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合集下载

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课件

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课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需 求,选择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监 测设备。
准备监测设备
确保监测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 性,检查设备的连接线和插头 是否完好,确保设备能够正常 工作。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监测的目的和注意事 项,让患者了解并配合监测工
作。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
01
02
03
04
正确连接监测设备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连接监测设 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
04
CHAPTER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识别与处 理
低血压的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受损。
详细描述
低血压的识别主要依据血压测量值,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即可诊断。处理低血压时应迅 速补充血容量,如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同时根据病情调整血管活性药物。
提高救治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生 理参数,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 的病情,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
测量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测量方法包括超声 心动图、心电图等,有创测量方法则需要通过插入导管或传感器进行测量。
工作原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设备,测量 患者的血压、心输出量、血管阻力等生理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仪进行显 示和分析。
有创监测
有创监测是通过侵入性方式获 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如 通过插入导管或传感器到血管 或心脏内进行测量。
有创监测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 实时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用 于需要精确监测的患者,如重 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常见的有创监测技术包括肺动 脉导管、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意义:反映左室充盈最准确的指标
05
PAWP=PADP=LVEDP
肺动脉嵌压(PAWP)
心排血量(CO)
每分钟心脏(左室)泵出的血量 正常值:4-8L/分 CO=HR×SV(每搏输出量) 意义: 取决于 心脏前负荷, 后负荷,心 肌收缩力, 判断心脏泵 功能。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量
小儿 SBP=80+年龄×2
<1岁 SBP=68+(月龄×2)
各年龄组血压正常值(mmHg)
目 录
O1
无创:
O2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O3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O4
指氧饱和度监测
O5
有创:
O6
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NIBP)
各类休克
心脏大血管手术
大量出血病人手术(脑膜瘤,肝脏)
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
临床意义:
SBP:主要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其重要性在于维持脏器血流供应。SBP<70mmHg,脏器血流减少,SBP<50mmHg,易发生心跳骤停。
DBP:其重要性是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
脉压:正常值30—40 mmHg,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
MAP:概念与正常值,1/3收缩压+2/3舒张压。
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阻力有关。
穿刺前行Allen试验
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防止远端肢体缺血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防止感染
防止气栓发生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
监护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定义: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01
正常值: 5~12cmH2O
02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血管阻力
反映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状态, 对于评估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
力学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03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 应用
手术中监测
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评估患者 的生理状态、预测手术风险以及指导 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麻醉效果, 指导术中用药,以及预测术后恢复情 况。
通过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 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心动过 速或心动过缓等,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等,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血流动力学监测还可用于科学研究,如评估新药物或新疗法的疗效、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等, 有助于推动医学进步。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领域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仍有待进一 步发展和完善,如无创监测技术 、便携式监测设备等,以提高监
异常值处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数据,如有必要,采取相应 措施。
趋势分析
对连续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变 化趋势。
06
总结与展望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关键手段,对于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心血管疾病监测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流动力 学参数,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 者的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压等 指标,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治
疗效果如何。
对于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或心脏手术的患 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手
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
04

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护理

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护理
• 咳嗽、吸痰、嘔吐、躁動、抽搐均影響CVP 值,應在安靜後10~15分鐘測。
• 疑有管腔堵塞時不能強行沖注,只能拔除,以 防血塊栓塞
影響中心靜脈壓的因素
• 病理因素 • 低血容量、脫水、周圍血管張力下降等能 使CVP↓。 • 張力性氣胸、心包填塞、心衰、房顫、支 氣管痙攣、輸血輸液過量、縱隔壓迫、縮 窄性心包炎、腹內高壓等能使CVP↑
• 其他因素 • 零點位置不正確(高則CVP偏低,低則 CVP偏高);體位改變;床頭抬高或下降。 • 插管過深至右心室則CVP偏低,過淺則 CVP偏高。 • IPPV和PEEP可使CVP升高2~5cmH2O
• 鑒別少尿或無尿是血容量不足,還是 腎功能衰竭所至。
• 作為補液量、滴速的參考指標。 • 可作為輸液通道或插入各種導管。
有創傷性血流動力學監測
使用前的準備
• 具有有創壓力監測功能的監護儀 • 壓力導管與感測器 • 肝素生理鹽水溶液
(0.9﹪NS500ML+0.1ML肝素鈉) • 水準尺 • 加壓輸液袋。
• 防進氣:管道系統連接緊密,測壓時護士不要 離開,因為當CVP為負值時,很容易吸入空氣。
• 防感染:穿刺部位每週消毒換敷料2-3次,測 壓管每日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換。
注意事項
• 以平臥位測壓為宜,病人改變體位要重新調節 零點。
• 使用呼吸機正壓通氣,PEEP治療、吸氣壓大 於25cmH2O時胸內壓增加,影響CVP值,測 壓時可暫時脫開呼吸機。
操作步驟
1、用肝素生理鹽水溶液注滿該導管系統,確保 導管系統中無氣泡。
2、連接動脈(或中心靜脈)導管到壓力管。 3、將肝素生理鹽水溶液裝進加壓輸液袋維持壓
力套裝內的壓力為300MMHg。 4、用水平尺測量,保持感測器與心臟維持同一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LiDCO)监测是近几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LiDCO技术测量参数较多,可相对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的变化。

