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读书笔记(通用5篇)

滇越铁路读书笔记(通用5篇)滇越铁路读书笔记篇1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和旅游的交汇点背景概述:滇越铁路是中国云南省和越南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
这条铁路始建于1904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于1910年全线通车。
它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一条铁路。
深入分析:滇越铁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条铁路连接了云南和越南的许多著名景点,如丽江、大理、昆明等。
同时,这条铁路也是云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滇越铁路在维护和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个人观点:作为一个旅行者,我对滇越铁路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有着深刻的感受。
它不仅是一条交通干线,更是一个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在乘坐这条铁路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云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同时,我也意识到,保护和维护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一些铁路线路,滇越铁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为突出。
例如,法国的米轨铁路虽然也是历史悠久的线路,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不如滇越铁路丰富。
此外,滇越铁路与其他国家的铁路线路相比,其维护和运营状况也更为良好。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滇越铁路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和旅游价值丰富的铁路线路。
滇越铁路读书笔记篇2滇越铁路,这是一条跨越中国云南和越南的铁路线,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都非常重大,因此我选择了它作为我的研究对象。
在阅读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之后,我发现滇越铁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一条文化和历史的纽带。
这条铁路连接了两个国家,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点和问题。
首先,滇越铁路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政治上的困难。
其次,这条铁路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殖民地历史和民族问题。
最后,铁路的建设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滇越铁路打油诗

滇越铁路打油诗一、滇越铁路的`记忆
古有五尺道,风雨两千年。
滇越通铁路,雾障世纪间。
法人重敛搂,满清无计拦。
至使主权失,雄关被霸占。
彩云添海雾,腥膻满滇南。
锡火连天红,金银挂远帆。
云铜誉四海,国人受皮鞭。
铁拳紧紧握,怯视会成耽。
二、锄破岩荒
千年日月过,一岁一冬春。
青山花开久,翠鸟自然鸣。
路工万千众,汗水穿石门。
大地沉睡醒,河喜新桥陈。
群黎虽悲愤,道通也是勋。
三、人字桥
法人设计虽精巧,民夫肩抗才上山。
千辛万苦构成桥,谷风吹来泪眼酸。
四。
人字桥经受抗战洗礼
百弹穿云下,千回总是空。
高山有灵意,深谷霞生红。
劳工吼声在,正气在其胸。
河清海宴日,人民庆丰功。
五、铁路博物馆
铁路使用久,零件有万千。
大浪多淘汰,造册汇成编。
开馆迎观众,翩翩多少年。
小刘漫讲解,情深喉音咽。
王女态娴雅,典故好熟谙。
手把与仪表,似把风情怜。
六、旧路新生
屈指百年有风烟,多少英烈为靖边。
桥洞未忙细细数,设界无防难称关。
中越双方联申遗,旅游四季化成钱。
原站破屋莫轻弃,时尚新潮爱旧观。
碧色寨:沉淀滇越铁路的辉煌

“ 以 前除 了这 个 火 车 站 就 没 有 他 的人文景观 ,来村子旅 游的人很 少,村 民部以种养殖业 为主 ,旅游业 的带 动敏 应不大。而现在来旅游 的人越来越 多, 卖点烤洋芋 、烤豆腐 已经满 足不 了他仃 J 喽 !”普旭东说 ,村里有好 几户人家正 准备开办 农家乐,他们相信旅游业 的开 发会给碧色寨村带来新的腾飞机会 。 本刊 记 者 王 学 勇
碧色寨,况遗滇越铁路的辉煌
想要 了解滇越铁路 ,就一定要 去位 于云南省红 河州蒙 自市碧 色寨 忖的 火 车站 看 一 看 。 北 上 可 至 昆 明 , 南 下 直 达 越 南 ,作 为 滇越 铁 路 上
