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脑卒中
脑卒中

传说中的“脑中风”,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百姓俗说的“脑中风”,医学术语叫脑卒中,而脑卒中,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脑出血(又名脑溢血),一是脑梗塞(又名脑梗死),一旦得了“脑

中风”,非死即残机率很高哦!

脑卒中是排名第一的国民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中风家族史这八大危险因素中,若存在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就是卒中高危人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者是高危中的高危。有一种危险因素的人就应该每年接受一次卒中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另外,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防治卒中还要控制好其他相关疾病。

改善生活方式

1.控制危险因素做到戒烟限酒不熬夜

2.长期坚持运动防病最有效

控制疾病

卒中预防最重要的是控制血压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压也是有波动的,一般来说,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低10%~20%,也就是说,清晨起床后的血压会升高。因此,脑卒中多发于清晨时段。有很多研究显示,把清晨血压控制好,对于防治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控制血压的目标一般为,测量的血压,收缩压应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临床上提倡使用半衰期超过24 小时的降压药,每天吃一次药,就能控制好全天的血压。同时,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如果血压有轻度波动,可以适当调整用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房颤病人更要预防卒中

房颤患者比普通人罹患卒中的风险会增加5倍,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3倍,痴呆的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40%~90%……房颤虽可怕,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可预防的心律失常疾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健康管理,可预防房颤的发生:但若一旦得了房颤,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快速识别卒中

脑卒中有如下症状:出现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突然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讲话;短暂性视力障碍,一过性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突然眩晕,站立不稳;突发对近事遗忘;出现难以忍受的

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突发人事不省等。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昨日文医生在值班,今天休息时间再为大家补上这一脑卒中科普知识,希望对能帮助到一些人。

预防脑卒中的小方法

中老年人谁都怕中风,可有几个人知道世界上最简单的防中风痴呆和降餐后血糖的的动作竟然这么简单,就是踮脚。

这可不是常人所说的练习小腿肌肉,除了锻炼小腿肌肉,让下肢血管流动之积极作用之外,大脑能够控制远端的脚爪子和腿肚子,说明神经没坏,脑子没呆,刺激远端的肌肉运动还会刺激大脑,反馈调节大脑功能。肩膀上这个几十年的脑壳里面的血管才不会加速堵塞,也就不会中风。

当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酗酒、不吸烟,少吃油腻的食物,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情绪过于激动。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西医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它是以猝然昏倒,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畸形等。 三、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四、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

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五、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4)、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子缠上软布塞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其舌头被咬伤。(5)、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6)、有条件者可吸氧(7)、转运途中避免头部震动。(8)、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或其他药物。(9)、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六、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时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尽早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课件)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西医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它是以猝然昏倒,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畸形等。 三、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

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感谢聆听 四、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感谢聆听 五、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

脑卒中防治知识

脑卒中防治知识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万以上,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卒中约100万人。 2、脑卒中幸存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因素,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2.4%。另外,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包括脑血栓、脑梗塞等。出血性中风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5、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6、患脑卒中后一般都有偏瘫,康复治疗是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该根据病情尽早开始进行。 7、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以干预,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预防的关键在中年,重点是避免发胖,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多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8、已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引发脑卒中。

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趋势,北京地区,因脑卒中所致的死亡已跃居为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中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死亡率位占死因顺位第二位;每年约有150万新发脑血管病病人,而在现存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5%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 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可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症、缺乏体育活动及饮食营养不合理等危险因素造成。由于本病涉及的危险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难以控制,一旦发病累及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呈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健康宣传力度仍然不够;第二、健康教育宣传的针对性不强;第三、虚假宣传、商业炒作鱼目混珠;第四、预防方式不正确,如很多市民知道运动是预防脑血管病简单有效的措施,但是不少人做的是室内无氧运动,反而增加了脑耗氧量,导致脑血管病发作。有的市民运动量过大,不知道运动时应该实时监测心率,一般运动时心率为170减年龄,比如4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即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30次。运动时的呼吸可以加快,但以能正常说话交流为宜。第五、地理环境如酷暑的炎热、严冬的寒冷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或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酷暑时节,由于气温较高,可致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脑血管病发作。隆冬时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管腔狭窄,血液外周阻力增加,也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另外饮食习惯喜欢吃比较咸的菜,食盐射入量过大,导致钠水储留,人体内循环血容量增加,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脑血管病。一般正常人每日每天应射入食盐为6克,即冰激凌勺的两勺为宜。 脑血管病需要长期有效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首先要从排除危险因素开始。预防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搞突击;另外,脑血管病的预防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防治,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用一些商业厂家推销的药品和保健品,以及仪器用品。百姓患者应该掌握健康的四大基石,即 合理膳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立足国情,合理膳食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三”:指每日3至4份高蛋白食品;“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五百克蔬菜及水果。每天要适量喝红葡萄酒、绿茶,必须吃些黄色蔬菜、绿色蔬菜、燕麦粉或燕麦片以及黑木耳。 适量运动快速走步是很好的保健方法。每天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40分钟的快走运动。按照没有其他合并症糖尿病人降血糖锻炼的要求,建议走路时,以每分钟走120步快步走为宜。 戒烟限酒吸烟百害无一利,应该广泛宣传戒烟,禁止酗酒。 心理平衡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做到顺境时要助人为乐、逆境中要自得其乐、平日里要知足常乐

