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县近50年气候变化的季节性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山西省黎城县雷暴特征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山西省黎城县雷暴特征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山西省黎城县雷暴特征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摘要]本文利用黎城县气象局1983-2012年近三十年的雷暴天气过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黎城县雷暴出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社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雷暴特征灾害影响0引言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经113°11′至115°35′、北纬36°11′至36°53′,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半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一般比较凉爽。

黎城地形复杂,山大沟多,河道纵横,东北部最低海拔600米左右,西北部最高海拔2021米,这种山区地形对雷暴天气的形成极为有利,雷暴灾害也是黎城农经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对黎城县的雷暴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黎城县雷暴的时间分布特征对黎城县1980-2010年各月、年平均雷暴出现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发现黎城县雷暴的时间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1.1雷暴的年际变化大对黎城1983-2012年30年地面观测雷暴日的统计结果显示:黎城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4个,在长治地区居前。

由图1可见,黎城县30年来雷暴出现最多日数出现在1990年,为39天,最少日数出现在2009年为19天,两者相差20天,这就表明黎城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是比较大的,经计算,其线形变化方程为y=-0.3229x+34.04。

从图1可以看出黎城县在过去三十年中雷暴天气现象略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黎城县大力促进环境保护,开展植树、植被保护工作,增强了山区林木、草场的覆盖率,使下垫面受热条件减弱有关。

1.2雷暴的季节变化特征对黎城县1983-2012年逐月雷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年四季中,冬季(12-2)雷暴基本是不出现的;其他三季发生率也及不均匀,如图2所示,春季(3-5月)平均雷暴日数为5.54个,占全年雷暴日数的18.7℅,历年平均初闻雷日出现在4月中旬,有个别年份在3月下旬闻雷,5月份逐渐走强;夏季(6-8月)平均雷暴日达21.43个,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3℅,7月份为历年平均黎城最多雷暴出现时段;秋季(9-11月)平均雷暴日2.38个,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1℅,从9月下旬开始雷暴天气就逐渐退出黎城县区,但在个别年份10月甚至11月份仍会出现雷暴天气。

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100℃界限温度气候特征变化分析

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100℃界限温度气候特征变化分析

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100℃界限温度气候特征变化分析作者:王春娟床晨阁来源:《农学学报》2015年第06期摘要: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10℃界限温度的变化规律,用现代气候变化理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期、间隔日数及其积温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关中西部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呈显著提早趋势,终日呈波动推迟趋势。

初终日之间间隔日数显著增加。

≥10℃期间的积温以56.568℃·d/10a的幅度显著增加。

积温年代际波动增加,冷暖交替频繁。

关键词:≥10℃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分析中图分类号:S162.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xb08280 引言热量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制约着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植物生长季长度和适宜温度范围的变化,对农作物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技术及农资配套措施等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不同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及其积温是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热量指标。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表示进入春耕期,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进入活跃生长季,多年生植物开始较大速度积累干物质及牲畜开始抓膘,可表征某一地区作物气候生长期主要气候特征。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积温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徐铭志等研究指出近40年气候生长期全国范围平均增加了6.6天,北方地区平均增加了10.2天,南方地区平均增加了4.2天,青藏高原增加最大为18.2天。

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增长最明显的时期。

于淑秋指出,除西南东部少数地方外,中国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10℃生长季节延长,有效积温增加。