重要 的 中转站 ,碧 色寨也 曾有过 “ 小香港” “ 小巴黎”的 美誉 如今 ,
碧 色 寨村 沿铁 路 而 建 ,谈 及 当年 的碧 色寨 车 站 ,村 民王洪 文 曾有些 怨 言: “ 以 前机 车库 周 嗣 长满 了 杂草 , 有些 房子 因 为年 久 失修摇 摇 欲 坠 ,走 在旁 边 都要 很小 t 2 . ,更 不 要说 邀约 朋 友过 来 玩 了 ”不 过经 过 修缮 ,不 仪 碧包 察 车站 和周边 的建筑 重新 修 复刷 漆 ,就 连村 每天 出行 必经 的 土路 也 换 了样 子 . “ 之 前 的土 路都 已 经铺 L 石子 ,并 栽 种 了花草 .我 们 吃完 晚 饭都愿意米这里散步呢 !”王洪文说 。 碧色寨 村党总 支书记普旭 东认为 , 碧 色寨滇越 铁 路历 史文化 公冈 的开 发
内选择 住 宿
7 7
厂 一 链接 :
交 通 : 可 从 昆 明 东部 汽 车 客 运 站
坐客 车 到 蒙 自,昆 明到 蒙 自 3 0 9 公 里, 客 车票 价 1 0 0元 左右 ; 昆明到 蒙 自的 火车 整 个 路 程 3小 时 5 5分 , 火 车 票 价 为4 9 . 5元 , 再 从 火 车 站 转 一 趟 班 车 即 可 到 达 碧 色寨 , 时 长 分钟 左 右 、 碧 色寨相 关服 务设 施 :景 区 内有 停车场 ,目前暂 不收停 车费 住 宿 :碧 色寨距 离草 坝 镇 大 约 F 1 公 里 ,距 离蒙 自市 1 3公里 , 自驾车半 个 小时之 内便 可抵 达 ,可 以在 蒙 自市
滇越铁路——一段历史的见证

滇越铁路——一段历史的见证滇越铁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与清政府签订条约修筑的、连接越南海防市-中国河口-昆明市的铁路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全国至今保留最长最完整的'米轨'铁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轨距为1000mm,俗称'米轨',在云南境内的465公里线路,百分之八十是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曲线过半,最大海拔高差1900多米,并且平均每一公里就需架设一座桥梁,每3公里就需开凿一个隧道,地势之险峻,工程之艰巨,可见一斑。
从1903年动工至1910年竣工的七年时间里,近三十万劳工被法国殖民者相继招募修筑该铁路,因施工事故、环境气候、虐待折磨死亡者达数万之众。
在整条滇越铁路上有一个不能不说的里程碑节点:人字桥。
人字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乡五家寨,由法国工程师鲍尔—波丁设计,于1907年3月10日动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跨度为67米,距离谷底100米,施工死亡中国路工800多人,当年法国报纸称人字桥的施工是“死亡之上的舞蹈”。
它作为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已被列入《世界名桥史》。
100年来,这座桥梁虽然饱经风霜,至今却依然傲立,除桥面的钢轨、枕木更换过外,至今没有掉过一个铆钉和螺丝。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越铁路成为唯一一条打破日本封锁并由国民政府控制的重要长途运输通道,同时也是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大动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铁路沿线的部分未废弃车站照常承担着少量货物运输与旅游观光双重功能。
“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
滇越铁路的通车,虽然促进了铁路沿线各地区、各民众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云南边远闭塞地区的近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它也向世人昭示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从而促使这样一条铁路成为了法国殖民者掠夺中国资源的主要助力工具,其修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饱含了中国人民的极大屈辱、痛苦,乃至牺牲。
滇越铁路通车一百周年,申报“世遗”

滇越铁路通车一百周年,申报“世遗”滇越铁路自1910年全线通车至今,历经整百年。
如今正在积极申报“世遗”,欲成为中国首条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将百年沧桑之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积淀以新的面目活跃于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新时代中。
-滇越铁路从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长85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轨距仅为1米的铁路(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是工业文明进程的活教材。
