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轨迹调查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调研报告

展示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实践调研—调研报告为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了解社会对艺术类高职院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对我院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择业就业意向与供需特点,如毕业生分布的区域、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在岗的稳定率,毕业生在企业、部门的发展情况,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结合度等,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做准备。
视觉传达系党总支、分团委决定在2011年寒假期间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寒假“毕业生就业、创业调研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社会相关资源,结合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的需求,利用学院已经建立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扎实开展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我院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习见习机会。
此次我系社会实践团队针对我院视觉传达系展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以及创业方面进行实践调研。
一、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概况(一)活动主题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服务在校生德育双馨(二)团队名称视觉传达系“毕业之声”实践调研团(三)会展方向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践调研团组织人员名单顾问:团长:领队:张玉琴(分团委学生副书记)南京调研分队队长:姜晓玥(系学生会主席助理)副队长:车雅静队员:张玉琴、戴萱、马荣杰、11级优秀学生苏州调研分队队长:万纯一(院社团联副主席);副队长:余渊队员:龚奚、11级优秀学生徐州调研分队队长:于倩倩(学生党员、系分团委组织部长)副队长:杜子辉队员:王麦浓等(四)活动内容1、首先是分别从05、06、07、08级展示专业学生中各抽取30位毕业生作为调查的目标人群,采用的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一些他们的近况,了解展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发展的趋势,以及获得一些对于在校生有帮助的就业信息、创业经验。
2、从调查的目标人群中挑选苏南,苏北,苏中三个地区2-3名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作为我们走访调查的对象。
3、三个小分队成员对自己该区域的走访对象进行专题的采访。
4、收集、整理资料,得出调查报告并展示会展方向毕业生就业实践调研成果,得出调研的总结,展示给我们的学院全体同学看,同时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当前高校的热门专业,承载着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了解他们当前的工作状态,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为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就业调查分析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调查1.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查共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98%。
此外,笔者实地走访了多家用人单位,查阅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等10余所高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掌握了846名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信息。
毕业生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状况、工作满意度、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等。
用人单位的调研信息主要包括单位用人标准及人才需求趋势、对学校人才培养等环节的评价等信息。
2.学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析。
从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255名毕业生中,以各种形式就业的为245人,另有10人尚未就业,就业率为96%。
从查阅的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来看,846名学生中共有784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3%。
从两组数据上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保持在90%以上,在各高校公布的专业就业率上位居前列。
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也是本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问卷显示,245名已就业学生中,灵活就业占绝大多数,达到90%。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仅为7%,另有3%的学生选择升学深造。
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的信息与调查问卷结果相似,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灵活就业为主。
846名学生中,考研或者专接本的学生只有21人。
这一方面体现出设计专业的就业情况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继续深造兴趣不大。
3.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单位性质分析。
在当前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否适应和胜任单位的要求,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信息。
从调查掌握的信息来看,设计行业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成为近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特点,寻找适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方法,对做好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标签:就业跟踪调查;就业问题;社会需求1 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笔者任教的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为例,在2010年11月-2011年4月期间,通过实地回访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回访毕业生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共有两届艺术设计类本科毕业生,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共计253人。
两届毕业生当年的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86%和979%。
此次跟踪调查共寄出《毕业生跟踪调查表》253封,截止到2011年4月15日收回调查表219份。
经过跟踪调查,两届本科毕业生中有789%离开原工作单位,211%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378%从事工作脱离艺术设计类专业,58%自主创业,121%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有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设计就业率持续上升,但灵活就业率偏高,稳定性不足。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有70%-75%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
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门槛较低,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走高,主要就业渠道有:广告设计公司、工程装饰公司、文化传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艺术培训机构等,这些公司大多都是私营企业,还有一些毕业生进入运输公司、物流公司、电子公司的相关岗位。
只有少部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进入国企和党政机关就业的也只是少部分。
相当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以尝试性的心态在就业。
通过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其就业的灵活性大,稳定性不足,出现频繁跳槽换岗的现象,这与艺术类毕业生的个性特点有一定的关联,思想前卫,不愿意受到束缚,喜欢挑战和尝试新的事物。
(2)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落差过大。
艺术就业调研报告

艺术就业调研报告艺术就业调研报告一、引言艺术行业作为一个对创意和创造力有很高要求的行业,一直以来都备受青年人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前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
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艺术的重视,艺术行业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和家长对艺术就业的不了解和担心仍然存在。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近五年内从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结果1. 85%的受访者表示在毕业后找到了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其中40%的人在毕业后不久就找到了工作,45%的人则是通过一年以内的时间找到了工作。
2. 受访者中约7%的人选择了创业,并相对成功地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或画廊等。
3. 在就业形式上,59%的受访者选择了固定职位,33%的人选择了从事自由职业,剩下的则选择了打零工、兼职等形式。
