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

合集下载

三甘醇脱水装置运行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对策

三甘醇脱水装置运行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对策

Li Xu c h e n g,Zhe ng Xi a o l i n,Xi a o J un,Zh e ng Ro ng,Du Ch e n g
( No r t h w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Ga s D ̄t r i c t ,Pe t r o Ch i n a S o u t h we s t 0 z& Ga s f i e l d Co mp a n y。Ji a n g y o u 6 2 1 7 0 9,Ch i n a )
响 。
要求 。若 天 然气 中的饱 和水 含 量 过 高 , 不仅 会 降 低 管 线输 送 能力 , 同时 , 由于输 送 压 力 和周 边 环 境 的变 化 ,
形成 的水合 物 和酸性 物 质 还 会 对 管 道 产 生 腐 蚀 , 甚 至 造成 用 户燃 气加 热 炉燃 烧 器 熄 火 , 存 在 严 重 的安 全 隐 患 。 因此 , 在 外 输天 然 气 之 前 对其 进 行 脱 水 显 得 尤 为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第4 4卷 第 5期
CH EMI CAL ENGI NEERI NG OF OI L & GAS
三 甘 醇 脱 水 装 置 运 行 常见 问题 分 析 及 处 理对 策
李旭 成 郑 小林 肖 军 郑 榕 杜 诚
中 国石 油 西 南油 气 田公 司 川 西 北 气 矿
A na l y s i s a nd t r e a t me n t me a s u r e s o n c o mmo n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b l e ms o f TEG d e h y d r a t i o n de v i c e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一、前言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天然气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

而天然气脱水装置作为天然气处理的关键环节,其技术改造对于提高天然气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对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二、技术改造的背景与意义1. 技术改造背景传统的天然气脱水装置主要采用三甘醇脱水工艺,其工艺流程相对复杂,操作成本高,存在能耗大、设备易堵塞、脱水效率低等问题。

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对天然气脱水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脱水效率、降低能耗、提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改造对于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提高天然气的脱水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新型脱水技术可能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改造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技术改造方案1. 新型吸附剂的应用在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中,吸附剂的选择对脱水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三甘醇脱水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是硅胶作为吸附剂。

而在技术改造中,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吸附剂,如分子筛、活性炭等,这些新型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高的表面活性,可以提高脱水效率。

2. 改进设备结构在技术改造中,还可以对天然气脱水装置的设备结构进行改进。

采用新型的填料结构,提高填料的利用率;采用更先进的脱水塔结构,提高气液接触效率等。

3. 优化工艺流程针对传统的三甘醇脱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来提高效率。

改进脱水塔的进料和排气系统,优化吸附剂再生系统等。

四、技术改造效果解析1. 脱水效率提高通过引入新型吸附剂和改进设备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天然气脱水效率。

新型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高的表面活性,能够更有效地吸附天然气中的水分,提高脱水效率;而改进设备结构能够提高填料的利用率和气液接触效率,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

三甘醇脱水系统扩容改造

三甘醇脱水系统扩容改造
脱 水塔 中逆 流接 触 , 天然气 中的水 分 吸收 脱 除 , 将 脱 水塔 中装 有 浮 阀塔 盘 , 湿 天 然气 和 三甘 醇 溶 液 充 使 分地 接 触 。带 有水 分 的富三甘 醇 溶液 被送 人 三 甘醇 再 生系 统 , 过将 其 过 滤 并 加 热 , 三 甘 醇 再 生 , 通 使 再 生后 的 三甘醇 被重 新泵 人三甘 醇脱 水 塔进 行 循 环脱
线 腐蚀破 坏 的主要 因素 。
c 水 的存 在 可能会 造成 在气 温较 低 时形 成水 ) 化 物冻堵 , 使微 量水 成 为冰 粒 而 损 坏 或击 穿 高 速 旋 转 的机械 设备壳 体 。
醇法脱 水工 艺 。要 将 脱 水 装 置 处 理 能 力 提 高 到 3 5 8 0m。h 标 准立方 ) 原 装 置 的设 计能 力 已满 足 不 0 / ( , 了要 求 , 此 , 对原 三甘醇 脱水 装置进 行 改造 。 为 需
维普资讯

16 - 0
OI F E L I LD E QUI M ENT P
2 0 13 Q 0 6Vo. 5 N 5
2 三 甘 醇 脱 水 系统 原 设 计 及 改 造 分 析
在 原设计 中 , 甘 醇 贫 液 与 湿 天 然气 在 三甘 醇 三
艺方 法 , 在铣槽 和钻 孔 时 均 利用 工 艺 装 备 支撑 导 板 内圆弧 面 , 止加工 中 的变 形 。 防
参考文献 :
[ ] 王 莉 萍 , 爱 明 , 红 梅 . 系 列 泥 浆 泵 国 产 化 概 要 1 苏 袁 F
[. J 石油矿疡机械, 0 , ( : — . ] 2 53 6 9 9 0 4 ) 46
3 结 语
收 稿 B期 : 0 60 —8 2 0 — 52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

