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系统测试与可测性设计实验指导书-ATPG应用

数字系统测试与可测性设计实验指导书-ATPG应用
数字系统测试与可测性设计实验指导书-ATPG应用

《数字系统测试与可测性设计》

实验指导书(二)

实验教师:

2012年4月9日

I.实验名称和目的

实验名称:ATPG应用

实验目的:了解Mentor公司的FastScan-(ATPG生成工具)业界最杰出的测试向量自动生成工具。了解测试各种基准电路的标准输入格式,运用FastScan工具生成测试向量。深入理解单固定故障模型相关概念。

II.实验前的预习及准备工作:

1、充分理解课堂上学习的故障模型相关概念。

2、Mentor公司的测试相关工具的介绍

缩略语清单:

ATPG?:Automatic TestPattern Generation

ATE :Automated Test Equipment

BIST?:Built In Self Test

CUT?:Chip/CircuitUnder Test

DFT?:DesignFor Testability

DRC:Design Rule Checking

PI??:PrimaryInput

PO??:Primary Output

组合ATPG生成工具FastScan

FastScan是业界最杰出的测试向量自动生成(ATPG)工具,为全扫描IC设计或规整的部分扫描设计生成高质量的测试向量。FastScan支持所有主要的故障类型,它不仅可以对常用的Stuck-at模型生成测试向量,还可针对transition模型生成at-speed测试向量、针对IDDQ模型生成IDDQ测试向量。此外FastScan还可以利用生成的测试向量进行故障仿真和测试覆盖率计算。

另外,FastScan MacroTest模块支持小规模的嵌入模块或存储器的测试向量生成。针对关键时序路径,Fastscan CPA模块可以进行全面的分析。

主要特点:??支持对全扫描设计和规整的部分扫描设计自动生成高性能、高质量的测试向量;

?提供高效的静态及动态测试向量压缩性能,保证生成的测试向量数量少,质量高;??支持多种故障模型:stuck-at、toggle、transition、critical path和IDDQ;

?支持多种扫描类型:多扫描时钟电路,门控时钟电路和部分规整的非扫描电路结构;??支持对包含BIST电路,RAM/ROM和透明Latch的电路结构生成ATPG;

?支持多种测试向量类型:Basic,clock-sequential,RAM-Sequential,clock P O,Multi-load;??利用简易的Procedure文件,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测试综合工具集成;??通过进行超过140条基于仿真的测试设计规则检查,保证高质量的测试向量生成;??F astScan CPA选项支持at-speed测试用的路径延迟测试向量生成;??FastScan Mac

roTes t选项支持小规模的嵌入模块或存储器的测试向量生成;

?FastSc anDi agno stic s选项可以通过分析AT E机上失败的测试向量来帮助定位芯片上的故障;

?ASI CVe cto r Int erface s选项可以针对不同的A SIC 工艺与测试仪来生成测试向量;?最新的ATPG Accel erato r技术可以支持多C PU 分布式运算;

?智能的 ATPG 专家技术简单易用,用户即使不懂AT PG,也能够由工具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测试向量;

?支持32位或64位的UN IX 平台(So lar is,HP-PA)及LI NUX 操作平台;?Fa stScan

的ATP G流程

由上图可知,在启动F astSc an时,Fa st Sc an 首先读入、解释并检查门级网表和一个DF T库。如果遇到问题,Fast Scan 会退出并发布一个消息。如果没有遇到问题,FastScan 直接进入到配置(Se tup)模式。在配置模式,可以使用交互方式或者使用Do file 批处理方式,来建立关于电路和扫描的基本信息,以及指定在设计展平(flatten in g)阶段时影响生成仿真模型的条件。完成所有配置后,退出配置模式就直接进入到DRC 检查阶段,进行DRC 检查。如果检查通过,那么直接进入到ATPG 模式。进入AT PG 模式后由上图可看出,有四个过程:生成错误列表,生成测试模式,压缩测试模式和储存测试向量。

