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异特征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异特征赵唯茜;杜华明;董廷旭;邢意珂【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43)2【摘要】为了解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植被群落生产能力.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估算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对时空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带内多年年均植被NPP,在东北部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而在中南部植被NPP的分布呈现自南、东南向北、西北减少的分布特征.(2)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单位面积年均植被NPP为234.33 gCm^(-2)a^(-1),年均植被NPP总量为167.90×10^(12)gCm^(-2)a^(-1).(3)研究时间段内植被NPP变化以波动增加为主,其变化范围190.91~284.09 gCm^(-2)a^(-1);与2000年相比,2020年NPP 增加了42.05%.(4)植被NPP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6.98%;减少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06%.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植被生态系统整体得到改善.【总页数】7页(P113-119)【作者】赵唯茜;杜华明;董廷旭;邢意珂【作者单位】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近4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时空分异特征2.2005—2014年南方农牧交错带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3.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市扩展过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研究--以呼包鄂地区为例4.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5.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_周道纬

收稿日期:1999-07-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培植项目。
作者简介:周道玮(1963~),男,山东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主任兼草地所所长。
从事扰动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周道纬 卢文喜 夏丽华 吴正方 李建东 祝延成(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草地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24) 摘 要: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地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关 键 词: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中图分类号:S181(26)(31)(3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88(1999)05-0057-05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S OIL EROS ION IN THEEASTERN EC OT 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ERN CHINAZHOU Dao -wei LU Wen -xi XIA Li -hua WU Zheng -fangLI Jian -dong ZHU Yan -chengState Lab of Gra ssland Ecol ogical Engineering &In stitute of Gras sland Sci en ce ,No rthea st Norma l Un ivers ity ,Chang chun 130024,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nd advanc ement in ecological management ,grassland degra -dation and soil eros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ec 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northern China .Some ec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researc h projects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973”prog ramme are identified .Key words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G rassland degradation ;Soil erosion1 前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西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类型遥感划分方法

西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类型遥感划分方法温庆可;张增祥;汪潇;乔竹萍;徐进勇【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026)003【摘要】草地是西北农牧交错区最大的生态屏障.为使各类型草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应,以甘肃省为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技术,研究了西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利用草地生长期(4-9月)内11个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数据集,根据同期的野外采样点,提取各类型草地生长期内的典型时间谱特征曲线.在西北农牧交错区,要结合数字高程(DEM)信息和以黄河分界的东西两区域为主要自然因子,将研究区分成若干自然子区域.在各子区,分别根据各像素时间谱特征曲线与典型时间谱特征曲线的相似度,构建决策树完成分类.以1︰500 000草地资源类型图资料为真值样本,验证表明,分类结果精度总体一致性为71.41%,Kappa系数为0.66,各类型面积所占比例非常接近样本值.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弥补了其空间分辨率低的不足,草地类型生长季时间谱特征曲线增强了各草地类型之间的差异性,使得MODIS数据适合于草地二级类型的划分.加之MIODIS数据免费获取,且适合用于大区域遥感监测,使得低成本高精度且宏观的遥感草地类型划分成为可能.【总页数】8页(P171-177,封4)【作者】温庆可;张增祥;汪潇;乔竹萍;徐进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7【相关文献】1.高光谱遥感在锡林浩特2种草地类型生产力监测中的应用 [J], 赵凤杰;吴惠惠;刘朝阳;秦兴虎;王广君;张泽华2.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对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地类型监测分析 [J], 姬雅3.1992-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类型分布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J], 朱晓昱;徐大伟;辛晓平;沈贝贝;丁蕾;王旭;陈宝瑞;闫瑞瑞4.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监测——以宁夏盐池为例 [J], 张晓东;刘湘南;赵志鹏;马彦云;杨勇5.新疆阜康典型坡地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草地类型遥感特征分析 [J], 杨智明;李建龙;干晓宇;杨峰;钱玉荣;赵万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动态变化监测中应用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动态变化监测中应用发布时间:2022-08-14T07:49:41.38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7期作者:张晓珺[导读] 当某地区的地物类型发生变化时,该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存在一定的光谱特征差异,通张晓珺青海省自然资源遥感中心,青海西宁810000摘要:当某地区的地物类型发生变化时,该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存在一定的光谱特征差异,通过对该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其变化信息,达到监测该地区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目的。
变化监测技术是区域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差异的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土地覆盖/利用变化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变化监测的技术手段更为丰富,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解译,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监测结果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
关键词:遥感影像;土地动态;图像技术 1 变化监测在土地动态变化监测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为变化矢量分析法,该方法可以对不同时相中的多光谱数据变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监测,不受传感器类型限制。
首先要对同地区两个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进行光谱量测,图像中的每个像元均可以生成具有两个特征的变化向量,分别表示变化方向和变化强度。
其中,变化强度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即为求得位于n维空间中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距离。
方向变化特征向量是反映某个数据点在每个波段的变化,根据变化向量的角度和方向判断其正/负向变化及其变化模式,在所选择的各个波段分别计算出BV变化值及其变化模式。
对变化向量进行综合分析,其输出结果为变化强度图像和变化方向码图像,通过两幅图像进行提取区域变化信息。
在某区域的研究应用中,可以根据该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设定强度变化阈值,若某片区域的像元变化强度没有超出设定阈值,则默认该点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同理,当像元变化强度超过所设定的阈值,则判定发生改变。
