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日B. 月C. 明D. 早2. 《诗经》中的“风”是指?( )A. 风俗B. 风景C. 风格D. 风度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4. 下列哪个字属于多音字?( )A. 行B. 乐C. 长D. 得5.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唐宋元明清”?( )A. 秦B. 汉C. 魏D. 晋二、判断题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恨歌》。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杜甫的名言。
()三、填空题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字经》。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论语》。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自《庄子》。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3.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4. 请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5. 请简述《儒林外史》的社会意义。
五、应用题1. 请解释“望梅止渴”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 请解释“掩耳盗铃”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 请解释“画龙点睛”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4. 请解释“亡羊补牢”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5. 请解释“杯弓蛇影”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六、分析题1. 请分析《庐山谣》中的意象运用。
2. 请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七、实践操作题1. 请根据“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创作一幅春天的画面。
2. 请根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创作一幅冬天的画面。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云霄。
C.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个苹果大得像个篮球。
4.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勤奋学习”的?A. 画龙点睛B. 孜孜不倦C. 对牛弹琴D. 画蛇添足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朗读节奏?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3. “夸父追日”是一个关于勤奋的神话故事。
()4. 成语“掩耳盗铃”是形容人做事不考虑后果。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______》。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蓝”指的是______。
3.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桂林”位于中国的______省。
4. 《水浒传》中的“及时雨”指的是______。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特点。
5. 请解释“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寓意。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虽然……但是……”造一个句子。
2. 请用“如果……就……”造一个句子。
3. 请用“一边……一边……”造一个句子。
金太阳七年级期末考试题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mò mò guǎ yán)B. 荒无人烟(huāng wú rén yān)C.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D.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越来越美好。
B. 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C. 小明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
D.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因为生病而请假了。
3. 下列词语中,与“勤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勤奋B. 勤恳C. 勤劳D. 勤快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像一部电影一样精彩。
D. 这座楼高得像一座山一样。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
B. 花儿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跳舞。
C.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 小明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他成绩优异,品行端正。
C.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D. 这座楼高得像一座山一样,巍峨壮观。
7.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B.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C.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D.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七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水浒传》?A. 调虎离山B. 画龙点睛C. 对牛弹琴D. 虎头蛇尾5. 下列哪个字属于多音字?A. 行B. 乐C. 长D. 种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诗句。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4. 成语“掩耳盗铃”出自《战国策》。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美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 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_____________》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4.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5. “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是《论语》中的名言。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关系。
2. 请解释“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修辞手法。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4. 请解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5.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2. 请解释“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4. 请解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5. 请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
七年级试卷期末可打印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调和(hé)畅快(chàng)B. 潜伏(qián)恋恋不舍(liàn)气喘吁吁(xū)C. 残忍(cán)恣意(zì)振奋(zhèn)D. 倾斜(qīng)惊愕(è)纷至沓来(tà)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昨天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收获颇丰。
B. 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为人民服务。
D.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还赢得了荣誉。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一团火。
B.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她的声音悦耳动听,就像天籁之音。
D. 那座山就像一座巍峨的巨塔。
