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论文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
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价值”。
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
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
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
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
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
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
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
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她将自己的作品认定为自己的“儿子”,甚至当年生育澄澄时都没有电影成功拍完后那么激动。
论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观

第27卷第3期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7No.3 2016年09月JOURNAL OF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2016论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观陈会会(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张洁作为80年代文学领域杰出的女性作家,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和执着的耕耘者。
其小说以细腻敏锐的视角,深刻关注女性命运,反映女性独立意识;婚恋小说的创作也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文章通过分析作者童年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简述张洁婚恋小说中特殊的“忘年恋”模式,以及对《无字》中的几位女性形象的梳理,理清张洁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发展轨迹,加深对张洁创作思想尤其是女性观的理解。
关键词:婚恋小说;悲剧;《无字》;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3-0068-06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古往今来,它已成为经典和永恒的代名词。
这也一直是张洁小说中酷爱的主题,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所承载的情韵让人魂牵梦萦,才构成了张洁婚恋小说独特的魅力。
张洁作为20世纪80年代最富有争议的女性作家,她的《方舟》及《祖母绿》等一系列作品的发表,引起了很多学者浓厚的研究兴趣。
《祖母绿》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荣获1983-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洁的《无字》和《沉重的翅膀》也分别荣获茅盾两届文学奖。
伴随着频频的获奖和争议,以洪子诚等为代表的学者也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去研究张洁的婚恋小说。
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旗手的张洁,荒林(1995)认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张洁小说的创作一向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感受为基础,以女性的直觉表达对爱的理解以及她对婚姻、家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索。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以言说只能言情的《无字》,张洁一直试图从婚恋小说中寻找一片纯真的爱情世界和婚姻天地,来弥补心中那片缺失的痛苦。
透过具体作品看张洁对女性自身的审视

之中的想 法 ,是的张洁的作 品呈 现出一种 对传统的女性 以及 社会的藩篱之中 , 因为这种世俗和偏 见 , 其实 说到底也是一种 现代 的女性相互结合 的特点 。
不过 张沽在提 出这种女性观点 的时候 ,其 实是有一个 前 男权 主义主宰的社会 。
这 三个 《 方舟》 中的女性 , 走 进社会 当中 , 不仅仅没有 获得
程, 从一 开始的恋父意识 , 走 向 了 对 父 权 的 审视 以 及 反 思 , 并 分别是梁倩 、 柳泉以及 曹荆华 , 这三个 女性都从没有爱情 的婚
且最终从男性的膜拜之中走出来 ,进而对男性主导 的社会秩 姻之 中坚定地走 了出来 ,并 且在光 甲广阔的社会环境 当中去
序与社会价值观提出质疑 , 并且强调男性和女性之 间的对 等 , 寻找 自我的价值 ,进而希望 能够在事业 至上把 自我 的价值进
渐的返璞归真 , 这种女性角色 的返 回, 并不是重新 回到母权 的 倩和柳泉 , 可以说她们都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 以及个人修养 , 社会秩序当中 ,而是一种让 女性 重新 回归到 已经经过社会拣 从工作能力 技术到她们 自身的各种价值 观都有一定 的水平 , 选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中。这种回归到现代的文明和人道逻辑 可是她们从丧失了爱情的婚姻藩篱 中走 出来 ,又再次坠落到
考 ,张 洁的女性主义思想发 生了很 大转 变,而对 于女性 的关
注, 以及对于 男权和封建主义的反诘讽 刺 , 则是她 重要 的文学
贡献。
的想 象 , 虽然是 十分美好 的 , 但是 实际上我们 可以发现 , 这样
的一种理想的男性 , 与其说是丈夫或者情人 , 还不如说这是一 个慈祥 的父亲 , 这 样的一种要求 , 无疑是 对男性 的苛 求 , 同时 也是张洁对于女性的思考和审视不够深入 。 因此 , 张洁笔下的 女性 主人 公 , 往往会 因为这一点而呈现出对现实失望 的情绪 , 因为那 么完美 的男性几乎是不存在 的。这一点在 张洁的作品 《 方舟》 的当中就体 现得 比较 明显 。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一直在寻求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
