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中心策划与案例分析报告
浅谈物业企业之“社区商业经营”

共享经济模式
总结词
共享经济模式是指物业企业将社区内的 资源进行共享,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VS
详细描述
这种经营模式下,物业企业需要建立共享 经济平台,将社区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 化,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共享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 率和降低成本,但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平台的开发和运营 。
服务创新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广
营销策略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包括价格、促销、渠道等方面,以吸引目标客户并 提高销售额。
推广手段
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社交媒体、户外广告、活动策划等, 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功案例二:某物业企业的社区商业营销策略
总结词
精准定位、品牌塑造、互动营销
详细描述
该物业企业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塑造,采取了 一系列有效的社区商业营销策略。他们深入了解社区 居民的需求和消费习惯,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品牌塑造 ,打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商业品牌。同时,他们还通 过互动营销的方式,增强与居民的互动和粘性,提高 了商业设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集中商业经营模式
总结词
集中商业经营模式是指物业企业将社区内的商铺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形成商业聚集效应。
详细描述
这种经营模式下,物业企业需要对商铺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确保商铺的品质和形象,同时需要与商户协商招商 和租金等事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形成商业聚集效应,提高商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规划和招商。
03 社区商业经营策略
市场定位与品牌建设
市场定位
明确社区商业的目标市场和消费 群体,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特 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
社区商业典型案例分析—苏州方洲邻里中心

1 项目概况-邻里中心运营公司
邻里中心运营公司:融鼎资产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融鼎资产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 是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邻里中心”等社区商 业系列品牌的运营管理、管理输出、研究发展、前期投资咨询、项目策划等,开展社区商 业项目租赁代理、销售代理等业务。
2011年7月7日,园区首个民众联络所落户方洲 2011年6月30日,园区图书馆第一分馆启用 2011年6月28日,中心卫生服务站启用 2011年1月10日,正式开业 2010年9月2日,主体基本完成 2009年12月10日,方洲邻里中心动工
正式开业
8
1 项目概况-邻里中心产业
邻里中心产业: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注册资本1.15 亿元,截止2013年12月,总资产25.14.亿元,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社区商业综合 服务提供商。
邻瑞广场
(1座) (暂无) (17座) (1座)
邻里中心 邻里汇
10
1 项目概况-邻里中心产业
邻里中心现有商业
邻里中心现有商业产品以邻里中心为主,邻瑞广场于2013年6月开业,目前共14家经营运作。
商业位置
商业名称
开业时间
营业面积 商业位置
商业名称
开业时间
营业面积
新城邻里中心 1998年5月 20828㎡
邻里商业——连锁经营
自营“邻里生鲜超市”和“邻瑞超市”是邻 里中心公司创新思路、开拓发展的新举措之一,也 是对“农改超”做出的一次积极探索。2011年1月 1日,邻里生鲜超市方洲店开业,成为公司商业发 展体系第一家生鲜超市。随后,唯盛、科技城、通 达连锁店陆续开门迎客,带来稳定而忠实的客源, 成为所在邻里中心的吸客“主力店”。
丽江花园社区商业街案例分析1346171260

一、丽江花园项目概况
丽江花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浦岛东部,北连广州,南通番禺市桥,为广州著名文化社区,其居住人群均为各行各业的高级白领、文化志士、广告人、儒商等,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占48%,大专毕业占2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55%;另外,到2002年10月,58%的家庭拥有电脑,宽带上网率达到39.6%。
由此可以看出,丽江花园当初的高尚文化居住社区的项目定位已经实现。
与丽江花园一江之隔的是多个高尚居住小区,这些居住小区的业主多为广州早时的自由生意人士,这部分人群由于起步较早,在当时的广州人中来说属于富有一族,其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品位都相对较高。
在丽江花园项目开发时,开发商粤海房地产公司已经建设一座私家大桥——丽江花园桥连通东北岸的多个住宅小区。
二、社区商业配套概况
丽江花园社区商业主要由社区底商和渔人码头社区商业中心构成。
1、社区底商概况
丽江花园底商位于小区北部,主要由丽茹楼、丽影楼、丽茵楼、丽波楼、丽荃楼以及丽彦楼等六栋商住楼的底层商铺构成,沿新江路、新园路、新河路以及新林路形成沿廊式社区商
615 ■
