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 沁园春 长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课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课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33张PPT)

2.上阕中“看”字总领到下文哪一句?这些句子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群山, 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 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瞰,鱼 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作者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 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一切 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思想感情的体 现。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 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 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如 能从气候、当时革命事业的发展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 也可。)
)中流 )中肯
答案:1.qìn jú ɡě kuò qiú zhēnɡrónɡ è xié 2.kàn/kān cénɡ/zēnɡ jǐn/jìn zhōnɡ/zhònɡ dānɡ/dànɡ
二、按拼音填字组词
chóu( chóu(
)密 )怅
qìn( )园春
分mì(

màn( )步
俯——
鱼翔浅底


下阕抒情:革命豪情
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


年龄—— 同学少年



忆精神—— 书生意气 婉答

行动——
指点江山


二、课文主旨 《沁园春 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橘子洲秋景的描绘 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 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 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三、艺术特色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上阕一改过去写秋的诗词中那种感伤、肃杀的“悲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3)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 样的情感? 答: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 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4)______________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 《七律· 长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毛 泽东《沁园春· 雪》)
2.写法赏析
(1)写景抒情。本词选择了秋山的红叶和秋水的绿波来 加以描写,是因为这些景色可以寄托革命的激情。又选择 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来加以描写,反映了人民要求解放 的愿望。“怅寥廓”以下,由写景转入写情:“怅”不是
栏 目 链 接
真的惆怅,“问”不是真问,只是说得含蓄一些,但是以
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已经溢于言表。
(2)词的上阕,“看”字统领哪些景物?我们从中
能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山、林、江、舸、鹰、鱼,万类。意象密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合“争”、“击”、“竞”等动词突出景物特征。 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沁园春 长沙》(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 长沙》(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词人从哪几方面刻画“同学少年”这一群象? 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5、诗人为什么要追忆这样的青年 革命者?
借此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 表达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 的凌云壮志。
4.写作背景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形 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 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 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疯狂的镇压。谁将成 为主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 点。
5.文学常识

1.概念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 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 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分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 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 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文学常识
3.词牌与词题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 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 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 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 沙》的词牌是“沁园春”,词题是“长沙”。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 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感情基调:
深沉豪迈、慷慨激昂
节奏:时而舒缓从容, 时而轻快急促
感知诗歌
问题1:根据词的写作特点,说说上片和下片写作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1必修1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1必修1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自主探究
古人填词,不少是写秋的,提到秋,大家能联想到哪些 诗句?今天,我们看一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又是一派 怎样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心态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一、词 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琴 趣,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原是配乐而歌的歌 词,在发展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样式。词牌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称,每个调各只标志固定的文字数,音 韵,结构,与内容无关,分上下阕。根据字数分为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 上)。根据情感意境又可分为婉约豪放两大类。
作者发出“谁 主沉浮”的疑问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下 阕




谁主沉浮
↗ ↖


下阕通过回忆往事,表明自己志向, 含蓄回答了上阕疑问。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四、局部赏析 1.上阕写作哪些景物?画出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 下,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山 —— 树茂色红 水 —— 碧绿清澈 船 —— 争先恐后 鹰 —— 展翅高飞 总:万类霸天竟自由 生机勃勃 情感:热爱、忧虑(怅)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件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 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 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 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 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 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 的急流拼搏为快乐。”
文体知识:关于词
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入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 诗体。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宴) 乐的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 样式。词初起时称“曲子”,后来称作“长短 句”“诗余”等。词依长短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达240 字)。一首词,只有一章的,称单调;有上下两阕 的,称双调;有三段的,称三叠。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 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 寒的品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意象与意境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人、物、事)
深入探究,解读下阕
“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词 中有什么作用?
象征一代革命青年在时代的大潮里,以天下为己任,乘风破浪,鼓桨前 进,立志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此句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 主沉浮”的问题。并且在本词写后11年的1936年,毛泽东在《沁园 春·雪》中更加明确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个历史发问,那就是以“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首的共产党以及民主党派等心怀天下,改造中 国的革命者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得好不好?为什么?
“闹”字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释字义)。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传神 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点手法)(步骤 一)花开本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描摹得有 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 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 生气的特征。(步骤二)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 之情。(步骤三)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落木——盛衰兴亡、悲伤感慨的象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鸿雁——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的象征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寒蝉——高洁、悲凉的象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链接高考题型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绘景有什么特色?
2、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 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 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3、请概括下片的人物形象。
风华正茂 热情奔放 关心国家 激浊扬清 才华横溢 蔑视权贵 无惧无畏 勇于斗争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
二、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 “诗余”等。最初 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 牌,其段数、句 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 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词以字数 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 (91字及以上)。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 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 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 通感的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018-2019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1.沁园春 长沙

