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李德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骨外露创面

a tr lt r e r l s i a o e arn xe sv o e e p s d wo nd o i s M e ho Fr m n e o ae a f mo a k n f p fr r p i g e tn i e b n x o e u flmb . l l i t d o
刘 鹄 杨 睿 唐 勇 黄 霖 沈 慧 勇
湖 南省 湘 西 自治 州人 民 医 院骨 科 4 60 ) 中山 大 学第 二 附属 医 院骨 科 50 2 ) ( 100 ; ( 110
【 要 】 目的 摘
方法
探 讨应 用 股前 外 侧 游离 皮瓣 移植 修复 大 面积 四肢 骨外 露创 面 的技术 要 点 和 临床效 果 。
管, 皮瓣 覆盖创 面。 结果
外 观均令患者 满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 论
中 图分 类 号 : 62. R 2  ̄ 1
游离 股前 外侧皮 瓣移植是 修复 四肢 大面积 骨外 露创 面 的理 想术式 之一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9 6 20 ) l 0 2 — 3 10 — 7 X(0 7 0 一 o 8 0
【 关键词 】 股前外 侧皮瓣 ; 骨外露 创 面
Tr n p a a i n f f e nt r l t r lf m o a ki fa f r r p i i x e sv a s l nt to o r e a e o a e a e r ls n p o e a rng e t n i e l
J n ay 0 t De e e 2 0 a u r 2 01 o c mb r 0 5,
r ns l e o e a r xe sv o x o e un f lm ta p a t d f r r p i ng e t n i e b ne e p s d wo d o i s, i c u i g 2 fe h wo n n 9 n i b n l d n r s u ds a d od l wo nd . An e lt r l e r l k n l p u s t r a e a fmo a s i f wa r mo e a d he o a s e v d, n t mir s o i a s o ss c o c p c ma tmo i wa s p rome e we n t e l tr lf mo a ic mfe re y, e n a d b o d v s e s f r cpin r a e f r d b t e a e a e r c r u l x at r v i h l n l o e s l o e i e t a e .Th e wo d r o e e t t e k n fa s Re u t Al k n fa s we e s r ie o l tl un s we e c v r d wi h s i p . h l s ls l s i p r u v v d c mp e ey. T e l h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皮肤缺损

32 手术注意事项 . ① 术前重视应 用超声 多普勒探 测皮支血 管穿 出
点, 确定穿支 部位, 合理设 计皮瓣。 超声多普勒 探测 皮 瓣的有 效动脉穿支符合 率为9 4 7 %闭。 ②强调 精确解
剖与微创。皮瓣设计成创面形状 , 发现皮支血管解 剖 时, 先分离并切断浅层肌至主干血管, 再将血管与深层 肌分离 , 带股外侧肌 。 不携 ③术 中应 对股神经肌 支从 血管蒂 中游离保护 , 可防止股外 侧肌功能 丧断试验 , 一般保 留不超过 2支, 以降低切取难 度。⑥ 断蒂时勿大力提拉, 防止将股动脉拉起 , 形成三 角形, 断蒂切割损 伤股动脉 。⑦伴行静脉一般为 2条, 分别与前臂 浅静脉及深静脉吻合 , 防止静脉危象 发生 。 33 血管变异处 理 , 有研究发现 旋股外侧动脉走行于股直肌深 面, , 升 支行 向外上方人阔筋膜张肌肌膜 , 横支外行 发出浅支 至股外侧肌上部 , 其深支穿人股外侧肌深部 达大转子 下方 , 升支在入阔筋膜张肌肌 门前发出高位皮 动脉, 横 支浅支起始部发出高位皮动脉 , 以此为基础 可设 计以 旋股外侧动脉高位分支为蒂的股前外 侧皮瓣移位孙的 . 我们认为手术时不应急于全部切 开皮瓣周缘 , 保留皮 瓣上端, 一旦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无皮穿支 , 可向上 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高位分支, 以其为血管蒂, 将皮瓣中 心上移, 切取皮瓣, 可利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蒂重 亦 新设计切取阔筋膜张肌皮瓣移植 修复, 以校正皮 瓣切 取区域, 减少创伤。
3 , 例 前臂 尺神 经缺 损4 , 例 挠动 脉损 伤3 , 动脉 例 尺
作者单位 解放 军第 8 9医院创伤 骨科研 究所( 山东潍坊 ,60 ” 212
通讯作者‘ 刘学胜,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创伤骨科、 显微外科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多数患者存在较大的创面合并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硬脑膜缺损(1)。
由于颅骨缺损面积过大或存在肿瘤及感染复发的可能,常常无法进行一期植骨或肽网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因此,游离皮瓣移植常常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唯一选择。
我科近年曾先后收治此类患者9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配合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本组共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16岁~60岁。
其中5例为烧伤后瘢痕性秃发,且局部反复破溃,形成颅骨骨髓炎,有3例已发生癌变;1例为狼咬伤后瘢痕性秃发,后形成颅骨骨髓炎;1例为感染性秃发,形成纤维肉瘤;2例为原发性头皮鳞状细胞癌。
9例中有8例颅骨受累,出现颅骨缺损。
1.2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彻底清除病灶后皮瓣移植。
9例患者经局部清除病灶后均存在面积为9cm×11cm~16cm×22cm的创面,8例患者存在颅骨缺损,面积为3cm×4cm~15cm×16cm。
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面积为10cm×13cm~17cm×23cm,其中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成活。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照片如图1~4。
2观察和护理要点2.1术前准备图1头皮磷状细胞癌术前2.1.1心理准备此类患者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有过多次就医经历,心理压力巨大,对手术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且对手术的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
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心和体贴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介绍过去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来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2.1.2皮肤准备对有破溃、感染的创面,术前应积极处理。
