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义
《易经证释》·比卦

《易经证释》·比卦宣圣讲义孔子师之反为比。
亦五阴一阳卦也。
而阳在上。
与师殊。
则位之差。
事之异耳。
上坎下坤。
水在地上。
以象言之。
相聚而朋处之意。
以情言之。
相洽而同流之意。
故曰比。
比并也。
相亲昵也。
相匹也。
相辅颊也。
水也。
地也。
水流而地泽。
地博水广。
能涵濡也。
而坎险坤厚。
险外而厚中。
是朋此而不和。
交昵而不节。
如众相聚居。
羼然以群。
如浮波逐浪。
盈焉以合。
刚于外而无主柔于中而失从。
此在平时大众燕集之际。
欢笑杂陈之景。
与师之以律相率。
以正相庄者恰反。
故在师为忧。
在比为乐。
忧则有功。
乐则怠事。
圣人垂诫。
重师薄比。
良有以也。
然比之为比。
非不可用。
乃不易用。
非不当取。
乃不宜轻取。
则以有其众。
有其亲其势不可侮。
其德不可限。
唯在于善用之。
善处之。
则功自弘。
业自大。
故称比为乐。
乃言其大用也。
果因其乐而平成之。
则长乐。
若以其乐而自怠荒。
则反乐为忧。
师反为比。
比反成师。
二者忧乐之机。
亦忧乐之兆。
如应忧而忧。
则成师之功。
此君子有终身之忧也。
如应乐而乐。
则致比之业此圣人与民同乐也。
故恒视其德业焉。
忧乐者。
德业之所始所终。
成败由之。
祸福随之可不慎哉。
按比卦象。
亦含此义。
在上为坎。
一阳居中位。
在下之坤均为阴爻。
群阴奉一阳。
即大众归于一主之象。
而坎险坤厚。
阳刚阴柔。
险以驭厚。
刚以长柔。
以一下众。
以权约民则比之于一国之君。
天下之主。
已有其众。
已得其辅。
其时实易。
其位实宜。
唯在有德以副之。
有政以成之。
有其道以安享之。
有其威誉以振作之。
庶乎克统其众。
克致其用。
固非侥幸可冀。
昏庸可得。
暴戾所夺。
巧谲所取者也。
故必视其所造。
而后长乐永康。
此比之异于师者也。
师以忧而有功。
是在下位之事。
比以乐而立业。
是居上位之人。
二者处境不同。
心怀乃异。
所事不类。
致用亦殊。
得比之正者。
君主王侯之业。
失其正。
则盗匪魁渠之类也。
故反师为比。
而比自有其正道焉。
圣人述比之象。
以与师较。
则可见夫治平之道矣。
比之对为大有。
大有亦相得有合之卦。
天火同类也。
地水同类也。
孔子著《易经正释》【否卦】

孔子著《易经正释》【否卦】宣圣讲义孔子泰为正月卦。
正月三阳上升。
象如泰。
而否为七月卦。
七月三阴下降。
象如否实皆乾坤各半之卦。
泰为坤上乾下。
三阳在内。
否为乾上坤下。
三阳在外。
阳贵阴贱。
故泰为亨通。
否为否塞。
以气交否为别。
阳主升。
在下则上升。
阴主降。
在上则下降。
一升一降。
转相合。
而成一阴一阳之道是泰之所以为亨通也。
否则反是。
阳升而在上。
阴降而在下。
上者益上。
下者益下。
两相背驰。
中道隔绝。
是否之所以为否塞也。
气自绝而道不通故也。
夫易者、重在交易。
交必会阴阳。
今阴与阳违。
是失交易之旨。
不交则绝。
不易则穷。
既绝且穷。
天地闭塞。
是寒冬之象也。
而卦以七月当之。
何也。
则分一年为乾坤二气。
各领六月。
乾自四月始。
至七月恰为第三变。
天地否卦。
此八宫卦序所配合也。
以时令言之。
七月为秋。
春秋中分阴阳。
即半阴半阳也。
泰否皆三阴三阳。
故合春秋二季之象。
泰以阴生阳。
故配春。
否以阳成阴。
故配秋。
此合于节气者也。
然无论所配为月为季为时。
而最要辨明者。
则否与泰恰相反耳。
泰反为否。
泰之上卦反为否之下。
否之上卦反为泰之下。
即往来卦也。
言前日往。
今复来。
其道异也。
故泰为亨。
否则不亨。
泰为交。
否则不交。
其象既反。
其德亦相反。
传曰否泰反其类也。
言无不反。
故以类称。
类指阴阳言。
泰为阳。
否为阴。
虽皆三阳三阴。
而其行不同。
其物亦异。
以气之升降殊也。
道之往来别也。
易卦六爻。
上为外。
下为内。
下主升。
上主降。
不问爻之为阴为阳也。
故内卦为始。
外卦为终。
今否以坤在下。
坤阴也。
本降而欲之升。
乾在上。
乾阳也。
本升而欲之降。
是亦反其道也。
故成大反。
言上下相反。
内外相反。
阴阳相反。
而成为否。
为不交。
为绝。
为不通。
为穷。
此其所象固与泰大殊。
不独一卦爻之异也。
论卦爻配合。
否与泰卦。
只上下不同。
而实则上下既移。
阴阳乃乖。
盖内卦以二爻为中位。
外卦以五爻为正位即内外主位也否以阳外阴内。
两不相抱。
孤阴独阳。
势成决绝。