·优秀奖··优秀奖·14关注2008/2面对原油被盗难题,柳长江研制出的电子防盗锁对油井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为保证石油不再流失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子防盗锁安装使用以来,有效地扼制了单井罐生产井、井口取样阀门等处的原油被盗,挽回了大量原油资源的流失。

仅新立采油厂采油十队57口单井罐安装使用后,在没有采取任何增产措施的前提下,原油产量由2006年3月份的日产37吨上升至2006年5月份的日产52吨,至今采油十队原油产量综合不递减,目前原油日产量仍在44吨左右,平均日增产如按7吨计算,至今18个月增产原油3780吨,原油价格3000元/吨,约创效1134万元人民币。

目前防盗锁在吉林油田发挥了较好的防盗效果,使油耗子无计可施,构建了油田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乾安、长春、红岗、新立等采油厂均已安装使用,其他采油厂仍在陆续安装系列防盗锁产品。

电子防盗锁第一完成人:柳长江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新立采油厂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第一完成人:冯凯生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是天然气田生产过程的主要装置,用于集气站天然气脱水。

装置脱水原理采用甘醇化合物溶剂吸收脱水法。

湿天然气由吸收塔下部进入三甘醇脱水吸收塔,自下而上与从塔上部进入的三甘醇逆向接触,脱掉所含水分,从塔顶出塔。

含水三甘醇从塔底出塔,经过降压、换热升温、闪蒸、过滤、精馏等过程,除去含水三甘醇中的水分后循环使用。

该装置投产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装置脱水能力、脱水后天然气露点降、三甘醇损耗率、自控水平、平稳可靠性、撬装化水平等均达到国外先进装置同等水平。

通过对装置工艺进一步优化,装置闪蒸气损耗量、自用气消耗量、三甘醇损耗率及过滤器滤芯更换周期等指标,均低于国外装置。

国产成套撬装装置价格仅为同规格进口装置的50%~70%。

该装置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应用及系列化开发以来,获得省部级各类成果奖项十余项,形成多项专有自主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天然气脱水工艺中的一项空白,提高了国内天然气田开发建设的整体水平。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一体化集成装置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一体化集成装置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一体化集成装置工艺运行参数优化前言三甘醇溶剂吸收法进行天然气脱水,是天然气工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脱水方法。

通过对脱水工艺流程各参数优化,制定定量和变量进行分析、模拟,在满足外输天然气气质要求的前提下,优选出最佳运行参数,达到降本增效、绿色运行的目的。

1、三甘醇脱水系统工艺流程在天然气进入三甘醇脱水装置脱水前,游离水经前端分离器分离,基本完成分离,三甘醇脱水的主要目的是将天然气中的饱和水脱除,使得天然气达到外输水露点要求。

1.1三甘醇脱水流程含饱和水的湿天然气从三甘醇吸收塔下部进入,与从塔顶下来的三甘醇贫液逆流接触,以脱除天然气中的饱和水,脱水后的净化气经塔顶丝网除雾除去大于5μm的三甘醇液滴后由塔顶部出塔。

干天然气出塔后,经过套管式气液换热器与进塔前的热贫甘醇换热,降低贫三甘醇进塔温度。

1.2三甘醇再生部分贫三甘醇由塔上部进入吸收塔,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湿天然气充分接触,吸收天然气饱和水,形成三甘醇富液。

三甘醇富液从吸收塔下部流出,经三甘醇循环泵进入精馏柱换热盘管,加热至35~60℃后进入闪蒸罐,闪蒸分离出溶解在富液中的烃气体。

三甘醇从闪蒸罐下部流出,依次进入滤布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

通过滤布过滤器除去富甘醇中5μm以上的固体杂质;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吸附掉富液中的部分重烃及三甘醇再生时的降解物质。

经过滤后的三甘醇富液进入贫富液换热器,与三甘醇贫液换热升温至130℃~160℃后进入精馏柱。

在精馏柱中,通过精馏段、塔顶回流及塔底重沸的综合作用,使三甘醇富液中的水份及很小部分烃类分离出塔。

塔底重沸温度为190℃~204℃,三甘醇重量百分比浓度可达98.5%~99.0%。

重沸器中的三甘醇贫液经贫液汽提柱,溢流至重沸器下部三甘醇缓冲罐,在贫液汽提柱中可由引入汽提柱下部的热干气对贫液进行汽提,经过汽提后的贫甘醇重量百分比浓度可达99.8%。