《无字》被她认可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对自己前面作品的总结。
确实如此,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无字》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张洁的《无字》是一部描写女作家吴为祖孙四代的成长和婚恋,揭示二十世纪女性成长的历程及女性意识发展的作品。
更以吴为一生的婚恋为主线进而探讨了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其他女性的婚恋悲剧。
女性的梦想与挣扎,控诉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了悲剧所存在的原因。
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张洁还对女性的未来进行了畅想。
这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一、两性意识《无字》对两性意识的探讨,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并延伸到二十一世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从墨荷与叶志清到第四代的禅月夫妇,通过她们家族的婚恋描写,作者对整个二十世纪两性意识的发展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两性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关系一直以一种不和谐的姿态出现并长存几千年。
即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存在。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1】基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掀起全世界性质的女权运动,其中女性文学作品起到很好的先锋作用。
张洁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女性主义作家,以写作的方式从不间断地为寻求一条女性解放之路而努力。
《无字》正是这么一部厚实的作品,为寻求一条两性和谐之路而努力探索。
墨荷家族祖孙四代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男人。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
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
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
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
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
”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
张洁新女性文学主义研究

张洁新女性文学主义研究张洁被认为是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先启者,她的小说创作也由于显示了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而别具一格。
这注定了张洁不是一个写实型的作家,而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主观倾诉型作家,将自己的情绪在小说中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这样其小说中无形就有了“自传〞的成分。
凭借着艺术想象实现着个人理念中的希冀和追求,体会着经验的或超验的感觉并由此来完成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诗性传达,在凸现对女性命运关心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爱〞“恨〞交织的张洁。
一、“要是怎样。
又会怎样〞的小说创作主旨张洁的小说创作从文学精神到创作手法根本上是属于现实主义,其小说更多地是承继了“五四〞启蒙文学传统,“文学对我日益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渴求:愿生活更加像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
〞她的小说创作可谓是“用心良苦〞——“故事表达往往是关于‘生命战胜劫掠’的故事——地老天荒、满目疮痍中仍有鲜艳的爱情之花不屈地开放,一如夏瑜坟上那新献的花圈喻示了生命的坚贞和获救的必然〞,这样就使得小说在一开始的架构中就留下了鲜明的作家观念的痕迹。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完全是一个孩子误了高考报名时间的故事。
“不过新的时代终究不会埋没人才〞最终“电波传送了党中央的声音……增加招生名额……等待着他们的是一个美丽而晴朗的早晨——一个让他们一生也不会忘记的早晨!〞从这个起点可以看出,她的故事并不吸引人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春天复苏〞的主题,再加之其柔美又带点伤感的情绪表达,?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就成了张洁小说创作的一个定向姿态——倾向于主观型。
?方舟?、?七巧板?、?祖母绿?几部中篇里那么更明显地倾向于主观化。
小说中每一块的开展线索根本上不是事件的变化或人物的性格轨迹,而只是中心人物的情感流动和情绪飘移。
这里呈现出的外在世界已不再是逼真的纯客观的世界描述,而是人物心灵感受过的世界。
事件和行为,完全随着作家思绪的变化而变幻,更实现了作品的意念性。