底商、邻里中心面积配比图
商业面积应该在800平方米左右是最为合理的布局。
按照这个标准可以推算出丽江花园每千人拥有的社区商业面积=29800/37.500=794.67平方
617 ■。
社区商业业态组合

差异性策略
差异性策略是指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和消费需求,选择具有特色的商业业态进行组合,以突出社区的 特色和优势。
例如,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区,可以开设书店、咖啡店等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业态;在高端社区,可 以开设高端品牌店、精品店等商业业态,以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KTV
提供唱歌娱乐服务,满足居民的休闲 娱乐需求。
电玩城
提供电子游戏娱乐服务,满足居民的 游戏需求。
健身房
提供健身服务,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电影院
提供电影观赏服务,满足居民的文化 娱乐需求。
03 社区商业业态组合策略
互补性策略
互补性策略是指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 和消费特点,选择不同业态的商业进 行组合,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失败案例二:某社区购物中心转型失败
总结词
转型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
详细描述
该社区购物中心试图通过增加高端品牌和娱 乐项目来吸引客流,但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实 际需求,导致转型失败,经营状况持续下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集中式布局是指将社区内的各种商业业态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规划和管理,以便于统一管理和运营,提高商业氛 围。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形成商业集聚效应,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便利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商业地产的价 值。
分散式布局
总结词
将不同商业业态分散在社区的不同区域,以更好地满足居民 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体化策略
一体化策略是指将多种商业业态整合 到一个商业综合体内,实现不同业态 之间的互动和互补,提高整体效益。
社区商业研究报告

社区商业一般配置的商业业态 —休闲娱乐需求
从目前社区商业形态上看,休 闲娱乐的设施主要包括“茶馆”、“咖啡 厅”、“健身场所”等,那么不同档次住
宅业主在社区休闲娱乐设施需求上到
底存在哪些差异呢?
社区商业一般配置的商业业态—休闲娱乐需求
附表2-1 潜在购房群体经常光顾的休闲娱乐场所
业经营模式
社区商业的功能体现社区商业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是必要,经营最终要达到提 升社区品质和形象,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形成良好口碑目的,为社区商业 产品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社区商业经营模式—直接销售
直接销售 直接销售是快速回笼资金最直接方式,如何放大销售价格是策略问题,前期规划和
形象包装以及主力店的提前签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条件。
社区商业一般配置的商业业态—业态分类
餐饮功能业态 大型中餐 购物功能业态 大卖场 电子音像店 休闲娱乐功能业态 美容美体店 服务功能业态 电讯服务 邮政
特色中餐
饮品店 甜品屋 茶馆 咖啡厅 西餐厅 快餐厅
生活超市
专业卖场 生鲜超市 便利店 烟酒店 花店 蛋糕店 文具店 报刊书店
保健品
化妆品 药店 婴童用品 家纺 服饰 眼镜店 琴行
美发店
足浴 按摩 棋牌 洗浴中心 健身 电玩 KTV 电影院
洗衣
票务 房产中介 复印打字 宠物店 装潢设计 家政服务 诊所 托儿所
银行
物流 教育
社区商业一般配置的商业业态—新加坡社区商业的配置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为三个层面, 配建和设置 了相应的商贸服务业。三个层面的划分: 一是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 二是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 三是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邻区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曰用品 品商店和餐厅。
大拇指广场项目分析-社区商业中心特色运营示例

04
大拇指广场项目风险
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可能导致项 目收益下降。
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 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竞争力。
运营风险与应对措施
运营风险
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稳定可能影响项目口碑。
应对措施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购物、休闲、 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商 业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舒适 的一站式服务。
项目位置与特点
大拇指广场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交通便利,周边居民区密集,具有较大的消 费潜力。
该项目占地面积较大,拥有丰富的商业配套设施,包括大型超市、品牌连锁店、 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消费需求的居民。
项目定位与目标