就互卦言。
在泰为雷泽归妹。
而在否则为风山渐。
亦相反也。
二至四为艮。
孔子著《易经正释》【艮卦】

孔子著《易经正释》【艮卦】宣圣讲义艮卦与震乃一卦颠倒而成两卦。
传曰震起也。
艮止也。
即一始一终之意。
言自震起始。
至艮终止也。
又兼有动与定。
初与成。
本与末。
下与上之别。
而俗称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作息亦震艮也。
行道者由甲地道途。
达乙地休止。
首途休止。
亦震艮也。
皆首尾去来之地。
初终往返之时。
概人事天道而言者也。
有始则有终。
有往则有复。
理数如此。
德用亦然。
故震动于前。
艮止于后。
震起于下。
艮休于上。
震往则艮来。
震升则艮降。
犹日月之代明也。
朝夕之相继也。
岁时之往复也。
荣枯之代谢也。
有春有冬。
岁序乃毕。
有朝有夜。
日用乃成。
故艮者终也。
成终者成其始。
如夏正建寅。
岁之始也。
而由子丑至寅。
亦可视为终。
地之两极。
终也。
而由南北极以往返者。
亦可视为始。
故曰艮成终始。
又曰成言乎艮。
以艮一阳由初起者震。
历中爻则坎也。
至上止则为艮。
三阳卦。
非三阳并见。
乃一阳历三级。
而着其初成。
示其升降耳。
升者自下。
降者自上。
升极必降。
降极必复升。
来往亦然。
直立者升降之道。
平行者来往之途。
故震起者。
至艮则止。
道若相反。
德实相成。
不有其止。
何来自起。
不有其终。
何来所始。
故成终者亦成始。
而艮则终明乎始者也。
艮主土。
后天代坤。
为五行之母。
故艮始终。
兼往返。
概初成。
天道人事举不能外。
以物象之。
则山也。
土之积也。
土积而高出地面者为山。
山高而气下。
为其升而有降也。
山之脊曰艮。
音转为冈。
冈者刚也。
阳止于表也。
俗犹有呼艮者。
讹作峎。
人之脊。
亦艮也。
阳行于背。
上达于巅。
以脊主之。
艮之道也。
故人立必赖脊。
俯仰动息。
必藉脊椎之力。
人思必赖脑。
精神气血。
必藉脑之运用。
脑之本。
亦交脊下达于肾。
中注于心。
督脉所司。
神气所贯。
为其善止。
故亦能行。
为其有终。
故亦能始。
则艮者限也。
范之也。
有度有节。
不偏不激。
故中和不二。
艮有退也。
返本复始之道也。
至极则变。
达至则囘。
行而先止。
动以后静。
故道功本焉。
道以返原为的。
逆行为用。
故贵艮止。
止而后定。
定而后静。
定静而后返于所始。
复其天性。
单元7易经的筮占 (三)

易学面向
理 象 数 图
无形 有形
6
易学面向
易学的目的:心灵的活化 →知道事物变化之理而可以有更开阔的眼界 在世界上,穷则变,变而通,通而久 主客间对立的消除,达成人我之间的和谐
7
版权声明
页码 1-8 2 3 4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以 神明其德夫。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所 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穷理尽 性以至于命。 圆者一而围三,……两三一二则为八。
作品
授权条件
来源
本作品转载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体艺廊,依据 Microsoft服务合约及著作权法第46、52、65条合理使用。 朱熹,《周易本义》,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孔子,《系辞传》 朱熹,《周易本义》,系辞上传第九章。
5
朱熹,《周易本义》
8
孔门易学的筮占面相之二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 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 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 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 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 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门易学的筮占面相之三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经证释(下经第一册)

