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知识点+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题

第六、第七单元《统计和数学广角》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一】一、填空。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组数的()。

2、8个同学做足球射门游戏,每人射10次,射中门框内的次数分别是:6、4、6、6、8、6、2、6这8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

3、在2、4、3、3、5、3、5、4、3、5、6、5这组数据中,众数是()。

4、在7、5、8、9、11中,中位数是()。

5、在78、83、72、36、91、81、72、86中,中位数是()。

二、判断。

1、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R3、众数不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R4、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三、画图填空。

1、红旗造纸厂2006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建新造纸厂2006年度各季度新闻纸产量统计图单位:吨600500400300200100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1)第()季度的产量最高,是()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吨。

(3)第()季度到第()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2、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甲车路程(千米) 60 120 240 300 420 乙车路程(千米)80160320400560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两辆汽车行驶路程情况统计图3、某市农机一厂、二厂2005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40万元是( )厂( )季度的产值。

(2)农机二厂2005年平均每季度的产值是( )万元。

(3)两个厂( )季度的产值最多,共( )万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章_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章_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章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一、填空.(16分)1.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组数的________.2. 五年级一班第一小组9人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40145145148145147150145149第一小组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厘米,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3. 在2、4、3、3、5、3、5、4、3、5、6、5这组数据中,众数是________.4. 在7、5、8、9、11中,中位数是________.5. 在78、83、72、36、91、81、72、86中,中位数是________.6. 学校舞蹈队共有47人,如果采用“一传一”的方法,打电话通知每一位队员进行急训,至少需要________分钟。

(打一次电话用1分钟)二、画图填空.(45分)东风纸厂2008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第________季度的产量最高,是________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________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________吨。

(3)第________季度到第________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家鞋店近期销售了一款新鞋4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表:(1)这款新鞋的尺码的众数是________.(2)你认为众数在鞋店进货时有什么意义?三、判断.正确的在题后的横线里打“√”,错的打“×”.(8分)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________.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________.(判断对错)众数不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________.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五年级统计练习题

五年级统计练习题

五年级统计练习题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作出合理的决策。

在五年级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五年级统计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练习一:调查学生的身高请你调查你班级的学生的身高,并将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

表格中应包括学生的编号、姓名和身高(单位:厘米)。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最矮的学生是谁,他/她的身高是多少?2. 班级中最高的学生是谁,他/她的身高是多少?3. 班级中平均身高是多少?4. 班级中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学生有多少人?5. 班级中身高在120厘米以下的学生有多少人?练习二:调查学生的爱好请你调查你班级的学生的爱好,并将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

表格中应包括学生的编号、姓名和爱好。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最受欢迎的爱好是什么?有多少人选择这个爱好?2. 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爱好是什么?有多少人选择这个爱好?3. 班级中选择体育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4. 班级中选择阅读的学生有多少人?5. 班级中选择绘画的学生有多少人?练习三:调查学生的家庭成员数量请你调查你班级的学生的家庭成员数量,并将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

表格中应包括学生的编号、姓名和家庭成员数量。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最多的学生是谁?他/她有多少家庭成员?2.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最少的学生是谁?他/她有多少家庭成员?3. 班级中平均家庭成员数量是多少?4.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超过四人的学生有多少人?5. 班级中家庭成员数量少于三人的学生有多少人?通过完成以上的统计练习题,同学们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

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数据的整理和呈现方式,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可读性强。

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为问题求解提供有力支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章_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B(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章_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B(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章 统计》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B (5)一、填一填.1. 2()=0.125=()24=4:________=________%2. 把0.33,13,30%,31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3. 把30克糖放入7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________%.4. 栽800棵树,有40棵没有成活,成活率为________.5. 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长25%,今年的小麦产量是去年的________%.6. 把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________平方厘米。

7. 有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8. 用三个棱长为6cm 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减少________个面,减少的面积和是________.二、辨一辨.311000吨=31%吨。

________.(判断对错)绿化队栽种102棵树苗,全部成活,成活率是100%.________.(判断对错)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价20%,后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同。

________.(判断对错)甲数的12与乙数的50%一定相等。

________.(判断对错)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10%.________.(判断对错)今天全班到校人数是49人,缺席1人,缺席率是1%.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一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长80%米B.合格率是105%C.75%=346.8等于()个百分之一。

A.680B.6800C.68比100米多30%的是()A.30米B.100米C.70米D.130米一种商品降价20%,是把()看作单位“1”.A.原价B.现价C.100四、算一算.直接写得数。