项目定位
打造高品质、人性化的社区商业 中心,成为居民生活的好邻居、 好伙伴。
项目目标
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 提升,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
02
社区商业中心特色分析
社区商业中心的优势
01
02
03
地理位置优越
社区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居 民区附近,方便居民购物 和消费。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建立顾客忠诚度,实现长期稳定 的发展。
大拇指广场注重顾客体验和服务质量,通过提供优质的服 务和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项目内部设立了顾客服务中心 ,为顾客提供便捷的咨询和售后服务。同时,大拇指广场 还通过会员制度和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顾客多次消费, 提高顾客忠诚度。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使得大 拇指广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了长期稳定 的发展。
关于社区情景式商业案例分析

关于社区情景式商业案例分析项目介绍:东莞某某项目社区商业广场是一个由香港上市公司鼎力打造的集文化、餐饮、休闲为主的高档社区情景式商业步行街;项目主体为拥有一线东江景观资源的高端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米左右,本案为小区的配套社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米,为2层商业建筑,主要分布小区的主入口附近,交通较为便利,以周围及镇区居民为其主要目标客户,在这里能最大程度满足周边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需求,清朗明丽的几何体块建筑,凹凸有致的石材墙面,屋顶空间的商业利用,设计巧妙的景观休憩小站、优雅别致的门廊,精致内敛的广告设计,色彩各异的店面窗篷,兼具古典气息与现代时尚的建筑群体掩映在绿植丛中,建筑、雕塑、景观小品与商业完美交融,逛街的趣味感油然而生,沉醉其中宛若穿行于另一个时空。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重要城市商业发展的历程,大多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dp在1000美金以下,人们商业消费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为主,在商业表现形式上以地摊、集贸市场为主,在合肥表现为以城隍庙为代表的商业业态;第二阶段,人们的商业消费不再只是满足生活需求,而追求商品的品质,具体表现形式以超市、百货商场为商业业态;第三阶段以专卖店、专营店为主要商业业态,而即将来临,应该成为主流的商业业态就是情景式商业街,这是一种融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互动式综合性街区。
何为情景式商业广场:音乐轻奏,商场里人们或聚于一隅,笑语盈然;或父子同戏,其乐融融;抑或引朋携友,边走边看,悠闲、惬意、欢乐的气氛萦绕在每个人的身边……这便是世界商业前沿的商业消费模式———情景体验式消费,也就是指商家通过对其商业现场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使消费者在消费购物的同时享受全方位的“情感体验”式的消费过程。
信息时代的变迁带来体验经济的发展,商业空间经历了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店、shoppingmall(大型购物中心)的兴衰更迭之后,正日益强劲地朝着情景式体验消费的方向发展,现代都市生活消费中,用于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都存在不断加大的趋势,消费者的需求重点已由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向新鲜、刺激、解压的精神享受转变,消费心理呈现出越来越纷繁的个性化趋势。
社区商业典型案例分析—苏州方洲邻里中心64P

型业态,布置大型零售网点,使其成为该市级 商业功能区的支撑,综合设置餐饮、服务及娱 乐休闲设施,形成引领时尚的现代市级商业服 务功能区; 物业类型:以独立商业体、步行街为主。
本项目 湖东商业 服务区
圆融时代广场
1.8km
2 区位分析-交通分析
工业园区交通图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区 东部,以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 水路及航空网与世界各主要城市相 连。 轨道交通20分钟到达上海、60 分钟到达南京,与沪、宁、杭融入
2 2.3
1 1.1
2 2.3
1 1.1
7 8.0
1.1 1.1 1.1
179 401 307 456 113 2.7 6.0 13.3% 4.6 6.8 1.7 9.5%
公交站
2 区位分析-交通分析
道路环境
方洲邻里中心两侧临干路车流量较大,内部分布无名支路满足汽车餐厅及停车功能,东侧星塘路为
河阻隔,北侧钟慧璐距离较远,整体通达性较好,但便利度较低,基本满足社区购物中心的交通需求。
主干路:方洲路、星塘路 次干路:津梁街、钟慧璐 支路:在项目地北侧与华润万家购物中心相夹 方洲邻里中心道路四至:北临无名支路、南临方洲路、东临星塘路、西临津梁街
项目名称:方洲邻里中心 项目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方洲路528 号 所属商圈:金鸡湖市级商圈 开业时间:2011年1月10日 占地面积:19969.46 ㎡ 总建筑面积:2.9万㎡ 物业组成:商业街、商场 商业类别:社区型购物中心 商业性质:社区级商业 楼层数量:B1-3F 停车位数量:186个 停车费用:0-25元 开发商: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 物业公司:融鼎资产物业服务公司 参考租金:4.7-5元/㎡/天(1F,2014-2-15) 物业管理费:8元/㎡/月 社区商业:生鲜超市、文化用品、通讯、餐饮、美 容美发、银行、药店、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 、洗衣、修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商业中心策划与案例分析报告社区商业就像一块即将烘焙好的蛋糕,“诱人”不假,但想吃到嘴里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理性一点对待,总是好的。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前几天,成路向所居住小区再一次毛遂自荐,想帮助自己所在小区内的商业做招商与商业定位。