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栋’&()"*+,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刘栋’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安徽淮北"$.##+摘要!张洁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将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几位系列女性形象进行对比考察,我们看出,张洁的女性意识是有历史的进步性的-但由于情感过激,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关键词!女性意识/精神独立/自我价值/奋斗/坎坷/反叛/偏执中图分类号!012"文献标识码!3文章编号!&4)&%5").’"##$+#"%##4#%#$67897:;;<=>?@A@B <B @8=8C D E <=9F @:G ;H :A <I :J 8=;K @8L ;=:;;M 0N O P Q RS T ;B 7<K B !U V W X WY ZY Q [W Q Z W\W ]^_W‘P Q Z ‘Y P a Z Q W Z ZY Q [V Wb P X c Zd ef V ^Q R g Y W h i P Q [X ^Z [Y Q R[V W V W X P Y Q W Z ‘X W ^[W cd eV W X b Y [VP [V W X Z Y Q[V W ‘P Q [W ]j P X ^X e [Y ]W Z ,b W ]^e‘P Q ‘_a c W [V ^[f V ^Q R g Y W \W ]^_W ‘P Q Z ‘Y P a Z Q W Z Z Y Z P \V Y Z [P X Y ‘^_j X P R X W Z Z ,b V Y _W P Q[V WP [V W X V ^Q c ,c a W [PV W X W k [X W ]WW %]P [Y P Q ,[V W X W Y Z W l Y c W Q [_Y ]Y [^[Y P Qh m :no87>;!\W ]^_W‘P Q Z ‘Y P a Z Q W Z Z /Z j Y X Y [Y Qc W j W Q c W Q ‘W /Z W _\l ^_a W /Z [X a R R _W /\X a Z [X ^[Y P Q /X W %l P _[/W k [X W ]W d Y R P [X e一p 鲜明的女性意识张洁是新时期文坛女性文学的首创者,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形成张洁小说世界的一道鲜明的色彩-作家寄托在她笔下女性形象上的既有对今日女性爱情观的表达,又有对未来婚姻的畅想/既有对至今仍阻碍妇女解放的社会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对妇女本身品格气质的厚望,可以被看作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与沉思录-张洁认为!女性的解放不仅是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解放,更应重视精神的独立与解放-女性不是弱者,不是男性的附庸,是独立的大写的人-女性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社会上争得自我的价值-张洁的这种女性意识无疑是进步的p 先进的,但由于带有明显的过激情绪,因此它也存在某些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二p 可贵的进步把张洁的女性意识放在人类社会意识的大背景下考察,纵向地将其笔下的几位知识女性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另外几位知识女性加以比较,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她们在中国妇女解放的艰难道路上又跃进了一步,表明了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知识女性-在q 五四r 新思潮的冲击下,她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使她勇敢地喊出了q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r s &t这一叛逆者的呼声,向专制的封建礼教宣告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子君的勇敢,得自于q 五四r 个性解放的大潮,但也正是个性解放的思想局限,使她不可能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和更远大的生活理想-以至于在挣出了封建家庭的大牢笼后,又用情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小牢笼-没有经济政治地位的独立,没有社会的解放,个性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话-丁玲笔下的莎菲已经是二十年代末期的知识女性,她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觉醒-她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做人的权利-但黑暗的社会给她这种权利吗u 她时时希望又时时幻灭,内心充盈着激动不安,错杂着矛盾冲突-虽然莎菲的觉醒比子君更深了一层,但她却同子君一样没有把自我同社会结合在一起,所以,她最终也难免子君的道路-v#4v 第"卷第"期"##$年4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w 1Nx y 3M1z{N30|}0~x 1z }!!01y 3M3y OU }i {y 0i 3Mi 1M M }"}#P _h "y P h "$$$$$$$$$$$$$$$$$$$$$$$$$$$$$$$$$$$$$$$$$$$$$$$$$$$$$$$$$$$$$$$$$w a Q W %"##$三十年代末的林道静就比子君和沙菲幸运了!子君的时代"女子大多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这使子君不能在走出家庭后走入社会!而林道静的时代"女子已经可以在社会上谋求职业"经济地位有所改善"因此她在走出家庭后有可能走入社会!但子君和莎菲的形象已经证明#个人的独家反抗是冲不出社会的大罗网的!促使林道静命运改变的是革命的洪流"她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转向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追求"将自我情感融汇到整个民族的情感中!林道静形象的出现"完成了中国女性从自我观念的觉醒到群体观念的形成的过程!从子君$莎菲到林道静"我们看到了一条中国女性从觉醒到反抗"最终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艰难道路!但是"获得了政治$经济地位的解放"取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的中国女性"将怎样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真正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这就是张洁的小说要告诉我们的了!