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生产技术_第三章,家禽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基础

合集下载

(禽生产学课件)第一节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禽生产学课件)第一节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第三章 家禽的品种和育种
●品种是决定家禽生产性能遗传潜力的基础; ●繁育是品种的遗传潜力发挥和种质利用的基本 途径。
(一) 家禽品种的分类
家禽的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 下,利用某些特定群体,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手段选育 出来的、具有一定生物学和经济学特点的家禽类群。 其主要性状比较一致,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符合人类的 一定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现代养禽业的支柱—七大体系
1.良种繁育体系 2.饲料工业体系 3.禽病防治体系 4.禽舍设备供应体系 5.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生产成绩=(品种+饲料 +环境)*管理 6.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体系 7.防止环境污染
其他, 5%
环境与设备, 10%
繁殖与行为, 10%
营养, 20%
疾病, 15%
遗传育种, 40%
4、 杂交繁育体系的优点
② 加速新品种选育进展
----家禽育种同时要选择提高多个性状,有些性状存 在负相关(如产蛋量与蛋重,体重与蛋料比等),故 一个纯系要同时改良多个性状非常困难。若将这些负 相关性状分散到不同纯系中作为主要选育目标,形成 各具特色纯系,最后通过杂交集合各纯系优点于杂种 后代中,即加快了品种选育进展。
①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s) 原产于意大利。主 要是单冠白来航鸡,属轻型白壳蛋鸡的优秀品种。
②洛岛红鸡 (Rhode Island Reds) 产于美国。有单冠和 玫瑰冠两个品变种。羽色深红色,目前广泛应用于 褐壳蛋鸡配套系的父系。利用其特有的伴性金色羽 基因,通过特定杂交方式实现后代雏鸡的雌雄自别 。
③新汉夏鸡(New Hampshires) 育成于美国新汉夏 州。由洛岛红改良选育而成。羽色较洛岛红浅,在 现代蛋鸡育种中起一定作用。冠形为单冠。

畜牧学(扬州大学)禽生产学部分-第三章家禽育种

畜牧学(扬州大学)禽生产学部分-第三章家禽育种

家禽的育种一、良种繁育体系1.良种繁育体系把品种资源、纯系培育、配合力测定、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配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叫良种繁育体系。

该体系规模不固定,但环节不可缺少,含保种、育种和制种。

2.体系组成现代良种鸡的繁育包括复杂的育种、保种及制种。

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由育种体系、制种体系和随机抽样性能测验体系三部分组成。

(1)保种与育种(括品种场和育种场两部分)①品种场是基因库,其任务是收集、保存各种鸡品种、品系,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品系和国内的优良地方品种;进行繁殖、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状况,确定可能利用的基因,提供育种素材。

保种:对原始保种的素材或育成的品系或配套种的原种进行保种。

目的是保持群体的各类基因频率,实现随机交配,避免近交,后代选留时实行各家系等量选留或子代合并选留。

②育种场利用品种场提供的育种素材,选育或合成具有突出特点的专门化高产品系并进行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的配套组合,供生产上使用。

场内的工作纯粹是育种技术工作,指选择亲本、指定配偶,利用各种选育方法选育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确定各品系在配套组合中的位置,即探索和利用已知的遗传规律进行系统选择以达到选育目标的过程。

其遗传效应是改变基因频率,通过杂交→近交→杂交的方法。

第一次杂交是丰富基因频率,近交是育种过程,再杂交是配合力测定。

(2)制种将育种体系培育出的各专门化品系,已经配合力测定找出的最优杂交配套组合,完全按育种体系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进行杂交制种,直至生产出商品代。