三甘醇贫液经过缓冲罐外壁的冷却,温度降至170℃左右出缓冲罐,进入贫富液换热器,与三甘醇富液换热,温度降至55~65℃左右进三甘醇循环泵,由三甘醇循环泵增压后进套管换热器与外输气换热至25~45℃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1. 引言1.1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脱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老化,现有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效率不高或者能耗较大。

对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篇文章将对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将对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运行不稳定、设备老化等方面。

接着将介绍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包括选用新材料、优化设备结构等内容。

然后将评估改造后的效果,分析技术指标的提升情况以及节能减排效果。

最后将总结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的实际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行业的进步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现有装置存在问题分析1. 能耗高:传统的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热能和电能的使用量明显偏高,导致能源浪费严重。

2. 操作复杂:现有装置的操作流程繁琐,需要多个工序的紧密配合,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操作难度较大。

3. 产品质量不稳定:现有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造成产品出口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耐久性差:现有装置存在部件损耗快、设备寿命短的问题,需要频繁更换维修,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5. 环保要求不达标:传统的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废气排放量较大,无法满足当今环保政策的要求。

2.2 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在进行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时,首先需要对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改造的目标和重点。

接下来,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控好实施的关键节点,确保改造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改造方案设计阶段,需要首先确定改造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例如是否需要更换设备或优化工艺流程。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装置节能分析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装置节能分析
循 环 利 用 。甘 醇 再 生 塔 出 来 的含 硫 再 生 尾 气 进 入 灼 烧炉灼 烧后排放 。 如 图 1所 示 , 甘 醇 脱 水 装 用能 存 在 的主 要 I题 q . ]
本 文 以J 渝地 区含硫 天然气矿 场脱水 的典型装 I I 置 为例 , 明国内现 有甘 醇脱 水 装置 用 能存 在 的 问 说 题, 国内其它气 田的三甘 醇脱 水 装置 工 艺流 程基 本
摘 要 目前 , 内多数三 甘 醇脱 水装 置运 行 状 况正 常 , 本 能达 到 管输 天 然 气水 露点 的要 国 基
求 , 现有三甘 醇脱水装 置普遍存在甘 醇 贫富液换热效 果差 、 但 高压甘醇 富液的压 力能未得 到有效利 用、 工艺参数不 够优 化等 问题 , 导致 脱水装置 的能耗 偏 高。为 了有 效 降低 脱 水装 置 的能耗 , 实现脱
液换 热通 常是在 换热 罐 中设 置水 平 盘 管式 换 热 器 , 但 因换 热罐 中流速 很低 , 管外 传热 系数小 , 内各处 罐 温度 大致接 近 , 均 温差 不 大 , 平 因此 , 醇贫 富液 换 甘 热效果 差 , 即使整个 盘管 在液 面下 , 热后 的甘 醇富 换
度 较高 ( 一般在 9 。 5 C以上 ) , 致 高温 甘醇 贫 液具 导 有 的热 能未能有 效 利用 , 加 了甘 醇再 生 塔 重沸 器 增 的热 负荷 , 增大 了脱水装 置 的运行 成本 。 为 了降低甘 醇贫液 的温 度 以达到适宜 的泵 入 口
后 进 入 闪 蒸 分 离 器 , 可 能 闪蒸 出 其 中所 溶 的烃 类 、 尽
泛应 用 。多年来 , 内三甘 醇脱 水装 置 普遍 存 在甘 国 醇贫 富液换热效 果 差 、 高压 甘醇 富 液 的压力 能 未能 有效 利用 、 工艺参 数不够 优化 等 问题 , 而导致 从

三甘醇脱水装置工艺分析

三甘醇脱水装置工艺分析

三甘醇脱水装置工艺分析涩北气田作为国内四大主力气田之一,已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现拥有三甘醇脱水装置17座。

三甘醇脱水装置良好的脱水性能为气田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气田生产的核心设备。

随着气田的进一步开发,部分脱水装置出现了三甘醇损耗超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气田的生产带来一定困难。

通过对脱水装置各单元运行参数以及脱水后水露点等进行现场测试,进一步摸索了脱水装置的工作情况,并优化运行参数、完善工艺,确保脱水装置平稳、经济运行。

标签:三甘醇;装置指标;天然气;涩北气田涩北气田在十几年的生产运行中,三甘醇脱水装置脱水深度基本能够满足生产要求,三甘醇损耗量、燃气量损耗、装置故障率低都在经济运行范围内。

