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琴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2)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2)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2)《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六我读了《不跪着教书》,受益匪浅。

我坚信,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

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

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习理论的热情。

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念,开阔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这样为人师者才能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

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

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

"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像吴老师那样,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

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我们不断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

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

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胡静“想要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让我见识了一位“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

我似乎听到了他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呐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一开始完全是因为这本书的题目,这个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教师的尴尬的题目吸引了我,使我内心不断作贼心虚地追问自己:我是站着,跪着,还是匍匐着?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如果说老师是在跪着教书,那也太可怕了。

作者所说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失去思想能力和习惯,大脑麻木、长期沉默,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底气、学生看不起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本来是教师的职业地线,现在却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非的基本观点。

教师要有同情心,要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之心,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

吴非喜欢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学生,不喜欢“世故”的学生。

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非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

吴老师特别反对“差生”一词。

他认为,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差生,就跟社会上把人分成“富人”和“穷人”一样,庸俗不堪。

不跪着教书【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五篇】

不跪着教书【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五篇】

不跪着教书【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五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五篇【篇一】“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怎么样的人?”书封面上这段小字深深震撼了我。

我在心理暗暗地问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吗?你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呢?首先,教师怎样才算是“不跪着教书”呢?吴非老师在书中《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一篇中提到,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要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

试问,一位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所教出来学生会有创新能力吗?他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对任何灌输给他的东西都深信不疑,没有半点怀疑和批判精神。

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

王小波认为知识分子最害怕的是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现在是一个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年代。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但我们却要主动抛掉独立思考精神,面对一本教参不敢说“不” ,面对众人口中的优秀教案奉若宝典,而不去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作为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师,作为他们的传道受业者,我们要对祖国的花朵负责,要对我们自己负责,做一个“不跪着教书”的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呢?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其实这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老师。

教师并不是仅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就能高枕无忧了,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更是要认真勤奋地学习,不停地读书,从书中获得教育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得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思想也随着开阔了。

我很难想象,吴非老师谈到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旁若无人地一直在说话。

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这是令人大跌眼镜。

教师,特别是我们年青年教师更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篇)最近,读了吴非《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书中没有深奥晦涩难懂的教学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实在的教学杂感,教学反思和教学随想。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些话,似惊雷般一阵阵炸响在我的耳边;又似重锤般一声声敲打在我的心坎上。

他的这番话,让我震惊与沉思。

“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盲目地服从权威,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敢置疑、不懂得置疑是一种心灵残障。

”作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建设者、陪伴者、引领者,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左右着学生的人格养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名“人师”的教师,他的人格必须是伟岸的,他的思想必须是独立的。

而要成为一个人格伟岸、精神独立、“不跪着教书”的教师,他必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他必定要做一个绝不媚俗的人——他要对时下的一切流行,对现有的一切结论、一切时俗,对大众认同的价值取向敢于质疑、敢于评判、敢于说“不”。

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熏陶出心智健康、人格独立、精神明亮的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这是吴老师一篇文章的标题。

我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教师是工作者,教师是劳动者,教师是指导者,而更应该是“思想者”。

我国有过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们愚昧疯狂。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去破除内心的封闭意识,要学会思想。

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精选22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精选22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精选22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篇1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

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

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

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

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

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

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

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

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篇1迫不及待地拜读完吴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对人生、对生命无比崇敬和热爱的教育思想者来自心灵的强烈呐喊,充满了坦诚,诗意,也充满了慷慨亦或犀利。

在我眼中的吴老是那样的年轻美丽,虽然他已年过半百,或许是因为他的思想吧!“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寥寥几语发人深思: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文革又给中国人带来耻辱,我们的下一代人很可能还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这个重担势必落在了教师身上,试想教师如果是跪着教书,那他的学生只能是趴在地上了。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得要有铁骨,站直了教书!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在《永不凋谢的玫瑰》中苏霍姆林斯基让小女孩懂得了爱,懂得了感恩,她用手中的玫瑰花送给了奶奶和妈妈,教师就要有这样的思想,让学生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一位合格的教师,必定拥有独立的思想,他就像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

我们得时刻想到,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追求一种幸福,不简单地把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

《不轻易地接受家长的馈赠》文中提到这样一个难题:家长请你赴宴,并让校长代邀,你不想去,可是看到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了,你不知如何是好,那个家长是市委书记,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想请老师关照孩子,于是宴请全体任课教师并送礼。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感慨颇多。

这本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吴非老师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对教育问题的直言不讳。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到,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没有创新意识,一味地“照本宣科”,又怎能培养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学生呢?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我们应该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教育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跟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要有“爱”。

这种爱不是简单的关心和照顾,而是一种尊重、理解和信任。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信任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该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也许他们在学习上不是很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着非凡的才能。

我们要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

同时,吴非老师也强调了教师的读书问题。

他认为,教师要想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

读书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求。

想想自己,工作以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

读了这本书,我深感惭愧,也下定决心要重新拾起书本,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吴非老师说:“如果学生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养成对权威的质疑习惯,他的一生将很难有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赵红琴
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中让我最回味的是读“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感恩之心”、“做最出色的教师”、“小睡有何不可”、“跑,还是别跑?”、“教育无小事”等章节,在读的过程中我象是在看一个个教育故事一样,这些故事有的似乎很遥远,有的却离我们很近,有些好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

总之,此书又好象一面镜子,反射出了我们作为老师的身份,时时提醒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

看到“小睡有何不可”,是啊,有些学生确实很辛苦,每晚做作业做到十二点左右,中午又不能很好的睡会儿午觉,就是我们成年人也很难坚持,何况是需要充足睡眠的学生呢。

我自己的女儿因为睡眠质量不好,我就特别希望她能在白天能打个盹。

所以,有时看到学生课堂上睡着了,我就会提醒其余学生别吵了他(她),甚至去办公室里拿件衣服给他(她)披上。

当然有些老师课堂确实缺乏活力,学生容易入睡,这种情况下该反思的是老师还是学生呢?
看到“跑,还是别跑?”一文,我也是有同感的,在学校时,经常看到学生在走廊上飞奔。

有些学生确实是赶时间,有些学生确实在打闹,我也总会叫学生小心,慢点,我也经常为学生捏一把汗。

你想啊,走廊上有时刚拖了地板很滑,人流量又大,万一撞着了,万一滑倒了,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我也总叫学生课间活动要文明,别疯赶打闹,如需锻炼,则去操场运动,别在教室走廊狂奔;要上厕所,可以在下课铃声刚响起就下楼(可以不用等老师宣布下课),完
事后应及时上楼。

最近,我班曾有一名男同学在上课铃声响起时飞奔进教室,与一名女生发生碰撞,以致手指骨头受伤。

也正因如此,我告诉我的学生,万一你在楼下就听到上课铃声响起了,你也不用跑,因为这时是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碰撞的时候,你只需快步上楼,直接从后门安静地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还告诉我的学生,当你在走廊、楼道拐角处时,你还需当心别的奔跑而来的同学,用你的双掌向外撑的动作,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不让自己摔倒。

是的,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不仅仅在课堂,学生在校的全部活动都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者应当教会学生仁爱,教会学生学习感恩,教会学生好好做人,让学生知道人格尊严、品格往往就在细微处体现出来。

教育事关人格修养,校园里生活中无小事,所以我们老师处处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认识到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