4. 就业行业方面,媒体文化传播行业是最受欢迎的就业领域,约32%的受访者进入了这一行业;其次是教育培训行业,有28%的人选择了从师或教书;艺术创作行业有25%的人进入,包括美术馆、画廊、设计公司等。
五、讨论1. 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较好,大部分毕业生能找到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就业率较高。
2. 创业对于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固定职位和从事自由职业是艺术专业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形式,而打零工、兼职等形式相对较少。
4. 媒体文化传播行业是最受欢迎的就业领域,反映出公共艺术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
5. 就业前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影视动画、游戏设计等数字艺术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艺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六、建议1. 加强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增强就业竞争力。
2. 鼓励艺术专业毕业生多参与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提升个人艺术能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研究,旨在分析当前相关背景、目的及意义。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就业现状面临各种挑战,其中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习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多方面的对策措施。
在结论部分将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支持,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意向,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对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实习、专业技能、竞争力、综合分析、建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艺术设计行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职业规划和就业期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情况,并分析影响其就业意向的因素,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提升。
通过对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对影响其就业意向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就业态度和需求,为未来的专业培养和就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探讨实习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本研究旨在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和更有效的竞争力。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这一问题在未来几年内会更加严重。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今后几年这种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就业岗位上,二是在就业方式上。
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本人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有六大原因: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比去年增加22%,因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就业市场上各种职位的空缺越来越少,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也就成了廉价劳动力。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
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诈骗成分,最怕的就是不但工作没找到,反而别不法份子坑了一笔。
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高校专业设置错位,教育质量下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艺术教育一直被视作一种优质的教育,但艺术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艺术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探讨艺术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为促进艺术生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近年来毕业的艺术生。
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情况、职业发展需求等内容。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0份。
三、就业情况分析1. 就业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艺术生就业率为70%。
其中,47%的艺术生在毕业后的一年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23%的艺术生在毕业后的两年内就业,而剩余30%的艺术生尚未找到稳定的工作。
2. 就业领域调查显示,艺术生就业领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文化创意行业:占比34%。
艺术生在影视、广告、设计等行业找到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 教育行业:占比27%。
部分艺术生选择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如美术教师或艺术辅导员。
- 自由职业:占比19%。
有不少艺术生选择成为自主创业者或自由艺术家,开拓个人发展空间。
- 其他行业:占比20%。
少部分艺术生选择投身于非艺术领域,如销售、市场、行政等职位。
3. 就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就业满意度方面,62%的艺术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而有38%的艺术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表示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
其中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薪资低、岗位不匹配以及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
四、职业发展需求1. 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7%的艺术生表示有意愿继续深造或接受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2. 职业规划需求约83%的艺术生认为制定职业规划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帮助,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3. 创业需求有超过一半的艺术生表示对创业或自主创造有兴趣,他们希望得到相关的创业支持和培训。
五、政策建议基于对艺术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促进艺术生的职业发展:1. 加强艺术教育,提升艺术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于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关于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课题组成员:申x、林x、段xx、林xx、刘xx引言2008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了《2004—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涉及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等十几个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据显示,艺术类部分专业就业率低于60%。
近年来,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极大的影响。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指出,美术学、音乐学等这些艺术类专业往往“看上去很美”,却是失业率最高专业。
这与这两个专业的供过于求,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艺术类劳动力市场自身特点造成的就业困难,也有高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也有艺术类毕业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艺术类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长缓慢, 艺术类毕业生因为学习期间花费较普通高校生多出许多,因此就业期望值也普遍较高,就业状况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们在付出高额教育成本后面临的是严峻的就业现实,就业难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毕业就等于失业”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为了及时准确了解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的特点,分析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及影响程度,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影响。
通过此次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艺术类毕业生的供需关系,帮助艺术类毕业生尽快认识自我,促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提供参考。
因此,我们提出展开,“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研究过程1.研究对象:各学校艺术类本、专科大学毕业生2.研究地点:网上调查(第一调查网)、xxxx学院(各艺术类的学院)3.研究人数:调查问卷共回收418份4.研究时间:2012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5.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拦截式访问、上门访问三种方式同时收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轨迹调查研究