制种体系包括原种场和各级繁殖场。

繁殖场可分为一级繁殖场(或称一级杂交场)和二级繁殖场(二级杂交场)。

各场的性质和任务分述如下:①原种场(曾祖代场)是整个制种体系的核心,其任务是饲养育种场提供的配套原种或配套纯系,进行纯繁制种。

为一级繁殖场提供祖代种鸡。

原种场除纯繁制种外,还需要对原种配套系进行纯繁保种。

因此,还必须对原种配套系的各纯系进行选育提高工作。

家禽生产技术 第三章,家禽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基础PPT课件

家禽生产技术 第三章,家禽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基础PPT课件

1.第一次选择
⑴鸡:在6—8周龄时进行 要求符合品种外貌特征,健康活泼,发育良好,
性征明显的个体. 淘汰生长发育不良,有缺陷的个体. 选留以公母比列为1:8—10左右(自然交配). 具体准确的数量要以禽种经济用途和配种方
法确定.
1.第一次选择(续)
⑵鸭:在6—8周龄时进行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者.公母比例分别见肉鸭或
2.使用年限:鸡一般使用一年,鸭使用一年,鹅使用4年.
三,家禽的自然交配
1.大群配种 鸡一般群体为100—200只,鸭以200—400只
为一群,按比例放入公禽. 2.小群配种 一个单间放入一只公禽,配与母禽,配自闭产蛋
箱. 小群配种在现在少用,转用人工授精进行家系
测定.
四,家禽的人工授精技术
1.人工授精的优越性 ⑴扩大公母比例; ⑵提高育种效果; ⑶充分利
第二节 家禽的良种繁育
一.家禽繁育基本方法 1.选种方法; 2.家禽繁育
二.现代家禽繁育的特点 三.家禽繁育体系
本节内容参见前导课≪畜禽繁殖与改良≫
第三节,家禽的配种技术
一.种公禽的选择 种公禽的质量对种蛋的受精率有很大的影响;单只种
公禽对禽群的种质贡献比单只母禽的种质贡献影 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种公禽的选择. 第一次选择要结合肉禽上市提前进行,特别是快大鸡, 要求提前限饲的;蛋用型鸡在出壳时已鉴别而减少 了育雄雏,不需考虑上市安排.及时限饲可节约饲料. 第二次和第三次选择主要是种质选择,淘汰量不多.
用优秀种源; ⑷便于净化; ⑸减少种禽死亡; ⑹方便交还种源; ⑺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2.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⑴采精前准备 ①公禽的训练 ②器具准备
⑵采精技术 ①保定 ②固定采精杯 ③按摩 ④采精

家禽生产学本科生课件(家禽品种)

家禽生产学本科生课件(家禽品种)
29.9
繁殖性能:开产180-190 d,年产蛋数 200个以上,有就巢性。
6
第一节 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一、家禽品种(标准、地方和商业品种) (一)鸡的品种
1、鸡的标准品种 (3)横斑洛克鸡(Barred Plymouth Rocks) (4)白科尼什鸡(White Cornish) (5)澳洲黑鸡(Australorps)
(2)洛岛红(Rhode Island Reds)
育成于美国东海岸的洛德岛州。
目前广泛用于褐壳蛋鸡生产,用作父系,利用
其伴性金色羽基因,自别雌雄。上海、北京、河北保
种。
蛋重 (g)
蛋形指数
蛋壳强度 (kg/cm2)
蛋壳厚度 (mm)
蛋壳色泽
56.8
1.32
2.99
0.44
褐色
哈氏单位 62.6
蛋黄比率 (%)
7
第一节 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一、家禽品种(标准、地方和商业品种) (一)鸡的品种
2、鸡的地方品种 (1)仙居鸡
蛋重 (g)
42.7
蛋形指数 1.30
蛋壳强度 (kg/cm2)
3.20
蛋壳厚度 (mm)
0.29
蛋壳色泽 浅褐色
哈氏单位 81.2
蛋黄比率 (%)
34.9
繁殖性能:开产145 d,66周龄产蛋数 172个以上,弱就巢性。
蛋形指数 1.35
蛋壳强度 (kg/cm2)
3.50
蛋壳厚度 (mm)
0.38
蛋壳色泽 白色
哈氏单位 73.0
蛋黄比率 (%)
30.4
繁殖性能:开产140-150 d,年产蛋数 200~300 个,无就巢性。

(生产管理知识)家禽生产学基础

(生产管理知识)家禽生产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家禽:经人类长期驯养,在家养条件下能生存、繁衍,并具有一定价值的鸟纲动物,统称为家禽。

P1家禽生产学:研究家禽的生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遗传、育种、营养、饲养、生产管理和产品处理加工等的理论和实践过程的科学。