王媛荣指出,陕西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变化趋势不一致,积温增加。

本研究在对宝鸡市近5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10℃界限温度的气候特征,揭示区域内气候资源分布的新格局,旨在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宝鸡市农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近50年晋城地区霜冻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晋城地区霜冻变化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4, 3, 20-24/10.12677/ccrl.2014.31004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journal/ccrl.html) Analysis of the Feature of the Frost Events Change inJincheng Region in Recent 50 YearsHaixia Cheng1, Pengjuan Ren1, Huiqin Zhao1, Jianhong Zhang21Meteorology Bureau of Jincheng City, Jincheng, Shanxi2Meteorology Bureau of Licheng County, Licheng, ShanxiEmail: skjchx@Received: Oct. 7th, 2013; revised: Nov. 4th, 2013; accepted: Nov. 12th, 2013Copyright © 2014 Haixia Che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ixia Cheng et al.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Abstract:Climatological statistic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frost in Jincheng region dur-ing 1961-2010, and abnormal frost index was used to analyze abnormal occurrence of fro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first frost day was October 15, the absolute variability of time series was 8.27 days, and the linear trend was 1.125 d/10a. Thus the first frost day showed the delaying trend, and the first frost day has a big annual difference making forecasting difficult. For the latest frost days, the average value was April 7, the absolute variability of time series was 7.25 days, and the linear trend was 0.257 d/10a. Thus the latest frost days showed weak delaying trend just like the first frost day, and the forecasting to the latest frost days was difficult. For frostless period, the aver-age value was 189 d, the absolute variability of time series was 8.09 days, and the linear trend was 1.32 d/10a. Thus the frostless period showed an obvious growth trend. In addition, abnormal frost years were very few, and the early first frost day for part of the year of autumn grain crops may produce a great influence. Spring sowing seedlings in high alti-tude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later frost. On average, frequency of winter wheat under frost damage was once every six years, and the frequency was larger within 5 days after jointing stage.Keywords: Jincheng Region; Frost Events; Analysis of Changing Feature近50年晋城地区霜冻变化特征分析程海霞1,任鹏娟1,赵慧琴1,张建红21晋城市气象局,山西晋城2黎城县气象局,山西黎城Email: skjchx@收稿日期:2013年10月7日;修回日期:2013年11月4日;录用日期:2013年11月12日摘要:利用气候分析法分析了晋城地区1961~201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

长治市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长治市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沁源县 孔家坡 62 04 8 . 1 9 35 1 7 2 2. 9 , 7 6 9 4. 9 . 2 2 8 0 5 5 黎城县 西井 59 O 6 8 . 17 36 1 7 2 9. 6 . 5 2 93 0. 9 . 2 3 5 5 8
间, 受地形 因素 的影响 , 年降水量在面上 的变化表现 为: 降水 自东南 向西北 一条 主线 5 0mm贯穿 全 市 , 5 降 水量 随高 程增 加 而 增 大 , 子 的发鸠 山 区 、 源 的太 长 沁
岳 山 区分 别形 成 两个 降水 量高 值 中心 , 中心 点多 年平 均降水 量分 别 为 798m 7 0 1. m,0 . mm。襄垣 盆地 降水 4
变化 的复 杂性 。 2 降水量 变化 趋势 分析
对 各代 表站 降水 量 资料 的分 析 表 明 , 治市 降水 长 量 年 内分配 呈单 峰 型 , 连续最 大 4个 月 降水 量 均 出现 在 汛期 6月 至 9月 , 占年降水 量 的 7 O%左 右 。代 表站 中连 续 最 大 4个 月 降水 量 占全 年 降 水 量 最 大 的是 黎 城 县 的西 井 代 表站 , 7. ; 小 的是 屯 留县 的 中 为 37% 最 村 代 表站 ,为 6 . 97%。汛 期 降 水 量又 多 集 中 于 7至 8月 份 , 占年 降 水 量 的 5 O%;2月 至次 年 3月 , 降 1 是 水 量最 少 的 时期 , 月 降 水量 仅 占年 降水 量 的 6% 4个
1971年1980年段各代表站黎城县的西井站壶关县的塔店站基本持平其余站均偏丰偏丰程度行政区代表站年降水量mm极值比潞城市52800248589197327襄垣县53480288537197132武乡县5504039489196737长治县585603210649197141屯留县中村55870268523196328沁源县62290248726198925黎城县59960268532197328壶关县5888039049197134最大水量出现年份最小水量出现年份3226199726931965257619862589199730911957345019573065195726631979摘要利用长治市8个代表站1956年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治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及45年中的变化趋势为长治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7-2010年黎平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57-2010年黎平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种 资源丰 富多样 , 业 生产 在 该 地 区社 会 经 济 发展 农
中 占有重 要 地 位 。然 而 基 于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的宏 观
大 背景下 , 候 加 剧 恶 化 , 平 县 干旱 、 涝 、 冻 气 黎 洪 凝 等 自然灾 害频 繁发 生 , 已对农 业 生 产 、 业 、 资源 林 水 等 诸多方 面造 成 了不 同 程度 的影 响 , 因此 摸 清 楚 黎 平 气候变 化 的规律 , 以期 为 当地 农 业 生产 和 水 资 源 利 用提 供定 量依据 与决策 支持 。
东南 州专业 气象 台提供 。
2 2 线性倾 向估 计 .
黎 平位 于 贵州 省 东南 边 缘 , 地处 湘 、 、 三 省 黔 桂
( ) 区 交界 处 , 接湖南 靖 州 、 东 通道 县 , 连从 江 县 和 南
广西三江侗族 自 治县 , 西倚榕江县 , 北靠锦屏县 、 剑 河县 , 系侗 乡 腹 地 、 族 文 化 的 中心 。黎 平 地 域 辽 侗 阔, 地形复杂 , 垂直差异大 , 立体农业” “ 气候 明显 , 自然资 源 丰 富 多 样 。农 业 资 源 地 貌 类 型 多 样 , 河
21 0 2年第 4期
第3 卷 6
贵 州 气 象
Junl f uzo to l y ora O i uMe r o G h eog Vo . 6 N0. L3 4
文章 编号 :0 3—6 9 ( 0 2 0 0 2 0 10 5 8 2 1 ) 4— 0 7— 3
15 - 2 1 年黎平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97 00
易志 学 徐 德 智2 ,
(. 1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 , 贵州 黎平 57 0 ;. 5 30 2 贵州省施秉县气象局 , 贵州 施秉 5 60 52 0)