综合分析变化向量信息,并参考其他的图像特征,可对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进一步探究。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法 8个 方面 共 1 个 生态安全 约束 条件 的 限定 与单 纯形 法求解 ,得 出 6种 情景 下 的 总量控 制 优 化方 1
案 ;以宏观 用地 总量 需求和 微观土 地供 给相 平衡 为 原则 ,利 用具 有 复杂 空 间演变 能 力 的 C 模 型 , A
完成土 地 空 间分 配.模 拟 结果表 明 ,与 当前 土地利 用格 局 相 比 ,在 2 1 0 0年林 地 和 草地 增加 、耕地
减 少 、城镇 用地 增加 的优 化情 景下 ,研究 区可 同时获 得满 意的 生态效 益 、经济 效 益和 社 会效 益. 关键 词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格局 灰色线性规划 元胞自动机
土地 利用 变化空 问模 拟 分析 ,难 以检 测 小 区域 上 发
生态 安全 是 指人 类 生 存和发 展 所需 的生 态环 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
在 综合使 用 “自上 而下” 的灰 色线 性规划 ( L ) 法和 “ G P方 自下 而 上” 的元 胞 自动机 ( A) c
方法 的基础 上 ,建 立 了土地 利用格 局优 化模 拟 L UOS 1n s atr pi zn i lt nmo — (a du ep teno t ig s mi muai d o e) 型 ,进 行 了中国北方农 牧交 错 带生 态安全条 件 下的土地 利用 格局 优化 模拟研 究. 通过 GL 1模 P方
维普资讯
自 科乎盈展 第1卷 第2 2 6 月 _ 驻 6 期 0 年2 0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拟研究 *
— —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武 永 峰 李 京 张锦 水
苏 伟 陈云 浩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 院,国家遥感 中心全球变化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部 ,北京 10 7 085
农牧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在我国北方,有一块区域叫北方农牧交错带,它是一片跨越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自治区)的狭长地带,是牧区和农区的过渡地带。
长期以来,由于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该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百姓增收致富难度提升。
2016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优化区域农牧业功能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与此同时,交错带内各省(自治区)积极主动,连续多年推进生态建设与农牧业融合发展。
如今,交错带内不仅建设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态草林风景区,该区域的草畜产业也快速发展壮大,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正向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大力推广轮封轮牧、舍饲半舍饲和园区化养殖模式,实现肉牛产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为隆化县湾沟门乡茶棚村肉牛养殖户张秀生舍饲的西门塔尔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孙维福摄种草是“开源”适度养殖是“节流”由于处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因干湿波动大导致土地沙质荒漠化和盐碱化情况日益明显,农牧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因此,产业发展首先要想办法把水留下来,把土地生态改善。
“草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以及产草产畜等生产功能,能有效对接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改善需求。
因此,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不仅是区域生态改善的机会,也是产业发展的机会。
”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介绍。
近年来,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适宜地区推广人工混播饲草种植,建植人工混播草地,并以粮改饲项目为带动发展青贮玉米。
2021年,内蒙古饲草产量5302.15万吨,其中天然牧草产量1256万吨干草,人工牧草产量2386.65万吨,青贮专用玉米3659.5万吨。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空间潜力研究——以神池县为例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空间潜力研究——以神池县为例李茹梦;王晓军;张鸾;王亚文【摘要】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生态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山西省神池县为例,分析该地的土地利用状况,从宏观尺度对其开展生态空间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和现实条件看,神池县未来的生态发展应建立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从景观生态现状分析,该地区主要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人工林和天然林)、草地,而耕地分布广泛且效益低下、林地数量少且质量低劣、草地生态服务功能差等问题限制了生态发展空间,据生态空间潜力计算,约有13.66%的低效草地、4.99%的撂荒耕地以及0.13%的其他未被利用土地可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留出空间,未来林地用地面积可达总面积的42.70%,生态空间潜力巨大.基于潜力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实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目标的途径与阶段,以期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偏农区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of China is fragile,especially the problem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the shortage of ecological space etc..Base on the land use data and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of ecological space in Shenchi county at the macro scale.The results show that,firstly,considering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the futur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henchi county should establish a forest-based ecosystem.Secondly,the main land use types in this area are cultivated land,forest land (plantation and natural forest) and grassland.And there are some issues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space which are low efficiency of arableland,low number and poor quality of forest land,poor 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space,there are about 13.66% of inefficient grassland,4.99% of abandoned arable land and 0.13% of other unused land,which can be reserved for restor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As a conclusion that the ecological space of the region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the area of forest will be up to 42.70%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otential of ecological space analysis,we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tages of realizing the goal of restoring forest ecosystem,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land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of China.【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0【总页数】6页(P1671-1675,1701)【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空间潜力;土地利用;案例研究【作者】李茹梦;王晓军;张鸾;王亚文【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山西省神池县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偏农区的典型区域[9],目前面临农耕、放牧和资源过度开发等生态压力,同时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试点示范县,生态建设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常庆瑞;贾科利;刘京;杨云贵【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33)002【摘要】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 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总页数】5页(P74-78)【作者】常庆瑞;贾科利;刘京;杨云贵【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淮阴,223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9+5【相关文献】1.基于TM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J], 贾科利;常庆瑞2.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本质特性研究 [J], 常庆瑞;安韶山;刘京;文治国3.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景观格局动态监测研究 [J], 贾科利;常庆瑞4.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J], 焦彩霞;黄家柱5.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J], 贾科利;常庆瑞;张俊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