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定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定

作家解释目录:1、胡适2、郭沫若3、闻一多4、殷夫5、冯至6、徐志摩7、李金发8、戴望舒9、田间10、臧克家11、卞之琳12、艾青13、绿原14、牛汉15、穆旦16、郑敏17、袁可嘉18、李季19、袁水拍20、丁西林21、欧阳予倩22、曹禺23、田汉24、陈白尘作家解释:1、胡适,现代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终身大事》。

2、郭沫若,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代表诗集有《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星空》、《前茅》、《瓶》、《恢复》等;诗歌名篇《凤凰涅盘》、《晨安》、《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

历史剧代表作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小说代表作有《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和《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

3、闻一多,新月社代表诗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诗歌名篇《死水》、《发现》等。

4、殷夫,又名白莽,原名徐白。

“红色鼓动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代表作诗集有《孩儿塔》等;诗歌名篇有《血字》、《我们》、《别了,哥哥》等。

5、冯至(1905~1993),沉钟社代表诗人,曾被鲁迅称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代表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诗歌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北游》等;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

6、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歌名篇《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海韵》等;另有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蓝星诗社 蓝星诗群
❖ 蓝星诗社于1954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 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 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虽然人 穷好心肠。 玉米结子颗颗鲜,李老汉年 老心肠软。 时常拉着王贵的手,两眼流 泪说:"娃命苦!" "年岁小来苦头重,没娘没 大孤零零。 "讨吃子住在关爷庙,我这 里就算你的家。" 刮风下雨人闲下,王贵就来 把柴打。 一个妹子一个大,没家的人 儿找到了家。
漳河水
漳河小曲(片段)
艺术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要“理性 节制情”,带着“镣铐”来“跳 舞”。
代表作品:闻一多的诗集《红 烛》、《死水》
死水
闻一多 一九二五年四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创作特色:对质直单纯的爱情的歌咏和内心 世界的大胆剖白。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
大家好
作品中的后花园
大家好
萧红故居
大家好
香港浅水湾
大家好
广州萧红之墓
大家好
大家好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 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 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 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 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 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 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 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大家好
断章
卞之琳
大家好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哲理内涵。 2、赏析《断章》的艺术 特色
大家好
走近作者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 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 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 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 的代表诗人。
大家好
大家好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 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 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 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 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 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大家好
诵读诗歌
点我朗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大家好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 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 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 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大家好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大家好
新课导入
萧红
(1911—1942) 何人绘得萧红影 望断青天一缕霞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的作品有很多,文章有《蝴蝶》等,诗歌有兰花草等,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胡适作品蝴蝶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作品蝴蝶欣赏胡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八股文,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的大学者,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促进白话文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他为了实现自己让白话文遍及整个中国的理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说他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里面写的几乎都是摆脱了古体诗的各种束缚的白话诗。

比如胡适《蝴蝶》这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四行,四十个字。

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述了一只黄蝴蝶的的孤单和迷茫,并以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1916年8月23日,首先发表在由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显得十分稚嫩和浅白,没有任何诗意在其中。

而如果一首诗任何诗意都没有,不能给人带来愉悦,无法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那么这就是一首失败的诗。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首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因为它的出现是一种前人从来没有过的尝试,它在努力摆脱中国古体诗的各种规范和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同时也为现代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对于胡适《蝴蝶》这首诗应该做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这是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虽然它的艺术水准并没有多高,但它仍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大力提倡并推广白话文的学术大师,他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幼的思想的熏陶之后,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言文的繁复冗杂和艰深晦涩,于是便开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广白话文的运动。

为此,他积极尝试在尝试在各种场合和时间使用白话文与人交流,用白话文写作。

他曾经有一本用白话文写的诗集《尝试集》,里面收录了他所创作的白话文诗词。

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中國現代文學常識一、五四时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标志。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③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倡“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

④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

这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新文学的要求。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小说创作成就最突出。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郭绍虞、许地山。

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流派,倾向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等留日学生。