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 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诊治的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指数≥0.5判定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分析PSD与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性质的关系。结果左侧病灶、前部病灶、皮质病灶、多病灶脑梗死患者并发PSD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与脑卒中性质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stroke posi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detected as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with SDS inde x≥0.5 according to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stroke position and stroke natur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SD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the left lesion,the anterior lesion,the cortical lesion,and multifocal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SD and stroke nature(P>0.05). Conclusion PSD is related to the stroke position. [Key words] stroke;Post-stroke depression;Stroke position;Relationship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作为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有人认为是脑梗死继发神经功能缺损的心理反应[1],也有人认为是脑梗死的病理性改变继发了PSD,目前对于PSD的致病因素,还没有一致的观点[2]。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分析了PSD与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性质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45.0~85.0岁,平均(65.0±5.0)岁,病程1.0~24.0个月,平均病程(12.0±6.0)月。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各项目进行评分,相加得出SDS总分,计算SDS指数=SDS总分/80。当SDS指数≥0.5时,判定为PSD[3]。 1.3 脑卒中的检查方法

脑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脑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该项目对脑卒中病因诊断、发病机制、微创外科治疗体系、动力纳米材料重建血流和干细胞移植等方面进行了25年研究,代表性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7篇,总影响因子86.7分,他引375次;出版专著2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63人,主办国际会议2次。主要成果有: 1.在我国首先提出3D-CTA取代DSA用于出血性脑卒中病因诊断,经过5600余例的临床实践认为3D-CTA能完全取代DSA,2015年美国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把3D-CTA 作为脑卒中急诊诊断二级推荐证据;建立CT监控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技术精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从20%以上下降到6.7%。 2.首次阐明Notch信号通路是人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动物实验首次证实出血性脑卒中后γδT细胞及Treg细胞数量增多,血肿周围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Rapamycin能阻断mTOR信号通路逆转炎症因子表达。 3.在国际上首次构建磁性tPA-纳米动力棒运载体用于脑卒中微小血管血流重建;构建血浆-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创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提纯、培养以及移植技术体系,并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 建议推荐一等奖。 项目简介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致死和致残原因,特别高血压脑出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等51项课题支持下,经过25年时间,对出血性脑卒中病因诊断、发病机制、微创外科治疗技术体系、动力纳米材料重建血流和干细胞组织工程移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在我国首先提出3D-CTA取代DSA用于出血性脑卒中病因诊断,通过5600余例临床实践,证实3D-CTA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优于2D-DSA,能完全取代DSA,具有经济、无创和可普及,更重要的是赢得关键的治疗时间窗,提高治疗效果;2015年美国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把3D-CTA作为脑卒中急诊诊断二级证据推荐。 2、建立微创外科手术体系精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手术体系包括CT监控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血肿清除术,该项目进行了1812例临床研究,死亡率从20%以上下降到6.7%,这是目前国内外报道最多的一组单中心数据。 3、发现炎症反应是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首次在体内研究证实出血性脑卒中后γδT细胞及Treg细胞数量增多,脑卒中血肿周围的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通过Rapamycin阻断mTOR信号通路逆转炎症因子表达,为出血性脑卒中治疗提供新思路。 4、首次阐明Notch信号通路是人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使Notch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脑血管畸形的新靶点,文章发表于《Brain》杂志上,被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PNAS等他引42次。 5、首次在国际上成功构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磁性动力纳米棒(Nanomotor)运载体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实验证实Nanomotor-tPA较tPA 溶栓提升效率2.3倍,降低tPA剂量40%。 6、构建血浆-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建立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提纯、培养和动物脑卒中脑内移植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在美国CLINICAL TRIALS 网站注册(NCT01714167),并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规范一、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

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一)病史和体征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是目前NIHSS.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3 (1)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⑵饮水实验。(3)MRS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1.脑病变检查:(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 于平扫MRI标准(3)。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CT专业资 料.

. . . .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

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PWI 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显 示低灌)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注 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CT灌注或MR 灌注和弥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 管内介入方法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2.血管病变检查: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实验室检查及选择(三)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①平扫脑CT/MRI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INR)国际标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管理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11), 1243-124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39060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390606.html,/10.12677/acm.2019.911192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Management of Stroke Meifang Yin1,2, Leyi Yang3 1Univeristy of Nottingham, Nottingham 2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St. Andrews Received: Oct. 18th, 2019; accepted: Nov. 4th, 2019; published: Nov. 11th, 2019 Abstract The morbidity of stroke is high around the world, and many survivors suff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sequelae. There are mainly two kinds of stroke: ischaemic stoke (85%) and hemorrhagic stroke (15%). Stroke attacks to patients in a rapid emergence of localized or diffused brain func-tion defects, and a group of organic brain damage may be caus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f the time of ischeamia is long, permanent cerebral function damage will be occurred because of the death of brain tissu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major diseases that harm the health of se-nior citizens. In 2016,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China who died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including ischaemic stoke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s 2.4 million, accounting for 61% of all death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most as 2 times as the average mortality in the world [1]. Post-stroke syndromes include depression and physical impairment. The high incidence rate, high mobility and high morbidity rate bring endless pain to family and society. Keywords Pathophysiology of Strok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 Future Directions of Treatment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管理 尹美方1,2,杨乐怡3 1英国诺丁汉大学,诺丁汉 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圣安德鲁斯

