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象透析及
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研究

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研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股东结构中,大股东通常拥有公司控制权,而小股东则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这种不对等地位容易导致大股东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引发公司内部矛盾,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本文将从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表现形式、原因和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控制权滥用:大股东通过操纵公司决策、侵吞公司资源等方式滥用自己的控制权,使得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2. 股东利益转移:大股东在公司内部进行资金流转,将公司的利润通过虚假交易、收购等手段转移到自己的企业或个人账户,从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3. 财务舞弊:大股东通过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虚假披露等手段抢占公司利润,使得小股东的投资价值受到损害。
4. 资产侵占:大股东通过违规占用公司资产、挪用公司资金等手段侵占公司的资产,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5. 自股交易:大股东通过自股交易等方式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例如在低价位回购股份,导致小股东的股份价值受损。
以上几种表现形式只是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一部分,实际上在日常经营中还存在许多其他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全貌。
二、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原因1. 控制权优势:大股东在公司中拥有控制权,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容易利用自己的地位对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
2. 利益冲突:大股东和小股东在利益上存在冲突,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
3. 监管不足: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监管措施不够到位使得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得以实施。
4. 信息不对称:大股东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操纵信息、掩盖事实等手段隐瞒真相,导致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缺乏透明度,容易受到利益侵害。
5. 管理层代理问题:公司的管理层可能存在代理问题,使得大股东能够通过操纵管理层来进行利益侵占。
试论述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原因和解决方法

试论述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原因和解决方法一、引言利益冲突是指股东和管理层在利益分配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原因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
二、利益冲突的原因1.权力分配不合理企业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合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来行使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管理层则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
然而,由于权力分配不均衡,管理层往往可以通过掌握公司资源和信息的垄断来谋取私利,从而与股东的利益产生冲突。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冲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层作为企业内部人员,往往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公司内部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未来的业绩预期等。
而股东只能通过公开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状况。
管理层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操纵或隐藏企业的真实情况,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与股东之间产生利益冲突。
3.薪酬机制不完善薪酬机制不完善也是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企业中,管理层的薪酬往往与企业的业绩相关联。
然而,由于薪酬制度的设计不合理,管理层可能会为了追求短期业绩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的利益。
例如,管理层可能通过裁员、削减研发投入等方式来提高短期利润,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治理结构薄弱企业的治理结构薄弱是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
在某些企业中,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监督能力,对于管理层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同时,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存在利益的交织和关系的勾结,导致董事会无法客观公正地行使监督权力,从而加剧了利益冲突的发生。
三、解决利益冲突的方法1.完善治理结构要解决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首先需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建立独立、有效的董事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
董事会成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地行使监督和决策权力。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分析摘要: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认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在监督上市公司时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以及大股东具有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和可能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发生;然后阐明两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有效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建议。
关键词:大股东;中小股东;利益关系;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许多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是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导致大股东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条件和倾向,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利益的冲突。