南段在越南境内,称越段,长389公里;北段在中国境内,称滇段,长465公里。
越段于1901年动工,1903年告成;滇段自越南老街跨越红河铁路大桥进入河口,经碧色寨、开远、宜良到昆明,于1903年动工,1910年竣工通车。
著名的“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两怪与滇越铁路相关:1、“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2、“汽车跑得比火车快”——滇越铁路沿线海拔跨越0到2019米,其间穿越无数高山深谷,很多路段时速只有10到20公里。
滇越铁路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僻处一隅的云南闭塞落后,却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列强的目光。
1898年,连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向占据越南的法国殖民者出让滇越铁路修筑权。
12年后,由昆明至河口全线贯通,个旧锡矿及云南的煤炭、粮食、木材等物资转销世界各地,而各国的洋货也由此进入中国腹地。
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号称中国最早的火车站,在历史与现实中活着,成为怀旧的、浪漫的文化符号,被吸引到此的国内外游人每年有3万多。
滇越铁路屏边县的“人字桥”,横跨四岔河谷,两岸绝壁对峙,桥梁距谷底100米,桥两端与隧道相连,像一个人张开双臂,叉开双腿托起桥梁。
这个精巧的结构由法国女工程师保尔·波登经剪子的形状启发设计而成。
据说,她没有到过现场,全凭精密计算完成设计。
而长64.15米、宽4.2米、重170吨的桥身,也是在法国做好后运到云南,由两万多组铆钉构建起来的,最大的构件不超过2.5米。
“人字桥”被誉为世界铁路桥梁史上的天才之作。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

日本 大 本 营 从 1 9 3 8年 9月 开 始 封 锁 和 多 次 轰 炸 滇 越 铁 路 。9月 2 8日, 日机 9 架 首 次 对 滇 越 铁 路 的 终到 站—— 昆明 , 进 行 狂 轰 滥 炸 。 中 国 空 军从 昆 明巫 家坝 起 飞迎 战 , 击 落 日机 三 架 , 当 时
之 多 ,再 加 1 9 3 7年 抗 战 全 面 爆 发 后 的 下 半 年 及 1 9 4 0年 铁 路 未 截 断 的 上 半 年 , 运 输 量 大 大 超 过
1 O 0万 吨 。 此外 , 还 有 大量 的客运 量 , 1 9 3 8年 售 出
同 意 日军 进 入 红 河 以 北 地 区 , 并 将河 内、 海防、 金 兰 湾 让 给 日本 。 这 样 滇 越 边 境 形 势 相 当 吃 紧 , 日 军 随a d , -  ̄ - 可 能利 用 滇越 通道 进 取云 南 , 从 中 国 西
出 了近代 化 的步伐 。
这 早 , 我 们 试 对 抗 战 时 期 云 南 曾 经 有 过 的 几 条主 要对 外通 道 线 的运 输量 进 行 比较 , 可 以 看 出 其基 本惰 况。
滇 越 铁 路 ,自 越 南 海 防 至 昆 明 , 全 长 85 4公
.
在 近" f - k : 云 南历 史 发展 的 各 个阶段 , 滇 越 铁 路
月 1日 , 德 国 闪击 波兰 , 英 国和 法 国对 德 国宣 战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在 欧 洲 西 线 爆 发 。1 9 4 0年 7 月 ,
意大 利进 攻 非洲 ,第二 次 界 大战 蔓 延到 非洲 。 同 年 6月 , 法 国 向德 国 投 降 , 法 兰 西 第 三 帝 国 灭 亡 。 法 国 当局 于 同 年 9月 与 日本 签 订 军 事 协 定 ,
滇越铁路的周边规划思考

滇越铁路的周边规划思考摘要:受现代交通的发展与和经济建设的影响,传统交通线路则遭受到极大了的冲击,且诸多铁路逐渐废弃。
这种背景下,一些铁路逐渐申报成为世界遗产,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故此,文章以滇越铁路为例,对滇越铁路周边规划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碧色寨、芷村为研究重点,分析具体的周边规划,旨在提升滇越铁路周边的规划效果,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滇越铁路;周边;规划;思考滇越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其连接越南海防市、中国河口、昆明的铁路,被称之为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并于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具有极高旅游开发价值。
基于此,本文对滇越铁路的周边规划展开研究,结合滇越铁路调研报告,对具体周边规划展开思考分析。
1滇越铁路调研报告分析结合滇越铁路的调研报告,简单对滇越铁路周边规划展开分析。
其主要对云南红河蒙自的碧色寨、芷村,蒙自站进行了滇越铁路三个车站展开了调研。
综合对三个车站周边的环境、背景、建筑、特色产业、经济和历史文化等进行综合调查,为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
