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讲诉
标准物质与标准溶液基础知识汇总!

标准物质与标准溶液基础知识汇总!一、标准物质1.1 定义标准物质RM(reference material)是具有准确量值的测量标准,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并已确定特性值的,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应用于化学测量、生物测量、工程测量、无力测量等领域。
有证标准物质CRM(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是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来确定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其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者/生产者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
证书给出了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及其准确度,扼要的描述标准物质的制备程序、均匀性、稳定性、特性量值及其测量方法,介绍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方法、储存方法。
所有的化学分析,定性定量,都依赖于,并且最后,可溯源至一种有证标准物质或某种类型的标准物质。
1.2 分类1.2.1 按技术特性分表1-1 标准物质的技术特性分类名称定义适用范围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并用技术上正确的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准确的计算用于成分分析仪器的校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以及对目标物定量,如金属、地质、环境等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已经过准确计量用于物理化学特性计量器具的刻度校准或计量方法的评价,如pH值、燃烧热、聚合物分子量标准物质等工程技术特性标准物质具有某种良好的技术特性并经准确计量用于工程技术参数和特性计量器具的校准、计量方法及材料或产品技术参数的比较计量、如粒度标准物质、标准橡胶、标准光敏褪色纸等1.2.2 按化学组成分表1-2 标准物质的化学组成分类名称定义适用范围单一组分标准物质纯化学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或纯度、浓度、熔点、融化焓值、黏度、紫外可见吸光度、闪点等已准确定值的纯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分析仪器的校准,在绝大多数分析测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硝基胍标准物质的制备及其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

2. 1 均匀性初检 采用方差分析法 ( F 均 匀性检验法 ) [ 7 ] 进行均 匀性统计检验。根据自由度 (ν1 , ν2 )及给定的显著 性水平 α, 可由 F 表查得临界 Fα (m, n )值 , 若按公 式计算得出的 F 值小于 Fα (m, n ) ,则认为组内与组 间无明显差异 ,样品均匀 。
质 、主体成分相对含量测试 ,每个样品分上 、中 、下 3
个部位测试 3次 ,评价不同批次间均匀性差别 ,均匀 性初检合格后再进行混批和包装 。 (2)均匀性检验及评价 按照标准物质制备均
匀性检验单元数抽取规则 ,取出 17瓶 ,分上 、中、下 3个部位供均匀性检验的单元 。抽取的检验单元在
收稿日期 : 2009 207211
周诚 ,等 :硝基胍标准物质的制备及其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
5
分析相对纯度 ,并进行均匀性检验 。
1. 5 均匀性检验 ( 1) 均 匀性 初 检 对 精 制 的 NQ 每 批 ( 500 克 /批 )随机抽 取 3 个样品 分别 进行 水分 、无机 杂
4
化学分析计量
2009 年 ,第 18卷 ,第 5期
硝基胍标准物质的制备及其均匀性和稳定 性研究
周 诚 陈智群 黄新萍 周彦水 田宏远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西安 710065)
摘要 以工业品硝基胍为基体 ,经 热过滤 、重结晶 、低沸点溶剂煮洗 、真空 干燥 、平衡水分 等步骤 ,制备了硝基 胍 标准物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主体成分含量 ,对制备的标准物质 进行了均 匀性初检 ,并采用 方差分析法 进 行均匀性 、稳定性评 价 。实验 结果 表明 ,硝基胍标准物质纯度为 99. 89% ,均匀性良好 ,稳定性 在 1年以上 ,已达到 标 准物质的技术指标要求 。
标准物质特性

标准物质的特性
标准物质最主要的是三大基本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溯源性构成了标准物质三个基本要素,其具体特性有:
1.量具作用:标准物质可以作为标准计量的量具,进行化学计量的
量值传递。
2.特性量值的复现性:每一种标准物质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或物
理特性,保存和复现这些特性量值与物理的性质有关,与物质的数量和形状无关。
3.自身的消耗性:标准物质不同于技术标准、计量器具,是实物标
准,在进行比对和量值传递过程中要逐渐消耗。
4.标准物质品种多:物质的多种性和化学测量过程中的复杂性决定
了标准物质品种多,就冶金标准物质就达几百种,同一种元素的组分就可跨越几个数量级。
5.比对性:标准物质大多采用绝对法比对标准值,常采用几个、十
几个实验室共同比对的方法来确定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高一级标准物质可以作为低一级标准物质的比对参照物,标准物质都是作为“比对参照物”发挥其标准的作用。
6.特定的管理要求:标准物质其种类不同,对储存、运输、保管和
使用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才能保证标准物质的标准作用和标准值的准确度,否则就会降低和失去标准物质的标准作用。
7.可溯源性:其溯源性是通过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
使得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基准,通常是国家
基准或国际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标准物质作为实现准确一致的测量标准,在实际测量中,用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按准确度由低到高逐级进行量值追溯,直到国际基本单位,这一过程称为量值的“溯源过程”。
