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而有序 散而神聚——方苞《狱中杂记》的结构特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课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课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方苞的创作思路
事件本身
叙述顺序
叙述方式
方苞为文主张“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 《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以义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 文”。
②典型描写。课文除了第1段后面部分两个典型 事例之外,第3、4、5段详细描述了狱吏胥某、4 次杀人的郭四、杀人获赦又顶替他人杀人罪而乐 于入狱的李姓等3个案例,说明康熙朝狱治黑暗 到无以复加的境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阅读文章 组内讨论 概括每段大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序)顺序结构——《狱中杂记》的叙述方式
2.对比方式 ①钱多钱少的对比。 ②官吏之间的对比恶吏、良吏)。 ③犯人之间的对比。 3.对话形式 记述时多采对话形式,时时设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精品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精品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新课入门须知][知作者]1.《狱中杂记》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

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他的散文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宗旨,较有现实意义。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陶庵梦忆序》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其小品文成就尤为突出。

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他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知背景]1.《狱中杂记》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这篇文章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陶庵梦忆序》《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

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狱中杂记方苞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社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余叩所以。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禁卒居中央,牗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

”主梏扑者亦然。

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信夫!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

14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考真题及答案

14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考真题及答案

14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王禹偁《待漏院记》一文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1分)A:对比B:比喻C:暗示D:拟人2、元好问《岐阳》一诗所描写的战争是()(1分)A:蒙古攻宋B:蒙古攻金C:金攻宋D:宋攻金3、《君道》一文认为,下列属于远古之人的是()(1分)A:“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B:“为分而严、为位而尊”C:“无乐乎为君”D:“惧人夺其位”4、马致远《汉宫秋》中,“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这几句的修辞方式是()(1分)A:夸张B:比喻C:对偶D:顶真5、姜夔《点绛唇》词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中的“天随”是指()(1分)A:白居易B:杨万里C:范成大D:陆龟蒙6、传世作品最多的元散曲作家是()(1分)A:睢景臣B:张养浩C:张可久D:贯云石7、刘因《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这里的“西湖处士”指的是()(1分)A:林逋C:苏轼D:姜夔8、《楚人养狙》中,狙公形象的原型脱胎于()(1分)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9、陈铎《水仙子》(瓦匠)的体裁是()(1分)A:诗B:词C:散曲小令D:散曲套曲10、首次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对昆腔发展传播产生重大影响的传奇剧本是()(1分)A:梁辰鱼《浣纱记》B:汤显祖《牡丹亭》C:洪昇《长生殿》D:孔尚任《桃花扇》11、南宋与陈亮为友、为陆游和辛弃疾赏识的作家是()(1分)A:朱熹B:刘辰翁C:刘过D:刘克庄12、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1分)A:苏轼B:欧阳修C:秦观D:柳永13、张孝祥《念奴娇》词中,“稳泛沧浪空阔”中的“沧浪”出自()(1分)A:《诗经》B:《楚辞》C:《孟子》D:《庄子》14、袁宏道《虎丘记》:“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