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同时具备无创与微创两种监测模式。

无创模式基于血管卸荷技术,该技术使用无创指套获得实时的动脉波形,无创袖带校准,经过计算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针对△SV(每搏量增加率)和Frank-Starling原则,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测量和分析,内置了详细的容量负荷试验指导流程,多种容量负荷试验流程适配不同状态的患者。

在不依赖深静脉置管的情况下,LiDCO也能合理判断患者液体容量状态,反映心脏、血管、容量、组织的氧供氧耗等方面功能的多项指标,更好地帮助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和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实时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数字化的依据,帮助医生制定更贴合患者个体情况的用药和补液方案,辅助临床决策。

有关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的检测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点:CO(心排量)、SV(每搏量/每搏量指数)、SVR(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指数)、SVV(每搏量变异率)、PPV(脉压变异率)、HRV(心率变异率)、△SV(每搏量增加率)。

其中,主要的监测参数介绍如下:CO: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重心输出量,人体静息时SV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

SV: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约60~80毫升,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

SVV:在一个机械通气周期中,吸气时SV增加,呼气时SV下降,以此来算出SVV,SVV来评估液体应答能力,当SVV高于13%时,进行补液或血管活性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纠正SVV不是目标,SVV仅仅是一个工具,提供临床医师用药补液的参考。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固定装置,确保其完好无损,如有松动或滑脱,应及时调整。
4
保持清洁:保持固定装置的清洁,避免感染。
监测技巧
2
1
监测设备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监测报警处理:及时处理监测报警,确保患者安全
监测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设置监测参数
监测数据记录:实时记录监测数据,便于分析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09
水肿:下肢水肿,全身水肿
10
体征表现
血压:监测血压变化,了解血流动力学状况
心率:监测心率变化,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02
呼吸: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呼吸功能状况
皮肤颜色: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了解组织灌注情况
尿量:监测尿量变化,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05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了解脑功能状况
实验室检查
01
保持输液通道通畅:确保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输液中断
02
监测尿量:观察尿量变化,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03
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04
监测呼吸功能: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调整呼吸机参数
05
监测皮肤状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预防压疮和皮肤损伤
06
监测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预防谵妄和昏迷
异常情况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监测
特殊人群监测: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进行监测频率调整
监测部位
动脉导管:监测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
肺动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静脉回流量
心室导管:监测心室压力和心室容积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e monitoring)是麻醉医师 实施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临床麻醉到麻醉恢复室再到ICU,血流动力学监测贯 穿麻醉科临床工作的始终。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 氧耗等方面的功能指标,为临床麻醉和临床治疗提供数 字化依据。
发症。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的选择
1、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的需要 考虑具体实施的监测方法。
2、选用监测方法时应充分权衡利弊,掌 握好适应症。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
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BP)即血压是 最基本的心血管监测项目。
血压可以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同时 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 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应注意导管的插入深度,不 快速、高压地向气囊充气。当肺动脉压力波形变 成楔压波形时,应立即停止注气,并应尽量缩短 PAWP的测定时间。
其他并发症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在进行PAC操作时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尽可能缩短操作时 间并加强护理工作。
第四节 心排出量监测
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 射出的总血量,正常人左、右心室的排血量基本相等。
2、特点:是对伪差的检出相当可靠,如上肢抖 动时能够使袖套充气暂停,接着测压又能够自动 重复进行。在测压仪内还安装了压力的上下限报 警装置。
NIBP的优点是:
①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②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③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各年龄的病人和拟行各种大小手
术的患者; ④自动化的血压监测,能够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 ⑤能够自动检出袖套的大小,确定充气量; ⑥血压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能够自动报警。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