首先,表现在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时的冲突。
具体而言是表现在股东对董监事职位的角逐上。
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下,控股股东选派的代表很容易占据董监事的多数。
上市公司董监事会成员的选任不但基本上被控股股东操纵,而且很多董监事完全就是控股股东的代表。
控股股东一旦控制了董监事成员的选任,实际上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股利的分配,中小股东没有委派代表担任公司董监事等高管职务,基本上被排斥在公司经营管理之外,而沦为一个单纯的出资人。
其次,表现在股利分配上的冲突。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标准,应当遵循股份平等分配原则。
但是,在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时机。
由于股东持股份额悬殊,加之中国证券市场IPO阶段同股不同价的特殊背景,坚持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但分配结果却未必公平。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利益侵占问题,表现在控制性大股东热衷于通过派发现金股利的方式对中小股东进行掠夺。
超能力派现或恶性分红事件时有发生。
有的公司在经营状况不尽人意的情形下,将再融资所得现金作为红利分配,甚至借钱分红,无疑是以牺牲公司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满足控股股东对私利的追求,同时也间接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不公平结果。
试论述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原因和解决方法

试论述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原因和解决方法一、引言股东和管理层是公司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的核心。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常常存在利益冲突。
本文将从利益冲突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原因1.信息不对称在公司运营中,管理层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股东则只能通过公开信息来了解公司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管理层滥用权力,损害股东利益。
2.目标不一致股东和管理层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
股东通常关心公司长期发展和稳定回报,而管理层则可能更关注自身薪酬和短期业绩表现。
3.激励机制不当如果公司的激励机制过于倾向于奖励短期业绩表现,那么管理层可能会为了追求高额奖金而采取风险较大的行动,这可能会损害到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
4.权力过度集中如果公司的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这些人可能会滥用权力,损害股东利益。
三、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影响1.公司长期发展受阻如果管理层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那么公司长期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将对股东长期回报产生负面影响。
2.投资者信心下降如果投资者认为公司治理存在问题,那么他们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信心,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3.公司形象受损如果公司治理存在问题,那么公司形象可能会受到损害。
这将对公司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四、解决方法1.加强信息披露加强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股东公开更多的信息,可以让股东更好地了解公司运营状况。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励管理层为了长远利益而努力工作。
例如,在薪酬结构中加入长期绩效考核因素等。
3.实行分权制衡实行分权制衡可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问题。
通过设立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可以有效地监督管理层。
4.加强股东权益保护加强股东权益保护可以保障股东利益不受侵害。
例如,建立有效的投票机制、完善公司章程等。
五、结论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是公司治理中常见的问题。
股东权益保护案例分析:股东冲突

股东权益保护案例分析:股东冲突标题:股东权益保护案例分析:股东冲突案例概述:本文将以股东冲突为主题,介绍一起发生在2010年之前的具体案例。
此案涉及一家名为XYZ公司的大型制造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股东包括张三和李四两位创始人,分别持股60%和40%。
然而,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双方意见分歧逐渐加剧,最终导致双方爆发严重冲突。
该案例将详细阐述起因、经过以及律师的专业点评。
【事件一】时间:2005年7月1日细节:XYZ公司成立,张三持股60%,李四持股40%。
张三及其家族成员担任公司高管并控制着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决策权。
李四作为股东代表参与公司管理,但在实际运营中没有太多发言权。
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
【事件二】时间:2008年4月5日细节:由于公司在市场上的快速增长,李四对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提出了疑问,并要求获得更多的公司财务信息。
然而,张三拒绝了他的要求,并坚称他作为控股股东有权决定公司的运营方式。
【事件三】时间:2009年10月10日细节:李四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严重担忧,开始质疑张三及其家族成员是否利用其控股股权进行不正当的财务操作。
他向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寻求支持,但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受到张三的控制,无法获得必要的支持。
【事件四】时间:2010年3月15日细节:李四找到一位知名律师,准备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股东权益。
律师分析了股东协议,并发现该协议并未规定明确的决策程序和股权转让机制。
在缺乏专业法律支持的情况下,李四一直无法有效行使其权利。
【事件五】时间:2010年8月20日细节:李四起诉张三及其家族成员,要求解散公司并要求购买其持有的40%股份。
法院受理了这桩官司。
律师的点评:根据上述案情,本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股东协议的缺失。
在公司快速增长过程中,由于双方权益的不平等和决策权的集中在控股股东身上,导致了张三和李四之间的冲突。
同时,缺乏详细规定的股东协议使得李四难以行使其权益。
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关系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分析【摘要】: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然后阐明两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有效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建议。
【关键词】:大股东;中小股东;利益关系;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许多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是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导致大股东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条件和倾向,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利益的冲突。