本文主要以碧色寨与芷村为对象,简单的展开分析,详细如下。
(1)碧色寨车站始建于1909年4月13日,并于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期间碧色寨逐渐繁荣,成为滇越铁路的大站。
从1910年30多年时间,其一直扮演着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承担大锡、皮毛、大米等的囤积任务,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商人建立了央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等。
具有极高的开放程度,一度被越南人、昆明人橙称之为“小巴黎”。
同时护国运动时期,碧色寨承担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
其中碧色寨于1959年10月部分铁路拆除,车站等级降低,并于1992年客运停运,2010年10月货运停运,繁华不在,百年车站碧色寨车站撤销。
如下图1所示,为碧色寨车站现图。
图1:碧色寨车站现图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古迹的重视程度不断增高,以滇越铁路为中心的旅游项目也逐渐发展。
他走了十九天滇越铁路,写了二十四封情书

他走了十九天滇越铁路,写了二十四封情书他走了十九天滇越铁路,写了二十四封情书文 | 程新皓今天,我想推荐艺术家程新皓的一组作品。
程新皓是云南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对当地进行一些探索。
一个北大化学博士转型成了摄影艺术家。
2014年,程新皓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沿着盘龙江源头顺流而下,拍摄100公里内的风景。
2016年,程新皓前往中国和越南边境的山上拍摄莽人。
我每次见他,他几乎都穿着户外的衣服,好像他随时都可以扎进山里日行数十里,像一个苦行僧。
这一次的项目是他在2019年末完成的。
他从居住的昆明出发,沿着滇越铁路一路走到越南。
19天的路程,他每天给一位名叫X的朋友写信。
他每天也会选取很多地方,架上三脚架,拍下自己走过的路,那些被铁路连接的景象。
从出发到结束,程新皓一共写了24封信,一共三万多字。
这些信像是情书,写给知己,写给铁路,写给云南,写给植物的。
我问过程新皓,这个名叫X的朋友是谁?他说,X并不是具体某一个人,而是很多人。
每次他写完信,群发给几十个朋友。
他偶尔会收到回信。
我们从这些信件里摘取了很小的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和照片一起呈现给大家。
最后补充一下,程新皓走的这条铁路是1910年法国人修建的,现在仍然在使用。
这条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朱墨出发前X:很久不见,最近还好吗? 收到这封邮件你也许会有些惊讶,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和人联系的人。
前几天还开玩笑说,我准备用一次出行解决自己的社交恐惧——准确地说,是解决掉自己的社交。
玩笑归玩笑,我的确是准备开始一次还算漫长的行程了:两天之后,我准备从居住的昆明出发,顺着铁路,一路走到越南去,接近五百公里,也许是二十五天,也许是一个月,看自己的体力,和沿路会碰到的事情。
这条路,我在想象中已经走过了无数遍。
我小时候就与这条铁路有着奇妙的联系。
那是我在七岁刚搬到昆明来的时候,我和爸妈住在民族大学(当时还叫民族学院)的一间十几平米小屋子里,而窗外就是这条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祭——回望滇越铁路一、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20世纪初,法国政府取得在滇修筑和经营铁路的权利,经过6年的实地勘测考察,法国政府最终选定铁路入滇线路,即今日的河口-开远-宜良-昆明一线。
在全长468公里,海拔落差1984米的铁路沿线,共计12个工段,分段开工,法国公司采用现代工程管理模式,聘用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工程技术人员4千余人,聘用天津、广东、广西及云南本地筑路工人6万余人。
从地质上讲,东线沿线地质多为石灰岩、花岗岩,易作为铁路路基和架设钢构桥梁,而蛮耗-蒙自-临安-玉溪-昆明一线因短距离海拔抬升过快、地基软、横跨地震带,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实现难度大。
另外,东线跨越红河、珠江两大水系,溯流而上,坡度过度在千分三十以内,具备修建铁路的可能性。
从铁路建设的经济利益来看,东线沿途分布有丰富的煤、锡、磷矿石、石灰石、木材等资源,对于法兰西殖民者而言这些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加之铁路的开通必将大大缩短边城河口与省城昆明的距离,大大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利于西方工业产品进入云南腹地,甚至中国腹地。
从工程技术上来看,东线铁路回避了当时铁路技术无法克服的地质问题,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管理和建设技术,在云南的大山峡谷间架设起一座座百年挺立的钢桥,护坡及桥基巧妙地运用了云南当地红土烧制的土砖与混凝土砌成,历经百年而不被侵蚀。