反之,从国际基本单位逐级由高到低进行量值传递,至实际工作中的现场应用,这一过程称为量值的“传递过程”。
通过标准物质进行量值的传递和追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4.1.1 对能力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加以编号。
从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
若必要,也可以在特性量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按一定规律抽取相应数量的检验样品。
4.1.2 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测试2次。
重复测试的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
为了减小测量中定向变化的影响(飘移),样品的所有重复测试应按随机次序进行。
4.1.3 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测试方法,其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应低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4.1.4 特性量的均匀性与取样量有关。
均匀性检验所用的取样量不应大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取样量。
4.1.5 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可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特性量进行均匀性检验。
4.1.6 对检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应随意剔除。
4.1.7 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4.1.8 如果是某个能力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S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标准偏差。
若≤0.3 ,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
4.2 单因子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为检验样品的均匀性,抽取个样品( =1、2、…… ),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次(=1、2、…… )。
每个样品的测试平均值 = /全部样品测试的总平均值 = /测试总次数 =样品间平方和均方=样品内平方和均方=自由度统计量若<自由度为(,)及给定显著性水平(通常=0.05)的临界值(,),则表明样品内和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是均匀的。
4.3 ≤0.3 准则从能力验证计划制备的样品中随机抽取个样品( =1、2、……),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次(=1、2、…… )。
按4.2款计算均方、。
若每个样品的重复测试次数均为次。
按下式计算样品之间的不均匀性标准偏差:式中:—样品间均方;—样品内均方;n —测量次数。
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

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致可以分为采样、粉碎、混匀和分装等⼏步。
固体标准物质通常是直接采⽤环境样品制备的。
已被选作标准物质的环境样品有飞灰、河流沉积物、⼟壤、煤;植物的叶、根、径、种籽;动物的内脏、肌⾁、⾎、尿、⽑发、⾻骼等。
多数环境的液体和⽓体样品很不稳定,组成的动态变化⼤,所以液体和⽓体的标准物质是⽤⼈⼯模拟天然样品的组成制备的。
均匀是标准物质第⼀位和最根本的要求,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致性的前提,对固体样品尤其如此。
均匀性是⼀个相对的概念。
⾸先,绝对的均匀是不可能实现的。
若样品的不均匀度远远⼩于分析中的误差,就可以认为样品是均匀的。
样品的均匀性⼜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不同组分在样品中的分布是很不同的。
有些组分很难达到均匀,例固体样品,对这类组分的均匀性检查是检验⼯作的重点。
取量的⼤⼩也是与均匀度有关的因素。
为保证样品的均匀,标准物质证书中通常要规定最⼩取样量。
因为当取样量减少到⼀定限度以下时,样品的不均匀度将急剧增加。
均匀性的检验可以分为分装前的检验和分装后的检验。
分装前的检验⼜包括混匀过程中的检查和混匀后的检查。
稳定性是标准物质的另⼀重要性质,是使标准物质具有时间⼀致性的前提。
与固体标准物质相⽐,液体和⽓体物质的均匀性容易实现,但保持稳定则困难得多。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受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微⽣物的活动也会导致样品组成的改变,因此很多标准物质封装后都要采⽤辐射灭菌或⾼温灭菌措施。
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加⼊适当的稳定剂,都可能⼤⼤改善标准物质的稳定性。
稳定性检验采⽤跟踪检验的办法。
制备后定期检查组分是否随时间的推移⽽改变,以及变化的程度能否满⾜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允许限的要求。
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检验通常采⽤⾼精密度的测定⽅法,以便发现标准物质在时间、空间分布中的微⼩差异。
⽬前,环境标准物质的定值多采⽤多种分析⽅法,由多个实验室的协作试验来完成。
制备环境标准物质是⼀项技术性很强,准确度要求很⾼,⼯作环境和⼈员操作技能都要有较⾼的⽔平,⼯作量⼤,制备成本很⾼的⼯作。
GBW07423-GBW07430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GBW07423-GBW07430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GBW07423-GBW07430标准物质证书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样品编号:定值日期:GBW07423 1999 年定值 2003年修订GBW07424-GBW07430 2002年8月定值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廊坊本系列土壤标准物质主要用作覆盖区地质、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的量值标准和质量监控,亦可供环境、农业和卫生等部门分析类似物质使用。