首先,表现在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时的冲突。
上市公司董监事会成员的选任不但基本上被控股股东操纵,而且很多董监事完全就是控股股东的代表。
控股股东一旦控制了董监事成员的选任,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股利的分配,中小股东基本上被排斥在公司经营管理之外,而沦为一个单纯的出资人。
其次,表现在股利分配上的冲突。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标准,应当遵循股份平等分配原则。
但是,在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时机。
分配结果却未必公平。
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最后,表现在公司并购中的利益冲突。
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收购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常常私下与一些大股东协商,以较高的溢价收购其持有的股份,对中小股东则采取漠视态度,使得中小投资者没有机会以较高的溢价出售自己的股份。
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只能成为被动的参与者。
与公司正常经营相比,收购过程中产生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更为明显。
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1.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权利不对等。
从大股东与小股东所拥有的权利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大股东的股权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在转让方式上与普通股不同,公司也没有完全的股票转让自主权,而小股东所持有的股权流通性较好,在股票二级市场上能够轻易出手,因而小股东更关心股价的波动,而不考虑公司的管理和长远发展。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不一致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目前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侵害,一方面是公司管理层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主要表现为1、违反法律或者规章故意拖延或者拒发股利;2、不合理向董事或者控股股东担任的高管支付高额报酬和福利;3、用公司的财产为控股股东提供优惠贷款或者高价租其财产;4、对于中小股东隐瞒企业的相关信息等等等等。
另一方面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主要表现为1、大股东滥用其表决权;2、为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设置不合理的条件;3、任意罢免或者阻挠中小股东担任高管职务;4、任意决策和实施公司的重大事项;5通过关联交易增加大股东的收益减少大股东的风险和损失等等等。
大股东是指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拥有半数以上的有表决权的股东,也称为绝对控股股东,随着公司股权的分散化,持股未达到半数以上的相对控股股东也能有效地控制公司董事会及公司的经营行为。
现在市场上所说的大股东也大多都是相对控股股东,即不再单纯强调比例,而是着重看对公司的控制权。
在资本市场上,股东(包括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是公司所有者,所有股东都关心公司的收益。
具体到股东内部来看,大股东投入资本较多,相对其他股东有更强的动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更关心公司经营状况和回报。
从股东持股的目的来说,控制权是各股东追求的目标,大股东更是想控制公司的经营决策。
在我国,《公司法》将控制权赋予大股东,并实行一股一票和简单多数通过的原则,第一大股东,无论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其在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及在选举董事上实质上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一现象也被实践所证实。
大股东控制并积极行使控制权来管理企业,对中小股东利益来说并非有害,中小股东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收益,得到“搭便车”的好处。
但是,大股东往往会利用其垄断性的控制地位做出对自己有利而有损于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股东控制问题。
我这儿啰嗦一点儿。
大股东侵犯小股东的利益,是通过侵犯公司的利益。
但是公司也是大股东的公司,为什么他会想自己的财产伸出黑手呢?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股东只有一个,那么他会不会侵犯公司的利益呢。
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研究

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研究引言在股权结构复杂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通常拥有相对较大的控制权,而小股东往往处于控制地位的弱势。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权力悬殊的存在,大股东往往会利用其控制权来侵占小股东的利益。
本文将对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表现形式1. 资产侵占一些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将公司的资产转移到自己控制的公司或个人名下,从而侵占了公司的财产,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2. 利润侵占以高额管理费用或其他手段将公司利润转移给自己,削弱了公司的经营能力,影响了小股东的收益。
3. 控制地位侵占通过股东大会决策和其他手段加强自己的控制地位,削弱了小股东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进而影响了小股东的利益。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大股东对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具体表现,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公司和股东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1. 控制权优势大股东通常通过持有公司股份的多数权来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的优势使他们更容易地操纵公司内部的资源和决策,从而实现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
2. 利益冲突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公司整体利益和小股东的利益。
3. 道德风险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制衡的情况下,大股东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出于私利进行利益侵占。
以上原因导致了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行为。
这些原因既包括了大股东个人的利益需求,也包括了公司治理结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1. 影响公司稳定性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可能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最终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
