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的线性规划——以定西县为例

合集下载

农牧交错区用地格局变化分析

农牧交错区用地格局变化分析

农牧交错区用地格局变化分析作者:臧立娟,王凤艳,任建超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臧立娟1,王凤艳1,任建超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2.吉林省国土资源厅,长春130026)摘要:以吉林西部为例,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应用转移矩阵分析用地数量格局变化,应用景观指数分析用地空间格局变化。

结果表明,2000-2007年吉林西部耕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用地格局单一化发展;湿地退化,水域萎缩,水资源减少加剧了盐碱化发展;盐碱地数量得到控制,盐碱化程度加重,治理难度增大。

结合统计数据分析,吉林西部用地格局变化受自然因素的胁迫,人为因素的干扰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配置土地资源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惟一途径。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用地格局;转移矩阵;景观指数;遥感与GIS;吉林西部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2-2763-04Analysis on Land Use Pattern Changes in Agro-Pastoral EcotoneZANGLi-juan1,WANGFeng-yan1,RENJian-chao2(1.CollegeofGeoexplo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China;2.JilinProvinceDepartmentofLandandResources,Changchun130026,China)Abstract:BasedontheRSandGIStechnologies,thequantitypatternchangesandspatialpatternchangesoflanduseinwesternJilinwereanalyzedusingtransfermatrixandlandscapeindexsrespectively.Theresultsshowedthatfrom2000to2007,theagriculturallandin westernJilinincreased,whiletheforestandgrasslanddecreased,thelandusepatternshowedasingledevelopment.Thewetlanddegenerating,lakewatersatrophying,andwaterresourcedecreasingaggravatedthesalinizationdevelopment.Althoughthequantityofsaline-alkalisoilwascontrolled,thedegreeofsalinizationbecameserious,thustheimprovingwasdifficult.ThechangesoflanduseinwesternJilin provincewerestressedbynaturalfactorsandthedisturbancesofhumanfactorsmadeaquickenvironmentaldegeneration.Sotheadjustmentoflandusestructureandbeingadapttolandresourceswastheonlywaytoimprovetheregional entironment.Keywords:agro-pastoralecotone; land use pattern;transfermatrix;landscapeindexs;RSandGIS; WesternJilin province农牧交错区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处在森林-草原-荒漠的“生态应力带”上,植被起源、土壤组成具有过渡性,内部结构不稳定;降水少,变化大,风多且大,外部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导火索[1-3]。

2023年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

2023年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

2023年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愈发重要。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2023年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一、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种植业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种植业。

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扶持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可以在政策上提供一些税收和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尝试新的耕种方式,并建设相关的保障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二、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农业信息化系统,为农民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技术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出产率。

三、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和生态优势,鼓励农民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和养殖畜牧业,凭借优质的品牌和营销渠道打开市场。

同时也可以采取像京东、苏宁这样的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农户直接产生供求关系,促进物流体系的完善,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出产率。

四、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与乡村振兴规划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一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

只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将其纳入到乡村振兴规划中,才能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保障农民收益和权益的政策和法规制定,通过土地整治和流转方式改革,创造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和提高了农民收入。

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通讯等,使得农民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

总之,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充分发扬企业家家精神,积极扶持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