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换药,以保持创面清洁,待感染控制后方可行手术。
术前一日,剃头、供区大腿及会阴部毛发,并用75%酒精擦拭,术晨再擦拭一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陈小明【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128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观察2组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压觉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优良率(92.19%)、满意度(95.31%)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68.75%)及满意度(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2.47±4.60)d、压觉(0.89±0.24)g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7.15±1.81)d、压觉(0.37±0.10)g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为手外伤组织缺损治疗中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恢复手部功能及外形,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3页(P643-645)【关键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带蒂皮瓣【作者】陈小明【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手外伤患者多伴有软组织缺损症状,且经临床实践发现,若手部软组织缺损未能获得及时有效修复,极易影响手部功能及外形恢复,甚至可造成永久性运动功能缺损,对患者心理健康及工作、生活影响较大[1]。
目前针对手部浅表性损伤者多可采取植皮修复治疗,但针对创面过深或较大者则需实施皮瓣修复[2-3]。
目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作为2种常用的皮瓣修复手术,针对手外伤组织缺损者具体采取何种术式治疗临床上却无确切定论[4-6]。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踝前皮瓣跖背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踝前皮瓣跖背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踝前皮瓣跖背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以避免或减少皮肤缺损及感染的发生。
方法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及局部换药治疗,术后两周创面无感染,肉芽组织较多后行左股前外侧皮瓣吻合桡动脉,头静脉修复手背缺损,将左股前外侧穿支与左跖背皮瓣及踝前穿支皮瓣的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修复手掌及中指指腹缺损。
结果术后给予抗凝,解痉,活血化瘀,抗炎治疗,术后两周拆线皮瓣存活,创面得以修复,现已随访5月皮瓣成活好,骨折已愈合,中指屈曲畸形。
结论采用串联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相对较容易及感染易于控制。
【关键词】串联皮瓣;手贯通伤手严重损伤者,常合并骨、肌腱、神经等复合组织缺损,如一期修复创面,则手术难度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易于感染,容易造成修复失败,甚至截肢[1],我科2009年治疗左2、3掌骨间贯通伤,手背手掌串联皮瓣修复创面1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剥壳机绞伤左手10多小时入院,探查见:左手背缺损:10 cm8 cm,见骨外露,手掌缺损4 cm3 cm,中指指腹缺损5 cm2 cm。
1.2 治疗方法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及局部换药治疗,术后两周创面无感染,肉芽组织较多后行左股前外侧皮瓣吻合桡动脉,头静脉修复手背缺损,将左股前外侧穿支与左跖背皮瓣及踝前穿支皮瓣的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修复手掌及中指指腹缺损。
2 结果术后给予抗凝,解痉,活血化瘀,抗炎治疗,术后两周拆线皮瓣存活。
3 讨论患者损伤严重,同一只手同时存在3个不同部位的缺损伴骨外露及肌腱外露,无手术条件可以考虑截肢;也可以考虑一期修复创面,但手术难度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易于感染,容易造成修复失败,同时一个皮瓣修复困难;股前外侧皮瓣位于大腿的前外侧面,其皮瓣血管蒂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走行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沿途发出1-4个穿支到股外侧及皮肤,其可利用血管蒂长,在发出第一个股外侧肌皮穿支上方约10 cm 处是截断和吻接的常用部位[2、3],该皮瓣皮支供血面积大,是除背阔肌皮瓣外人体可供利用的最大的皮瓣,供区可直接适应证广,股前外侧皮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4],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李诚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7(002)029
【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进行口腔修复.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的治愈率为84.85%(28/33),显效率为6.06%(2/33),无效率为9.09%(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32例患者达到了一期愈合,1例患者因为糖尿病术后皮瓣坏死出现创伤感染,经长期换药进行二次移植后,成功关闭创腔.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应用于口腔颌面缺损中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李诚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医院,陕西榆林,719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
【相关文献】
1.术前虚拟设计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J], 王顺吉; 章文博; 于尧; 谢晓艳; 杨宏宇; 彭歆
2.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J], 王亚东
3.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刘丹
4.股前外侧嵌合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J], 赵猛;张现军
5.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J], 孙黎波;兰玉燕;周航宇;付光新;王雷;姚志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
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
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