一、样品制备样品系在我国各主要覆盖区的适中部位采集的耕作层土壤样组合而成,经晾干、过1mm筛去杂物,110?烘24h去负水、灭活,用高铝瓷球磨机研磨至-0.074mm 占99%以上。
每种样品制备重量约400kg。
二、均匀性和稳定性从最小包装瓶中随机抽取25瓶样品,每瓶取双份,用X-射线荧光法和等离子体光谱法分析不同含量和不易均匀的10种代表性元素,在良好的测试精度下经方差检验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分析最小取样量为0.1g。
样品经近两年的考察,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稳定性良好。
有效期至2010年。
三、样品测试所用的主要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的元素如下。
等离子质谱法:B Ba Be Bi(Br Cd)Co Cr Cs CuGa Ge(I) In Li Mo Nb Ni Pb Rb Sb Sc Sn Sr Ta Tl U V W Zn及稀土元素和Re(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离子光谱法:B Ba Be Co Cr Cu Ga Li Mn Nb Ni P Pb Rb Sc Sr Th Ti V Zn及经富集后测稀土元素;中子活化法:As Br Ce Co Cr Cs Dy Er Eu Gd Hf Ho I In La Lu Mn Nd Rb Sb Sc SmSr Ta Tb Th Ti U Tl V Yb Zn Zr;X-荧光光谱法:Ba Br Cl Co Cr Cu Ga Mn Nb Ni P Pb Rb S Sr ThTi Y Zn 和主量成分(熔片法);原子吸收(火焰发射)法:Ag Cd Co Cs Cu In Li Mn Ni Pb Rb Tl ZnMg Ca Na K;原子荧光法:As Bi Ge Hg(Pb) Sb Se (Sn);离子色谱法:Cl Br I;发射光谱法:2++Ag B Sn;分光比色法:I P Ta Ti Fe;容量法:Al Fe Mg Ca C;重量法:Si HO。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2015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研究和制备。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系指供国家法定药品标准中药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测试用,具有确定的特性或量值,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给供试药品赋值或鉴别用的物质。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应具备稳定性、均匀性和准确性。
根据其类别,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分为标准品、对照品、对照提取物、对照药材和参考品。
对于不同类别的标准物质,其制备、标定和贮藏等均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药品标准物质的特性应具有稳定性、均匀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是指标准物质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和环境条件下,其特性量值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能力;均匀性是指标准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具有相同组分或相同结构的状态;准确性是指标准物质具有准确计量的或严格定义的标准值(也称保证值或鉴定值),当用计量方法确定标准值时,标准值是被鉴定特性量之真值的最佳估计,标准值与真值的偏差不超过计量不确定度。
除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外,标准物质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可获得性:应有生产企业或研制机构能可持续提供原(材)料;(2)适用性: 应与相应国家药品标准的使用要求相一致。
二、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分级与分类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共分为两级:一级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具有很好的质量特性,其特性量值采用定义法或其他精准、可靠的方法进行计量。
二级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质量特性,其特性量值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或直接与一级标准物质相比较的方法进行计量。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共分为五类:标准品,系指含有单一成分或混合组分,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效价、毒性或含量测定的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其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单位(U)或以重量单位(g,mg,μg)表示。
对照品,系指含有单一成分、组合成分或混合组分,用于化学药品、抗生素、部分生化药品、药用辅料、中药材(含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生物制品(理化测定)等检验及仪器校准用的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

标准物质的特性应该是均匀的,即在规定的细 分范围内其特性保持不变。为了检验样品是否 均匀,通常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最小包装单元 (可按随机数表所示方法抽样,采用精密度高 的试验方法,对抽出的各样品在控制同样的实 验条件下进行测定,从而使各样品间的差异完 全由样品的不均匀性反映出来。
测定数据见下表: 表中xi为每个实验室测定的平均值。 ui为该实验室所采用方法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假定各实验室之间方法为不等精度 则有权
三、标准物质的定值示例
三、标准物质的定值示例
三、标准物质的定值示例
按照加权平均值则有
三、标准物质的定值示例
加权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谢谢!
