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二细菌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以确定患者是 否感染某种细菌。
通过病理学方法对感染部位的组织进行观 察和诊断。
实验室检查的流程
样本处理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如离 心、过滤等,以提取样本中的 细菌。
药敏试验
对分离鉴定的细菌进行药敏试 验,以确定患者对哪种抗生素 敏感。
采集样本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医生的诊断 ,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粪 便、分泌物等样本。
推进实验室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行业标准
组织制定实验室检查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规范实验室检查的 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培训和教育
加强实验室检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 平。
质量控制
建立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评估,确 保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04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 通过复制目标DNA片段来增加其数量 ,从而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
基因测序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芯片上的微小点阵列进行多重检 测,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菌。
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以识别和 鉴定细菌的种类和亚种。
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解读
培养与鉴定
将提取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离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 类和数量。
结果报告
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给医生 ,以便医生根据结果制定合适 的治疗方案。
02
细菌培养与鉴定
细菌培养方法
01
02
03
常规培养
将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 通过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 情况、形态、染色等特征 ,以确定细菌种类。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 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 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 定包装。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 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 器运送。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第三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显 微 镜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二、诊断试验的选择
1.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 2.选择简易、快速、方便的试验,达
到目的即可。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3.综合考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阳性结果数/感染病人数, 越高假阴性就越少。 特异性=阴性结果数/未感染病人数, 越高假阳性就越少。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1.革兰染色
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在分离 培养前都要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 过革兰染色将所有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可初步识别细菌,有助于 进一步鉴定。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结合细菌特殊结构及排列方式,对病 原菌可进行鉴定,其结果为临床早期诊断 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革兰染色可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帮助临床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为 G+菌和G-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不同,且致病 物质 及其作用机理也不同。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2.抗酸染色
将细菌分为抗酸性和非抗酸性细菌两 大类。因为大多数病原菌为非抗酸性,所 以抗酸染色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只用于结核病等检查。抗酸染色的鉴 定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 考价值。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3.荧光染色
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结果,在 临床细菌鉴定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主要用于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一)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检测致病菌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细菌学诊断,以及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一)标本采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临床标本的质量、采集时间及方法、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
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何时和怎样采取标本,需作哪些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解释结果。
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或漏检,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
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因为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表7-1)。
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取脑脊液、血液或出血瘀斑;伤寒患者在病程第1~2周内取血液,第2~3周时可取粪便。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否则可能需停药数天后采集,或者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尤其是检测抵抗力弱的细菌。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以减缓致病菌的死亡,阻止杂菌的过度生长。
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温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
(二)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有的尚需作动物试验等。