易经证释(下经第一册):咸、恒、遯咸卦艮下兑上宣圣讲义咸卦上兑下艮。
山泽通气。
乃阴阳和协之始。
生化之初见。
荣繁之本源。
其象合为三阴三阳。
相抱相谐。
阳爻升而阴爻降。
两端皆阴。
中则三阳连贯。
此自爻言。
为刚柔调匀。
交而不乱。
合而可辨。
故为生化之德所征也。
以上下卦言。
上兑阴也。
下艮阳也。
阳下就阴。
柔上协刚。
刚柔同德。
以孚天地絪缊之道。
故在卦用为阳下而阴上。
在爻用为阴降而阳升。
二者主客自殊。
性情则一。
盖本于男女相悦。
而情性有定也。
兑为悦泽。
艮为止定。
上悦下止。
而不乖于情。
不悖于性。
故名咸。
咸感也。
皆也。
感主分言。
皆主合言。
分则相慕而发于至情。
合则相和而归于至性。
至情者生之机。
至性者道之锲。
天地一阴阳也。
其絪缊必因于春。
男女亦一阴阳也。
其交合必缘于情。
春者万物生化之期。
情者人类生殖之源。
有生则有动。
有动则情见。
故发育必因所遇。
忧乐必因所受。
缘于两者之相感。
感而善。
则为和谐而成佳偶。
感而不善。
则为仇敌而成怨偶。
此咸卦用在感。
明其为情之动也。
然感有同异。
今咸所感者同也。
何谓之同。
和而不私。
交而不杂。
发于性而正于命。
行于礼而成于乐。
故天下同化。
如春之好生也。
上悦下止。
悦则情。
止则性。
上动下定。
动则善感定则有礼。
故天下同化。
而不为害。
人也。
物也。
有生之类。
必爱其族。
有情之伦。
必求永其似续。
此天道也。
花为实而华。
莫为荄而芽。
鸟为卵而求侣。
兽为雏而冀成家。
人也为万物之灵。
尤善感而相慕。
男女之间。
无过无差。
夫妇之道。
不偏不邪。
卦象少女在上。
少男就之。
兑悦以启其爱。
艮止以达其家室之乐。
生育之无涯。
故人道自此始焉。
为智为愚。
为贤为不肖。
皆莫之外也。
为妍为媸。
为强为弱。
皆有其匹配也。
正如花之荣。
鸟之呜。
各求其异类。
而待为同心。
各悦其情侣。
而乐其共生共存。
何哉。
为延其种族。
而育其子孙也。
体天道好生之德。
本世道永存之功。
必始于少年。
发于爱情。
故名咸。
明其为同而无不相感也。
在无生之物。
如电如磁。
亦因异类而相引。
如数也。
亦以奇偶而相合。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欢迎访问一舟书库目录: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一)何谓易经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二)何为阴阳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三)何为太极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四)何为八卦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五)八卦成图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八集:卦有何用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九集:解读乾卦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集:解读坤卦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二集:破解命运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三集:易经与家庭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十四集:卦的象数理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一)何谓易经主讲人简介:曾仕强先生祖籍福建,生于1934年。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获美国杜鲁们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曾仕强先生历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专研方向:《大易管理》《中道管理》《管理大道》《胡雪岩经营管理专题》《三国演义的道理》。