二、标准物质的稳定性统计检验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是指在规定贮存条件下标准物质特性的稳定性。
短期稳定性是指在运输条件下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稳 定性。对于某些临床、生物和环境标准物质,由于运输条 件很难保持贮存条件,且这些物质可能由于温度的变化, 例如上至70℃,下至-50℃,样品的特性值有可能发生变化 甚至失效。因此进行2周左右的稳定性考察是必要的,一 般短期稳定性研究进行3~4周已足够。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统计检验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统计检验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统计检验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统计检验
由此可见,该统计量是自由度(ν1,ν2)的F分 布变量。
根据自由度(ν1,ν2)及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 可由F表查得临界的Fα值。若F<Fα,则认为组内 与组间无明显差异,样品是均匀的,若F≥Fα , 则怀疑各组间有系统差异,即样品之间存在差 异,若记这个差异的标准偏差为SH,则有
经过均匀性检验,可能得出三种结果: (1)均匀性好,即同方法测量的标准偏差相比,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统计检验
标准物质的特性应该是均匀的,即在规定的细分范围内其特性保持不变。
为了检验样品是否均匀,通常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最小包装单元(可按随机数表所示方法抽样,采用精密度高的试验方法,对抽出的各样品在控制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测定,从而使各样品间的差异完全由样品的不均匀性反映出来。
方差分析法是用来统计检验均匀性的最常用方法。
此法是通过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的比较来判断各组测量值之间有无系统性差异,如果二者的比小于统计检验的临界值,则认为样品是均匀的。
为检验样品均匀性,设抽取了m 个样品,用精密度高的实验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得m 组等精度测量数据如下:
1. x 11,x 12,……11n x ,平均值1x
2. x 21,x 22,……22n x ,平均值2x …………
m , 1m x , 2m x ,m mn x ……,平均值m x
设 1
=
m
i
i x
x m
=∑
1
m
i i N n ==∑
则 组间差方和
211()m
i i i Q n x x ==-∑
组内差方和
2211
()i
n m ij i i j Q x x ===-∑∑
记 ν1=m -1(组间自由度)
ν2=N -m (组内自由度)
21
11
Q S ν=
, 22
22
Q S ν=
作统计量F; 2
122
S F S =
由此可见,该统计量是自由度(ν1,ν2)的F 分布变量。
根据自由度(ν1,ν2)及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可由F 表查得临界的F α值。
若F <F α,则认为组内与组间无明显差异,样品是均匀的,若F ≥F α ,则怀疑各组间有系统差异,即样品之间存在差异,若记这个差异的标准偏差为S H ,则有
222
1222
1(1)()H m
i i N m S S S N n =-=
--∑
若各n i 均相同均为n 时,则上式变成:
2
22
121()....................... (1)H S S S n
=
- 例:下表中列出某土壤中铬的均匀性测量数据
单位:mg/kg
由表中数据可得:
21
11
1037.1
54.5919
Q S ν=
=
= 22
22
330.5
8.2640
Q S ν=
=
= 212254.59 6.618.26S F S ===
F α(ν1,ν2)=1.84
F > F α 表明样品之间存在差异。
2
54.598.26
15.443
H S -=
=
3.93/H S mg kg =
方法测量的标准偏差:
2 2.87 /S mg kg =
==
经过均匀性检验,可能得出三种结果:
(1)均匀性好,即同方法测量的标准偏差相比,物质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标准偏差可忽略不计(即S H <<S 2),这是最好的情况。
(2)不均匀性所带来的标准偏差远远大于方法测量的标准偏差,即S H >>S 2 ,且在总的不确定度中是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标准物质需要重新混匀或该物质的定值必须逐个样品进行。
(3)不均匀性所产生的标准偏差与方法测量的标准偏差大小相近,这时作为总的不确定度必须把均匀性因素考虑进去。
本例不均匀性所产生的标准偏差需要合成到定值最终不确定度中。