Fa stSc an的输入需要以下几个文件:带Scan cha in 的电路网表,

库描述

文件和FastScan的三个控制文件(*.dofile,*.testproc,Timplate),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解释。

1.电路网表(*.v)

已经带有扫描链的Verilog格式的网表。

2.库描述文件(fs_lib)

用于连接厂家提供的Mentor模型库。

3.timeplate文件

timeplate文件描述了ATPG向量中各时间点(输入跳变点,输出取样点,时钟沿位置,周期等)timescale和测试过程文件(procedure file)文件名,可以根据需要加以修改。

FastScan是以事件为基础的。其时序模型是基于以测试周期划分事件的,主要包含了下列一些事件:

force_pi:对PI(Primary Input)输入值。

measure_po:测量PO(Primary Output)的输出值。

capture_clock_on:把捕获时钟打开。

capture_clock_off:把捕获时钟关闭。

ram_clock_on:把用于读写RAM的时钟打开。

ram_clock_off:把用于读写RAM的时钟关闭。

其基本格式如下:

timeplate “timeplate_name”=

timeplate_statement;...

end;

以下是一个实例:

// Example Timeplare

// 指定了以后所有的时间单位为纳秒(ns),刻度为1,这一步是必须的。

settimescale1nS;

// 指定采样(strobe)窗口的宽度为1,由于前面定义了时间刻度为1ns,所以strobe窗口实际宽度为1ns

set strobe_windowtime 1;

// 定义了名字为tp0的timeplate文件

timeplate"tp0" =

// 定义了在0时刻对PI输入

force_pi 0;

// 定义了在80时刻对PO采样

measure_po 80;

//定义了在100时刻把捕获时钟打开

capture_clock_on 100;

//定义了在120时刻把捕获时钟关闭

capture_clock_off 120;

// 定义了周期为200,即在200时刻所有动作结束,重新开始新一周期动作period200;

end;

//指定后面要用到的测试过程文件名为design.testproc,scan group名为grp1

set procedure file"grp1""design.testproc";

4.design.dofile

.dofile文件主要是Mentor提供的一个批处理文件,可以自动控制FastS can的操作。

下列design.dofile中主要描述了Scan chain的组成管脚和group定义(见下例中add scan chains 命令和add scan group命令)。时钟的定义及其值,由于FastScan认为所有改变时序元件的状态的信号都为时钟,包括了复位信号,置位信号和系统时钟信号等。reset信号表示为时钟,其值赋为无效电平。在测试状态下需要保持恒定逻辑值的管脚如TEST_ENABLE,测试覆盖率的设定。

//sample.dofile

//定义了scan group

add scan groups grp1 design.testproc

//定义了Scan chain的组成管脚

add scan chains chain1grp1SCAN_IN SCAN_OUT

// 使RESET信号无效

addclocks 1 RESET

// 使SCAN_CLOCK信号有效

add clocks 0SCAN_CLOCK

// 设置TEST_ENABLE为恒1

add pin constraints TEST_ENABLEC1

// 设置最大覆盖率

setatpg li -test_coverage90

5.测试过程文件(*.testproc)

测试过程文件定义了扫描电路的操作,主要包括时钟的定义和一些管脚的逻辑值设定,可以手工生成,也可自动生成。

测试过程文件仅仅包含了扫描相关事件的时序信息,然而ATPG过程本身不需要测试过程文件来包含实际时序信息,自动测试设备(ATE)和某些仿真器需要这些信息。因此必须修改用于ATPG的测试过程文件来包含实际时序信息。定

义了扫描电路的操作。

测试过程文件有自己的规则如: 每一句必须占一单行,双斜杠//后面的内容都是注释,所有语句必须在pr oc ed ure 和end 之间,可以有空白行等等。其基本格式如下:

procedu re <procedur e_type>

proc ed ure_st atemen t;...

end;

在一个测试过程文件中通常有以下几个过程:

?Te st_S etup(o ptional)

这个过程用来为Loa d_Unload 过程设置非扫描元件的状态。如果在设置了管脚约束之后运行ATPG ,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限制这些管脚,否则FastSc an 自动会为你限制这些管脚,但可能会导致时序冲突。