P1家禽业:从事家禽的生产经营的行业(Poultry Industry)。

P1现代家禽业:是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由良种繁育体系、饲料工业体系、禽病防治体系、禽舍设备供应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体系、环境控制体系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系统工程。

P1品种:经选育形成的、具有特殊和相似的外形及大致相同的生产性能。

P3品变种:在家禽品种中,按羽色和冠形分为不同的类群。

P3配套系:是在标准品种(或地方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出的、具有突出的生产性能及特定商业代号的高产群体,也称为商用品系(commercial strain或variety)或商业品种。

P4纯系:在家禽育种中,育种群在闭锁继代选育5代以后,有利基因的频率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形成了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就可称为纯系、简称为纯系。

P8排卵:滤泡成熟、破裂,卵子与卵黄从滤泡排出、掉入腹腔、然后被输卵管接纳的过程。

P9产蛋:禽蛋在输卵管中形成、自阴道翻出泄殖腔外的过程。

P9家禽环境:广义:影响家禽生长、发育、繁殖、生产等的一切外界条件、境遇和因素。

狭义概念:指气温、气湿、气流、光照、空气中所含的有害气体、灰尘与微生物等小气侯状况以及管理方式等家禽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

P16 人工强制换羽:是采取人为强制性方法,给鸡以突然应激,造成新陈代谢紊乱,营养供应不足,使鸡迅速换羽后快速恢复产蛋的措施。

P19应激:是指家禽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P20逆境:逆境是指家禽所处的不良境遇。

P20育成鸡:育雏结束后至种鸡或产蛋鸡开产前这一阶段的鸡,又称后备鸡。

《禽生产学》课程标准

《禽生产学》课程标准

《禽生产学》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名称:禽生产学课程类别:必修适用对象:《动物科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学分: 4(理论与实验)+1(教学实习)参考学时: 64+20一、课程定位和性质1、课程地位《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研究家禽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特性、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的理论和生产过程的科学。

它随着养禽业的发展而发展,养禽业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正是《禽生产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通过《禽生产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养禽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了解优良家禽品种及育种技术,掌握从孵化到育雏期、育成期、成年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和饲料配合等各个环节的先进技术,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和家禽生产研究奠定基础。

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学》、《畜禽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育学》、《动物微生物学》等。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禽生产学》的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是基于“以实际生产流程为导向”,根据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以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并按养禽生产过程和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

2、项目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是以家禽生产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本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

鸡生蛋、蛋孵鸡、雏鸡长大后再生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这一循环过程,产出大量的商品蛋、商品肉鸡或种鸡,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课程按这一生产流程的各环节设计教学模块,分为概述、品种繁育、孵化、蛋鸡生产、肉鸡生产、水禽生产和综合实践7个教学模块。

3、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由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排序。

本课程根据家禽生产环节来设计学习情景,结合生产实际又不脱离教材。

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全过程指导,内容新颖,操作规范,实用性强。

《家禽生产》学习指南

《家禽生产》学习指南

《家禽生产》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和任务《家禽生产》是畜牧兽医类专业核心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畜牧生产领域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针对家禽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社会技术服务等岗位所需的技能,是一门重要的岗位工种职业技术课程;该课程与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等前导课程相衔接,对后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该课程90学时,在三年制高职生第5学期开设,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养禽场实践1个月,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家禽的饲养管理、良种繁育、产品安全、环境保护、禽病预防及禽场的经营管理能力,达到劳动部颁布的家禽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中有关家禽生产部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通过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通过“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创业的素质,为畜牧生产培养合格的饲养人员、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二.课程学习途径1. 多媒体课件学习。

课题组在广泛搜集素材、资料基础上,制作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紧紧围绕从禽场的选择与设计、良种繁育、蛋种鸡生产、肉鸡生产、水禽生产、禽场综合防制技术、禽场经营管理7个项目,26个任务设置,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巩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 视频资料学习。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新更全的现代家禽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课程组精心挑选了一些国内外现代化家禽生产方面的视频资料、行业企业案例,在任务教学过程中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家禽生产管理的直观认识。

3. 课程网站。

课程建有课程网站,网站配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动画、在线测试等丰富资源,资源生动、形象,弥补了现场教学的不足,学习者可以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可以互相沟通,提高学习效果。