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0.3−78+12.5%+70%2 3×14+58×40%38.8−340%−2.8−6.6.解方程。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下册第二章 折线统计图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下册第二章  折线统计图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星期天,小梅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图描述了小梅的行走路线.A. B. C.【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梅从家出发去西湖公园,折线统计图的折线应该是上升趋势,到达公园玩耍时间的折线应该是持平,又返回家中的折线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解答即可.【解答】由分析得到,选项C符合小梅的行走路线.选C.2.【答题】小明去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下列第()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解答】小明五上学,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当小明觉得要迟到了时就跑步上学,速度变快了,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大了;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走的速度慢,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因此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小了;在这四种图象中,描述小明行走路程的是B.选B.3.【答题】如图是小东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行驶速度相同【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A、由图可知,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故A正确;B、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B错误.C、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C 正确;D、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0到1时行了15千米,从2时到3时行了30-15=15千米,由此可知这两段时间,行驶速度相同,故D正确.选B.4.【答题】这是2006-2010年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趋势.A.上升B.不变C.下降【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选C.5.【答题】看图回答问题.刘明和李梅参加学校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测试成绩如图所示.(1)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1)1,2,(2)上升【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1)在图中读出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以及第10天的成绩然后作差;(2)根据两条线的变化情况回答.【解答】(1)第1天:153-152=1(下);第10天:167-165=2(下);所以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2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故此题的答案是(1)1,2,(2)上升.6.【答题】看图回答.试验田玉米年产量情况如图:(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答案】(1)1997,1200,(2)1996,45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年产量是1200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1996年,年产量是450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1997,1200,(2)1996,450.7.【答题】丽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8千克,半年中她的体重变化如下图:看图回答问题: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答案】1.2,6.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5-3.8=1.2(千克),10-3.8=6.2(千克).所以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2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6.5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2,6.2.8.【答题】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如下.(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水费是______元.(2)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______元.【答案】(1)900,(2)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1000+1100+900+700+900+800)÷6=900(元).所以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900元.(2)1100-900=200(元).所以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200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900,(2)200.9.【答题】下面是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的折线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______先到达B地(填“小明”或“小华”).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______小时.【答案】小明,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由统计图知,小明用2小时到达B地,小华用3小时到达B地,所以小明先到达B地.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3-2=1(小时).故此题的答案是小明,1.10.【答题】小红从家去距离4千米的图书馆看书,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她在图书馆看书用去______分钟,去时的速度是每时______千米.【答案】70,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100-30=70(分钟).所以小红在图书馆看书用去70分钟.30分钟=0.5小时,去时的速度是:4÷0.5=8(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0,8.11.【答题】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四个季度接待游客情况的统计图,计算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______万人.(答案用小数表示)【答案】1.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5+5+6+4.5)÷12=1.5(万人),所以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1.5万人. 故此题的答案是1.5.12.【答题】下面是王梅家从2008~201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统计图.______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答案】20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010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故此题的答案是2010.13.【答题】下图是某百货商店2017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统计图.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分别在()最大.A.7月,12月B.11月,7月C.12月,11月D.10月,7月【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毛衣的销售量在11月最大,衬衫的销售量在7月最大,选B.14.【答题】下图是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记录折线统计图.(1)护士每隔______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______℃,最低体温是______℃.【答案】(1)3,(2)39.5,36.8【分析】(1)通过考查折线统计图可知: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是36.8℃.【解答】(1)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体温是36.8℃.故此题的答案是(1)3,(2)39.5,36.8.15.【答题】下面的统计图分别表示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市和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情况.(1)南京市和北京市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填阿拉伯数字)(2)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5,2,5,6,(2)23.4【分析】(1)由统计图观察可知,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求5月1日至5月7日,南京市平均气温约是多少摄氏度,把这几天的气温加起来除以7即可.【解答】(1)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18+21+23+22+26+28+26)÷7=164÷7≈23.4(℃),所以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23.4℃. 故此题的答案是(1)5,2,5,6,(2)23.4.16.【答题】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领先了乌龟很多,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是()A. B.C. D.【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表示乌龟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表示兔子赛跑的图象应该是开始时是一条上升的直线,中途变为水平直线,然后又变为上升,且比乌龟晚到达终点;所以,A图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选A.17.【答题】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A. 5B. 2.5C. 1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解答】观察图可知,小明离开家,走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选A.18.【答题】如图是吴先生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F市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F市距离深圳640kmB. 9时~10时车速最快C. 14时~15时行驶了60kmD. 开车4小时后休息了20分钟【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解答】各时间段行驶的路程、速度计算如下:7时~8时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时~9时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时~10时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时~11时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时~12时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小时;12时~13时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时~14时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时~15时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F市距离深圳640km,选项A正确;9时~10时车速最快,选项B正确;14时~15时行驶了60km,选项C正确;开车4小时后休息了1小时,选项D不正确.选D.19.【答题】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用甲、乙两地的距离(1000千米)除以两个车的速度之和就是两车相遇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上,两车的距离为0.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解答】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1000÷(100+150)=4(小时),4小时后两车距离为0.综合以上情况,图象为:选C.20.【答题】如图是甲、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情况统计图,第()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A. 20B. 25C. 30D. 35【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解答】根据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在第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相差27-8=19(米).选C.。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一、填空。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

