列车由静止到高速行 驶,其速度变化量很大,但经历时间也长,所以加速度并 不大.
• • • • •
A.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 [答案] BC
归纳领悟 对参考系及质点的理解 (1)对参考系的理解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如果选择不同的 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②几何中的“点”是绝对的,无大小、形状和质量的, 仅表示在空间的位置.
(2)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而所有理想 化模型均忽略对研究问题无影响的因素,是研究问题的理 想方法.在高中学过的理想模型还有:点电荷、理想气体、 弹簧振子、点光源等.
最新考纲
考向瞭望 1.本章内容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
1.参考系、质点
Ⅰ 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考查的题型中涉 及选择题和计算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