4. 实训基地现场学习。

本课程目前已配套了多功能实训室,校内建有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两个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稳定在20家左右,并以规章制度和合作协议的形式确保基地的有效性,保障了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 第一节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

第二章 第一节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

3、蛋壳颜色
•分类:白壳、褐壳、浅褐壳、绿壳(O) •褐壳的遗传力:较高(0.30以上) •影响因素:时间、产蛋量、 杂交
4、蛋白品质
用浓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表示 浓蛋白高度或哈氏单位(Haug Unit)计算公式
H.U.= 100ln(H-1.7W0.37+7.6)/ ln10
H:浓蛋白高度(mm) W:蛋重(g) 平均遗传力:0.4,选择有效。 影响因素:存放时间与温度、饲料、疾病等。
( 4 )全净膛重:去掉所有内脏(只保留肺、肾)、
腹脂及头脚(鸭鹅保留头颈脚)的重量。
( 5 )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心、肝(去胆)、腺胃
肌胃 (去角膜及内容物)、腹脂及头颈脚。
2、屠体缺陷
•主要缺陷有龙骨弯曲、胸部囊肿和绿肌病(DMS) •这些缺陷发生率高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与饲养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都有关。 •与肉鸡早期生长速度不断提高有关。
•范围0.72~0.76(1.32~1.39),有品种差异。
•遗传力0.25~0.5
2、蛋壳强度
•对收集及运输意义重大。 •蛋壳强度测定方法:蛋壳破碎强度计、蛋壳厚度计 •蛋壳强度不但与蛋壳平均厚度密切相关,也与蛋壳厚 度的均匀性有关。 •蛋壳强度的遗传力0.3—0.4,育种时选择有效。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 、应激因素(疾病)、药物、 饲料Ca
第一节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
• 产蛋性状
• 肉用性状
• 生理性状 • 伴性性状 • 其它性状
一、产蛋性状
(一)产蛋量
1、群体产蛋数
(1)入舍鸡产蛋数 =
产蛋总数 入舍鸡数
入舍鸡产蛋数综合体现了鸡群的产蛋能力及存活 率高低,较客观的和准确地在群体水平上反映出鸡 群的实际生产水平及生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 及繁育基础
了解家禽主要经济性状;了解家禽 繁殖特点;掌握家禽繁殖技术。
第一节,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
一.生活力性状 1.育雏率(或成活率)
育雏期末成活数 育雏率 = ×100% 入舍雏鸡数 2.育成禽成活率
育成期末成活数 育成禽成活率 = ×100% 育雏期末入舍雏鸡数
3.产蛋期母禽成活率
第三节,家禽的配种技术
一.种公禽的选择 种公禽的质量对种蛋的受精率有很大的影响;单只种 公禽对禽群的种质贡献比单只母禽的种质贡献影 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种公禽的选择. . . 第一次选择要结合肉禽上市提前进行,特别是快大鸡, 要求提前限饲的;蛋用型鸡在出壳时已鉴别而减少 了育雄雏,不需考虑上市安排.及时限饲可节约饲料. ˛J#˛ 选择 种质选择,淘 多.
四.肉用性状(续)
3.屠宰率 ⑴屠 ; ⑵ 4.屠 质 净膛 ; ⑶ 净膛
屠宰分割肉
1,
五.饲料转化率
1.产蛋期料蛋比: 每产1公斤蛋所消耗的饲料量 2.肉用仔禽耗料比: 每增重1公斤体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第二节 家禽的良种繁育
一.家禽繁育基本方法 1.选种方法; 2.家禽繁育 二.现代家禽繁育的特点 三.家禽繁育体系 本节内容参见前导课≪ 禽 与改 ≫
1.人工授精的优越性 ⑴扩大公 ; ⑵ 高 种 果; ⑶ 优 种 ;⑷ 净 ; ⑸减 种禽 ⑹ 交还种 ; ⑺ 简 ,
; .
2.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⑴ 备 ①公禽 训练 ②器具 备 ⑵ 技术 ① ②固 ③ ④
2.鸡的人工授精技术(续)
⑶ 项及 频 ⑷输 技术 领 ⑸ 质评 ① 颜 ;② ;③ 度; ④ ;⑤ PH值. 3. 响 ⑴ 质 ;⑵ 禽健康状况;⑶输 技术; ⑷气 ;⑸种禽年龄;⑹其 饲
1.第一次选择
⑴鸡: 求 淘 选 具 6—8 龄时进 种 ,健康 泼,发 , 显 个 . 长发 , 缺 个 . 公 为1:8—10 ( 交 ). 数 禽种经济 途 种 .
1.第一次选择(续)
⑵鸭: 6—8 龄时进 选择 长发 .公 别见 鸭 蛋鸭. ⑶鹅: 雏结 进 . 选 适 、 种 、 长 、健康 个 . 选 公 : 种,公 1:4-5; ,1:3-4. 大 ,公 约1:2-3.