心脏射血能力
静脉回心血量
1cmH2O=0.737mmHg
*
CVP的影响因素
血容量 血管容量 肺动脉压 胸腔内压 心脏顺应性
测定结果的解释
影响因素:
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测定时零点的标定、药物、神经体液、CVC位置
CVP升高:
高血容量、血管收缩、心功能降低、心包填塞、IPPV、PEEP、CVC插管过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动脉压 AP 心率 HR 每搏量 SV 每搏量变异 SVV 脉压变异 PPV 系统血管阻力 SVR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两部分参数
PiCCO
PiCCO是一种技术, 是一种简便、微创、 高效费比的,对重症病人 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行监测的工具。
[s]
0
1
0
2
0
3
0
4
0
5
0
0
,
0
0
,
2
0
,
4
0
,
6
[
°
C
]
-
D
T
注射
热稀释测量曲线
Tb = 血流温度 Ti = 注射指示剂温度 Vi = 注射指示剂容积 ∫ ∆ Tb . dt = 热稀释曲线下面积 K = 校正系数
*
0 10s 20s
0 10s 20s
0 10s 20s
120
100
80
mmHg
收缩压 心室收缩(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舒张压 心室舒张(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32
经肺热稀释
• • • 在中心静脉内注射冷(<8ºC)生理盐水作为指示剂 动脉导管尖端的热敏电阻测量温度下降的变化曲线 使用Stewart-Hamilton公式计算得出心输出量(CO)
热 稀 释 测 量 曲 线
-D T
[ C] 0,6 ° 0,4 0,2 0,0 0 注射 10 20 30
0 10s
117 71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最近12秒钟的平均值)
2.38
00 0
10s 10s
10s
SVV 20s dPmx 1530 20s T 0.31 / TI 12 (GEDI) 479
20s
8%
每搏量变异 (SVV)
20s
GEDI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或者 ITBI =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用作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 动脉导管
(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动脉抽血等)
动脉导管 •股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持续监测动脉血压、波形、血温监测
31
什么是PiCCO技术? PiCCO =两种技术 +两部分参数
经肺热稀释曲线
T P
动脉脉搏轮廓分析
injection
3次热稀释校准
dPmax(压力曲线 上最快的变化速 度dP/dtmax) Svv(每搏变异)
10% 对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受控机械通气病人SVV反映了心脏对因机械通 气导致的心脏前负荷周期性变化的敏感性。 SVV可以用于预测扩容治疗是否会使每搏量增加
PiCCO技术参数能实时回答以下问题: 心血管状况如何? ——
ELWI = 血管外肺水指数
34
脉搏轮廓分析
通过对分析每一次心脏跳动(beat by beat)时的动 脉压力波型,得到连续的参数 经过经肺热稀释校正后,可以测量每一次心 脏跳动的每搏量(SV)
-∆T -∆T
t
热稀释法测量得到CO
测量血压 (P(t), MAP, CVP)
t
校正
P [mm Hg]
SV
PiCCO是一种技术,
t
t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经热稀释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参数 是一种简便、微创、 •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 心输出量 CO • 动脉压 AP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高效费比的,对重症病人 • 心率 HR • 胸腔内血容量 ITBV • 每搏量 SV • 血管外肺水 EVLW* 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 • 每搏量变异 SVV •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 脉压变异 PPV • 心功能指数 CFI 进行监测的工具。 • 系统血管阻力 SVR • 全心射血分数 GEF •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 • 若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 若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提示心功 能不全。
被动抬腿实验(PLR)
• 抬腿实验的最好方法是: 床头放平,抬高下肢45°
• 腿抬起后1Min,观察患者 血压及CVP情况。其优点 是,不仅能够调动腿部血 流,也能调动内脏储存的 血流,从而显著增加实验 的敏感性。
t [s]
PiCCO技术参数能实时回答以下问题:
心血管状况如何? 前负荷如何 扩容治疗会增加心输出量吗? 心脏收缩功能如何? 是否会发生或是已经出现了肺水肿? 心脏后负荷如何?
36
重要监测参数
• • • • • • 血管外肺水(EVLW) 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 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 胸腔内血容量(ITBV)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 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脉压变异(PPV)
ITBV(胸 腔内血容 积)
•是心脏4个腔室的容积 + 肺血管内的血液容量正常850-1000ml/m2 •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 •(直接反映心脏容量负荷,精确反应病人血容量情况,可为临床进行液 体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反映了左室内压力上升的加速度 •正常值:1200-2000mmHg/s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动脉导管 —— ABP监测 中心静脉导管 —— CVP监测 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 PiCCO监测 • 相关的护理
相关的护理
1. 如何进行测定? 2. 影响读数的相关因素 3. 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ABP及CVP监测的方法
• 确定管道的通畅
腋中线第四肋间
• 零点的调节
CO PCCI
前负荷如何?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扩容治疗会增加心输出量吗? —— SVV
心脏收缩功能如何? 心脏后负荷如何?
——左室最大收缩力指数(dpmax)
全心射血分数 (GEF)
是否会发生或是已经出现了肺水肿? —— EVLW
— 外周血管阻力(SVR)及指数 (SVRI)
39
主要内容
“我需要更多数据”
• CVP • CO • SVR …… 这些数据可靠吗?够了吗?
29
主要内容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动脉导管 —— ABP监测 中心静脉导管 —— CVP监测 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 PiCCO监测 • 相关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温度指示剂注射
大部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都会做 以下监测 • 中心静脉导管
压力波形
• 当对有创血压读数有怀疑时, 应当观察动脉压力波形
11
压力波形
• 正常压力波形
重搏切迹明显 上 升 支 陡 直
12
压力波形
• •
升支肩部(anacrotic shoulder) 波形峰值即为收缩压
升 支
收缩期:(anacrotic limb)主要 反映了左心室收缩所产生的脉压
13
压力波形
正常值
mmHg 120 脉压 收缩 100 80 舒张压 心室舒张(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压与舒张压 之差(3040mmHg)
收缩压 心室收缩(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平均动脉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 1/3脉压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重症医学科 曾秋璇
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意义
• 定量、动态、连续监测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 规律 • 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氧耗 • 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脏器功能并指导治疗 • 必须综合评价
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分类
体循环监测参数 肺循环监测参数 氧动力监测参数 氧代谢监测参数 反映全身灌注的指标 反映器官灌注的指标 HR、BP、CVP、CO、SVR PAP、PAWP、PVR DO2、VO2 Lactin、SaO2、 SvO2、 ScvO2 DO2、VO2 、Lactin、SaO2、SvO2、 ScvO2 意识状态、末梢温度、尿量、心肌酶、转氨酶、 胆红素,肌酐和尿素氮,凝血指标等; 消化道黏膜pH值,黏膜动脉CO2分压,舌下CO2分 压
CVP 低 低 高 BP 低 正常 低 意 义 处理方法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强心、利尿、限 制补液;氧疗、 纠酸,谨慎舒张 血管 血容量不足,CO减少 血容量轻度不足 心功能不全、CO减少、血容 量过多