2018-2019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1.沁园春 长沙

第14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基础预练
欲行硅步 以期千里
第15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音形辨识 1.注字音 百舸 ( . 百侣 ( . 遏 ( .
子 橘 . 梗 桔 .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单 元 概 要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新诗。 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白话诗,新诗在形式上有意识 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启蒙下,内 容上更多关注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 并融合本民族风格,涌现出大批诗人,形成众多流派。诗歌题 材广泛,风格各异。需说明的是,新诗的判定,除白话诗外, 今人用旧体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属于新诗。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3.常常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段,充满节奏感和音乐 性。 诗歌的主要表达功能是抒情。为了使诗人的情感充分地抒 发出来,诗歌常常出现诗句的复沓与铺排。如柯岩《周总理, 你在哪里?》对“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反复寻呼;艾青《雪 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 着中国呀„„”这一诗句的多次出现。这些复沓的诗句给人一 唱三叹、情萦意绕的感受。再如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
第7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2.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 的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 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在一首诗歌中,意象或者是单一的,如 徐志摩《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 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 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诗歌中的独特意象只有娇 羞的“水莲花”;或者是繁复的,如海子《九月》:“目击众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课《沁园春 长沙》课件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课《沁园春 长沙》课件
1 沁园春 长沙
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 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 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 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 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 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 好景色的?
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7句 所描绘出来的景色。
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 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 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 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 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 茎须”,《沁园春 · 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 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 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 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 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 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 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 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 长 沙》、《沁园春· 雪》等。
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 调有200个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 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 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 其四叠极少见。
鉴赏“湘江秋景图”体现出的色彩美和雄壮美 ①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 “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 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 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 人感到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五、积累名句 1.《沁园春 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词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怅寥 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旧地重游,引发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词句:携来百侣曾游。忆 往昔峥嵘岁月稠。 4.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词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任务一】 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1.词的上阕前三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时间(寒秋,即深秋)、地点(橘子洲头)和词人 所处的情境(独立)。②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必要的铺垫。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2.词的上阕中,“看”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图 示。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写对字形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掌握词语 1.寥廓:高远空旷,文中指宇宙的广阔。 例句:寥廓长空中,飞行员驾驶着新型轰炸机,巡航南海,远飞大洋, 不断刷新远海训练航迹。 2.峥嵘:文中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例句:这位老红军每当回忆起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是有讲不 完的故事。 3.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例句:当时的他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戴着“中国士官三杰”之一的 桂冠,成为各路军阀名流争相延揽的主角。 4.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例句:铮铮誓言,是忠党爱国、爱民为民的殷殷深情;铮铮誓言,是 劈波斩浪、击水中流的豪迈姿态。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相关常识 1.词: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从篇 幅长短角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 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又叫“慢词”。 2.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有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 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该词属长调, 上下两阕,114字。
参考答案:“看”字领起下文七句,展开对湘江秋景的描写。①万山 红遍②层林尽染③漫江碧透④百舸争流⑤鹰击长空⑥鱼翔浅底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词的上阕词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词人通过远眺、近观、仰视、俯视到的山、林、江、 舸、鹰、鱼等,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意象壮美的秋景 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和自由美。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2.指点江山 指天画地 辨析:两个成语都有“指点”“评说”的意思,但感情色彩和含义并不 相同。“指点江山”,是“指点评论国家大事”的意思,是褒义词,形容 志向远大;而“指天画地”,形容说话无所顾忌、忘乎所以的样子,亦 指发誓赌咒,是贬义词。 例句:①许多仁人志士年轻时就有雄伟的志向,他们著书立说,指 点江山,引领一代潮流。 ②有些所谓的“大师”,指天画地,口若悬河,其实是胸无点墨的莽 夫。Fra bibliotek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四、辨明词义 1.意气 义气 辨析:“意气”:①意志和气概。“书生意气”采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如“闹意气”“意气用事”。“义气”:①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 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②有这种气概或情感。 如“你看他多么慷慨,多么义气”。 例句:①营地的空场上,尽是些意气高昂的青年士兵,他们在雪地 之上扑跌嬉闹。 ②现实生活中,讲义气固然重要,但不能不分是非,更不能触犯法 律。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读准字音
加点字 湘 江 . 百舸 . 寥 廓 . 峥 嵘 . 看
读 音 xiāng gě liá o zhēng 观看 . kàn 看 护 kān .
加点字 橘 子洲 . 苍 茫 . 携 手 . 挥斥方遒 . 尽 然 . 尽 尽 快 .
读 音 jú cāng xié qiú jì n jǐn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作品背景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秋天。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此诗是毛泽东路过长沙时所写的。毛泽东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 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段岁月里,他曾和蔡和 森、何叔衡等正值青春年少、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一起,意气风发、 热情奔放地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黑暗,宣 扬真理,并且在学习之余,登岳麓山,游湘江水,览橘子洲。这首词就 是这一段斗争生活的真实反映,表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 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一、理理文章思路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二、说说文章主旨 《沁园春 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 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 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4.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请举几例说明。毛泽东笔下的秋有怎 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在古典诗词中,“秋”多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 雨愁煞人”等。 (2)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词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词 人笔下,秋虽然给人以”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竞自由”的欣欣向荣 的景象,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有关。毛泽东不是普通的 书生,他是一个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他有博大的胸襟和奋 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词作气势磅礴,充满豪情, 他眼中的秋景也是蓬勃绚烂的。
1 沁园春
长沙
【国学撷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 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知义明理】 这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包括“内修” 和“外治”两个方面:“修身、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外治”。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生命的历 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铸就了伟岸的人格。时至今日,它仍然在 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