滇越铁路所用钢枕均采用标准统一的模板制作,并由法国运往云南。
二、改变中国命运1. 启迪名动之时1910年1月,滇越铁路全线通车,呼啸的汽笛划破春城静寂的天空,相较若干年前通车时的边城河口和工业重镇开远,昆明人的反应可谓激烈而富有爱国情结。
讲武堂学生亲历云南府火车站(现在的铁路局机关大楼)滇越铁路通车仪式,看到车头插着清朝的龙旗和法国的红、白、蓝色国旗,大家都悲愤交集。
在法国人通过这条铁路大肆掠夺云南的资源时,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舶来品、洋人和与洋人有关的一切新鲜事物。
当时的昆明、宜良、开远、碧色寨、河口等沿线重要城镇渐渐出现了法式建筑的医院、教堂、商店,电灯、电话、自来水、汽车进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看电影、穿西装、男女同校、鞠躬礼代替了跪拜礼也渐入民俗,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
与此同时,云南的大部分地方都还不知道火车为何物,更不知道西方那些所谓的利器与洋玩意儿,而昆明人、宜良人、开远人、河口人第一次站到了时代的前沿,聆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踏着时尚的“蹦喳喳”,成为中国鲜有的最快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的前沿阵地。
2.抗战期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着手修建滇缅铁路,起点在今昆明北站(当时称为昆明总站),于1938年12月动工,1942年因滇西失守而停工,整个工程浩浩荡荡,但线路实际铺轨仅仅是从昆明修到了安宁(后又拆除),轨距1米,采用与滇越铁路一样的技术标准;1912年2月,个旧地区工商业主李光翰、朱朝瑾等人三度联名上书云南都督蔡锷请修个碧石铁路,并确定抽收锡炭股款及添收砂股,以作修路资金的方针。
蔡锷表赞同批复:“据呈以悉,临蒙个屏等铁路关系本极重大,该绅商等倡议筹款修筑,足见关心桑梓,注意交通深切,嘉尚所诂,继续抽收锡炭股并添收砂股,以供路需,各节均准照办,在路车未成以前,不准轻易停止,仰及遵照。
”,于是开始修建个碧石寸轨铁路,路基、桥梁、边坡设计均参照滇越铁路修建标准,意在留给后世收回滇越铁路路权后将其改建为米轨铁路。
1940年初,日军侵入越南,并派机炸断了滇越铁路,使中国大量物资积压在海防。
中方派抢修队日益赶修,国民政府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亲自坐镇,督运海防积压物资,6月,法国政府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宣布禁止中国货物由越南滇越铁路入境,使中国军用民用物资大量积压并落入敌手。
国民政府随即拆除河口到碧色寨的铁路,路轨移铺川滇铁路昆明至曲靖段(当时是米轨),滇越铁路中断。
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经中法双方交涉,法国为赔偿在停运期间和海防等处积压物资的损失,乃将昆明河口段的主权和经营权移交中国作为抵偿。
四十余年滇越铁路的主权终于回到中国手中。
3.西南联大抗战爆发后,为了保存中国高等教育精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湖南,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开学上课。
然而,不到1个半月,日军占领了南京并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接着,武汉告急,长沙也成了不宜久住之地。
于是,长沙临时大学校方和师生们开始讨论要不要再次迁校和迁到哪里的问题。
经过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的批准,将学校西迁云南。
原因就是梅贻琦所说的两个原则。
首先,云南作为抗战大后方,离前线较远,在当时中国这里相对比较安全;其次,这里有滇越铁路,而且新修的滇缅公路已经开工,交通是方便的。
当然,就马上搬迁,滇缅公路还属于“远水”,不能解“近渴”;但从长远一点来看,这肯定也是一个好的因素。
应该说,滇越铁路是长沙临大决定西迁云南的最关键因素。
长沙临大决定西迁云南后,由于经费、交通和安全等原因,分3路行动。
第一路,步行。
这主要是由于经费原因。
经过体检,学校公布了284名男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
步行团1938年2月20日出发,4月28日到达昆明(到昆时有253人),行程3500里,历时68天。
途中除少量路段以舟车代步,基本步行,日均行30多公里。
第二路,海路转滇越铁路。
这一路是全体女生、体弱男生、教职员和部分家眷,共约800人。
由樊际昌、梅美德、钟书箴带队。
第一批于1938年2月中旬出发,乘1936年才通车的粤汉铁路火车到广州,尔后乘船到香港,在香港要查验护照签证,再乘船到越南海防。
在海防也要查验护照签证,而后转乘滇越铁路火车。
由海防出发,第一天到老街(也要办出入境手续,查验护照签证),第二天到开远,第三天到昆明。
海路5批师生,全部抵昆是4月28日。
第三路,公路转滇越铁路。
这一路沿着刚刚通车的湘桂公路,经桂林、柳州、南宁,过镇南关(今友谊关)至河内,再由滇越铁路入昆明。