&爱"是不能忘记的’被许多理论工作者认为是新时期第一篇体现出女性意识的小说!张洁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取得了独立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女作家钟雨的形象!她追求真挚的爱情"怀有超凡的生活理想!在和&公子哥儿似的’()*丈夫离异后"默默地爱着一个与自己灵犀相通的老干部"但这个老干部的妻子的存在"使他们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沟壑’()*!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钟雨二十多年中只能在日记中敞开灵魂!但她却执著地追求着++ &她真正地爱过’()*"尽管痛苦"却&没有半点遗憾’()*!钟雨比子君和沙菲的进步性就表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处于更高的层次!莎菲是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她对爱情的追求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但她没有得到!因此她痛苦$焦躁!对于钟雨"情爱已不是她生活的全部目的"她严格地分清了社会责任与个人感情的界限!为了他人的幸福"她把爱紧紧地封存于心底!钟雨也不同于林道静!林道静不仅把思想$行动"而且把全部的的感情都奉献给了社会!钟雨却保留了一块个人情感的小天地"只是这个人的情感绝没有侵犯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作家"她忍受着情感的煎熬"为社会写了许多优美的文章!钟雨的形象表明#在新时期"女性解放已由重人身自由跃上重精神自由的新台阶!今天的中国毕竟是从千百年的封建专制下走出来的"那种认为女性是天生弱者的封建观念还异常深厚!妇女实际地位的低下"不仅表现在婚姻爱情上"还表现在对女性能力的怀疑$行为的限制上!因此"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表现她们为事业而奋斗的坎坷路程!张洁的中篇小说,舟-便是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去表现三位独身的职业女性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的痛苦遭遇及不懈奋斗!主人公之一的梁倩出身于高级干部家庭"但优越的门第却成为她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阻碍!&不论她做出什么成绩"只要有人说一句.她是谁谁的女儿/"她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0*!她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还要为自己被社会承认而奋斗!作为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她更深刻地体会到事业与生活&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1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0*!尽管如此"她仍不屈服"仍要奋斗"她要驾驭自己的生活"哪怕冒着大雨"顶着雷电!漂逐于洪水之上的方舟中的三位女性"比起子君$莎菲$林道静"&她们所思虑$所悲伤$耗尽心血关注的"早已有了不同的内容’(0*!她们要力争全面的权益#爱情$自由$人格$事业"还有真理2正如梁倩所说#&妇女解放不只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解放"而且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承认’!张洁一方面清醒地认识到&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被社会承认的艰难性"强调改造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女性本人’首先在观念上$认识上解放自我并努力实践的重要性!女性需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来实现它!,祖母绿-中的曾令儿就以她艰辛的一生为此而奋斗着!曾令儿天资聪颖$心地善良!她曾不顾个人丧生的危险"冲进大海的漩涡中将左葳救出1她曾不顾个人染疾"为生病的左葳补课!反右斗争中"她又代其受过!可最后得到的却是左葳的薄情$儿子的丧生!整整二十五年"她戴着沉重的政治枷锁在边陲小镇默默无闻地工作着"靠理智持之以恒地与生活和命运拼搏$较量!二十五年后"她&爱海湾"爱礁石"爱不相干的旅伴"爱记忆"爱逝去的年华"爱自己年轻时爱左葳的那颗心"却偏偏不是爱左葳’(3*!她已从个人的凄凄中走出来"她的灵魂升华了"她拥有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所以当别有用心的卢北河动员她协助左葳完成微码编译工作时"她泰然应允!为什么%++&为了对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3*!曾令儿用她的行为再次证明#女人不是弱者"不是男人的附庸"而是独立的$大写的人2在我们把张洁的这三部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品的主要形象与现当代文学中这一类型的形象作了历史的纵向对比后"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真知灼见"其女性意识不仅是鲜明的$强烈的"而且是走在时代前面的"是先进的!三$遗憾的偏执尽管我们可喜地看到张洁女性意识中进步的4564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70年第)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期一面!但是!由于女作家压抑已久的感情井喷过于猛烈!几至宣泄!以至其作品在情调上往往显得过于偏执!这又暴露出其女性意识中局限的一面"它主要还是一种女性的社会意识!表现出女性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应有地位的关注"张洁在强调男女平等#女性独立时!却在把女性世界与男性世界混为一体!忽视了女性世界本身独具的色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自然创造出女性!不是为了让她与男性相同!恰恰是为了不同"而张洁从其作品中反映出的却是女人变成男人的愿望!被她赞美或同情的女性!大多从外形到个性都显得过于尖刻"为了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她们象大多着满身尖刺的刺猬!随时准备给对手一击"我们不妨把张洁为她们绘制的画像抽取出来看看$她们大多谈不上美丽!