作者:王永亮王豆豆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46期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因所处的工科背景,在全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大背景下,有其特殊性。
本文通过对工科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轨迹的跟踪,总结出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从而为艺术类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目的及对象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火爆,许多院校纷纷增设相关专业,因此,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但就业率并不高。
当前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游戏策划、设计等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均为紧缺人才。
究其原因是设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设计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产生脱节,我国现行的艺术教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艺术类就业者的需求,直观表现就是毕业生人数多,社会需求缺口大,但就业率低。
笔者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790名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开展调研。
选取2004(入学年份)级、2005级、2006级三个年级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摄影、雕塑等四个专业,通过调研走访、电话、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从2008年至2012年4年内,对毕业后三年内就业形式、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单位更换等情况进行统计。
二、调研内容
1.艺术类学生就业形式及特点
随着“艺考热”的升温,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缓慢,这就导致供给远大于需求。
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以至单一的就业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同时,因为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的原因,艺术类学生就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工作合约的随意性。
设计企业更愿意雇佣“短工”型员工。
毕业生大都不愿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对他们来说,只要有活干有报酬即可。
二是毕业生就业后流动性大。
艺术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随意性,给以后择业和更换工作带来了方便,他们可以不停地更换工作单位。
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艺术类学生就业形式的多样性。
笔者结合实际,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形式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统计:正常签约、升学、出国、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主动待业。
2.艺术类学生就业单位性质及其特点
艺术类学生就业的单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根植于国有企业中。
一些传统国有企业业务进一步细化,成立以设计类为主的设计公司,服务于房地产开发等主流产业或者自负盈亏。
这类公司规模一般较大,可同时接纳多人就业,待遇较好,工作相对稳定。
二是民间资本注资企业。
民营资本看到设计艺术类行业发展前景,纷纷成立与艺术相关的公司,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赚取更大利润。
这类公司一般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规模中等,对于离家较近的毕业生,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合资企业。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些跨国企业,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纷纷在东南沿海及内陆等发达城市设立分公司,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开发国内艺术设计市场,这类公司规模适中,待遇适中,管理现代化,设计水平相对较高,是想进一步专业学习的就业者理想的就业单位。
四是私人企业。
多数私人企业都是曾经的从业人员,经过多年从业经验的积累,自立门户,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这类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待遇不等,员工生活保障一般,人员流动性大。
结合调研实际,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统计:国企、民营企业、外企、个人企业、其它。
3.艺术类学生就业地域及特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尚不平衡。
东南沿海利用地域优势,使得经济首先高速发展。
社会对外来审美和自身审美的需求就早于中部及西部地区,艺术设计类公司最多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地域相对集中性。
近几年,随着内陆经济的迎头赶上,艺术类设计企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结合调研实际,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地域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统计:东南沿海、中部区域、西部区域。
三、调研结果
1.就业方式
(1)三个年级初次就业方式以签约为主,约占到就业总体的近90%。
(2)升学人数和出国人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考研率比工业设计、摄影、雕塑都高。
(3)灵活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雕塑、摄影比较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次之,工业设计人数最少。
(4)本专业就业人数中,工业设计专业人数最多,其次是环境艺术设计和摄影,雕塑人数最少。
(5)2009年本专业就业人数有明显减少,往后逐年变好。
2008年以后,出国人数和自主创业人数有增加趋势。
2.单位性质
(1)国营企业人数在就业比例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随着毕业年限增加,出现增高趋势。
民营和私企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2)外企就业比例偏低,每个年级随着就业年眼增加都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个人企业就业随着毕业年限增加越来越高。
(3)工业设计专业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营企业就业比例相对较高。
摄影、雕塑专业随着毕业年限增加私企和个人企业就业比例越来越高。
3.就业区域
(1)三个年级四个专业的就业主要区域还是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占到就业总数的80%左右。
(2)随着就业年限的增加,东部就业人数有向中部及西部转移的趋势。
(3)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就业还是以东部和中部为主,占到就业总数90%。
摄影和雕塑专业就业数量东部和中、西部大约持平,甚至出现向中西部转移趋势。
三、结论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源的相对集中决定了我院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地域的特点—东南沿海为主,家乡就业为主。
近几年逐渐向中西部区域偏移。
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
出国、升学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就业渠道也慢慢进入多元化。
2.学院优势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内认同度更高,就业质量更好、更加集中在东南沿海。
工业设计专业就业也集中在东中部区域。
这两个专业更应该立足国际、国内一流前沿,下大力气紧跟专业学科发展潮流,提高培养符合这一区域就业的毕业生质量。
就业重点也应立足东南沿海,辐射中西部地区。
摄影、雕塑毕业生多在中西部区域就业。
这两个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重点应立足服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家乡。
3.通过调研发现,毕业上反应更多的是课堂教学与工作实际的脱节问题。
国家现把本科教育的重点放在宽口径、重素质教育上,这就使得本科毕业生在校内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的脱节。
增加实习机会,改善课堂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找到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谷鹏 . 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思考 [J]. 商情,2014(6):116.
[2]李云先 .新形势下艺术类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探索 [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9(2):51
[3]陈婧,孙盛.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体系的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9).
[4]蒋小燕,周奕.关于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与思考 [J].科技传播,2010,(4).
作者简介
第一作简介:王永亮(1978.11-),男,汉族,山东寿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王豆豆(1989.9-),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