点拨:作者不是因为自己悲苦的遭遇而产生的,而是看到狱中吏卒们 为了获得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草菅人命,作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勇 敢揭示了事实的黑暗。
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作者给你的启示。
材料一:只要有10%的利润,它(资本)就会到处被人使用; 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 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法新社报道,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4月30日点火, 焚毁了创纪录的105吨象牙。这些象牙和犀牛角在黑市上的总价格 分别可达1亿多美元和8000万美元。
点拨:当我们面对那些利益熏心,任意残害其它生命的现实, 不能一味沉默,要勇敢发声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文如其人
方苞作为桐城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文要追求 “义法”,强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他的 文章内容情感丰富,行文条理清晰。作者以严肃、 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狱吏的罪恶 言行和囚犯的凄惨命运。
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②“术不可以不慎也。”信夫!
点拨:失望、愤懑
2.除此之外,作者在文中还表达出哪些情感? 活动:请几位同学在文中寻找表现情感的语句并自主诵读,其它学生体会
情感。 示例①: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 点拨:深刻同情 示例②: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点拨:无奈,恐慌
B.作者引用了孟子“术不可不慎”的话,是想说明刑部衙门的胥吏、禁卒 不一定生下来就是坏人,可是他们的职业使他们只能做坏事。所以说选择 职业要慎重。
C.部中老胥家里有许多假的印章,任何案宗他都敢改动,甚至一些已经定 案为死刑的案件。
D.选文第三段侧重记述了刑部老胥用作伪的手段贪污枉法的事情,从而揭 示清朝监狱的腐化是从上到下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tx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 知识梳理: 1.诗词: 吴伟业《圆圆曲》—号梅村,“梅村体”“江左三大家”“娄东诗派”开创者, 七言歌行体,吴三桂和陈圆圆的聚散离合,“叛明降清” 陈维崧《贺新郎》—号迦陵,“阳羡词派”代表词人,百无聊赖的“野老”,寥落之 感与故国之思。 纳兰性德《如梦令》—“楞伽山人”,风格近李后主,《饮水词》塞外纪行,边塞孤 寂思乡。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与顾贞观一见如故,真挚友情对才士贤人的同情与不 平。 张维屏《三元里》—号松心子,“宣南诗社”“岭南三大家”歌颂三元里人民爱国壮 举,批判清政府投降政策。 龚自珍《咏史》—“今文学派”代表人物,“宣南诗社”(官场、士林、作者) 黄遵宪《哀旅顺》—“我手写吾口”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对清政府的愤慨,爱 国情怀。 2.散文 唐甄《室语》—“众为邦本”说,启蒙思想家。抨击封建君权,提出“自古以来,凡 为帝王者皆贼也。”(对话、 比喻) 方苞《狱中杂记》—“桐城派”“方苞、姚鼐、刘大櫆”《望溪文集》“术不可不 慎”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号“六分半书”,“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集》对农民的尊重和同情。 《板桥题画》—— 种竹、养兰、写竹、画兰(以造化为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发展个性的社会、人生理想) 袁枚《黄生借书说》—创“性灵说”“乾隆三大家”“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启迪 学生。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桐城派”《古文辞类纂》赞颂袁枚尽职尽责,抗议统 治者埋没人才。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饮冰室主人”打破桐城派的清规戒律,指出封建中国是老 大帝国,歌颂少年的朝气蓬 勃。 3.小说 蒲松龄《司文郎》—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先生”,科举制度的弊端,对比手法, 浪漫主义 +写实主义 吴敬梓《马二先生游西湖》—选自《儒林外史》“文木老人”八股取士制度下知识分 子狭隘庸陋的精神面貌。 曹雪芹《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挨打意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鹗《明湖边美人绝调》—选自《老残游记》“鸿都百炼生”渲染烘托、侧面描写。 突出白妞歌声的美妙动人。 李宝嘉《制台见洋人》—选自《官场现形记》“南亭亭长、游戏主人”恐洋媚外的封 建官僚,对内作威作福,对 外奴颜婢膝。 4.杂剧“南洪北孔” 洪昇《长生殿》—唐明皇、杨贵妃,荒淫享乐、祸国殃民。融合唐诗、元曲 孔尚任《桃花扇》—“云亭山人”苏昆山、柳敬亭、老赞礼的唱词揭示明朝灭亡的内 在原因。(三个人唱词的思 想感情。) ◆ 模块一 吴伟业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娄东诗派开创 者。其诗取法盛唐及元、 白诸家,各体皆工,擅长以七言歌行体记述明末清初时事,后人称为“梅村体”。又 工词,早年多琦艳清丽之作, 中年后多悲壮侘傺之响。有《梅村家藏稿》。《圆圆曲》为七言歌行体叙事诗。 ◆ 模块二 陈维崧 陈维崧,字其年,号迎陵。其词才气横溢,近于稼轩,为清初“阳羡词派”代表词人。 少时 词风华绮丽,明亡后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狱中杂记.方苞》示范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狱中杂记.方苞》示范课教案_5