甚至是丑陋的#有缺陷的"钟雨的女儿因为老干部说她长得跟妈妈一样而深深失望!%因为她不漂亮&"梁倩们呢’额头象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木头!麻杆一样细的腿!瘦瘦的胸!暗黄的没有光泽的脸"而且衣装不整!穿着戴破洞的袜子和从想不起擦油的皮鞋!真是%把她们仍到大马路上!也不必担心有人拣了去!一个个象块风干牛肉&()*"最出格的是+沉重的翅膀,中的叶知秋!竟是个%一千个女人里也难以遇到的一个顶丑的女人"--又短又厚的头发像放射线一样向四外支楞着!远远看去!活像头上戴了一顶士兵的钢盔"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女性的曲线和魅力!肩膀方方正正!就象伐木工人用斧子砍倒的一棵老树的树桩--&(.*在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正面女性往往都是美丽动人的"那其实是男性中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是一种令人反感的模式"联系到这种把外形美丽作为评价女性价值的主要标准的观念!我们认为!张洁笔下的这些女性的外形描绘!不仅仅具有肖像描写的意义!更显示了女作家对传统女性观的反叛"只是!她在反叛传统时情绪过激!从而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张洁在竭力把她们塑造成%非女性&"深入到内部精神世界!张洁的偏执就更为明显了"她在强调%女人不是性而是人&时!似乎在表明%女人是没有性的人&"她笔下的爱情几乎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恋"那些女主人公无一不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独立的经济地位#丰富的精神追求而鄙弃物质生活的人"她们的爱情中不包含生理的内容"钟雨与老干部相爱二十多年!但%一辈子接触的时间累积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二十四个小时&(/*"连手都没有握过一次0而作者却说%他们完完全全地占有着对&(/*!那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达到了一种入魔的程度"我简直怀疑这爱是否真的存在!还是钟雨自我压抑产生的心理幻象"方舟中的三女性对性也是冷淡厌恶的!曾令儿也就只%用一个夜晚!完成了一个女人的一生&(1*"仿佛真正的爱情就得是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说$%爱欲是一种原始生命力&"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论述道$%爱情把人的自然本质与社会本质联接在一起!它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是物质和意识多面的#深刻的#有生命力的辩证体"&这种承认人的生物性!又重视人的社会性的爱情观!是符合作为人的的本来面目的"而张洁笔下女主人公对性的漠视!甚至是蔑视!让人感到某种矫情与造作!这是一种无视自然规律的病态的爱情观"张洁的这种局限性同时也影响了她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张洁的小说世界是个女性的世界!主人公多是被生活磨炼成熟的女人!她们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而男人却往往退化成一个性别符号!要么陋于质#寡于情!是个外表漂亮内心苍白的公子哥2要么是个靠敲诈#投机钻营为生的高级无赖2要么是个无休无止的的性机器--他们的鄙俗与浅陋使他们无法与女主人公匹配#对话#沟通!最后女主人公从心理到精神都超越了他们"这与张贤亮笔下的女主角的形象与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张贤亮的笔下!女人除了作为男人的超越之物!几乎别无所用"而张洁就是要反叛这种男性中心意识!但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未免简单化得有些失真!是作家主观人为地将叛逆之情投射于其上!使男人渺小"这样一来!女人超越他们就成为可能与必然!而这恰恰令我更多地读出了女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悲哀"当然!张洁笔下还有另一类男人!他们集理想男性的一切优点!又完美得如同神"这与那些鄙劣得如同畜的男性同样有些失真!因而不够生动#丰满"参考文献(3*鲁迅4伤逝(5*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634(/*张洁4爱!是不能忘记的(7*4北京文艺!3898!:33;4 ()*张洁4方舟(7*4收获!38</4(1*张洁4祖母绿(7*4花城!38<1!:);4(.*张洁4沉重的翅膀(5*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38<34责任编辑$寓心=/>=刘栋@@@@@@@@@@@@@@@@@@@@@@@@@@@@@@@@@@@@@@@@@@@@@@@@@@@@@@@@@@@@@@@@@张洁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
张洁小说中的生态女性意识

直接选择感染力较强 的花样跳绳专用音乐 , 也可以选择时下
一
般 来说 , 生态 女 性主 义 主要 以女性 性别 视角 在理 论 和
实践 中深 入研 究人 类所 面 临 的环境 危机 , 着重 关 注女性 和 自
剩和资源破坏 ,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男性制度所应承担 的责 任, 因为男性在地球和女人身上播种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繁殖 过程 中的参与使得他们在两种威胁 中起到作用。她强调 , 妇
至 全 人类 能 按 照女 性 主义 的原 则 和生 态 学 的 原则 来 重 新 构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是 西方 环 境 保 护 运 动 与 女权 主义 运 动 第 三 次 浪潮 相 结 合 的产 物 ,是 各个 文 学 流 派 关 注 女性 社 会 地
位、关注生态文明发展 的产物 。 通常认为 , 这个学术概念首 先出现在法 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娃 ・ 德奥伯纳 ( F r a n c o i s e d ’ E s n b o n n e )发表 于 2 0世纪 7 0年代 的两 部作 品 : 《 女. 陛主
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合作创新 能力、增强沟通交流能力等有着重要 的作用。在花样跳绳教