欢迎访问一舟书库内容简介: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
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
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
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
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
那么《易经》的首创人伏羲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创造八卦呢,伏羲八卦图这部无字天书,能够历经7000年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足以证明真理永存的道理。
易经证释,鼎卦

易经证释,鼎卦孔子《宣圣讲义》鼎上离下巽。
巽为木。
木火同功。
曰鼎。
一则本钻木取火。
供民熟食之义。
一则明以薪资火。
为鼎烹饪之象。
故卦取巽离之合。
上离火而下巽木。
巽又为风。
木者。
生火之原。
风者。
助燃之物。
故巽在离下。
示为烹饪之本也。
鼎者器名。
而卦义重在其用。
亦如井卦取养民之用为义。
鼎之用亦为生养之需。
人自有火以后。
未有不资于烹饪以为食。
即未有不赖于鼎镬以为生。
纵夷蛮之民。
尚有不熟食者。
不足以为法。
故鼎养。
亦民生不可离者。
鼎之为物。
金也。
其成用。
则水火与木。
其所藉。
则土也。
是一物备五行之德。
而水火主其要焉。
故卦本乎离。
与井之本乎坎水者。
恰相对。
其下皆巽。
巽则水可以升。
火可以伏。
一升一伏。
既济之象。
生成之功。
天地尚依此升伏。
以成化育之用。
而况人乎。
故井之用。
以水养民。
鼎之用。
以火养民。
而皆赖风木以运之。
化之。
推而致之。
光而大之。
故两卦皆巽在下。
而坎离分主其上也。
离与巽合。
则为火而非日。
巽与离接。
则为木者多。
为风者少。
然火固非风不燃也。
象虽木火。
用兼风气。
故称名曰火风鼎。
不曰木火。
为木易见。
风难知也。
巽于物。
为风或木。
于用。
为顺或入。
此鼎卦亦包有风顺于火。
木入于火之意。
实则互成其用而已。
顺入毋多辨焉。
辞以明揭其顺入之义。
如井之巽乎水而上水是也。
木有质。
火无质。
在未燃前木也。
既燃则为火。
既烬则木火同灰。
故火者木所生。
亦五行生生之例也。
鼎取木之入火。
而生火。
以成火之用。
故巽在下。
明所自也。
传曰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鼎以木火生化而熟物。
如天之化育。
万物同新。
非鼎能新之。
以变其原有而易为新生之象。
如天之春。
变化其枯朽者。
而更生之。
繁荣之。
以成新气象。
冬寒之后。
叶脱草萎。
春风一吹。
花荣枝茂。
前之凋敝者。
忽欣欣然自盛。
前之枯槁者。
忽郁郁焉自繁。
此非天地新之而何。
鼎之新物。
亦犹是也。
就其成用。
亦有从新之义。
则鼎用金属物。
取其坚也。
如革之名革。
取其韧也。
坚韧则能化变他物。
而己不损。
水火者。
生化之主。
木者初生之物。
因三者之合。
孔子著《易经正释》【巽卦】

孔子著《易经正释》【巽卦】巽卦。
巽上巽下。
宣圣讲义易之纯卦。
现惟巽兑两卦未讲。
按周易八卦方位。
上离代乾。
下坎代坤。
东为震。
西为兑。
此名四正卦。
而乾坤巽艮为四隅卦。
合伏羲方位言。
则震巽为对。
艮兑为对。
是讲震即可兼巽。
讲艮即可兼兑。
而在文王六十四卦序。
却以巽兑往来。
与前震艮往来相错。
则本颠倒同体。
不取对象也。
巽一阴两阳。
阴在下。
兑一阴两阳。
阴在上。
是一卦颠倒为二。
与震艮同。
由八宫变化次序言。
巽自乾初变。
故阴在初。
兑则坤再变。
故阴在上。
若更变上爻之阴。
则成乾矣。
巽初变阴。
艮二变阴。
再变艮上爻之阳。
则为坤矣。
是巽为出乾入坤。
兑为出坤返乾。
一往一返亦相对。
而所行不同。
故八宫次序。
乾宫初变为天风姤。
即变巽也。
再坤宫五变为泽天夬。