如果用来作为均匀性测定的方法重复性不够好,甚至造成2212S S <,此时均匀性产生的标准偏差可按下式计算:
H S =
例:对猪肾组织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抽取20个安总瓿,在两天内每天分析三次。
即m =20,n =6,方差分析的数据如下表:
2 1.76 1.63
0.02176
H S -=
=
0.147 IU/L H S ==
0.1470.22%67.78
H S x ==
但 2 1.28 IU/L S ==
2 1.28
1.9%67.78
S x == 此变异系数相对来说比较大,故按(2)式有:
0.196 IU/L H S =
= 0.1960.29%67.78
H S x == 用0.29%作为瓶间均匀性产生的相对变化的上限更好。
二、标准物质的稳定性统计检验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是指在规定贮存条件下标准物质特性的稳定性。
短期稳定性是指在运输条件下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对于某些临床、生物和环境标准物质,由于运输条件很难保持贮存条件,且这些物质可能由于温度的变化,例如上至70℃,下至-50℃,样品的特性值有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失效。
因此进行2周左右的稳定性考察是必要的,一般短期稳定性研究进行3~4周已足够。
长期稳定性的研究是在不同的时间(例如以月为单位)积累特性值的测量数据。
下表给出土壤中铬的稳定性测量数据。
将表中数据,以x 代表时间,以y 代表标准物质的特性值(铬的含量),拟合成一条直线,则有斜率b 1
1
12
1
()()
4.74
0.006583720
()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
=
=-∑∑ 式中:Y =99.7125 X =18 截距由下式计算:
0199.7125(0.00658318)99.594
b Y b X =-=-⨯=
直线的标准偏差可由下式计算:
2
121
()15.947
7.9732
2
n
i
i i Y b
b x s n =--=
=
=-∑ 取其平方根s =2.8237 mg/kg ,斜率的不确定度用下式计算:
1()0.105233s b =
== 自由度为n -2和p =0.95(95%置信水平)的学生分布t —因子等于4.30。
由于
10.95,21||()n b t s b -<⋅
故斜率是不显著的。
因而未观测到不稳定性。
有效期t=36个月的长期稳定性的不确定度贡献即成为:
0.10523336 3.78 mg/kg t b s s t =⋅=⨯=
可以根据s t 的大小通过有效期来进行调整。
三、标准物质的定值示例
按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式,JJG1006-94已经将不同方式定值数据的统计处理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下面就ISO 指南35中多个方法和多个实验室联合定值方式举例如下:
由多个实验室采用重量法、容量法和量热法以及分光光度法在37℃下测量标准物质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测量数据见下表。
指南3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
21
11
388.64
35.3311
Q S ν=
=
= 22
22
76.45
1.2760
Q S ν=
=
= 2
2
22135.33 1.27 6
5.68L
S S S n
-=
-==
114.12 IU/L x =
()C U x =其中:P ——实验室个数,P =12
n ——每一个实验测量次数 n =6 S r =S 2
代入上述数值有:
()0.70 IU/L c u x =
== 按照JJG1006-94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将12组数据视为等精度数据,则12个平均值构成一组新的数据,故
()0.70 IU/L c u x =
=
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采用加权平均统计处理的例子:
由16个实验室用不同方法对土壤中铬进行测定,测定数据见下表: 表中x i 为每个实验室测定的平均值。
u i 为该实验室所采用方法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假定各实验室之间方法为不等精度 则有权21
i i
u ω'=
记1
i i p
i i ωωω='
=
'
∑,其中P =16
按照加权平均值则有
1
1
1
121.9 mg/kg p
i i
p
i i i p
i i i x
x x ωωω==='⋅=
=⋅='
∑∑∑
加权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2
1
1
2
1
()1()1
() 1
2.3 mg/kg
p
i
i i c p i
i p
i
i i x
x u x P x
x P ωω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