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
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
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
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
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标签:股前外侧皮瓣;口腔癌;颌面部缺损[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benefits of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in reconstru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Methods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from February 2002 to June 2013 in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ll patients (1 185 patients,1 212 transferred flaps)underwent reconstruc-tive surgery employing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Basic information for all patients including defect side,flap size and type,recipient vessel processing method,donor complications,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 212 transferred flaps,1 176 survived and 36 showed necrosis,for a survival rate of about 97.0%. No cases presented with local serious complications,and 90% of patients achieved good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aesthetically acceptable results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at various locations using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The time for anastomosis of one vei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for two veins (P=0.000 3),which indicated one vein anastomosi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perating time.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crisis,the sur-vival rate after treatment,and the rate of venous crisis resulting in flap necrosi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and provide a good amount of muscle for filling dead space and fascia lata. These flaps can meet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Therefore,the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ree flaps are more suitable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than other flaps.[Key words]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oral cancer;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口腔颌面部在美观和功能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区域的缺损如不及时修复或修复效果不良,不仅会导致语音不良、咀嚼和吞咽障碍等功能障碍,还将导致毁容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 ×15cm。
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
结果 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
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
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皮瓣移植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显微外科手术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该皮瓣部位隐蔽,供区面积较大,皮瓣切取较容易,血管蒂位置较恒定,口径较大。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在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分为内外两支。
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
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肌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1]。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疗效。
2008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2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车祸伤12例,工作伤15例;男24例,女3例,年龄12~55岁。
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5例,足底部10例,踝部4例,足背部8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15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或韧带裸露。
选用皮瓣血管蒂:均以降支为蒂,蒂长8cm-15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年5月第31卷第3期
• MRA、CTA与DS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前应用的对 比研究
• 对45例欲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患者,按术前影像 学检查方法不同分为3组:CT血管造影组、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组、磁共振血管造影组,每组各15例。 术前影像学评价旋股外侧动脉的类型、降支起源, 测量降支管径;与术中实际观察、测量值进行对比, 并且记录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发 生情况。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年2月第38卷第1期