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毅力(yì lì)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B.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骄阳似火(jiāo yáng sì huǒ)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C.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D.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鸟语花香(niǎo yǔ huā xiāng)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小明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繁复杂翩翩起舞惊涛骇浪B. 蹒跚而行纷至沓来惊心动魄C. 精卫填海蹉跎岁月惊心动魄D. 恍若隔世蹉跎岁月惊涛骇浪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善于团结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D. 这部电影反映了我军的英雄事迹,深受观众好评。
3.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的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 下列成语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A. 三顾茅庐B. 望梅止渴C. 纸上谈兵D. 破釜沉舟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里的知识犹如一座宝库,等待我们去挖掘。
B. 他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了工作中。
C.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她的舞蹈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
6. 下列对联中,符合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要求的是()A. 上联:江山如画下联:岁月如歌B. 上联:日出东方红似火下联:月落西山白如霜C. 上联:海阔凭鱼跃下联:天高任鸟飞D. 上联:红梅傲雪报春来下联:绿柳含烟迎夏至7. 下列词语中,与“时光荏苒”意思相近的是()A. 日月如梭B. 光阴似箭C. 桃李满天下D. 时光如流水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雨中的花儿低垂着头,仿佛在哭泣。
B. 雪中的松树挺拔如剑,威风凛凛。
C. 河水在欢快地流淌,仿佛在唱着歌。
D.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向上。
B. 花儿红,柳儿绿,春天来了。
C. 雨声、风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七年级语文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日B. 月C. 明D. 早2.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词属于名词?( )A. 跑步B. 书包C. 美丽D. 学习4. 下列哪个句子是复合句?( )A. 春天来了。
B. 他正在读书。
C.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D. 我喜欢吃苹果。
5.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勤奋学习”的?( )A. 学富五车B. 刻苦铭心C. 废寝忘食D. 一心一意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小说。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
(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 )5.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的名言。
( )三、填空题1.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
2. “______,可以攻玉”是《诗经》中的名句。
3. “______,非一日之寒”是关于学习的名言。
4. “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
5. “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关于学习的名言。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成语”的含义。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请解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5. 请解释“诗”和“词”的区别。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手法写一个句子。
2. 请用“拟人”手法写一个句子。
3.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个句子。
4. 请用“夸张”手法写一个句子。
5. 请用“对偶”手法写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1. 请分析《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 请分析《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
七、实践操作题1. 请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短文。
2. 请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短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日B. 月C. 明D. 早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水滴石穿C. 不耻下问D. 一鸣惊人3. 《诗经》按内容分为哪三类?A. 风、雅、颂B. 诗、词、赋C. 赋、比、兴D. 风、雅、赋4. 下列哪个字属于会意字?A. 林B. 木C. 森D. 材5. 下列哪个字属于指事字?A. 上B. 下C. 中D. 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孟子》。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庄子》。
()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论语》。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观点。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不亦乐乎?”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______篇。
3. 成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其中“耻”字的意思是______。
4.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5.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意思是在任何三个人一起行走的情况下,都能找到我的老师。
其中“师”字的意思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解释“温故知新”的含义。
2. 请简要解释“水滴石穿”的含义。
3. 请简要解释“不耻下问”的含义。
4. 请简要解释“一鸣惊人”的含义。
5. 请简要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温故知新”造句。
2. 请用“水滴石穿”造句。
3. 请用“不耻下问”造句。
4. 请用“一鸣惊人”造句。
5. 请用“三人行,必有我师”造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词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晕.(yùn )簔.笠(suō)匿.笑(nì)人头攒.动(chuán)B.发髻.(jì)着.落(zhuó)莅.临(lì)水波粼粼..(lín)C.贮.蓄(zhù)粗犷.(guǎng)决.别(jué)人声顶.沸(dǐng)D.云宵.(xiāo)倜.傥(tì)菡.萏(hán)咄咄..逼人(du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B.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C.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D.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2分)A.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B.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复习,使我们可以从容地面对中考。
C.良好的心态是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加强对演出市场和演员的有效管理,文化部近日下发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C.人总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D.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绝不惹事;有事,绝不怕事。