农牧一体化与农牧民增收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农牧一体化与农牧民增收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二、 实 证 分 析
足, 冬冷 夏热 , 干 旱少雨 , 作 物生 长期短 , 产 量较 低 : 土
地 沙 化威 胁严 重 ; 自然 灾 害 发生 率 高 ; 土 地生 产 力 低
下 。社 会经 济方 面 : 是 新型 贫困 多发 区 , 已形 成越 穷一
越 破坏一 越 穷 的恶性循 环 ; 人 口过速 增长 , 文化 教育 水 平 落后 , 且是 民族 政策 与发 展敏 感 区。 因此 , 探 索 这一 区域经 济发 展模式 对 提高农 牧 民
速 高效 而又 生态 可持 续 的发展提 供借 鉴 。 文 章最终得 出结论 : 在我 国北 方农牧 交错 带的农牧 业组 织 方式与 结构 中, 农 牧 一体化 的各 种模 式相 对 于单独 经营种 植业 、 养 殖业 的效益 更 高 , 而其 中农 牧纵横 结合 一体 化效 益 最 高 。
1 7 3 3 7 . 5 l 1 1 0 5 3 . 1 4
数 据 来源 : 根据 2 0 1 3年 3月对 内蒙古赤峰 市阿鲁 科 尔沁 旗 、 巴林 左旗 、 巴林右 旗 、 克什 克腾 旗 、 翁 牛特 旗 6
个 苏木 乡镇 1 2个嘎 查村 3 8 6户农牧 民所进 行 的调 查 。
养业 生产 者 , 即“ 种植 业+ 养 殖业 ” 。 农 牧业 纵 向一体 化 就是 从生 产 到销售 的 中几 个或 者所 有环 节 的联 结 , 即 形 成一 个 产业 链 。 而农 牧 业 “ 纵 横结 合 一 体 化 ” 便 是
部 重要 的生态 屏 障及北 方农 区和 牧 区的桥 梁和 纽带 . 是 高 原城 市 系列 和平 原城 市 系 列及 其 主 导经 济 区 的 连 接纽 带 , 更 是东 西部 经济共 同起 飞 的脊梁 。但 也 是

农牧业结合经营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农牧业结合经营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优化 的有效 的配置
关键 词 :农牧 复合 ;生 态经济 系统 ;资源优化 配置
中图 分 类 号 :F 2 33 文 献 标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 19 2 1 )4 0 7 — 6 6 4 9 8 (00 0 — 0 2 0
农牧复合系统是一个在有限土地资源约束下,既存在农牧业复合经营,又存在生态与经济协调 统 一发 展 的农 牧业 生态 经济 统一体 。北方 农牧 交错 带处 于东部农 区与西部 牧 区的过 渡 区域 ,其 走 向

鲎 垒r l a c帅ia a g e gct l o c nMn e n i u n s d am t u rE
21 第4 总 期 0 年 期 第4 0
农 牧 业 结 合 经 营 的 土 地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研 究 —Biblioteka —以北方农牧交错 带为例
孙 芳 ,王 可 男
北起大兴安岭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向南至内蒙古通辽市和赤峰市 ,再沿长城经河北北部 、山西北 部 和 内蒙古 中南部 向西南 延伸 ,直 至陕西 北部 、甘 肃东部 和 宁夏南部 的交 接地 带 。该 区具 有农 田与
草地 交错 分布 、种植 业 和草地 畜牧业 并存 的 ,表现 出生态脆 弱 特征 的生态一 经 济一社 会 复合生 态系 统( 程序 ,20 ) 0 2 ,是最具 代 表性 的资源利 用 型农牧 业复合 经 营区域 。其种 养业 结合 经营 ,由历 史传 承 、 自然条 件 、资 源特 征所 决定 。历 史 上农 牧交 错带 土地 利用 为 纯牧 草地 ,随着迁 移 人 口的增 加 , 将 牧 草地 逐 渐开 垦 为农 田 ,耕 地 不 断增 加 ,草 地减 少 。草地 减 少 到一定 程 度 后 ,环 境 开始 发生 变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法 8个 方面 共 1 个 生态安全 约束 条件 的 限定 与单 纯形 法求解 ,得 出 6种 情景 下 的 总量控 制 优 化方 1
案 ;以宏观 用地 总量 需求和 微观土 地供 给相 平衡 为 原则 ,利 用具 有 复杂 空 间演变 能 力 的 C 模 型 , A
完成土 地 空 间分 配.模 拟 结果表 明 ,与 当前 土地利 用格 局 相 比 ,在 2 1 0 0年林 地 和 草地 增加 、耕地
减 少 、城镇 用地 增加 的优 化情 景下 ,研究 区可 同时获 得满 意的 生态效 益 、经济 效 益和 社 会效 益. 关键 词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格局 灰色线性规划 元胞自动机
土地 利用 变化空 问模 拟 分析 ,难 以检 测 小 区域 上 发
生态 安全 是 指人 类 生 存和发 展 所需 的生 态环 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
在 综合使 用 “自上 而下” 的灰 色线 性规划 ( L ) 法和 “ G P方 自下 而 上” 的元 胞 自动机 ( A) c
方法 的基础 上 ,建 立 了土地 利用格 局优 化模 拟 L UOS 1n s atr pi zn i lt nmo — (a du ep teno t ig s mi muai d o e) 型 ,进 行 了中国北方农 牧交 错 带生 态安全条 件 下的土地 利用 格局 优化 模拟研 究. 通过 GL 1模 P方
维普资讯
自 科乎盈展 第1卷 第2 2 6 月 _ 驻 6 期 0 年2 0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研究 *
— —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武 永 峰 李 京 张锦 水
苏 伟 陈云 浩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 院,国家遥感 中心全球变化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部 ,北京 10 7 085