主张表现自我“内心的要求”,艺术倾向富有反抗精神的积极浪漫主义。

以郁达夫小说、郭沫若诗歌为代表。

新月社:1923年成立。

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欧美留学生。

闻一多提倡诗歌“三美”主张。

提倡新格律诗,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语丝》周刊得名。

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

文艺思想接近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语丝》:新文学第一个散文(杂文)刊物。

作者分两类: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

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

成员: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浅草社同人与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

这是致力于创作的团体,文艺主张接近创造社。

鲁迅称其“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是五四时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周作人写作白话诗做人力车夫

周作人写作白话诗做人力车夫

周作人写作白话诗做人力车夫
《人力车夫》是一首胡适创作的白话诗,诗中反映了一个年少的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918年1月15日的《新
青年》(第4卷第1号)上,此诗后来收入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尝
试集》中。

诗中描写了一个年少的人力车夫,在饥寒交迫的冬天里,立在马路旁等候顾客的情景。

一位顾客看到年少的人力车夫在寒风中的样子,对他产生一种怜悯和悲伤之情,不忍坐他的车。

而年少的车夫却向这位同情他的顾客诉说他已经半日没有拉到顾客了,你的心意虽然好,但是也不能填饱我饥饿的肚皮。

这位好心的顾客只好无奈地上了他的车,采用乘坐他的拉车的办法让他挣钱,尽绵薄之力帮助他摆脱困境。

作品采用了通俗的白话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年少的人力车夫的艺术形象,在表现他悲惨遭遇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不幸命运的极大同情。

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思想还不够深刻,没有找出车夫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由于是刚刚尝试着用白话文写诗,在语言的运用上也不够精练,诗歌的韵味还不够浓厚。

中国现当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诗歌

第二、30年代诗歌(1928.1——1937.7)
中国现代新诗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理论探讨
与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大众化”与“纯 诗化’’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在30年代的 诗坛,有三个诗歌流派实践着这两种倾向, 即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 诗人群,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 月诗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 群。

四、臧克家
抗战爆发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对诗歌内
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诗人臧克家也把目光 转向现实,关注底层百姓的挣扎和死亡,透 出坚忍的气质。
第三、40年代诗歌(1937.7——1949.7) 在20世纪40年代因为中日战争的关系,所有的文 学创作都打上了战时的时代烙印,表达时代的情绪 和心声。在各类形式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反应最 为迅捷。 抗战爆发初期,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一同唱起了民族 解放的战歌,诗歌领域呈现出的面貌是:同声歌唱。 30年代形成的各种诗歌流派的对峙仿佛一下子就消 失了,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抱着一种为抗战尽一份力 的目的。产生了“墙头诗”、“枪杆诗”、“传单 诗”等新形式,推动了1938年前后在武汉、重庆等 地兴起的“诗朗诵”运动和“街头诗”运动的高潮。

(五)早期象征派诗歌 早期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 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 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 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其诗歌观念多受法 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 除了内容、句式的拓展,新诗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的影啊,对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意境创造都有积极的 探索,李金发的诗歌大量采用暗示、想象等手法, 扑朔晦涩,开辟了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门径。而穆 木天强调诗的暗示和朦胧,在新诗语言上的实验也 具有开拓性。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体知识图示及真题例证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体知识图示及真题例证
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元曲分“散曲”“杂剧”两大部分。 散曲由宋词俗化而来,可配乐歌唱
散曲分小令与套曲(套数)。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 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山坡羊”“天净沙”),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曲 (中吕·山坡羊·怀古、越调·天净沙·秋思、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各自曲牌在字数 、句数、平仄 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 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 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 曲连打着个毕月 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 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 的衣服。
(2018真题)《聊斋志异》是一部(B) A 散文集 B.短篇小说集 C.戏曲故事集 D.民间故事集 (2010真题)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秋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兼抒 情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赋予秋夜后园中不同景物 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物,“奇怪而高”的天 空象征着压迫和摧残进步力量的势力,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做 着“春的到来”的梦的小红花象征着善良的弱者,耸立在后 园的两株枣树,象征着与黑恶势力抗争的进步力量。通过对 这些景物的含蓄描绘,表达了鲁迅对恶势力的抗争和愤怒, 对英勇抗击恶势力的革命者的崇敬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与 恶势力作韧性战斗的意志。此文语言精致,意象空灵,结构 严谨,为象征散文诗民族化的创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范。
主义流派
(2016真题)在我国首 开意识流小说先河的作 家是 王蒙 。
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丁启阵
胡适发表在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的《两只蝴蝶》(原题《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被许多文学史家、诗论家、诗人尊奉为“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尊奉人数是如许之众多,以至于“第一首白话诗”云云俨然成为一条妇孺皆知、颠扑不破的文学常识。