但由于地层水、整体运行压力等原因,三甘醇脱水装置出现脱水后天然气露点不合格、重沸器火筒变形或者穿孔、换热盘管腐蚀、三甘醇损耗率超标等现象,经过深入分析,对以上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1 三甘醇再生流程贫三甘醇经套管式气液换热器与出塔后的天然气换热,贫三甘醇由塔顶部进入吸收塔,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湿天然气充分接触,吸收湿天然气中的部分水分。

吸收水分后成为富液的三甘醇溶液在塔底部流出,经甘醇循环泵进入精馏柱换热盘管,被蒸汽加热后进入闪蒸罐,闪蒸分离出溶解在富液中的烃气体。

甘醇由闪蒸罐底部流出,依次进入TEG机械过滤器和TEG活性炭过滤器。

通过TEG机械过滤器除去富甘醇中5μm 以上的固体杂质;通过TEG活性炭过滤器吸附掉富液中的部分重烃及三甘醇再生时的降解物质。

过滤器均设有旁通管路,在过滤器更换滤芯时,装置通过旁通管路继续运行。

经过滤后富甘醇进入三甘醇贫-富TEG换热器,与热贫甘醇换热升温后进入精馏柱。

在精馏柱中,通过精馏段、塔顶回流及塔底重沸的综合作用,使富甘醇中的水分及很小部分烃类分离出塔,塔底重沸温度为180~188℃。

在重沸器和缓冲罐之间设置有汽提柱,重沸器中的贫甘醇经贫液汽提柱,溢流至三甘醇缓冲罐。

在通入汽提气前,汽提柱内液相(甘醇)和气相(水蒸汽)之间存在两相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解析作者:岳涛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24期
摘; 要:三甘醇脱水法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技术形式,其通过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实现了天然气的脱水要求,并为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文就主要针对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流程、实际工作问题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探究,最后有效地制定改善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技术的方法以及计算流程,由此为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Q05; ; ; ; ; 文献标志码:A
1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工艺的主要流程
湿天然气经过原料气过滤分离器,除去所含的固体颗粒、粉尘和游离水等后进入脱水系统当中,在脱水后会吸收到塔下部,之后能够和塔上部多渗透地三甘醇贫液一同流入塔内并实现逆流接触的效果,天然气当中包含的饱和水会在三甘醇贫液的吸收下实现脱水的效果。

而对于脱水后地天然气也会通过吸收塔的顶部排除,再经过干气-贫液的换热器进行良好的换热以后出装置。

之后其三甘醇的富液将会依次通过设备当中的机械过滤器,还有活性炭的过滤器等进行过滤,目的就是将其中涵盖的杂质和降解的产物进行有效清除。

其过滤系统会在最后将三甘醇富液有效地过滤出,再次实现和重沸器当中的三甘醇贫液进行合理换热,其液体将会流入缓冲罐当中,最终会实现二次换热的效果,之后进入三甘醇的再生器富液再生塔当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甘醇富液的再生以及吸收水汽后在再生塔顶排出的效果,其中排出地气体会相继渗透到废气分液罐当中。

而废气分液罐当中的气体,会通过回收单元的尾气烧灼炉进行处理。

再生后的三甘醇贫液在降温后流入三甘醇的循环泵中通过增压操作,随后会进入吸收塔的顶端,这也正是三甘醇吸收与解吸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三甘醇天然气的脱水要求。

2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甘醇加热炉属于天然气加热的装置,其中的核心装置就是加热炉中的燃烧器,而热效率会对其使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对三甘醇进行分解时,其温度都要控制在206 ℃左右,所以如果其加热炉的燃烧器性能低,将会使其炉管存在局部温度偏高的现象,而大量地三甘醇会出现分解变质,随之会导致炉管发生破坏等严重问题。

当前我国实际运用到的天然气燃烧器,都是以负压引风的形式为主,其使用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就是空气和燃气间的比例难以实现合理调节,这样会导致其火焰温度偏低,最终会影响其加热效率,因此,在实际中应运用安全性能高的,具有全自动正压效果的鼓风式燃烧器来开展工作,其能够满足自动调节的要求,对空气和燃气的比例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燃烧器来提升整体的热效率。

对于三甘醇的再生塔运转,在排出水蒸气时,难免也会有一些轻烃物质随之一起排出。

而由于天然气中的重组含量是不同的,也将会对轻烃比例产生影响,由于这些轻烃物质一般都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样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火灾。

