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围手术期的护理

3 . 2 . 4 疼痛护 理
扩创皮 瓣移 植、供 皮或 供骨 区 ,患者常 有
2处 以上创 伤 ,疼 痛 明显 ,可 导致 交 感神 经功 能亢进 、 肾上腺 素 分泌 增加 , 使血管痉 挛而 诱发血管 危象 ] 。 为避免 各种不 良的刺激 ,
2 0 1 0年 1 月至 2 0 1 5 年 3 月我 科共 收治 1 8例 四肢皮肤 软 组织 术后应 用镇痛 剂 , 减少 疼痛 。 术 后遵医 嘱应用 凯纷针静脉 滴注 ( 或
的护 士 负责 ,准确 及 时观 察记 录皮 温、血 运 、张力 、皮 瓣颜 色、
3 . 3 . 2 饮食指 导
鼓励 进食 高蛋 白,高热量 ,高维生 素食物 ,
增加机 体抵抗 力 ,促 进组织 修复 。
3 . 3 . 3 随 诊指导 嘱咐观察 皮瓣局 部及供 区功能和 形态恢 复
4结 果
缺损 ,其 中 8例为 下肢皮肤 软组织 缺损 ,本组 1 8 例 中 ,男 1 5 例, 特耐 针静脉推 注或肌 注 )。
女3 例 ,年龄 在 1 7~ 4 8岁,平 均年龄 为 3 1 岁,大部 分为工 厂员 工因机械 挤压 伤或 皮肤撕 脱伤 ,其 它为车祸 造成 。
一
3 . 2 . 5扩创 负压密封 引流 ( V S D)护 理
2 . 2 心理指 导
如 引流管堵塞 等 。可加少量 盐水冲洗 。
3 . 3 康复训练 和 出院健康宣 教
3 . 3 . 1 康 复指导 一 般 患者 卧床 2周重要肌群 就可 发生痉 挛
畸形 , 轻者 疼痛不 适 , 重者成 为永久 畸形 。 手术6 h 后行床 上活动 ,
大 多数 患者病 程长 ,曾有 多次住 院史 , 由于对 皮瓣移 植 的知 3 d 后 行关 节活 动 ,1 周后 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患肢低 于 心脏进 行 训练 ,下地 时 间 识缺 乏 ,心理 负担 重 ,应主 动介 绍手 术方 法 ,成功病 例 ,术后 注 结合骨 折 、骨 髓炎愈 合或外 固定支架 稳定性 情况而 定 。 意事项 等 ,减 轻术后 焦虑 。 3术 后护理 3 . 1术后观 察及护 理措施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该皮瓣在临床上应用类型包括 : ①股前外侧肌 皮瓣 : 如果需要较 大的组织量 , 以携 带部 可
【] Ma n_K,inT C ardoV V sua n myo neo tr 2 l t h I 丑 La S,h ka e . ac l a ̄o f trl ea r a a l
ti l pJLrn ocp ,0 8 18 5 :8 — 9 . lg a [.aygso e2 0 , 1( )5 9 5 2 lhf ]
【 Ka a K, nsiN, a ama H,ta.V sua ntm fte 8 1 w i I i N kj e ma h i 1 ac l aa y o h r o
atrlea ti l p [.l t dR cnt c v ugr,04 14 neoa rlhg a J a i a t hf ] sc n eos ut e rey2 0 ,1 P r i S ()181l 5: 0 — 1 1 [】 Rb f CgaE, r aoF,t1T einrae ne a r : 9 iu oD,in Ga n e .h evt a t t a ti g a n d ml el hg h l :nt ia s y dci c lai s[. s cntS r , fp a a mcl td n l i lmpi tn JHat eos ug a o u a n ai c o 】 R r
2 股前 外 侧 皮 瓣 的 静脉 回流
两个相邻 的穿 支 , 以一个穿 支血管为 蒂 , 取两个穿支 的供血 切
面积 的皮瓣均能成活 。 5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及处理
临床上 , 皮瓣静脉 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 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股前外侧 区真皮下静脉 网吻合稠密 , 主
一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术后护理

一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术后护理皮瓣是创面如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等裸露时,不能用游离皮片进行修复,必须用皮瓣移植修复。
皮瓣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含皮肤组织的活的组织块,而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的存活率很高,但预后还存在较多问题。
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
本院于2021年4月接诊一例左足骨外露患者,经过术后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左足皮瓣存活,末梢血运尚可,毛细血管返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患者谢XX,男,68岁,2021年2月25日因车祸碾压致左足毁损伴疼痛1小时余急诊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痛苦貌。
急诊大厅探查伤口见:左足毁损严重,足背、内侧、足底皮肤撕脱毁损,缺损面积约15×20cm,深层骨、肌腱外露,创面渗血,踇趾完全毁损,第2-5足趾淤青。
急诊诊断“左下肢开放性足毁损伤,左足第3跖骨骨折”收入我科,由急诊大厅直接入手术室,在急诊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术+血管探查术+截指残端修整术+负压吸引术”。
术后第1天,遵医嘱予以“NS 500ml+庆大霉素16万IU ”冲洗左下肢VSD引流管,在位畅,足第2-4趾血运正常。