这位专门从事社区商业研究的专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习惯了便利的生活,回到国内,买了高档住宅,“却发现很多小区没有商业配套,包括高档社区,好的生活品质应该是舒适、便捷。
可是现在社区商业的状况,却是让这些有钱人打个酱油还要开宝马。
”成路感慨。
早在2005年5月初,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向社区商业的发展。
可近年来,各种商业业态都不断升温,唯独社区商业即使提到桌面上说也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为何社区商业这台戏一直不能开幕上演,成路向《中国商贸》记者解读了现今国内社区商业的特点。
社区商业≠超市+底商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
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也不断有人在各种场合提出重要性,更有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型的邻里商业??这都表明,随着商业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虽然国内也出现了一大批特色商业街等项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多数仍旧是以服务社区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居住区的内部商业设施。
且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还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的特点,不是开发商持有物业,多半是“打碎了卖”的模式,属于各自为政、自负盈亏。
没有整体规划与引导,在一个社区能做成,另外一个社区或许就不成,形不成模式,并没有真正的借鉴意义。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商业定位≠社区定位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可以看出,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商业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需要,这些服务具有综合性和便利性的特点,是适合日常生活需求的。
因此,社区商业具有稳定的市场基础,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一个更大的发展。
现阶段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态特点关注得更多的是时尚,是品牌。
但作为社区商业消费者更多地关心的是它的便利性。
这就出现了误区,很多社区,尤其是高档社区在招商时就会出现的误区,即社区商业定位与社区定位画等号。
成路介绍,在国内她曾给几家地产做项目定位,几个项目的体量与适合的定位明明是社区邻里商业,但是相关开发商觉得土,不让提“社区商业”这几个字,非要说高档与奢华等。
在成路所居住的高档社区中,消费能力高的人群占大部分,但成路表示,社区一万平米的持有商业就是很好的社区商业用地,可是在招商中却出现误区:本土品牌不让进,国外好品牌还不愿进;招餐饮结果进来一家比萨店,平时外卖就要一百元左右的一块比萨,不符合人们日常频繁的消费,即使是高档社区,人们也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样的店中。
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品牌早餐店与快餐店却被招商人员以“太土,和社区格调不搭配”为由拒绝。
“目前小区中的第一拨商户已经走了,没有生意可做,现在还有一家卖超级发烧友的音响,一套几百万,还有卖高档家具的,可是这样的商品符合高频率购物的特性吗?”成路自问也反问。
在社区商业中,既有竞争也有机会。
社区商业发展到真正成熟还有待时日,不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区商业就像一块即将烘焙好的蛋糕,诱人但又烫人。
能否吃到吃好还要看把握的时机。
采访临结束,成路又说起了自己居住的小区,长长叹了口气“我再托托人,不要钱,免费给他们培训招商。
看到那么一块好的社区商业用地浪费有些心疼。
”成熟社区商业“自画像”对于邻里商业的规模和覆盖区域,各国有不同的定义。
人口密度大,人均GDP高的新加坡和香港,其邻里商业中心规模有4-6万平方米。
而地大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亚邻里商业中心只有8000-15000平方米。
通常邻里商业中心覆盖面积在500-1000米半径内,5-10分钟步行的距离。
服务与周边1000米半径内的5-10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而从中国目前现阶段发展水平来看,社区商业是覆盖一到两公里商圈,四千平米到两万平米的体量。
其中包括小型超市,附带30个左右生活需要的业态组合,值得注意的,苏州科技园每一公里开发一个社区商业,只要有四千人就开发,但那是新加坡的模式,并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现在国人的消费力还不够,起码需要三千到四千套房子、上万人口才能开发一个社区商业,这是能零售商存活的底限。
尤其中国现在入住率低,需要养三年左右。
所需业态包括购物、社区服务、娱乐、餐饮、市政配套(医院,邮局,银行)等。
档次可根据各个地区的人文水平定位为中档、中高档、高档。
但一定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
社区商业优势● 宜居的高品质生活。
一个设计完好的邻里商业中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效率,还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快。
● 公共社交场所。
邻里社区商业作为周边社区活动沟通的场所,是必须存在的。