正常
正常

心功能不全/容量相对不足
CO减少、容量血管收缩、血 容量不足或充足
舒张血管
补液实验
补液试验:
热稀释测量的参数值
201000200 09.12 15:33 TB37.0
连续参数
CI = 心指数
CFI = 心 功能指数 或者 GEF = 全心 射血分数
AP TIME ST CI CFI GEDI ELWI 97 11:59 0 3.24 5.0 450 8 15:05 0 2.92 5.0 489 8 (CVP) 12 15:06 0 3.15 5.0 520 8 SVRI 2157 8 PC 5.0 480 15:29 0 2.96 MW 8 CI 2.96 5.0 480 78 HR SVI 38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一个 前提 形成 循环系统内的 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 两个 因素 外周阻力 心输 出量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动 脉 血 压
影响
血管顺 应性
主、大动脉弹性 贮器作用
ABP的临床意义
实时监测动脉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压
留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检查 动脉压力波形的分析,可以评价判断 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COTDa ຫໍສະໝຸດ (Tb - Ti ) Vi K DTb dt
40
50
Tb = 血流温度 Ti = 注射指示剂温度 Vi = 注射指示剂容积 ∫ ∆ Tb . dt = 热稀释 [s] 曲线下面积 K = 校正系数

PiCCO测得的CO与肺动脉导管测得的CO相关良好
33
热稀释测量所得最重要参数
A patient with head injury, severe ARDS and septic shock
BP HR CVP
70/40 mmHg 155 bpm 5 cmH2O
PaO2/FiO2 80 (PEEP 16)
你的想法?
• • • • 容量不足? 液体复苏? 肺水肿? 利尿? 心功能不全? 正性肌力药物?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血管活性药物?
5
动脉血压的形成
• 定义: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穿刺管直接插入动脉内, 通过测压管连接换能器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
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 一个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 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