2. 影响股东权益小股东的利益被侵占会导致他们对公司的投资信心降低,最终影响到公司的股东权益。
3. 影响经济发展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可能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
以上影响不仅仅是对公司内部的影响,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小股东在公司长、短期利益上偏好不同的理由 大股东和小股东在企业长、短期利益上的不同取舍,是由他 们的特点所决定的。通过研究大、小股东投资的特点,我们可以 很容易得出大股东倾向于企业的长期利益,而小股东不怎么关 心企业的长期利益,而更关心短期利益的原因。 1.大股东选择追求企业长期利益的原因 大股东不看中企业的短期利益,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他们 甚至愿意采取一些牺牲短期利益的行为,只要他们认为这是对企 业长期发展有利的。这完全是由大股东的投资特点所决定的。 (1)大股东的投资较为集中,投资在某一家公司的资本占大 股东资产份额较大,在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大股东的根本和长远 利益,所以,大股东更关心公司的长远利益。 (2)大股东持有在公司中所占股份比例大,公司的长远发展、 未来增值能给大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相对小股东来说,大股东 一般在公司股本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甚至绝对地位,,一旦这个 企业成为了该行业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那么大股东 从中获得的利益,就不单纯是体现在股票价格和股利上了。 (3)大股东投资的流动性很差,撤出和转移投资难度大。一旦 企业面临亏损,大股东要想摆脱困境,挽回损失,相对于小股东 就更加困难了,这促使大股东更加迫切关注公司长远利益和希 望公司健康发展。 (4)大股东撤回投资后再次投资难度比较大,撤回后的资金 要想再寻找到好的投资项目,难度大,所需时间周期较长。 2.小股东选择追求企业短期利益的原因 反观小股东,他们不关心企业的长期利益,反而关心企业的短 期利益,甚至可以说,他们不管企业将来能否生存,只关心企业当前 的股价,也是由他们特定的投资目标、投资方式所决定的。具体地说, 有以下原因可能会使小股东站在与大股东截然相反的利益立场: (1)小股东的权益在公司的权益比重过低影响了其关心公司 长远利益的积极性。
[9]张 进 铭 ,高 雪 萍.江 西 高 技 术 产 业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带 动 作 用
[J].商业研究.2010/01 总第 393 期
[10]王 欣 ,陈 丽 珍. 外 资 高 技 术 产 业 对 江 苏 经 济 增 长 的 促 进 作
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 年 5 月第 5 期
§G
- 2.86 0.56
0.93
0.48
2.80
0.28
0.63
σG - 0.002714 0.000494 0.000754 0.00034 0.001658 0.00014 0.50
0.87
0.36
2.21
0.19
0.52
σI - 0.006783 0.001406 0.002226 0.000797 0.003851 0.000270 0.000601
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中以高技术产业的影响程度最为显
著,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为紧密;同时,从高技术产业体系内
看,中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都对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中
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最为显著。
根据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分析结果可知,高技
第三产业
1.25 0.000857
0.99 0.002109
从表 4 可见,对和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非高技术工业各值
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各值最小,高技术产业基本处于中间水平。
六、主要结论
根据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可知,甘肃
省高技术产业与非高技术工业、建筑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都对
参考文献:
[1]张 霞.中 部 6 省 高 技 术 产 业 效 率 比 较 分 析[J].安 徽 农 业 科
学.2009 年第 35 期
[2]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年
[3]苏 娜 ,陈 士 俊.我 国 高 技 术 产 业 对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的 测
资本运营
■■■■■■■■■■■■■■■■■■■■■■■■■■■■■■■■■■■■■■■■■■■■■■■■■■■■■■■■■■■■■■■■■■■■■■■■■■■■■■■■■■■■■■■■■■■■■■■■■■■■■■■■■■■■■■■■■
表 3 高技术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大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象 透析及研究
■赵晓艳 嘉兴湘家荡投资有限公司
[摘 要]众所周知,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同 时由于大股东和小股东对于企业长、短期利益的取舍不同,导致 经常发生大股东作出的决策和小股东权益发生冲突的事件,甚 至出现大股东刻意侵害小股东权益以满足自身利益的情况。对 此,证券监管部门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而推行了诸多措施,例如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在独立董事履职的过程中,对于大股 东提议的一些发展战略议案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因此对公司的 战略选择和长远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本文就是从 这一现实问题出发,研究分析这个公司运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及其对策,以实现大小股东利益的双赢。
表 4 各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平均贡献率
产业 贡献率
§G σG §I σI
高技术产业 非高技术工业
0.95 0.000611
0.775 0.001525
1.27 0.000885
1.01 0.002182
建筑业
0.81 0.000627
0.66 0.001617
第一产业
0.71 0.000504
0.57 0.000210
论与实践.1996 年第 11 期
[7]刘 思 峰 ,党 耀 国 , 方 志 耕 . 灰 色 系 统 理 论 及 其 应 用 [M]. 北 京 :
科学出版社.2004 年
[8]肖 新 平 ,宋 中 民 , 李 峰 . 灰 技 术 基 础 及 其 应 用 [M]. 北 京 : 科 学
出版社.2005 年:26-34
术产业对经济增长逐年的贡献与拉动作用未呈稳定增长趋势,
贡献程度高于建筑业和第一产业,低于非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
业,基本处于五个产业的中等水平。
对比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和贡献程度的分析结果,
存在不平衡关系,即影响程度最大、贡献程度中等,说明甘肃省高技
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未得充分发挥,是一重要结论。
算[J].统计与决策.2010 年第 5 期
[4]唐 勇.高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促 进 北 京 经 济 增 长 的 实 证 分 析 [J]. 经
济研究导刊.2010 年第 9 期
[5]张磊 ,蒋义.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07 年第4 期
[6]李 学 全 ,李 松 仁 ,韩 旭 里.灰 色 系 统 理 论 研 究 [J]. 系 统 工 程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