遵医嘱予以头孢呋辛钠消炎,帕瑞昔布止疼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
于3月4日行二次手术,在全麻下行“左足清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植皮术”,左足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返流实验均正常,肿胀(+),床边灯烤保暖,予以抬高患肢,予以q2h观察血运勿压迫皮瓣,予以氧气3L/min吸入,床边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平稳。
遵医嘱予以抗炎、镇痛、活血、补液对症处理,皮瓣相关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进行蹬自行车运动,踝泵运动。
术后第二十四天,左足皮瓣存活,血运良好,足前方植皮存活,植皮愈合佳,大腿供区愈合佳,大腿切口愈合良好。
足趾末梢血运正常,无红肿渗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损伤

种 良好 的 选 择 , 熟悉小儿游离皮瓣移植的特点 , 可 获 得 满 意 的 治疗 效 果 。
Fr e e Ant e r ol a t e r a i Th i gh Fl a p i n Re p a i r i ng of S e r i ou s Fo o t a nd Ankl e Tr a u ma i n Chi l dr e n
1月 对 1 6例 小 儿 足踝 部 严 重 软 组 织 缺 损 应 用 吻 合 血 管 的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修 复 , 并对手术方 式、 手 术 时 机 及 疗 效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1 6例 患 儿 移 植皮 瓣 顺 利 成 活 1 2例 , 术后于 2 4  ̄4 8 h内发 生 动 脉性 血管 危 象 4例 , 经 取 栓 切 取 对 侧 大 隐 静
t e r o l a t e r a l t hi gh f l a p i s a o pt i ma l c h oi c e t O r e pa i r s e r i ous f o ot a nd a nkl e t r au ma c o m pl i c a t e d by s o f t t i s s ue de f e c t s . The c ha r ac t er i s t i c s of f r e e f l a p t r a n s D1 an t at i o n i n c hi l d r e n s h oul d b e k nown we l l , a nd t he c l i ni c a l r e s ul t s i S s a t i s f a c t or y . Ke y wor ds: c hi l d r e n; a nt e r ol a t e r a l t h i gh f l ap; s o f t t i s s ue d ef ec t; t r a ns pl a nt a t i on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本组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协助做好术前准备,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患者中,无S0、S1,S21例,S324例,S3+6例,S44例。
患者骨折全部顺利愈合,肢体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
术后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效果良好。
结论:通过采用游离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针对较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其在功能与外观上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股前外侧皮瓣;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近几年,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前外侧部皮瓣,其供区隐蔽,面积大,皮瓣血管蒂较恒定,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四肢、头面颈部、会阴等部位缺损的修复,被称为“万皮瓣”[1]。
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0.7±8.7)岁;患者损伤原因中,机器绞伤15例,交通事故伤17例,挤压伤9例,其他4例。
皮肤缺损面积为6cm×3cm~28 cm×12 cm。
1.2方法全部患者均协助做好术前准备,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待患者身心状态良好,合并症稳定后再行皮瓣修复治疗。
术前行X线片检查,有条件的行股前区血管造影,防止遗漏骨折。
患者全身麻醉,平卧,下肢中立位,彻底清除创面失活、坏死组织,止血,采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感染伤口给予抗生素反复冲洗。
游离好待吻合动静脉备用,处理完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备用。