监狱,一个特殊的窗口——《狱中杂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作为桐城派鼻祖,方苞以文名盛于当世,后人亦多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其“义法”。

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文章记狱中事实,在触目惊心的叙述中,间作冷峻深沉的议论。

教师对于文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不妨做一点取舍,就一个点做着重的赏读,从而引领学生体会“义”在文本的呈现;再通过带领学生梳理狱吏的劣迹,达到疏通文脉的目的,这也是体现方苞“言之有序”章法特点。

整的印象;缓读,则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而体悟就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层把握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这也就构成了我在教学本文中所采取的主要教法以及教学环节。

由此,对本文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把握方苞散文“杂而不乱”的“义法”特征,体悟作者“辞章”背后的情感意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征。

由于是选修教材中的推荐作品,同时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教材注释也相对详细,所以把文言的积累、文意的疏通以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来完成,所以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把握方苞散文“杂而不乱”的“义法”特征。

2. 体悟作者“辞章”背后的情感意蕴。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研讨、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一位大家的见地【ppt】监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也是社会学工作者观察、了解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费孝通费孝通先生以他社会学家的身份,阐释了监狱对于观察、了解社会的作用。

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方苞,去看看清代的监狱是个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引用费孝通的一段话,启发学生通过作者笔下的清朝监狱这样一个窗口,认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二、缓读——细处品味:一个囚犯的恶行【ppt】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

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方苞的《狱中杂记》,记叙刑部所见所闻,反映了清朝司法黑暗

方苞的《狱中杂记》,记叙刑部所见所闻,反映了清朝司法黑暗

方苞的《狱中杂记》,记叙刑部所见所闻,反映了清朝司法黑暗方苞(16681749),清朝散文家。

字凤九,又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人。

康熙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

他是桐城派的创始人。

桐城派是清朝散文的一个重要流派,由方苞开创,经过刘大、姚鼐等人的努力,得到发展和巩固。

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的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文章,论文讲究“义法”,用词要求雅洁”,以“阴阳刚柔”分析文章风格。

在总结前人积累的经验,使散文技法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上,他们有卓越的贡献。

方苞康熙五十年(1711)冬,他因《南山集》一案株连下狱。

《南山集》是桐城著名文士戴名世的著作,其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关于桂王抗清的事实,因此触犯了清王朝。

戴名世及其九族皆被杀。

方苞是戴名世的好友,曾为《南山集》作序,《南山集》的木版又藏在他的家中,所以受牵连。

这是清朝两大文字狱之一。

康熙五十二年,此案了结,方苞始出狱。

《狱中杂记》就是记他在刑部狱中的见闻的。

著有《望溪集》仪礼析疑》《左传义法举要》《离骚正义》等书。

方苞《狱中杂记》是一篇记事性的散文,记述了作者在刑部狱中看到和听到的种种惨痛事实,通过这许多确凿的事实,反映了清朝政府司法制度和整个政治制度的罪恶,暴露了封建社会黑暗残暴的真实面貌。

文章所用的材料极为丰富复杂,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种种骇人听闻的事例。

在时间方面,有作者在狱中时的事,也有此前三四年的事。

在地点方面,既有发生在狱中的事,也有监外的事。

总之是头绪纷繁,种类复杂。

作者却做了很好的安排,以记狱中黑暗为中心,选择典型的事件加以叙述,组织得有条不紊,层次井然。

全文四段文字,都可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其中贯穿了一条明显的线索——揭露司法机构的流弊。

所以篇虽叫“杂记”,却是杂而有序,散而神聚,在我国古代散文中可算是一篇上乘之作。

《方苞集》文章从作者亲见囚犯惨死的现状写起,通过与洪洞令杜君的问答,引出囚犯染疫骈死的情况及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