学中, 若 能关 注教学 器材 等 的选 择 , 引导 学生 充分 做好 准备 活动 , 注意循序渐进地教学 , 发挥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 , 充分 地利 用音 乐 的力量 , 对促 进 花样教 学 效果 的提 高起 着积 极 的作 用 。
点 和大 自然 遭受 人 类践 踏 的生 态学 观点 联 系在 一起 , 号 召女 性 发动 一场 生 态革 命来 拯 救 自己、 拯 救地 球 。 这 位作 家 指 出 : “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对于生存最直接 的两种威 胁是人 口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
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
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
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
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
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
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
”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
有论者曾这样评价到,“此间,张洁的女性书写是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对妇女自身和男性弱处的现代审视。
”在经历了由“审美”到“审丑”的转变后,张洁的创作逐渐进入了文学”老年期”,此时张洁的心态渐趋平和。
随着长篇记事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发表,张洁自身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升华,小说着眼于探索祖孙三代女性绵绵不绝的血缘之爱。
批评家徐坤将这篇作品归入了“母亲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重新书写”的范畴。
二、张洁研究中两性批评者的不同声音
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来研究张洁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董瑾发表的评
论文章《张洁的天地及误区》,该文章采用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方法来评析张洁作品,部分批评内容虽失之偏颇,但仍为研究张洁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然而,两性读者和批评家对张洁作品的反响之迥异,也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批评现象。
其中女性读者和评论家更倾向于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批评家周晔则全面回溯了张洁过去二十年的创作中男性形象结构的全过程,认为这表达了女性对于美好爱情最为执着的追求和最为深刻的绝望,肯定了张洁作品中深刻的女性意识。
相对而言,男性批评家对张洁作品的评价则更加犀利、冷酷。
与张洁同属一代的作家王蒙,曾在《极限写作与无边的现实主义》一文中这样评价到《无字》,“这是一部充满了疯狂的激情与决绝的书,是一部豁出去了的书,是一部大胆的不能再大胆的书”,在抨击书中充斥着太多的愤懑与怨恨的同时,王蒙还犀利的指出了文格与人格的问题。
实际上,王蒙的批评代表了一种主流的男性批评的声音,认为张洁的作品始终受囿于女性视角的偏狭。
对于此种观点,女批评家荒林提出了反驳,“一个揭露式的写作文本,其写作过程要克服的重重困难也许包括不能原谅,人类并不是可以原谅一切恶的,连上帝也做不到真正原谅撒旦”。
笔者认为,王蒙对《无字》的批评体现了两性意识的差别性,即主流文学批评是以一种男性的视点去观察女性世界,女作家自然而然的被期望是温婉平和,而非刻薄尖锐。
然而,女性写作又必然围绕自身经验展开,也必然会以女性视角反观男权文化。
正因如此,女性经验的书写才显得意义重大,它使女性赢得了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力,摆脱了“无字”的生命言说状态。
三、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的未来趋势
随着女性批评的崛起,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来看,虽数量众多,但缺少经典性论述。
作为当代文学史上占有大量篇幅的女作家之一,张洁女性意识的演变展现出一个知识女性的心理演变,对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也定会为女性批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性的范例。
纵观张洁女性意识的研究,笔者发现很多研究者倾向于从张洁作品中母女关系的书写中研究其女性意识,但很少从其作品中男性形象的角度来研究其女性意识的流变,实际上,张洁正是在对男性认知的不断演变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女性意识的。
而张洁自身的女性意识也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张洁的女性意识一直围绕着男性的形象,表现为两性意识的变异,《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张洁表达了一种崇高而美好的爱情体验,而《祖母绿》中的男主人公是懦弱而无能的,张洁构筑的男性神话逐渐坍塌,但此时张洁还在用“无穷思爱”的圣颂去消解对男性的憎恶。
但《红蘑菇》、《她吸的是带薄荷味儿的烟》等作品的问世,宣告着张洁心目中理想男性的彻底毁灭,此时的张洁着力于宣泄着内心的愤懑与厌恶。
从长篇纪实小说《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开始,张洁女性意识开始发生转移,构筑了一个属于祖孙三代女性的生命血缘链条。
而在长篇多卷本小说《无字》中,张洁的小说更是鲜明的呈现出两条叙述链条,一条是吴为与胡秉宸的爱情婚姻线,另一条便是吴为与叶连子的母女亲情线,许多评论家都曾说过《无字》这部小说在张洁的所有作品中具有总结性的意义,那么这种双线并呈的叙述模式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它就是张洁前后期女性意思的糅合交融,也反映了张洁自身女性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