超声探查信号最强点,并标记,自皮瓣内侧切口,向外侧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游离,保留穿支,沿粗大分支向深层游离,游离肌皮穿支。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旋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修复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修复四肢创面,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该技术的应用原理、优点及临床价值等方面展开阐述。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取下大腿外侧的游离皮瓣,以供应受损的组织,重建血液循环,促进受伤组织愈合。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患肢清洁等;然后进行手术操作,切取大腿外侧游离皮瓣,并移植到受损部位;最后进行术后处理,包括伤口的护理、生理功能的康复等。
在临床实践中,旋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供受损组织所需的供血和修复物质,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
该方法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面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患者康复。
术后效果稳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
旋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技术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创面,如外伤、烧伤、冷冻伤等,提高了四肢创面的治愈率和愈合速度。
通过该方法修复的四肢创面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能够减少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方法在临床上操作简便,容易推广,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四肢创面的治愈率和愈合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技术,积极推广该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祉。
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ppt课件

皮瓣解剖示意图
皮瓣的优点
• 皮瓣可供切取的面积较大 • 供区相对较隐蔽 • 血管皮支较好 • 供区常可直接缝合,减少植皮 • 皮支较多,变异少,解剖位置恒定 • 可以制成含股前外皮神经的感觉皮瓣 • 可以制成超薄的皮瓣
手术步骤
• 病人取平卧位,在骼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附近用多普 勒测听肌皮动脉浅出点位置,并标记,再根据缺损部位的需要 设计皮瓣.
• (3)伴行静脉任何一条栓塞均可造成同侧部分皮缘 回流障碍,影响伤口愈合。故必须保证二条静脉 吻合通畅。
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
• (4)切取面积大时,三条肌皮动脉全部解剖入皮瓣 内是保障皮瓣血供的重要措施。皮瓣蒂部带少部 分肌肉,可保护血管以免受损伤。术中静脉滴注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吻合血管前常规用1%普 鲁卡因肝素钠及2%利多卡因依次灌洗皮瓣,是解 除血管痉挛、创造最佳吻合条件的重要手段
股前外侧皮瓣的 临床应用
皮瓣发展的背景
• 1983年徐传达教授提出旋股外侧动脉的 肌皮穿支为轴心血管的游离皮瓣。
• 1984年罗力生教授首次将股前外皮瓣应 用于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
• 解剖: • 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后
分出升支、横支、降支。旋股外侧动脉降 支在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向外下走行。 • 体表定位:由骼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 中点与腹股沟中点连线,在这连线的下2/3 段即为降支的体表投影。
• (5)皮瓣切取过程中,注意将股神经皮支保留,与 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以恢复感觉。
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
• (6)保持皮瓣蒂部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扭曲或受 压,减少吻合血管张力,以确保手术成功,特大 面积皮瓣应放置引流。
• (7)若在解剖时损伤了降支或肌皮穿支,则可采用 皮瓣延迟法,即原位吻合,两周后再行皮瓣移植。
手术室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配合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配合器械准备:甲状腺器械2包;显微器械;爪钩;头颈科小直角钳;气管切开器械;喉补或上下颌骨器械;敷料准备:甲状腺敷料2包;物品准备:头颈电刀2个;超声刀;碘优棉球;吸引器;吸痰管;尖刀片;弹簧管;0、1、4、7号线若干;8-0无损伤缝线;V904/V906可吸收缝线;粗细单腔引流管;20ml注射器2支;5ml注射器1支;2%利多卡因;低分子右旋糖酎;低分子肝素钠;罂粟碱;无菌皮套;显微镜套;无菌绷带;备用:若断颌骨或取腓骨瓣修复颌骨,备电转电锯;钛钢板;骨蜡;气压止血带;麻醉:全麻;体位:仰卧位,肩下垫枕,头下垫头圈;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2.在大腿前部中点处作长约IOCnI的纵行切口,直达深筋膜深面。