5.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家君站在屋檐下,等待好友大驾光临”,其中“下”、“等待”都是动词,“家君”、“大驾”分别是敬辞、谦辞。
B.《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这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其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
6.阅读下面的语句,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
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7.古诗文默写。
(7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5)《峨眉山月歌》中抒发对好友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发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8.名著导读。
(6分)(1)《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体裁)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2分)(2)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不仅认识了他最感激的日本老师;还认识了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2分)(3)《朝花夕拾》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的散文是;鞭挞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的散文是。
(2分)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此句中的意象作简要赏析。
(2分)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5题。
(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②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读书》,有删改)【注释】①已:止,罢。
②已而:过后。
③曷:何,怎么,为什么。
④依:投靠。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相委.而去() (2)辄.默记()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冕因去. B.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C.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 D.下车引之.父怒挞之.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暮归,亡其牛,父怒,挞之。
14.甲文主要表现元方什么性格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什么品质?(4分)15.读完甲乙两文,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19题。
(13分)收集黑暗的人石兵穿过窄窄的街巷,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买卖。
与其他的生意人不同,他的买卖从夜晚开始。
每当夜晚来临,他就会离开家,沿着城市的缝隙一点点前行——他把那些高楼大厦与平坦街道间的九十度夹角处叫作城市的缝隙。
在他看来,只有在这条缝隙中讨生活的人,才有他要寻找的事物。
那天,他在一处缝隙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皮肤焦黄,神情委顿。
他走上前去,询问了几句话,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于是,他在年轻人旁边坐了下来,整整一个晚上,他都陪着年轻人一同仰望星空。
他一共发现了七颗流星,而年轻人在他的指引下同样看到了这七颗流星。
伴随着流星一颗颗划过苍穹,年轻人眼中的生机也开始变得蓬勃起来。
年轻人告诉他,自己家乡的星空更加干净,那里的星星像在村口的潭水中洗过一样,闪闪发亮晶莹欲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向往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他是不会抛开它们来到这儿的。
可是,这座城市太坚硬了,击碎了自己所有的勇气,只留下这一道黑暗的狭窄缝隙。
清晨,他离开时,年轻人已经睡着了。
他用力凝视着年轻人睫毛间凝结的细小露珠,发现那些露珠闪烁着微弱而坚定的光,他禁不住微笑起来。
这个夜晚,他知道了年轻人所有的经历,也告诉了年轻人自己的经历,两个人从不言不语到无话不谈,最后还扳手腕比了力气,又击掌为誓定下了关于未来的计划。
年轻人告诉他,这将是自己在这个缝隙中的最后一夜。
那一刻,他又成功地收集了一片黑暗。
还有一次,他在一个散发着恶臭的垃圾箱旁边,发现了一位衣着光鲜的中年人。
那个人满面油光宿醉未醒,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
他在中年人身边坐下,耐心地等着他醒来。
午夜,中年人醒了,他并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嘴里开始喃喃不休,他痛骂了那个背叛朋友与亲人的家伙,控诉着他的伪善与卑劣,并立誓要在他罪恶的脸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刀疤。
中年人一边说,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脸,痛哭不已。
他在一旁认真聆听着中年人含糊不清的话语,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最后,他摸索着将手探上了中年人脸上的伤疤,轻轻地对中年人说:这个刀疤一定是用一柄黑色的刀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身上有黑夜的味道,有些冷,也有些寂静。
中年人这才发现黑暗中还有一个人,他惊恐地看着那个人,却发现在无边的黑暗中,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感觉到一只手传递过来的温暖。
中年人是偎在他怀中睡去的,醒来时,那个拥有温暖怀抱的人已不知所终。
一切仿佛一场梦,但中年人依然清晰记得那人所说的话。
那人说:我用一夜的时光买去了你内心的黑暗,这笔买卖希望你能满意。
每一个黑夜,他的脚步周而复始,遇到的人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陷在缝隙中,心里都有一片黑暗值得他去赎买。
他也对所有在缝隙中被黑暗包裹的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是个收集黑暗的人,几年前因为一场眼疾,他的双眼只能感知微弱的光,而那时的他刚刚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抱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馆长。
后来,经过长长的煎熬与思虑,他发现,相对于阳光下的空无一物,自己在黑暗中反而更能看清一些事物,而这些黑暗的事物经由他的收集与过滤,会生发出一种深邃隽永的光。
于是,他决定做一个收集黑暗的人。
从此后,白天,他在图书馆听人读书,在黑暗中感受光明;夜晚,他在缝隙处给人讲故事,用光明救赎黑暗。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对那些被买走黑暗的人提及自己的名字叫博尔赫斯。
只有他自己明白,收集黑暗的人,是因为内心有光明。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22期,有改动)16.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博尔赫斯收集到的两种黑暗。
(3分)17.第3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18.结合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11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19.文中的博尔赫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分)(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0-23题。
(12分)想起雪湖藕徐迅想起家乡的雪湖藕。
炎炎夏日里,想起雪湖,就有丝丝的清凉袭上心来;就感觉荷叶田田,莲花过人头,有人摇着小船,“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起那藕,就有无数白胖胖、粉嘟嘟的小手晃在眼前,有一种“儿童拍手争相问,一枝莲蓬值几钱”的诗意。
当然这不是诗,也不是引用——有朋友写美食,写到藕,有藕记、偶记之语……我这是偶然想起。
家乡的雪湖藕产自县城之南。
城南除了雪湖,还有南湖、学湖。
三湖连在一起,都产藕,藕名都叫雪湖藕。
雪湖藕九孔十三丝(一般的藕是七孔),说是珍品。
据传,当年朱元璋大战陈友谅,路过此地还留下了佳话,说他品尝雪湖藕时,当一位少女捧上藕,他见少女宛如出水芙蓉,楚楚可人,又见雪湖藕洁白如玉,细嫩光润,似美女手臂,风情万种,不禁脱口而出:“一弯西子臂。
”但求下联,岂知身边文武无一人能对。
不料,那少女不慌不忙答道:“七窍比干心。
”对联以“一弯”“西子”喻雪湖藕之表,用“七窍”“比干”喻雪湖藕之里,又巧嵌了两位古人名。
朱元璋细细品味,心里暗暗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