定西县主要作物最优种植结构模型

定西县主要作物最优种植结构模型

定西县主要作物最优种植结构模型
石界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02(000)008
【摘要】@@ 定西县地处甘肃中部,关川河上游.处在东经104°12'~105°01',北纬3°17'~36°02'之间.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定西县届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多灾,海拔1750~2580米,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目前耕地面积为116617hm2,保灌面积仅为6825.8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年降水量少,干旱频繁,属雨养农业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石界
【作者单位】定西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7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
【相关文献】
1.平凉市农作物种植结构最优化方案研究
2.基于比较优势下的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研究
3.基于长时间序列MODIS影像的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研究
4.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规律及种植结构现状分析
——以藁城区为例5.借助线性规划确立束鹿县主要农作物近期种植结构的数学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优规划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优规划
中图 分 类 号 :F0 . 3 1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6 (08 2 27 5 0 1 08 20 )0 —02 —0
H A G G ob ‘ U N a. 鲫2
, e op i a a n ng o n e i t e No t e n Fa mi g Pa t r lAr a nl t lPln i fLa d Us n h r h r r n - s u a e m
9 9k/ mz E照 时 数 25 0 t 0 h以 上 ;年 均 降 水量 文明与 畜牧文 明 的交融 与 冲突 ,普 遍存 在 于 全球 各 5 3. J e 个 大 陆 。其 主 要 特 点 :气 候 变 化 大 ,水 土 流 失 严 452 m,最 高年降水 量 7 18 m (97 ) 1.m 2 .m 16 年 ,最 低
ln wo da d a d ga sa d i h n e rm 4:0: 6 i 0 5 i t 0: 3: a d, o ln n rsln sc a g d fo 5 1 3 n 2 0 no3 1 57. Ke r : o' e a nig— p su a r a;a d u e; p i z t n p o a y wo ds n lh m fn n t at rla e ln s o tmiai r ̄ mmi g o n
Ab t a t T e me b rhp fn t n o n a rg a sr c : h m e s i ci f ie rp o rmmig ar n e n n ls n zy ma e t sw r sd frm k n eg t ac lt u o l n 、 ra g me t ay i a d f z t mai ee u e a ig w ihe c lua— a s u l h c o d ig a d c mpe e sv v la i i p p r T e a to g r ste df rn c n mi b n f ,n u v l ln i a d w treo i l te n n o rh n ie e au t n i t s a e . h uh rr ad i ee t o o c e e t i p t e e ,a d s l n ae rso i o nh e h e i l o nl h s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 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 生产范式区划及建设研究
(4)循环性、群落性、增值性是产业生态区别于传统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特征。
后记
2001年10月,我们同时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共同参与了国家973项目“草地与农牧 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一生产范式”第七子课题“优化生态一生产范式与新产业带形成的理论基础” 的部分研究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学习与研究,在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及典型区范式体系构建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一方面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 明晰以后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从事同类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由陈海执笔 完成,主要阐述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下篇由赵云龙执笔完成,主要阐述典型区生态一生产范式建 设的理论与方法。
(1)构建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体系。提出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其中特殊原则为三条: 生态与经济并重原则、注重不同生态与生产功能带组合配置原则和适当照顾行政区完整性原则。这三项原则体现 出生态一生产范式的综合性、区域分异、操作性强等特点。生态一生产范式区划采用生态一生产范式区、生态一 生产范式小区、生态一生产范式单元区三级区划等级系统。并对区划的等级系统建立起相应的区划指标体系。
本书能够最终成稿,主要基础是博士研究生期间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这得益于导师张新时院士、康慕谊教授 的教诲与培养,也得益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江源教授、唐海萍博士等’多位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以及范 一大、孙林、李新宇、黄晓霞等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在写作和成稿过程中,西北大学曹明明教授、李同升教授、 李林华书记、马乃喜教授、马俊杰教授、刘康副教授、王伯铎副教授、杨新军副教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赵春江研究员等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草 业 科 学24卷8期8/2007PRA TACUL TU RAL SCIENCE Vol124,No18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的线性规划———以定西县为例闫丽娟,张恩和(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探讨了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以人口和自然条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规划结果为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由2005年的农、林、草面积比例54∶10∶36调整为30∶13∶57。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线性规划中图分类号:S812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629(2007)0820040203(主要是水、热)的地带性分布和人类生产劳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体现着农耕文明与畜牧文明的交融与冲突,普遍存在于全球各个大陆。