细菌学快速诊断新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效率是影响临床诊断程序选择的重要因素。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一、检测细菌
直接涂片显微 镜检查
分离培养动物接种试验Fra bibliotek生化试验
01
02
03
04
一、检测细菌
1、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中,形态检查的应用 有两个时机,一是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二 是在细菌的分离培养之后,将细菌培养物涂 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 性,这是鉴定分离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 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的前提。
一、检测细菌
2、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是细菌学检验中最重 要的环节,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对未知 菌的研究,常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分 离纯化的病原菌,可为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 验提供纯的细菌,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扩 增和动力观察等。
一、检测细菌
3 、动物接种试验
实验动物接种可用于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此外,也可用于确定病原体的致病力,恢复 或增强细菌的毒力,测定某些细菌的外毒 素,制备疫苗或诊断用抗原,制备免疫血 清,检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等。
一、检测细菌
4、生化试验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细菌。对革 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相同或 相似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1、检测抗原
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测定 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确
感谢各位聆听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定菌种或菌型。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8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3
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来快速准确地诊断微生物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诊断
革兰染色
通过染色的方法快速鉴定细菌的类型,例如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酶联免疫吸附法
利用抗体结合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诊断细菌感染。
通过培养检测抗生素敏感性
将可疑的菌落放置在含有一系列抗生素的培养基上,以确定对哪种抗生素敏感,从而选择恰 当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真菌感染诊断
1
孢子培养
通过培养真菌孢子来鉴定真菌种类。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使用不同的真菌菌株检测哪种药物对该菌株敏感,用于治疗患者的真菌感染。
3
墨汁印迹
真菌孢子会在墨汁中留下一个特定的形状,可用来确定真菌属种。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通过扩增病毒核酸来诊断病毒感 染。
电子显微镜
直接观察病毒颗粒,确认病毒感 染。
荧光显微镜
检测病毒抗原或通过标记病毒核 酸来诊断病毒感染。
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基于测序的新技术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大 规模测序微生物基因组, 促进对微生物的研究和进 一步的治疗。
2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小的流控芯片可用于诊 断多种疾病,特别适用于 早期诊断和治疗。
医学微生物学:8种微生 物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微生物感染可导致许多疾病,而实验室诊断是及时准确地治疗这些疾病的关 键。
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性
提供快速检测
实验室诊断可以快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为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避免误诊和漏诊
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患者进一步恶化。
微生物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81(含半周集中实习)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技术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点。
课程中训练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技术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能,是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与顶岗训练的重要准备和演练,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兽医化验室、兽医技术服务、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生产环节;训练内容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鉴定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诊断细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能正确消毒与灭菌;能利用生物制品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动物微生物检验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5.掌握免疫诊断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6.掌握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6、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病原细菌2

为三农服务 为兴农育人
主讲:曹洪志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病料
涂片染色镜检
血清学 试验 结论
分离培养
生化 试验 结论
分子生物学 试验 结论
动物 实验 结论
总报告
为三农服务 为兴农育人
主讲:曹洪志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划线 方法
为三农服务 为兴农育人
无光泽、边缘不规则
状大菌落;暴烈发酵牛乳
不规则菌落,有时形成 油煎蛋状粗糙菌落
溶血性
β溶血
α溶血;β溶血
β溶血
生化特性
不发酵糖、尿素-、明胶液化 +、H2S+、硝酸盐+等
(葡、乳、麦、甘、蔗)+; 液化明胶、石蕊牛乳+;
H2S+
明胶液化+、H2S+、 葡+、麦+
血清型
共10个血清型,我国多为V型
ABCDE五个型、每型产生一 种重要毒素
• 主要以强烈的外毒素致病。
为三农服务 为兴农育人
主讲:曹洪志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
(一)生物学特性 形状
细长、平直或稍弯杆菌
直杆状、菌体粗短
肉毒梭菌 粗大、直杆状
大小 (0.5-1.7)×(2.1-18.1)μm (0.6-2.4)×(1.3-19)μm
G染色
阳性
阳性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三)微生物学诊断
• 1.病料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 病料:肝、淋巴结,革兰氏染色,平直或稍弯 细长杆菌。