2.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

3.数据120,200,100,150,130,82,100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4.()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更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统计图能很快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5.要统计乐乐家一年饮食、水电、服装、文化教育等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一年中各月份的支出变化情况,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可以用()统计图。

6.六年级有学生80人,学生参加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如右图所示,根据右图算出:美术组有()人,歌咏组有()人,书法组有()人。

二、火眼金睛辨是非。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1.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

………………………………()2.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3.数据7、77、7、7、9、20、5、7、15的众数是7。

…………………()4.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以是同一个数。

………………()5.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6.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销售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由2003个32组成的一组数据,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32,32,32B、32,1002,2003C、2003,1002,32,2.李涛因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医生每隔3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把他的体温变化情况制作成统计图,应选择()统计图。

A、折线B、扇形C、条形3.北师大南湖附校各种树木数量的统计表。

根据这组数据,选择()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

第1页共3页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练习题一、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要表示某地2006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统计表(2)五(2)班有50人,五(1)班有52人。

要比较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应选()。

A.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3)为筹备元旦联欢会,王老师对全班同学爱吃哪种水果做出了民意调查,调查中的()最值得关注。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3)一组数据1、4、4、4、10中,如果加入一个数据,可能改变的是()。

A.中位数B.众数 C.平均数(4)既要统计出小冰家近几年的收入情况,又要统计出他家的支出情况,最好选用()。

A.统计表 B.单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二、填空题。

(1)小冰参加掷飞镖游戏。

5次成绩如下(单位:环): 5、3、0、8、a 、1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小超早晨以4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去上学,半路上他发现口风琴忘在了家中,立刻以5千米/时的速度赶回家,为了不迟到,他以7千米/时的速度跑向学校,终于按时到校。

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上学的情况。

三、根据统计图填空。

(1)李宁专卖店进了40双女式运动鞋,销售情况如下:尺码(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量(双)125111031你认为这个专卖店再进货时,()和()尺码的女式运动鞋应该多进些。

(2)下面是一个病人住院期间体温情况统计图。

39 38 3736单位:℃39.5 3839.23837 36.837.237.1A.路程(千米)学校家时间(时)路程(千米)学校家时间(时)B.学校路程(千米)家时间(时)C.第2页共3页①图中的横虚线表示()。

②护士每隔()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③这个病人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是()℃;最低体温是()℃。

④他的体温在4月9日()时至()时下降最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_折线统计图》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_折线统计图》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折线统计图》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强化1. 某市自来水公司2014∼2018年每年供水总量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填空。

从2014年到2018年,供水总量一共增加了________万吨,其中从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供水总量增长最快。

二.拓展应用用温度计测量自己家一天中室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完成统计图。

×××同学家室内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用一句话描述一天中室内气温的变化情况:________一.基础强化如图是某地两个旅游景点2018年十一黄金周每天门票收入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的数据完成填空。

(1)从10月________日到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都在增长,其中________日的收入最高;从10月________日到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都在下降,其中________日的收入最低。

(2)10月________日两个景点的门票收入相差最多。

阳光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各月生产的两种型号洗衣机数量统计如下:把条形统计图改成折线统计图,并完成填空。

阳光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A、B两种型号洗衣机产量统计图(1)从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A型号洗衣机的产量逐月增长,其中________月份的产量最高;从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A型号洗衣机的产量逐月下降,其中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下降最快。

(2)两种型号的洗衣机产量,________月份相差最大,________月份相同。

二.拓展应用查找资料,了解你和你的一个好朋友从一年级起每年体检时的体重数据,完成如图统计图。

________同学和________同学一至五年级体重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一.基础强化为了增强体质,小彬每天坚持长跑锻炼。

下面是上个星期他每天跑步路程的统计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如图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知识点+练习题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两组数据的多少及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

(3)根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并标出图例。

3、丽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她在第一个10分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2个朋友,那么在第四个十分钟一共有()人知道丽丽买了自行车。

二、判断
(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5)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正中间.()
(6)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三、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9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A、100
B、90
C、80
D、70
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21
B、22
C、23
D、24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达到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则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A、15
B、1715
C、14
D、171514
四、育才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

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表。

单位:台
08年3月
2、拥有电话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3、拥有电脑的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大?
五、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全年销售电视机()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视机()台,空调()台。

3、()季度销售电视最多,()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商厦经理,根据电视机、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安排货源?
答案:
一、1、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2)横轴数量(3)、数量线段(4)、时间
3、共31人知道(算上他本人)
二、(1)∨(2)∨(3)×(4)∨(5)×(6)×
三、(1)B(2)B(3)D
四、1、图略2、2003年和2004年3、2005年和2006年
五、1、22001850
2、550462.5
3、第一季度第四季度
4、第一季度多进电视,第三季度多进空调,第四季度少进空调
5、图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