其主要特点:气候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受人口压力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牧交错带土地经营方式多样、多变,存在着复杂的时空结构。

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北方以及西北地区,是将我国东北、华北农区与天然草地牧区分隔的生态过渡带,是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最为严酷、农业生产力最低的生态脆弱带,总面积约69万km2,其中耕地占26%,草地占25%,林地占15%,人均土地1128hm2,农村人口近200万人[1,2]。

定西县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部,自然条件严酷。

生态环境脆弱。

其中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之一就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有关。

因此只有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资源在时间上得到合理安排,在空间上得到最佳落实,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优化结构、提高功能,可用较少的消耗或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益。

根据农牧交错带典型代表定西县土地利用现状,试用线性规划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以期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3]。

1 研究区概况以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的定西县为研究对象,该县位于甘肃省中部(104°12′48″~105°01′06″E, 35°17′54″~36°02′40″N,海拔167113~257713m),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沟壑密度为214 km/km2。

光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59319 kJ/cm2,日照时间2500h以上;年均降水量41512mm,最高年降水量72118mm(1967年),最低年降水量24517mm(1982年),相差3倍;年平均温度613℃,极端最高温为3413℃(1966年6月20日),极端最低温为-2711℃(1969年2月7日)。

土壤为疏松的湿陷性黄土,有机质含量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5640t/(km2・a)。

该县土地面积363817km2,其中草地面积7185万hm2,耕地面积1119万hm2,林地面积211万hm2,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2,农、林、草面积比例54∶10∶36。

2 研究方法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是依据调查提供的基础资料,从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中提炼出一个体现本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单一效益为目标的函数,并将其他效益作为约束条件,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来获得一组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3收稿日期:2007204206基金项目:澳大利亚ACIAR资助项目“提高甘肃黄土高原西部雨养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与持续性的研究”(L WZ/1999/094);甘肃省自然基金(3ZS0512A252060)作者简介:闫丽娟(19742),女,甘肃民勤人,讲师,在读博士生。

E mail:yanlj@gsall1edu1cn8/2007PRA TACUL TU RAL SCIENCE(Vol124,No18)41 其基本思路和步骤为[326]:①根据区域土地资源特点及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区域发展现状,从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中选择一个作为规划的主导目标;②选择区域中若干个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系统变量;③构建目标函数max f (x)=∑C j x j,其中,C j为土地利用类型效益系数,x j为用地类型,f(x)为目标函数;④选取区域土地利用目标年的土地总面积、经济和生态的要求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构建一组线性方程作为系统的约束条件;⑤列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它的一组解(C j)称为最优解,也就是区域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3 结果与分析311变量的设置及约束条件的构建 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根据定西县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本着对影响大的因素设置变量而影响小的变量不设置的原则,在该区域设置8个决策变量(表1)。

各项参数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现状与自然状况进行确定的,经济纯收入是根据调查与统计资料而来;约束条件是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单价的平均值为标准参照系,对其他用地方式进行评价换算[628]。