所以有这条路线,主要是陈岱孙教授等受临大常委会的嘱托,取道广西,专程向广西省当局表明学校不到广西,解释不去的原因,并向他们表示谢意。
此行的多数人于3月6日即抵达昆明。
西南联大师生3路入滇,两路均取道滇越铁路,人数占四分之三。
西南联大迁滇,搬迁师生尚未离开长沙时,昆明办事处已开始工作。
主要是考察并租赁房舍。
其中,租借大西门外昆华农校校舍,安置理学院;租借拓东路迤西会馆、全蜀会馆、江西会馆,安置工学院。
应该说联大师生到昆,起初人数不过千人,并不算太多,然而对于当时的昆明这已是一个不小的外来人口数量。
因此,很难再在昆明寻到足够的房舍安排文、法两个学院。
联大常委、北大校长蒋梦麟3月初就估计到昆明的校舍不足,他也是由海路到海防,之后转滇越铁路到昆明,同行的有陈省身和江泽涵全家等。
蒋梦麟了解到蒙自尚有海关,哥胪士洋行、周家宅院等处房舍闲置,可以安排相当数量的师生,亲往蒙自查看选址。
3月14日回到昆明就很快召开会议定下文、法两学院暂设蒙自的事。
4. 云南陆军讲武堂清朝末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淮、湘军头目掀起了“洋务运动”热,并先后创立了一系列军事学校。
北洋武备学堂(1885,天津)、云南武备学堂(1899,昆明,后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和东三省讲武堂(1906,奉天)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齐名的“三大讲武堂”。
云南讲武堂初设步、骑、工、炮4个兵(技)科,后得力于北洋武备学堂失散之师资,遂增设测绘、辎重、飞行、空降兵等技科。
1913年11月,唐继尧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在洋务运动后续影响下,唐继尧支持引进、更新了滇军的武器装备,并得力于滇越铁路米轨小火车,为讲武学校运来了德国、奥匈帝国国防军后来在一战系列中使用的各种制式大炮作为炮科的教学标本。
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
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
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护法战争。
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伟人之一。
三、中国式的悲剧1. 文革之祸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修复工程,1957年全线通车。
线路自昆明北站向东引出,过水晶波站折向正南,经宜良、开远、蚂蝗堡到中越边界重镇河口镇。
沿线既有崇山峻岭,茂密森林,又有大河小溪,涓涓流水;既有沃土良田,五谷丰登,又有广阔草原,百花盛开。
雨水充沛,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1958年铁道部电令:滇段改称昆河铁路。
大跃进及文革期间,伴随着大炼钢铁之风,滇越铁路上的钢枕、钢钉全被木枕所替换,原有钢架桥梁也被一一拆除,除少数几座桥梁(如开远南端的小花桥和五岔河的人字桥)因钢构件焊接牢固,无法拆除替换而幸免,著名的白寨大桥即被全数拆毁而后用石质桥墩所替代。
铁路沿线人所能及之处,树木倒地,草地变农田。
2. 变革昆明站(又称南窑火车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于1958年启用,位于原滇越铁路云南府站南百米处,而原来的火车南站(即滇越铁路起点站)则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改建成昆明铁路局机关大楼,唯有院中几颗大樟树为当年遗存。
自此,所有米轨列车均在滇缅铁路起点站(昆明北站停靠)。
建国后,昆明至曲靖段米轨铁路被改建为现在的贵昆铁路,成昆铁路通车后,昆明至安宁铁路废弃,滇缅铁路线路和路基部分成为国道320线的路基。
1969年铁道部对个碧石铁路进行了大部改轨工程,将蒙自至宝秀的142公里扩建为米轨,并新修雨过铺到草坝的米轨铁路,使蒙宝铁路与滇越铁路联通,仅保留鸡街到个旧的34公里仍为寸轨。
犹如晚风夕照,鸡个段成了全国最后的寸轨铁路。
1990年,鸡个线停办货运业务,由此,寸轨铁路彻底完成了在云南历发展与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铁道部对整条铁路进行技术改造,拉直部分弯道,重修边坡,并对钢桥进行修复(除人字桥未作任何修补)。
二十世纪末因在开远小龙潭发现新的煤区,滇越铁路打兔寨至小龙潭段重新选线铺轨,小龙潭车站向北移,大花桥(钢桥)向东移。
3. 利益1993年5月,滇越铁路全线恢复通车,这条铁路无可替代的作用也随即显现,仅通车后一年,河口口岸的进出口货值就增长了125%。
滇越铁路成为云南最为繁忙的运输线之一,到2004年河口铁路进出口货运量比1994年增长了近10倍。
2003年6月16日,昆明北—宜良—开远—河口、蒙自、宝秀等地的米轨客车全部停运,仅保留货运。
2005年至2010年间相继关闭十余个站点,建水至宝秀段全面停止货运。
对于铁路局而言,进入21世纪后,滇越铁路着实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缓慢的车速,摇曳的车厢,已然淡淡退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