黔东南州近6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黔东南州近6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5), 508-514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ccrlhttps:///10.12677/ccrl.2020.95055黔东南州近6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陈晓丹1,吴树炎1*,王敏敏1,蒋汉开2,李舒颖11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黎平2贵州黔东南气象局,贵州凯里收稿日期:2020年9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4日摘要利用1960~2019年黔东南全州16个县市台站气温资料,使用气候变化分析方法如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分析了黔东南州近60年来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4.7℃~18.5℃之间,全州年平均气温从1960年至今整体缓慢上升,M-K突变检验表明黔东南州气温突变点为2006年,且2009年以后气温的上升趋势十分显著。

黔东南州年平均气温存在着准4年周期,在60年代有显著的3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在1986~2010年有显著的4年振荡周期。

黔东南州最冷月(1月)各县市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全州年平均最低气温≤ 0℃的日数在州西部为24~28 d,州南部仅为4 d左右;黔东南州最热月(7月)各县市月平均气温呈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州西部较东部凉爽,北部较南部凉爽,全州年平均最高气温≥ 35℃日数南部年平均出现20 d以上,西部为0 d。

关键词黔东南,气温,时空变化,高温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Qiandongnan Prefecture in thePast 60 YearsXiaodan Chen1, Shuyan Wu1*, Minmin Wang1, Hankai Jiang2, Shuying Li11Liping Coun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Liping Guizhou2Qiandongnan Prefecture Meteorological Bureau, Kaili GuizhouReceived: Sep. 2nd, 2020; accepted: Sep. 17th, 2020; published: Sep. 24th, 2020*通讯作者。

贵州江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贵州江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贵州江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贵州江口地区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一个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的地区。

下面将对该地区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一、季节性变化贵州江口地区的气温变化在季节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夏季时,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最高气温经常超过35℃,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冬季时,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低气温常常低于0℃,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春秋季节气温较为适宜,分别为温暖的春季和凉爽的秋季。