即坤终返乾也。
巽以阳初受阴。
兑以阴将成阳。
故巽日近坤而称长女。
兑日近乾而称少女。
为女同。
而长少不同。
为阴同。
而所近远者不同。
此巽兑大别。
与震艮之以长少男不同行者相应。
巽始而兑终。
皆阴之行。
震始而艮终。
皆阳之道。
阳升阴降。
而卦自下上。
故巽与兑。
在后天一阴一阳。
与震艮之一阴一阳同。
不复以先天男女分阴阳者。
正以其行之远近。
其成之属类为判。
巽虽长女。
而不克代坤。
兑虽少女。
而能与震对。
此其在后天。
兑较巽重。
而居四正位也。
若六十四卦中之巽兑。
已由三爻重为六爻。
其象大异于元卦。
合为四阳两阴爻。
巽之阴爻在初四。
兑则在三上。
刚柔皆不协。
而巽先柔。
故为伏。
兑先刚。
故为见。
伏犹入也。
见犹出也。
入者自外而内。
自上而下。
言巽之阳。
从阴化也。
出者自内而外。
自下而上。
言兑之阴。
从阳化也。
盖卦之本在初。
末在上。
巽阴在初。
兑阳在初。
阳主升。
失其本。
则无根。
此巽为阴。
兑为阳。
由其爻之位辨之。
两阳间一阴。
巽则阴得时。
兑则阳得势。
故兑与巽。
为阴消长之机。
巽消而兑长也。
震艮则为阳消长之纽。
震之初。
为阳始起。
艮之上。
为阳之终。
而巽震先天相对反。
一阴一阳初化之象。
天地变化。
皆自此二卦始。
而兑与艮则为终成之时。
天地终成。
皆艮兑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称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得自
《易经》的启发
2
世界著名信息经济学家诺贝尔 奖获得者查理森·威尔海姆曾感叹:
“《易经》的信息论思想,不 仅启发了我们的科学家造出了 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 多的上层西方人士日常生活的 决策指南。”
3
周易 为何是中国 文化源头 群经之首
4
周易与儒、道关系
20
《彖 传》上下十翼 之一
附在六十四卦下,各卦都有, 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指出一卦 的核心内容。
21
《象 传》上下十翼 之二
《象传》除解释六十四卦卦名、 卦义外,还有解释三百八十六 爻的象辞。《象传》具有指导 性意义,也是对经文的直接解 释。
22
《系辞传》上下十翼 之三
《系辞传》是有关《易经》的通论, 它探讨《易经》的起源,揭示经文的 意蕴和性质作用,尤其是对《易经》 的哲理作了高度概括而又精微深入的 说明,还具体讲了筮法.
a-象 b-数 c-理 d-占
30
《易经》中的---- 象
象---
用抽象的符号表述万事万物的性质
31
基本卦型
八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卦1 8 4 5 6 3 7 2
金 土 木木 水火 土 金
32
八卦<万物归类>取象
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五行 金 土 木 木 水 火 土 金 方位 西北 西南 东 东南 北 南 东北 西 人物 老人(男)) 老人(女)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年 少女 人身 首 腹 足 股 耳 目 手 口 五脏 肺 脾胃 肝 胆 肾 心. 脾 肺
中国文化的源头 ——《易经》
1
有多少伟人对周易推崇备至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唐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毛泽东说:“不学易,不足以谋大事,不学易, 不足以解天地”。
-欧洲哲学家杰思说:“谈到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典, 首推中国的《易经》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八卦是东方科技史上一 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12
例:
1-立竿见影 以正农事
2-汉案户 河射角 ---多事之秋也
3-效法天地 顺应自然
13
, , !