• 2.分离培养 • 血琼脂、24~36h,可见针尖大小、α溶血的小 菌落。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色 法
方法 等
染色法等
的
不 可观
同 特
察的 大小、形态、排列及及荚 大小、形态、排列及
点 细菌 膜和芽孢,无法确定染色 荚膜和芽孢、染色特
特点 特性
性
单染色法
例:如美蓝染色法
涂片
干燥
固定
色法
又称鉴别染色法 例: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过程
大肠杆菌
葡
草酸铵结晶紫
返回
大肠杆菌培养物涂片G染色
返回
大肠杆菌生化特性
返回
THANK YOU!
分离培养结果
不同细菌的菌落大小、形态、色泽、表面特征、边缘状态、 隆起度、透明度等特征不同
分离培养结果
分离培养结果
有的细菌在鲜血培养基上有β-溶血现象
返回
鉴别培养基结果
伊红美蓝琼脂、麦康凯培养基大肠杆菌菌落
返回
(三)细菌的生化试验
根据细菌对不同底物的利用情况不 同鉴别细菌的一系列试验
糖类分解试验 糖分解(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
检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
查
方 电子显微镜检查 法
1.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用途:主要用于细菌动力的检查 方法:
A.压滴法
B.悬滴法
返回
2.染色标本检查法
❖ 单染色法 ❖ 复染色法 ❖ 特殊染色法
(一)形态学检查——1.光镜
(2)染色标本检查法
单
染 色
单染色法
复染色法
法
和
复
染 常用 美蓝染色法、复红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
返回
普通染色鞭 毛不着色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 用来观察细 菌等微生物的超 微结构,一般不 用于临床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染色:染色步骤为: 染色:染色步骤为:
• 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经1— 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经1 2min,水洗。 2min,水洗。 • 加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3min,水洗。 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 3min,水洗。 • 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0.5~1min,水洗。 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0 1min,水洗。 • 加稀释的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10~30s,水洗。 加稀释的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10~30s,水洗。 • 吸干或自然干燥。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所分离细菌为何种细菌。
生化试验结果
反应类型 葡萄糖 乳糖 靛基质 M.R V-P H2S 反应结果 大肠 三糖铁
⊕
⊕
+
+
-
-
斜面黄色,底层变 黄有气泡,-
+
- +/+/-
斜面红色,底层变
黄有气泡,部分菌株产H 黄有气泡,部分菌株产H2S 巴氏 鸭疫 + + + 底层产酸,斜面产酸
2、抹片、染色、镜检
• (1)抹片:用镊子夹取病变组织肝、脾等,然后以 抹片:用镊子夹取病变组织肝、脾等,然后以 灭菌剪刀剪取小块,将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压印或抹 灭菌剪刀剪取小块,将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压印或抹 涂成薄层,自然干燥。将干燥好的抹片,涂抹面向上, 涂成薄层,自然干燥。将干燥好的抹片,涂抹面向上, 以其背面在酒精火焰上来回通过几次,略做加热固定。
实训二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内容
病理剖检 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 培养物鉴定
• 涂片染色镜检 • 纯化培养、鉴别培养 • 生化试验
一、目的
• 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掌握×
二、器材 二、器材
• 动物:病死鸭 • 器材:搪瓷盘、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玻片、革兰 氏染液、电吹风、酒精棉、酒精灯、接种环、普通琼 脂、麦康凯琼脂、鲜血琼脂平板、显微镜、擦镜纸、 香柏油、生化培养管
一、病理剖检 一、病理剖检
• 记录病理变化
二、细菌分离培养和抹片、染色、镜检 二、细菌分离培养和抹片、染色、镜检
• 1、细菌分离培养 • (1)用火焰灼烧手术刀片,烫肝脏(心脏、脾脏等 器官)表面,并迅速划小口 • (2)用无菌接种环钩取组织,划线于普通琼脂、麦 康凯琼脂,在37℃温箱培养24h观察。 康凯琼脂,在37℃温箱培养24h观察。
(3)镜检: 镜检:
三、培养物鉴定
1、涂片、染色、镜检 • 先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置于玻片 中央,然后再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材料,在液滴中混 合;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干燥、固定。染色, 镜检。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
2、纯化培养、鉴别培养
• 从单个菌落调取部分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 从单个菌落调取部分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 置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 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
取出上次的病料
• 用火焰灼烧手术刀片,烫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表 面,并迅速划小口 • 用无菌接种环钩取组织,划线于血琼脂平板,置37℃ 用无菌接种环钩取组织,划线于血琼脂平板,置37℃ CO2培养箱或烛缸中培养48-72h观察。 培养箱或烛缸中培养48-72h观察。
3、生化试验
• 糖发酵试验:葡萄糖(红)、乳糖(黄)、麦芽糖(蓝)、 糖发酵试验:葡萄糖(红)、乳糖(黄)、麦芽糖(蓝)、 蔗糖(黑)、甘露醇(白)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1%蛋白胨水培养基;靛基质试剂。 •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1%蛋白胨水培养基;靛基质试剂。 培养24-48h,沿管壁加入吲哚试剂2ml,变红色为阳性,不 培养24-48h,沿管壁加入吲哚试剂2ml,变红色为阳性,不 变为阴性。 • MR试验:培养基:蛋白胨水;甲基红试剂。培养2-7d,加入 MR试验:培养基:蛋白胨水;甲基红试剂。培养2 7d,加入 几滴甲基红试剂,变红者为阳性,不变的为阴性。 几滴甲基红试剂,变红者为阳性,不变的为阴性。 • V-P试验:培养基:蛋白胨水; V-P试剂甲和试剂乙。培养 试验: 试剂甲和试剂乙。培养 2-7d,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0.5ml6%a-萘酚酒精,再加入 7d,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0.5ml6%a-萘酚酒精,再加入 0.2ml40%KOH,混合均匀,静置观察2 4h。5min内变粉红色 0.2ml40%KOH,混合均匀,静置观察2-4h。5min内变粉红色 者为强阳性,数小时内变粉红色者为阳性,隔夜后仍不变色 为阴性。
• 硫化氢试验:含醋酸铅的培养基。用接种针蘸取细菌的纯 硫化氢试验:含醋酸铅的培养基。用接种针蘸取细菌的纯 培养物,沿管壁穿刺接种,培养1 2d, 培养物,沿管壁穿刺接种,培养1-2d,穿刺线周围变黑色 者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尿素酶试验:可购买尿素发酵管,操作方法同糖发酵试验, • 尿素酶试验:可购买尿素发酵管,操作方法同糖发酵试验, 由黄变红的为阳性,不变的为阴性。 黄变红的为阳性,不变的为阴性。 • 柠檬酸盐斜面:为绿色,表面划线。阳性:变兰;阴性: 柠檬酸盐斜面:为绿色,表面划线。阳性:变兰;阴性: 不变。 • 三糖铁斜面:为红色,先表面划线,再穿刺接种至管底。 三糖铁斜面:为红色,先表面划线,再穿刺接种至管底。 在斜面生长,产酸,培养基变黄;穿刺生长产酸产气,底 部变黄,出现空隙;产硫化氢底部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