在下面这个实例中,设置了SCAN_ENABLE 和TEST_E NABLE 的初始值,并定义了周期。

procedur e test_set up =

// at tim e 0 force the SCAN_ENABL E a value of 0

f or ce SC AN_ENAB LE 0 0;

// at tim e 0 for ce the TEST_ENABLE a value of 1

force TE ST _ENA BL E 1 0;

// 表明整个周期在400ns结束,即周期为400ns

p eriod 400;

end ;

?Sh if t(required )

这个过程描述了如何通过翻转时钟,在输入端输入值以及采样输出端等方式来将数据顺着扫描链移动一个位置。其数据流向如下图:

í?1 移位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包括for ce 命令,f orce_sci 命令(或者force_sc i_e q

u

iv 命令)和measu re_sco 命令。

在下面这个实例中,定义了一个典型扫描移位操作。由于我们前面定义了时间刻度为1ns ,所以在测试过程文件中所有的时间都以1n s为刻度,即所有时间数字都倍乘1ns 。

p rocedure shi ft =

// f or ce scan chain in pu t at time 20ns

fo rce_sci 20;

// m easu re sc an c hain output a t time 40ns

mea sure_sco 40;

// pu lse th e clo ck

force c p.0 1 100;

forc e cp.0 0 200;

// a u nit o f de ad time for s tability

pe riod 400;

end;

针对上面实例的详细时序见下图:

í?1 移位过程时序

显然在这个过程包含了四个扫描事件:在20ns 时刻输入,在40ns 采样,时钟在100n s变为1,在200ns 变为0,周期为400n s。图中引入X是为了表示测试过程文件执行的顺序性,X 表示任何一个时刻。

Load_U nl oad (required )

这个过程描述了如何装载和卸载扫描链。为了扫描链顺利装载,

必须为移位

寄存器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状态,在这个状态时钟、复位和RAM的写信号等信号无效,而且如果扫描输出端是双向端口,则双向端口处在输出状态。然后可以使用applyshift语句来指定移位周期数,这个数目等于所有扫描链中的最大扫描元件数目。

在下面这个实例中,定义了一个典型的load_unload过程,其中假设所有扫描链中的最大扫描元件数目是N。

procedure load_unload=

// forceclocks off at time0

forceSCAN_ENABLE 1 0;

forceRESET 10;

//force scan clocks on at time0

forceSCAN_CLK0 0;

// shift data thru each of N cells, Nisthemaximumscancell number inallchains

apply shiftN 200;

period 200;

end;

注意,为apply语句指定的时间仅仅是相对于load_unload过程的时刻。因此,为load_unload过程指定的周期200ns并不包含执行内嵌apply命令的时间。实际的周期是(200+400*N)ns,其详细时间关系见下图:

í?1 load_unload过程的时间顺序示意图

由于开始shift时刻是200ns,而period也是200ns,因此在shift过程结束的同时load_unload过程结束。

上面三个文件可分开成三个测试过程文件,也可合成一个扫描测试文件。其中在编辑时需注意各值的设定和单链上最大cell数的设定。

以上各文件除电路网表外均可以人工编辑生成,也可以运行一次DFTadvisor得到模版文件加以修改。有了以上各控制文件就可以用FastScan生成ATPG 测试向量。

Design forTest可测性设计技术

随着SoC/ASIC设计技术的迅猛发展,可测性设计(Design-For-Test)逐渐为SoC/ASIC设计流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DFT的应用也逐渐变得深入,Mentor Gr aphics公司作为全球SoC/ASIC设计中DFT领域的领导者, 一直以来倡导高质量和低成本(High Quality & Low Cost)的DFT设计理念,并拥有业界最为优秀和完善的全线DFT设计工具, 多年来一直居于业界领导地位,引领着EDA行业DFT工具的技术发展方向。