• 术前不同定位方法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 用的对比分析。
• 探讨术前不同定位方法对旋股外侧动脉穿 支穿出阔筋膜的穿出点定位的优点和缺点 以及各种方法的符合率,为股前外侧皮瓣 设计和切取提供依据。分别应用手持式多 普勒(HHD)、彩色多普勒超声(CDS)、多层螺 旋CT血管造影(MDCTA)、CDS和MDCTA联合 定位。
• 3、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侧外侧皮瓣血供 丰富,皮瓣面积大,组织量充足,适用于感染创面, 尤其是慢性、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
• 4、组织器官再造,如阴茎再造,阴道再造,眼窝 再造和舌再造,颌面部等部位再造重建。
• 5、超薄移植修复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也可修 剪皮下组织而制成超薄皮瓣,以穿支为中心,把直 径3cm以外的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修除,保留真皮下 血管网,即制成带轴心血管的超薄皮瓣,可用于颈、 肩、手掌、足背等部位缺损的修复,皮瓣移植后外 形和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献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年12月第36卷第6期, 报道: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桥式交叉供血修复下 肢软组织缺损。
• 皮桥制备:以健侧小腿内侧胫后动脉发出的皮 支血管为蒂,按照设计切取皮瓣,将健侧胫后 动、静脉及大隐静脉向远端多游离出2~3 cm, 将胫后动脉远端血管阻断后足部血运良好后切 断,皮瓣缝成管状,包裹血管蒂,供区中厚皮 片植皮加压包扎,将切取的股前外侧皮瓣断蒂 后置于受区覆盖创面,将游离皮瓣血管蒂与皮 桥内的胫后动、静脉及大隐静脉相吻合。
• 逆行岛状皮瓣:用多普勒现测出第一肌皮 动脉浅出点和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点,皮
瓣尽可能向下设计,并使第一肌皮动脉穿
支点设计在皮瓣中央,皮瓣的旋转点位于 髌骨外上缘上5-6cm,皮瓣逆行反转可达膝 下10cm。
• 病例一:温某某,男,15岁,车祸致右胫 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并软组织缺损。
• 病例二 :赵某某,男,52岁,机器绞伤致 右手皮肤缺损
• 患者于2010年因摔伤至右小腿开放性骨折, 在我院住院治疗,曾行骨皮瓣修复,2014 年开始右小腿下段出现窦道渗出,保守治 疗至今,于2017年9月5日行手术治疗。
• 病例六:
• 赵某某,男,42岁,车祸致左小腿开放性 骨折。
• 2017年11月20日因车祸致左小腿开放性骨 折,多次手术治疗,左小腿大面积皮肤及 肌肉坏死、缺损,左胫骨上段骨质坏死, 行清创术后,左小腿上段前侧大面积骨质 肌肉皮肤缺损,于2018年1月16日行皮瓣手 术治疗。
• 6、负重及感觉要求部位组织缺损,可以修复足底, 足跟,手掌等负重或感觉恢复要求较高部位的缺损, 使皮瓣耐磨。
• 7、特殊部位的皮肤组织缺损,如头部缺损的修复, 可利用阔筋膜修复帽状腱膜等。
• 8、联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髂骨瓣或腓骨瓣联 合移植可用于下颌、颊部全层缺损的修复等。
皮瓣设计
• 患者取平卧位,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做一 连线(髂髌线),在连线中点附近使用多普勒 先测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第一肌皮动脉 浅出皮肤点的位置,多数在以髂髌线中点为圆 点,3cm为半径的范围内,外下象限居多。设 计皮瓣时使此点落于皮瓣的上1/3部中央附近, 再以髂髌线为轴根据缺损部分的形状和面积, 标出皮瓣边界:上界可达阔筋膜张肌的远端, 下界至髌骨上7cm,内侧达股直肌内侧缘,外 侧至股外侧肌间隔或者稍大。
股前外侧皮瓣应用汇总
手外显微骨三科 李德
• 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 管蒂的前外侧皮瓣,1984年徐达传首次报 道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随后罗立生、 宋业光分别介绍皮瓣的临床应用。
• 该皮瓣应用广泛,应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如岛状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 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或筋膜瓣,股前外侧超 薄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等,可带蒂转 移,也可游离移植。
• 股神经的股外侧肌支伴行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外上方。降支 大约在髂髌线中点上方,于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分为内侧支 和外侧支。内侧支继续下行滋养邻近肌肉。外侧支向外下行滋 养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降支在肌间隙中可作为皮瓣血 管蒂长度为8-12cm,在发出第一个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上方约 10cm处,是血管截断和吻接的常用部位。此处降支的外径平均 2.1mm(1.1~2.8mm)。从降支再发出若干肌皮动脉,这些肌皮 动脉穿出深筋膜后,分为升支和降支,走行于深筋膜浅面,然 后再发出分支至皮肤。
入院时外形照片
术前照片
• 病例三:
• 张某某,男,48岁,喷漆伤致左手感染术 后虎口挛缩畸形。
• 病例四:
• 谢某某,男,52岁,砸伤致右膝关节开放 性脱位,右膝关节外侧软组织缺失,瘢痕 形成。
• 病例五:
• 李某某,男,44岁,右小腿开放性损伤皮 瓣修复术后骨外露。
适应症
• 该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修复,适应症非 常宽广,被称为之“万能皮瓣”。
• 1、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因创伤,肿瘤切除,瘢 痕松解等所致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均可采用股前外 侧皮瓣修复。
• 2、深层组织缺损和洞穿性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皮 下脂肪厚,又可携带阔筋膜及部分股外侧肌,皮瓣 厚度有事可达1.5cm~2cm。颌面部洞穿性缺损也常 采用。
优点
1、供皮隐蔽,皮瓣面积大。 2、皮瓣血管蒂较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 3、皮瓣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4、可根据需要可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岛状
瓣。 5、若包含股外侧皮神经可制成感觉皮瓣。 6、仰卧位可取。
应用解剖
• 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发出后很快分为升支、横支、降支。 其中降支最粗,行程最长。降支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行向 外下方,其体表投影为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髂髌线)连线 中点与腹股韧带中点做一连线,这连线的下2/3段即为降支的体 表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