不过目前我国的高档社区很少有开放式的,社区商业的模式是正在步入老龄的人群所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 刺激连锁店与品牌的发展。
邻里中心周边的高密度人口,能够支持本地的企业和服务业,零售连锁店、加盟店、个性店的发展。
一些经营管理优秀的零售品牌,有机会在各个邻里商业中心开店,使各个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大大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素质和人文水平。
中国社区商业成功案例——苏州工业园区的便民“邻里中心”1997年,以新加坡“邻里中心”为范本的“邻里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被“克隆”,注册资金2亿9000万元人民币(5742万新元)。
自1998年园内第一座大厦开业至今,邻里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的先进理念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
以12项必备功能为核心产品,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协同提高,充分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 邻里中心玲珑大厦2006年12月26日,由邻里中心自行投资5300万元建设的玲珑大厦落成开业。
该大厦是邻里中心自行建设开发的首次尝试。
大厦内12项必备功能完备,针对周边消费者的特点,在功能设置上体现新颖,在商家选择上贯彻“择商”概念,使玲珑大厦成为金鸡湖东岸第二个让居民完成衣、食、住、闲消费的好去处。
● 邻里中心湖东大厦湖东大厦在2004年8月正式运营,成为园区湖东商业第一家。
3万平米的综合性大楼,由三幢建筑组成。
南楼集中餐饮功能,分别有中西式快餐,和不同定位的中外餐饮店;北楼集中了生鲜店、卫生服务站和文体中心等,并设置了生活必备的零售商业。
主楼为超市,还独创了“家装设计超市”创意产业平台。
● 邻里中心新城大厦新城大厦是邻里中心开发的第一座集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大楼。
大厦紧密贴近区域居民生活,设有超市、银行、邮政通信、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文体中心、邻里生鲜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项必备功能,并结合现代人休闲和消费需要,设立了多层次、多品种的配套设施。
此座大厦的成功开业标志着邻里中心走出实践的第一步。
邻里中心不仅杜绝了底层商铺的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更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营造出一种和谐发展的商业氛围。
● 邻里中心沁苑大厦沁苑大厦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
直接服务四千多户小区住户与几十家外资企业。
大厦楼高三层,一层、二层各2000平方米,邻里生鲜、超市、银行、卫生所、文体中心等12项必备功能齐全。
三层4000平米,突出文化休闲和培训功能。
目前提供ACCA国际会计师认证培训、外语语言培训;韩国幼儿园;儿童情商培训中心等。
专家点评:这是中国目前最成功的社区商业,前景颇好。
不过因为此模式全部拷贝新加坡社区商业模式,每一公里开发一个,但目前中国人的消费力不够,最好不要按照这个标准经营,至少需要三千到四千套房子上万人才能开发一个社区商业,这样零售商比较容易存活。
不过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还是开启了社区商业的新篇章。
国际上的“社区商业”在国际上,社区商业并不是新鲜模式。
各个国家关于社区商业的理解和发展与其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借鉴不同国家的社区商业模式,得出其特色与经验,融合到国内社区商业的开发与发展中,减少弯路。
日本“商业街协同组合”是日本颇具传统特色的一种社区商业中心。
例如,日本东京都神乐坂商业街,就是东京一条极为普通但又富有日本特色的典型社区商业街。
在100多米长的步行街两侧,散落着连户商铺、中型超市、24小时便利店以及传统杂货店等248家店铺,花店、迷你高尔夫馆、蔬果铺、美容店乃至证券营业所应有尽有。
这种社区商业还同时肩负保护中小商业企业、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的重任。
在日本,便利店除了卖及时快速消费品之外,还有代收水煤电各种费用的服务,还可以代售车船票、提供快递业务等。
很多便利店24小时经营,并设有取款业务,人们从家里到便利店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取到款,非常方便。
澳洲随着上世纪50年代澳洲的住宅地产开发向郊区扩展,社区商业在澳洲开始。
最初就是为满足和方便郊区居民的日常性购物。
模式为:主力店+各种专卖店。
主力店占总商业面积的50%至70%,是利用聚客力强的优势来吸引人流,也是吸引专卖店进驻的重要因素。
主力店所承受的租金水平是最低的。
专卖店则是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零售业态都是邻里商业中心所欢迎的租户。
尤其是连锁加盟店是主要承租户。
约有30几个业种。
美国美国土地辽阔,居住人口密度不高,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社区中,超市、餐饮店、快餐、自助洗衣店、邮局、银行、宠物服务等配置较为完备。
美国社区商业中心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为核心;二是呈块状发展,与周围的文化娱乐等设施连成一体。
美国的区型和邻里型购物中心主要为社区居民服务,其网点数量和出租面积分别占购物中心总量的95%和70%,满足了人们“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还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
德国德国建筑设计师认为,社区商业的建设,应该“以人为本”。
居住区相关设施的分布,是与人们从住宅出发,到达这些设施的时间距离相关联的,如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以到达超级市场、日常用品店、杂货店、修理店、社区管理委员会、初级小学、幼儿园、医疗中心、社区俱乐部等,以及轨道交通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