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导学案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1.1 介绍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1.2 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加强国家的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3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是商鞅变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商鞅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的决心和力度。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经过2.1 描述商鞅在南门立木的场景,以及他立木为信的过程。
2.2 讲解商鞅在南门立木后,公开宣布如果有人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会给予重赏。
2.3 分析当时人们对商鞅的怀疑和观望,以及最终有人勇敢地将木头搬到北门的情景。
第三章: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影响3.1 讲解商鞅兑现承诺,给予搬木头的人重赏,从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3.3 探讨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对秦国发展的历史意义,为秦国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与诚信4.1 讲解诚信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4.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体现了商鞅的诚信品质,以及诚信对国家政治稳定的作用。
4.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诚信精神。
第五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改革精神5.1 讲解改革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5.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展示了商鞅坚定的改革决心,以及改革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5.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改革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六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法治观念6.1 讲解法治观念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6.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体现了商鞅倡导法治、尊重法律的态度。
6.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法治精神。
第七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教育启示7.1 讲解教育在培养国家人才、传承文化中的重要性。
7.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治观念等。
7.3 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融入商鞅南门立木的精神,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介绍1.1 商鞅的生平简介:介绍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变法对秦国的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商鞅为了推行他的法家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
其中,他规定如果有人能够搬走南门的木头,就会得到重赏。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描述2.1 故事的开端:介绍商鞅发布命令,宣布如果有人能够搬走南门的木头,就会得到重赏。
2.2 人们的反应:描述人们对于商鞅的命令持怀疑态度,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2.3 商鞅的坚持:介绍商鞅坚持自己的承诺,不为人们的怀疑所动摇。
第三章:商鞅南门立木的影响和意义3.1 商鞅的诚信受到考验:讨论商鞅在人们不信任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履行承诺。
3.2 商鞅南门立木的影响: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对秦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政府的信任等。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法家思想4.1 商鞅的法家思想:介绍商鞅的法家思想,包括重视法律的作用、强调法治等。
4.2 商鞅南门立木与法家思想的联系: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与法家思想的关系,如何体现法家思想的精神。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5.2 学生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商鞅南门立木与现代社会6.1 商鞅南门立木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关联,例如政府信用、社会诚信等问题。
6.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代社会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是否涉及到商鞅南门立木所涉及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
第七章:商鞅南门立木与个人品德7.1 商鞅的品德: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商鞅所展现出的品德,如诚信、坚定等。
7.2 个人品德的培养:探讨如何从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汲取经验,培养和提升个人品德。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商鞅南门立木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案例教学法:以商鞅南门立木为例,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简介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后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深入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讲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商鞅南门立木》学案

叫河中学学案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原因体会商鞅做为改革家的但是与气魄。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
学习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看拼音写词语,并在文中划出下列词语。
(课前组长组织听写)xiào jìng húlu jīchǔxiào xīn shíshīyìlùn fēn fēn()()()()()()mùzhùshāng yāng pián yi míng sīkǔxiǎng xǐxiào yán kāi()()()()()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丝不()()思苦想()步流星()笑颜开()小怕事()而有信()全其美()讨苦吃()心()意()()纷纷七()八()定()不()()()生非()嘴()舌三、照样子写词语。
议论纷纷重重困难四、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1、基础:2、法规:3、富强:4、信任:5、稀奇:6、告示:7、汇成:8、郑重:9、顺利:10、嘟囔:11、困难:12、议论:13、左庶长:14、真心实意:15、绞尽脑汁,深沉地思考。
()16、形容人多,议论纷纷。
()17、形容脚步迈得很大,走得快。
()18、形容心情愉快,满脸笑容的样子。
()19、招惹麻烦引起事端。
()合作探究:整体把握一、课题解读(一)“商鞅南门立木”指的是:。
(二)、“商鞅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理清文章的写作结构。
(一)分法一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商鞅的改革思想和策略。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难度。
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和法治的价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2 课文讲解: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解释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意义和难度。
3.2 课文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的理解和感受。
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4.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商鞅的改革思想或其他相关话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商鞅南门立木》的文本,可以是原著或改编版本。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研究任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或报告,分享他们的发现。
6.2 课堂辩论: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就商鞅改革的利弊进行辩论。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2.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案例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五)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六)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商鞅变法的相关故事。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分析,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导入新课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秦国的崛起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如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等。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如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学生分享自读感悟,如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商鞅的智慧和决心等。
3.课堂讲解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如表明商鞅变法的决心、展示秦国的实力等。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分析其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以及商鞅南门立木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
你们听说过商鞅吗?知道他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吗?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和词义。
2.学生自主练习生字词,教师检查。
四、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初衷。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寓意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商鞅南门立木的现代意义》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二、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插图。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国历史。
2.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教育意义。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意义。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解释。
2.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商鞅南门立木》。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历史资料。
4.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生字词问题。
(2)学生分享查阅到的相关历史资料,共同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真相。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详细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的认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查阅资料和分享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南门立木》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依据问题自主探究,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
1、学生朗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反馈:
提升自我,体验收获的快乐
1.找出本文事件发生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讲一个诚信小故事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