表1 模式的参数hm2分类决策变量分类决策变量粮食作物x1退耕还果x5经济作物x2经济林x6退耕还林x3防护林x7退耕还草x4种草x8 模拟结果是否可行,只有选取准确的约束条件参数,才能使静态模型接近离散时间的动态系统,真实反映系统自身规律,并且参数合理选取关系到规划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有多大。

根据研究区土地资源数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农民对农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构造如下约束方程:①土地面积约束x1+x2+x3+x4+x5+x6+x7+x8≤272224(hm2)式中,272224hm2是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60%的荒地的面积之和。

②农耕地约束x1≤91635(hm2)x1+x2≤170178(hm2)x1/x2≤7对于社会效益,则增加了人口约束、人均粮食约束。

按人口增长方程:人口数量=当前人口数量×(1+8‰)n计算,在未来10年内人口增长计算所需的粮食约束x1+x2≥76505hm2,x1/x2≤7为2005年定西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面积比值,91635 hm2为2005年定西县粮食作物面积。

水浇地在未来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当前值为9000hm2。

③退耕约束x3+x4+x5≤69772(hm2)其中,69772hm2为占耕地面积41%的耕地面积。

④林地面积约束x6+x7≤83692(hm2)x6≥9916(hm2)x7≥33692(hm2)在保护现有林地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建设,但最大上界为现有林地与宜林地之和。

⑤草地面积约束x8≤109636(hm2)人工草种植面积应有一定界限,≥35°的坡地应配置天然草。

除退耕以外主要是利用荒地发展人工草地,其中可利用为60%。

⑥非负限制x i≥0(i=1,2,3…,n)312优化结果与分析 运用线性规划的软件(Lingo810)进行求解,得出土地结构利用最优方案(表2)。

表2 目标规划模型模拟结果函数变量模拟值(hm2)比例(%)农田818071030105林地336921012138园地99160104草地1566251057154合计2722231610010042 草 业 科 学(第24卷8期)8/2007 本方案的人口数量和耕地单产充分考虑了研究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等各种因素,实现的可能性最大。

因此,方案为土地利用规划最佳结构。

可以看出,园地的量最小,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定西县的自然条件及规划是一致的。

4 小结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特点及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定西县发展现状,以定西县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以土地利用目标年的土地总面积、经济和生态的要求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作为约束条件,运用线性规划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代表区———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定西县的农、林和草的土地利用面积比例由2005年的54∶10∶36调整为30∶13∶57。

此配置目前主要任务是以满足粮食自给需求为突破口,以恢复建设植被为重点,加强管理,进一步扩大并提高草地生产力,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形成具有优势的草产业,实现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永续利用,建成农、林、牧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效应稳定和高效的复合系统。

参考文献[1] 闫丽娟,张恩和1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资源变化周期与粮食作物产量的灰色预测[J]1草业科学,2005,22(4):662681[2] 闫丽娟,张恩和1北方农牧交错带理论载畜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1草业科学,2005,22(3):82101 [3] 吴淑梅,刘伟,张娟1线性规划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1资源与产业,2006,8(4):932961[4] 王万茂,韩桐魁1土地利用规划学[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021001[5] 严金明1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模型设计[J]1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202251[6] 陈文业,戚登臣,杨鑫光,等1安家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及效益评价[J]1草业科学,2007,24(3):172221[7] 梁一民,田均良,刘普灵,等1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阶段目标[J]1水土保持研究,2000,7(2):302351[8] 李有福1黄淮海农林生态经济系统经济效益评价[J]1农业技术经济,1995,(5):442481Linear Planning of Land Use in Northern Part of Agro-Pastoral R egion———A C ase Study of Dingxi CountyYAN Li2juan,ZHAN G En2he(Agronomy College of Gansu Agricult 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d linear planning to optimize t he land use of Dingxi county1Economic benefit was objective factor,and bot h pop ulation and nat ural resource were restrictive factors1The result s in2 dicated t hat ratio of cropland,woodland and grassland should be changed to30∶13∶57while it was 54∶10∶36in20051K ey w ords:Nort hern Part of Agro-Pastoral Region;land use;linear planning“蓝钻”草地早熟禾———抗病、耐热性突出的草地早熟禾新品种 “蓝钻”是新引进的优良草地早熟禾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