对此建议相关工作者应在三甘醇再生塔的顶端设置冷凝装置,将脱水吸收塔排出的三甘醇富液作为其冷源,使三甘醇再生塔顶端排出的水蒸气和轻烃实现冷凝以及分离等操作,最终实现降低大气污染、轻烃回收的要求。

综上所述可知,对于当前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来说,其加热炉以及燃烧器应选择正压鼓风式的燃烧器,由此能够增强其燃烧器的热炉效率。

而且应注重其中的再生塔顶端水蒸气产生的轻烃的回收和利用,以此降低污染并扩大经济效益。

3 发生三甘醇损失的常见原因与应对方法
3.1 天然气携带中的损失
虽然三甘醇的蒸气压比较低,但是出塔的天然氣中也会带走一些三甘醇,其主要原因就是塔背压波动范围比较大,气流的速度比较快,亦或是气量不稳定等,这样就会导致三甘醇损失。

而应对的办法是要确保其所接触到的塔压力设定的值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0.1 MPa),应缓慢进行加减气量的操作,其升压的速度不要太快,恢复生产的初期十分关键。

而且接触塔必须要在设计合理的范围以内运行。

3.2 盐污染和高温降解会带来损失
天然气来气端会携带一定的盐类,这样会直接污染三甘醇,其在重沸器中的温度不断升高,盐在三甘醇溶液中溶解度将会随之下降。

一般三甘醇中的盐含量在200 mg/L~300 mg/L
的情况下,就会有加热盘管沉积,在600 mg/L~700 mg/L的情况下,其盐沉积的速度会加快,加热盘管上将会形成一定量的盐垢,其会加快设备的腐蚀,甚至会引发局部温度升高而导致三甘醇降解。

对此应检查天然气进吸收塔前的分离器,保证其分离的效果。

而且三甘醇的机械过滤器以及活性炭过滤器压差在100 kPa时,应立即对滤芯进行清洗或更换,以此来更好地控制重沸器温度,确保三甘醇再生温度在200 ℃,其波动范围也在5 ℃之内。

3.3 三甘醇氧化的分解
三甘醇pH值下降,会导致固体颗粒以及焦质烃类沉积,并形成黑色黏稠伴有腐蚀效果的胶质物质等。

这样将会使三甘醇品质下降。

对此要在加注中减少三甘醇和空气间的接触,防止氧气进入三甘醇系统当中。

确保pH值控制在7.0~7.5,保证在pH值过低时可以通过添加三乙醇胺来进行调节。

3.4 三甘醇的发泡问题
三甘醇溶液发泡常常是由于三甘醇被盐、碳氢化合物、污物及腐蚀抑制剂、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

而且在调节三甘醇的pH值时,加入三乙醇胺如果过快或是量过大,都会引发三甘醇发泡。

现场常见的三甘醇溶液发泡现象是由天然气的重质组分(凝析油)引起的。

三甘醇的发泡会导致三甘醇与天然气间不能充分接触,因此会降低其脱水的效果,其接触塔的塔盘中会形成稳定的泡沫,而其中的干气会在接触到塔顶后带走一些三甘醇。

闪蒸罐内形成大量泡沫后,三甘醇通过闪蒸气管线大量地排放到相应的低压火炬罐内,造成三甘醇流失。

对此应确保三甘醇具有一定的清洁度,并及时更换机械过滤器以及活性炭过滤器滤芯,加强过滤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闪蒸馏压力,提高闪蒸馏温度,让凝析油尽量被闪蒸出去。

另外,通过降低原料气进入分离器的温度,使用过滤器和三相分离器等,将天然气当中的重质组分尽可能的分离出来,确保发泡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4 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工艺计算的关键流程
首先确定几个基础参数。

进料气的流量以及进料气的温度、吸收塔的操作压力、进料气的组成或相对密度、要求的露点降或干气含水量。

在确定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进行工艺步骤计算,在计算时保证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应去除的水量、相应的三甘醇循环流量。

其次,进入吸收塔的三甘醇要选择使用最低浓度。

再次,要科学计算三甘醇贫液与富液换热器的操作尺寸。

然后,计算出气体、三甘醇换热器操作的尺寸。

最后,计算其过滤器尺寸,在对其使用的类型进行确定等。

只有明确各项工艺计算流程,才能为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的有效运作提供保障。

5 结语
针对以上内容,在实际的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中,也会发生工艺设备以及参数不确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必须要结合问题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完善的改良策略,确保三甘醇天然气脱水装置技术得到良好的运用和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工艺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9(4):50.
[2]王效东,李淑娇.浅谈三甘醇在天然气脱水过程中的损耗分析及应对方案[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7):54-55.
[3]王黎明,胡秀.三甘醇天然气脱水的研究[J].石化技术,2015(7):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