①性成熟 ②产蛋强度 ③产蛋 续 ④ ⑤冬
响产蛋
三.产蛋性状(续)
2.蛋重 ⑴平均蛋重:育种场通常采用称测初产蛋重、 300日龄蛋重和500日龄蛋重来衡量个体平 均蛋重。方法是在上述时间连续称测三枚 蛋,求其平均数。异常蛋除外。 ⑵总蛋重: 总蛋重(kg)= 【平均蛋重(g)X平均产蛋量】
三.产蛋性状(续)
2.使用年限:鸡一般使用一年,鸭使用一年,鹅使用4年.
三,家禽的自然交配
1.大群配种 鸡一般群体为100—200只,鸭以200—400只 为一群,按比例放入公禽. 2.小群配种 一个单间放入一只公禽,配与母禽,配自闭产蛋 箱. 小群配种在现在少用,转用人工授精进行家系 测定.
四,家禽的人工授精技术
3.蛋的品质:包括蛋壳品质和蛋内部品质. ⑴蛋壳 质 ①蛋 数:蛋 长径与短径 值. ②蛋壳强度 ③蛋壳 度 ④蛋 对 度 ⑤蛋壳 泽
蛋外形:过长形与正常形
过长
蛋外形:过小形与正常形
小且圆
⑵蛋
①蛋白浓度 ②蛋黄色泽:加苏丹红的 蛋黄与正常蛋黄比较 ③血斑和肉斑


四.肉用性状
评定家禽产肉性能主要有生长速度、体重、 屠宰率和屠体品质. 1.生长速度:肉用仔禽生产主要是利用早期生 长快的特点,缩短饲养时间,减少饲料成本,节 省人力和周转金等. 2.体重:

结束
1
2.第二次选择
⑴鸡: ⑵鸭: ⑶鹅: 18-20 龄结 转群工 24-28 龄进 . 10-12 龄进 . 进 .
3. 选择 ⑴鸡: 20-22 龄进 ,看公鸡 状况. ⑵鹅: 开产 进 选 .
Hale Waihona Puke 群应二,种禽生产配偶比例及使用年限
1.配偶比例 品种 轻型鸡 中型鸡 肉用种鸡 轻型鸭 公母配比 1:(12~15) 1:(10~12) 1:(8~10) 1:(15~20) 品种 中型鸭 肉用种鸭 鹅 火鸡 公母配比 1:(10~15) 1:(8~10) 1:(4~6) 1:(10~12)
入舍母禽数 − (死亡数 + 淘汰数) 母禽存活率 = ×100% 入舍母禽数
二.繁殖力性状
1.受精率
受精蛋数 受精率 = × 100% 入孵蛋数
2.孵化率:有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两种。 其中入孵蛋孵化率更直接反映种禽场的生产成果。
出雏数 入孵蛋孵化率 = ×100% 入孵蛋数
二.繁殖力性状(续)
3.种蛋合格率
合格种蛋数 种蛋合格率 = ×100% 产蛋总数
4.健雏数
健雏数 健雏率 = ×100% 出雏数
三.产蛋性状
1.产蛋量:是蛋用禽和种禽最重要的生产性 能。 ⑴产蛋 计 :产蛋量是指母鸡在统计期 内的产蛋数量。通常统计开产后60日龄、 300日龄、 500日龄产蛋量。 ①入舍母鸡产蛋量(枚/只) ②饲养只日产蛋量(枚/只) ⑵产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