二、月际变化在每个季节中,贵州江口地区的气温也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

以夏季为例,夏初气温相对较低,平均气温在25℃左右,夏末气温逐渐升高,平均气温逐渐达到最高点。

而冬季则相反,冬初气温相对较高,平均气温在10℃左右,冬末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气温逐渐达到最低点。

三、年际变化贵州江口地区的年际气温变化特征相对较为复杂。

在气温总体上升的趋势下,每年的气温还会受到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某年夏季会有特别炎热的天气,某年冬季会有特别寒冷的天气。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工业排放等,也可能会对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地域差异贵州江口地区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山区相对于平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高海拔地区相对于低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低;附近水体较多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

这些地域差异对贵州江口地区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贵州江口地区的气温变化具有季节性、月际性和年际性特征,并存在地域差异。

了解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该地区的气候预测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导学案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导学案

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材七上第三章第四节主备人:学科地理课型行进课课时 1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我能掌握不同温度带内主要的气候类型。

拓展性目标:我能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挑战性目标:我能掌握亚欧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

重点不同温度带内主要的气候类型。

难点亚欧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的区分。

导学过程任务、问题与要求个性补充创设情境目标导航播放一些关于气侯的图片及小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设问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测:阅读课本P62-P65,回答:一、气候的分布1、由赤道到极地地区,有规律的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候。

(Ps:亚热带属于温带(20℃~-10℃)的分支,特指最冷月气温大于0℃的地区)2、热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寒带的气候__________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内,温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

3、在右侧图例旁写出该图例代表的气候类型交流展示精讲点拨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回顾温度带的划分思考气候的划分方法?2、以亚欧大陆为例,观察大陆西岸,东岸、内部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将找到的气候类型填入表格内。

当堂训练1、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有()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C、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2、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的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3、阅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大洲为___________。

(2)图中A所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图中B所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图中C所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资 料 和 方 法
1 . 资料 选 用黎 城县 1 9 6 1 — 2 0 1 0 年 三 十年 的逐 日平 均气 温 、平均 最 高气温 、 平均最 低气温 、 极端 最高 、 最低 气温 、 逐 日降水 量等 气 象资料 。 2 . 方法 采 用气候 学划分 标准 划分 四季 ,即 以侯平 均气 温稳定 ≥
日, 夏季 平均 开 始时 间为 6月 1 2日, 秋 季平 均 开始 时 间为 8 月 1 6日, 冬 季平 均开 始时 间为 l 0月 2 3日。根 据候温 法 划分 黎城 四季 的起 止时 间为 : 春季 4月 1 1目至 6 月 1 1日 , 夏季 6 月 1 2日至 8月 l 5日 , 秋季 8月 l 6日至 l O月 2 2日 , 冬季 l O
月2 3日至次 年 4 月1 0日 。黎 城县冬 季最长 , 平均 1 7 0 天, 秋 季次之 , 平均 6 8天 , 夏季 第三 , 平均 6 5 天, 春季 最短 , 平均 6 2 天 。总 体而 言 , 冬季 时间几 乎 占全 年 的一 半 , 春、 夏、 秋 三季天
2 0 1 3 年第4 期( 下半月)
科研 ◎农业 乏 蒙
黎城县近 5 0 年气候 变化的季 节性 特征分析
张建红
( 山西 省 黎 城 县 气 象 局 , 山 西 黎 城 0 4 7 6 0 0)
【 摘 要] 本文通 过对 黎城 县 i 9 6 1 — 2 0 1 0年近 三 十年 的气 象资料 统计 ,对黎 城县 四 季气候 的 变化特 征进 行分析 ,得 出 :近 5 O 年 来 ,黎城 四 季气温均 呈上升 变化 趋 势 ,冬 季增 温尤其 明显 ;黎 城春 季 降水呈 明显 增加 趋势 ,夏 、秋 、冬三 季 降水均 呈 明 显减 少趋 势 ,尤以夏秋 两季减 少 变化 突 出,气候 的干旱 变化显 而 易见 。 [ 关键 词】 气候 变化 季 节 特征
黎城 县春 季平均 气温 为 1 7 . 2 ℃, 平均 气温 最高 为 1 8 . 7 ℃, 出现 在 2 0 0 0 年, 平 均气 温最 低 为 1 4 0 ℃, 出现 在 1 9 9 2年 。由 黎城县 1 9 6 1 — 2 0 1 0 年 5 O 年 春季平 均 气温 变化 曲线 图 ( 图4 a ) 可 以看 出 : 黎城 近 5 O 年来 , 春季 平均气 温 略有 波动 上升 , 其总 的线性 增长 率不 大 ,只有 0 . 0 0 3 3 ℃/ 1 0年 ,其 中以 1 9 9 3年为 界, 1 9 9 3年 以前历 年春 季 温度 呈波 动变 化 明显 ,围绕 平 均温 度 l 7 . 1 ℃年 冷 暖交 替 ,基本 没 有增 温趋 势 ; 1 9 9 4年 一 2 0 1 0 年 春 季增温 趋势 明显 , l 7 年 的平均 温度为 1 7 . 6 ℃, 超过 历年 平均 值0 . 4 ℃, 也就是说, 黎 城 春季 气 候 变 暖的 趋 势 基本 上 是 从
平均 l 4 月1 1 日 l 6月 1 2日 J 8月 1 6日 1 0 月2 3日
平均温度 一