其实,这“第一首白话诗”的桂冠,不过是国人好夸诞习性的一个例子。

因为,只要稍微动用一下我们自己的脑子,不人云亦云,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漏洞:
首先,如果说“白话”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话,那么,它自古就有,既非始于民国,亦非始于“五四”。

自然,用白话写作诗歌,也不始于民国,不始于“五四”。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大序》)。

咏歌就是做诗。

自从人类有强烈的感情需要表达,需要宣泄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诗歌。

中国人不可能等到民国,等到“五四”,等到1916年8月23日(胡适先生做《两只蝴蝶》的那一天),才有“嗟叹之不足”的感情需要表达,需要宣泄。

中国诗歌的历史,少说也有三四千年了。

其次,如果说“白话”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形式,那么,白话也并非一夜之间突然从石缝里蹦出来的东西,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清,追溯到唐宋。

从语言上讲,明清的小说民歌,元朝的散曲小令,唐宋的宝卷陶真,都得算是白话。

这其中,有许多句子,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跟今天的普通话都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唐初有个名叫王梵志的诗人(比李白杜甫还要早一些),专门用白话写诗,人称“白话诗人”。

他的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谁能说,它们不是白话诗呢?再者,胡适先生自己的《白话文学史》,也把中国白话诗追溯到了汉朝的民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如果将“白话”作最狭义的理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下令推广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那么,胡适的年代,它尚未定型。

第一首白话诗,最早也得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一刻之后的事情。

文言、白话的界线,从来就不清楚。

我认为,诗歌以及其他一切体裁的文学作品,根据语言划分为文言、白话,实际上不过是阶级斗争思想的一种投射。

王梵志、王老九写白话诗,王维、王昌龄写文言诗,四个人都姓王,但因为他们身份地位即阶级成分不同,写诗用的语言也有语言(语体风格)上的差异。

“文言诗”从东汉写到明清,写了一千多年,中间唐诗宋词的成就,举世瞩目,凭什么说文言文是一种僵死的语言呢?它分明活得很滋润,很长命。

文学作品,从语体上进行分类,不如从品质(好坏优劣)上进行分类。

按照文言白话分野始于汉朝的常见说法,汉朝以前的文学作品,大致也都是白话文学。

因此,最早的诗歌,也都是白话诗。

例如,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诗》,排列在最前面的那两首,《弹歌》和《击壤歌》,就都是白话诗。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砍来竹子,连接竹子(制作成捕捉野兽的器具,例如弶),飞起泥土,逮到野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太阳出来去劳作,太阳下山回家休息。

挖了水井喝水,耕田种粮吃饭,天王老子跟我有什么相干!多么质朴直接、通俗易懂的话语。

从诗歌内容看,上述《弹歌》《击壤歌》是相当古老的了,反映的都像是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形。

但是,从文献记载的先后上说,我认为,我国最早的诗歌应该是殷商甲骨文中的“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这首诗不但时代早,影响也十分巨大。

汉代乐府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鞍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杜甫《杜鹃》“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龚自珍《行路难》“东山猛虎不吃人,西山猛虎吃人,南山猛虎吃人,北山猛虎不食人,漫漫趋避何所已?”都跟它一脉相承
文章来自:99校园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