在股直肌表面翻起切口外侧皮肤,寻找进入深筋膜的穿支血管;3.钝性分离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将股直肌向内侧牵拉,确认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应大腿前外侧皮肤的肌皮穿支或隔皮穿支;4.发现穿支后,1号线或0号线结扎或用超声刀分离穿支发往股外侧肌的细小分支,直至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根部;5.分别向内侧和外侧牵拉股直肌、股外侧肌,结扎降支远端和其发往邻近肌肉的分支,获取血管蒂,以2%利多卡因原液及时点洒血管,防止干燥和痉挛;6.切开皮瓣边缘,将皮瓣与阔筋膜一并翻起,完成皮瓣制备。
皮瓣游离前用热盐水纱布覆盖,调节室温至25-269;7.彻底止血冲洗,清点器械纱布,缝合创面并以无菌绷带加压包扎。
如果取皮瓣面积较大应择位植皮进行缝合;8.显微镜下吻合。
切断的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与指定血管吻合。
在吻合血管前配置好冲洗液(IOOml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20ml和12.5mg肝素钠),用20ml注射器抽取并配上细针头备冲洗用。
并根据医嘱肌注罂粟碱30mg,滴注右旋糖酎500mlo用8-0无损伤线全层间断缝合,注意血管吻合针的清点;9.血管吻合口观察,冲洗止血,将皮瓣修剪至合适大小后用V904可吸收线将皮瓣与周围组织缝合,根据创口大小准备不同数目引流管;10.缝合创面,清点器械、纱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前外侧皮瓣的优点: 1.血管蒂长,管径粗大。 2.可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者岛状瓣。 3.可塑性强,应用范围广。 4.股外侧皮神经可作为皮瓣的感觉神经。 5.皮瓣切取后对肢体的影响小。
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
点、线、面的概念
点:带蒂皮瓣的旋转点,游离皮瓣的皮支血管 穿出点。 线:即皮瓣营养血管走行轴线。 面:1、皮瓣的切取范围。 2、皮瓣的切取层面。
皮瓣相关知识
汤美华
皮瓣移植也称皮瓣转移。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 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与皮片移植不同的是, 皮瓣必须有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 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 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
Hale Waihona Puke 游离皮瓣移植是将一块离体的皮瓣,通过小 血管吻合技术将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血管 吻合,立即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 从而在移植部位永久存活。 适应证:具有一般皮瓣移植的适应证。 1.不适宜用邻近皮瓣或轴型皮瓣修复者; 2.受区附近有供吻合的正常动、静脉。
6.皮瓣转移后供皮瓣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影响 不大。 常供选择的皮瓣有:侧胸皮瓣、肩胛区皮瓣、 股内侧、前内侧、外侧皮瓣、足背皮瓣、胸肩 峰皮瓣、前臂皮瓣、下腹皮瓣、髂腰部皮瓣等。
受区要求 1.受区内或附近有可供吻合的血管。最好动、 静脉平行或相距较近; 2.血管要有适当的长度和口径,最好皮瓣血 管与受区血管的口径相一致口径不宜太小,应 能在显微镜下吻合。 3.受区的血管被切断与瓣血管吻合,不致引 起该血管原来供应范围的组织缺血或坏死。
皮瓣与皮片的区别:皮片是指一块单纯皮肤, 不含皮下脂肪组织的皮肤。由身体某一部位取 皮片移植于另一部位,称为皮片移植术。临床 常用的皮片分为表层皮片、中厚皮片和全厚皮 片三类.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 1.血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80%-90%), 横支,主干,股深动脉,股动脉等(10%20%)。 2.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体表投影:髂髌线(髂前 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的中点与腹股沟中点 连线的下2/3段.
股前外侧皮瓣
点:髂前上棘与髌上缘外侧连线中点及以其为 圆心半径3cm的圆圈内。 线:髂前上棘与髌上缘外侧连线。 面:切取层面:在深筋膜下切取皮瓣(可在肌 膜下切取并可带部分肌肉) 切取范围:12cm×38cm。
皮瓣切取
1、严格执行微创操作原则,行锐性分离组织。 2、先行切开皮瓣外侧缘及蒂部“S”切口,在 深筋膜下将皮瓣向内侧分离至股直肌与股外侧 肌之肌间隙。将股直肌向内侧牵开,在两肌间 隙之间找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再沿降支而下 即可发现第一肌皮动脉穿支。 3、游离皮瓣前先行夹闭其它穿支,查看皮瓣血 运情况。
供瓣区的选择: 1.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 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2~3cm)和适当外径 (1mm左右)的正常动、静脉分 布于其内,以便能在 手术显微镜下吻合; 3.血管的解剖位置应较明确,变异较小; 4.可供足够大小的皮瓣,皮瓣的厚薄、肤色要能满 足受区的需要; 5.皮瓣最好有一根可供缝接的感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