1 6
l 4 1 2
『 y = 0 0 1 3 7 x+ 1 6 1 4
2 } Y 0 o 3 2 8 x + 0 3 7 0 3 y
l o ℃为冬 季结 束 、 春季 开 始 , 稳 定 ≥2 2 ℃为春 季 结束 、 夏季 开 始, <2 2 ℃为夏季 结束 、 秋 季开始 , <1 0 ℃为秋 季结 束 、 冬季 开 始。 采 用一 元线性 回归法及 数理统 计法分 析各 季气温 、 降水 等 气 象要 素近 5 0 年 来的 变化特 征。 三、 四 季 划 分
利用 黎城县 1 9 6 1年 一 2 0 1 0年的 逐 日平 均气 温 ,按 每 月 6 侯 计算 每一侯 的侯平 均气温 , 用张 宝堑候 温法 统计 计算 , 黎城 县各季 节 的最 早 日期 、 最晚 日期 和平 均 开始 日期 , 见 表一 , 根 据 候温法 划分 的四季 , 统 计计 算黎城 县 春夏 秋冬 四季 的平 均 天数 。 候温 法统计 黎城县 各季 的开始 日期 开始日期 l 春 I 夏 J 秋 嚷 最早 l 3 月2 8日 I 5月 3 0日 f 7 月2 7日 1 O 月 7日 最迟 J 4 月2 9日 l 7 月 7日 8月 2 6日 u 月 5日
【 中图分 类号】 P 4 6 3 3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3 ) 0 4 — 0 2 3 7 — 0 2
引言 随 着人 类社 会经 济 的飞速 前进 , 工业 、 农业、 交 通 等产 业 发 展 的巨大变 革 ,人类 生存 的地理 气候 环境 也发 生着 显著 的 变化, 气 候资 源的发展 、 利 用也相应 的在 改变 , 适 时 地研 究 、 总 结 气候 变化 的趋 势 , 充分 、 合理地 利 用好 气候 资 源 , 是人 类生 存、 发展 所必 需的最 终 目标 。因此 , 对黎城 县季 节 性气 候变化 特 征的 重新分析 和认定 , 以便 更好地 利用 气候 资料 指导 、 服 务 当地经济 生活 , 有着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1 9 9 4年 以 后 开 始 的 。
+ 平均盘度 一 线性 ( 平均温廊 —卜 平均温度 一 线性 ( 平均韫度)
} y 0 0 0 3 3

2 0
¨
彗 ‰ 2 1 } y = 0 0 0 2 x + 2 3 2 2 4
+ 平均温度 一 线性 ( 平均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