中国卒中中心标准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草案) 二○一五年五月

目录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3) 一、卒中防治中心 (3) (一)基本条件 (3) (二)组织管理 (3) (三)建设要求 (4) (四)服务要求 (5) 二、高级卒中中心 (6) (一)基本条件 (7) (二)组织管理 (8) (三)建设要求 (8) (四)服务要求 (9) 三、国家示范卒中中心 (10) (一)基本条件 (10) (二)组织管理 (11) (三)建设要求 (12) (四)服务要求 (12) 附录:中国卒中中心流程认证及质控考核指标 (14)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脑血管病临床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拟定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卒中中心设臵分为“卒中防治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示范卒中中心”三级。各级卒中中心参照本标准建设和管理。 一、卒中防治中心 “卒中防治中心”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基本的、标准化的诊疗服务,具备必要的卒中专业人员、基本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卒中救治流程的医疗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及以上医院资格。 2.设臵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急诊科)开设床位30张以上。 3.从事卒中诊疗的各级各类人员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大型仪器上岗资质等执业许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科(或专业)。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卒中中心副主任兼任),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2.成立以神经内、外科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国家卒中诊治规范及指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预案,建立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卒中相关信息的登记与上报。建立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 5.设臵由专人负责的卒中随访、健康宣教、继续教育及科研等岗位。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能够24小时/7天在岗服务。 3.卒中救治团队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 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具有经过高级及以上卒中中心培训的卒中救治医生(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或介入医师、

脑卒中影像学鉴别诊断

脑卒中影像学鉴别诊断 背景 据估计,约9%?30%可疑脑卒中患者和2.8%?17%接受 IV-tPA 治疗的患者存在卒中类似疾病。大多数卒中类似疾病包括癫痫、偏头痛、肿瘤和中毒代谢性疾病。影像学通常有助于诊断,因为脑卒中在不同阶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并符合典型的分布类型。但是,大多数这些特征,即便是弥散受限(表1 ),也不是脑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们依据7 种主要分布类型(图 1 )对脑卒中及其相似疾病进行分析。虽然仍存在重叠,这些分布类型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 表1 弥散降低的原因 图1 脑卒中及其类似疾病的主要影像表现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不同阶段的影像特征急性期(24 小时以内) 最初的CT 表现轻微,包括血管高密度征、灰白质界限不清和脑沟消失。弥散加权成像具有高度准确性,并且可以在发病后15 分钟检测脑卒中。数小时后开始出现T2/FLAIR 高信号。 亚急性期(24 小时至2 月)CT低密度更加明显,ADC值逐渐增加,并在第4?10天出现假性正常图像。第6天开始出现脑回样强化,并持续2?3 个月。水肿高峰出现在3?4天,第7天后开始下降。出血转化一般出现在发病后2?7天。

慢性期(2 月以后)此期以脑容积减小、空洞形成和神经胶质增生为特征。神经胶质增生围绕空洞在CT 上呈低密度,在T2WI 和FLAIR 上呈高信号。DWI 显示各种不同信号,ADC 值特征性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相似疾病的分布类型灰质和白质区域改变相似疾病鉴别诊断单血管分布脑卒中单一血管分布区的缺血性梗死通常是由于栓塞所致,栓子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或头颈部大动脉夹层,颈动脉分叉处最常见。栓子常常堵塞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末端,其次是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及大脑前动脉,引起区域性皮质及皮质下脑组织受累。 癫痫三分之一的卒中类似疾病是由于癫痫发作或发作后功能障碍导致。有时癫痫也可导致弥散受限(图2)。其分布特点不符合血管分布,水肿和脑回增强出现更早,脑灌注正常或增加,无血管闭塞,有时同时有皮层弥散受限和皮层下弥散增加。 图2 一例66 岁男性,癫痫发作伴意识状态改变、急性失语和右侧凝视,拟诊脑卒中并给予IV-tPA 治疗。左侧病灶情况下的右侧凝视可提示癫痫发作。他的入院MRI 显示左侧额顶叶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弥散受限(A和B)和水肿(C )。他的症状和影像学(图像未提供)显示在出院前完全缓解。偏头痛 先兆性偏头痛和偏瘫型偏头痛占脑卒中类似疾病的5?10% , 并且也可出现弥散受限。鉴别因素包括长期偏头痛病史、累及多个血管分布区和无血管闭塞。急性先兆发作的脑灌注减低,长时间发作时则正常或增加。病灶通常为可逆的,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