积物阴
夏至
累的阳
立 夏
而运变
导动化
致变揭 质化示
春 分
变具了
的 规
有 量
万 事
立 春
律变万
冬至
立 秋
秋 分
立 冬
14
2、如何进入 《周易》之门
15
《易》的发展:
伏羲氏—《山坟》
被“夏”人 继承
见龙-----初露锋芒 初见世面 潜龙-----潜伏阶段 为学阶段
43
爻位 卦体 代表
寓意
上爻
发展顶峰 盛极必反
天未
五爻
来 功成名就 居安思危
四爻 三爻
人
现 上新台阶 在 功业有成
审时度势 慎行防凶
二爻 初爻
地
过 去
崭露头角 事物初端
17
《周易》= 《易经》?
18
《易经》
《经》
《传》
上下 经经
六十四卦
彖 象 系 文 说 杂序
上 上 辞 言 卦 卦卦
下 下上
篇
篇
下 篇
十翼 19
《十翼》何解
《周易》的经文十分简古,全文不到五千 字,它是《周易》的基础内容。《传》是解释 说明《经》的最早、最具权威性的著作。有了 十翼,《经》才能据文字通释。后人把十翼看 成是《周易》的一部分。十翼是理解《经》的 桥梁,没有十翼,《经》的思想内容就不易理 解。所谓十翼其实只有七篇。翼是羽翼的意思, 与 《经》相辅而行,故称十翼。
41
乾卦
上九,亢龙有悔。
上 卦
九五,飞龙再天,利见大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下 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42
人生(企业)奋斗的六个阶段
亢龙-----盛极而衰 物极必反 飞龙-----理想实现 成功辉煌 跃龙-----进退关头 机会面前 惕龙-----辛勤耕耘 工作实践
中宫5
西 坤2 南
兑7 西
东 艮8 北
坎1 北
乾6
西 北 38
《易经》中的----理
• 变易---天地运行 • 简易---效法天地 • 不易---道法有则
流通适变 顺应自然 行其典礼
39
A、
乾
自强不息者的成功哲学
40
卦辞--乾:元.亨.利.贞
译文:乾-象征天道,天道是创造 万物的根源,通达顺利, 和谐而贞正的。
23
《文言传》十翼 之四
《文言》是专对乾、坤两卦的重点解 释。认为乾坤两卦是理解《易经》的关 键,解释这两卦具有示范作用。
24
《说卦传》十翼 之五
《说卦》主要是说明八卦所象 征的具体事物及其特性,是打开 《易经》奥秘的一把钥匙。
25
《序卦传》十翼 之六
《序卦传》是专门讲述六十四 卦排列顺序的,为何乾、坤要放在 前面,上经为何以坎、离结束,下 经何以要起于咸、恒而终于既济、 未济。
26
《杂卦传》十翼 之七
《杂卦》主要是说明六十四卦卦 名的含义特点。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 卦放在一起对比说明。因为在顺序上 有所错综交杂,故称《杂卦》。
27
《易经》卦的 结构及解读
28
卦象结构
上外 卦
下内 卦
六上爻 九五爻 六四爻 九三爻 六二爻 九初爻
天尊 位
当 位
、
人
失 位
之
卑
说
位 地
29
3、《易经》中的内容
5
儒
周易
用
道
体
6
周易与禅关系
7
《周易》筮法
8
附:
正本清源 去伪存真
周易与
算命 风水
八字
面像
宿 命
论
手像
名字 附:字·符
宗教
9
《周易》 易理的产生 既智慧凸现
10
《周易》起源及认识
1、《周易》与天文学
----八卦起源
11
八卦起源
《系辞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发展为《连山》
前2070—前1600
神农氏—《气坟》
被“商”人 继前承1600—前1046
发展为《归藏》
轩辕氏—《形坟》
被“周”人 继前承1046—前256
发展为《周易》
16
《周易》何解
• 周: “易” 道周延普遍,无所不包 • 周:指年代-周朝 • 易:古字(象形字)象飞鸟的形象 • 易:既蜴,随环境而变色 • 易:从日从月,阴阳具矣 • 易:一名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自然界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属性 刚健 柔顺 震动 优柔 障碍 明亮 停止 喜悦33
《易经》中的----数
《系辞》:凡天地之数五 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 行鬼神也。
34
简介:河图、洛书及九宫
河 图
35
洛 书
36
九
宫
图
4
9
2
3
5
7
8
1
6
37
东 南
九 宫 八 卦 图
东
巽4 震3
南 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