测试综合工具DFTAdvisor

DFTAdvisor利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引导完成可测性分析并优化测试结构的插入,执行全面的测试规则检查,从而保证在ATPG之前不存在任何遗留的可测性设计问题。DF TAdvisor 测试综合工具自动插入测试结构电路,支持全扫描或部分扫描的测试逻辑,能够自动识别电路中的时序单元并自动转换成可扫描的单元,并能够把电路中可扫描的单元串接成扫描链,从而大大增强了IC和ASIC设计的可测试性。此外,利用它在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可测性分析,测试综合生成和测试向量自动生成之前发现并修改违反测试设计规则的问题,尽可能提高ATPG的效率并缩短测试开发的周期。

III.实验项目

一、熟悉FastScan的图形化界面(GUI)

二、演示生成测试向量的过程(以pipe_net_noscan.v文件为

例)

扫描插入之前做的准备

进入以下路径

DFT/ATPG/atpg_data/lab2/exercise_1/

1、启动DFTAdvisor

shell> dftadvisor pipe_net_noscan.v –verilog -lib ../../libraries_1_to_4/adk.atpg

-log results/ex_1dfta.log –rep

.log –日志文件,存相关信息,可以打开查看

pipe_net_noscan.v---没插入扫描链的网表文件

2.自动分析时钟信号/控制信号

SETUP>analyzecontrol signals-auto_fix

3. 进入DFT 模式.

SETUP>set systemmode dft

此时报告了哪些信息?

此时可以看电路,在DFTAdvisor Control Panel里点击OpenDFTVisualizer

4. 设置扫描识别.

DFT> setup scan identification full_scan

DFT>setup test_point identification -control 0-observe0

DFT>reportcell models-typemux

默认的扫描类型是什么? _______mux21_cacro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开始扫描.?

DFT>run

DFT> reportstatistics

在本设计中有多少个连续的单元?____1________

识别了多少个扫描单元?______1___________

生成插入扫描的网表并生成ATPG配置文件

1.插入扫描链

DFT> inserttestlogic-scanon-test_point on-ram on -number 1 2.报告结果.

DFT> report statistics

连续的单元数量是多少?___________1________

插入的扫描链的数量?___________1___________

新插入的pins的数量?___________2__________

3.报告插入扫描单元和扫描链的结果.

DFT> report scancells

4. 保存Verilog 网表和ATPG的配置文件.

DFT> write_design –output_fileresults/pipe_scan.v –replace

pipe_scan.v—已插入扫描链的网表文件

DFT>write_atpg_setup results/pipe_scan -replace-procfile

5. 退出DFTAdvisor.

DFT>exit

产生测试向量

BasicATPG Flow

1. 启动fastscan.

shell> fastscanresults/pipe_scan.v-verilog -lib../../libraries_1_to_4/adk.atpg

可测性设计技术

可测性设计技术 【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路板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测试模型和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测试要求,测试费用急剧增加。本文介绍了可测试性设计的内涵、意义和分类,可测试性设计有两种方法:专项可测试性设计和结构化可测试性设计(边界扫描和内建自测试),并讲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可测试性设计;边界扫描;内建自测试 随着数字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系统日趋复杂,对其测试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问世之后,甚至出现研制与测试费用倒挂的局面。这就迫使人们想到能否在电路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测试问题,使设计出来的电路既能完成规定的功能,又能容易的被测试,这就是所谓的可测性设计技术。因此也就出现了可测性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在可测性的概念出先不久之后,人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即大家设计出来的电路在测试方面到底谁优谁劣,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就需要对电路的测试难易程度进行数量描述,即可测性分析。 可测性分析是指对一个初步设计好的电路或待测电路不进行故障模拟就能定量地估计出其测试难易程度的一类方法。在可测性分析中,经常遇到三个概念:可控制性、可观察性和可测性。 可控制性:通过电路的原始输入向电路中的某点赋规定值(0或1)的难易程度。 可观察性:通过电路的原始输入了解电路中某点指定值(0或1)的难易程度。 可测性:可控制性和可观察性的综合,它定义为检测电路中故障的难易程度。 可测性分析就是对可控制性、可观察性和可测性的定量分析。但在分析过程中,为了不失去其意义,必须满足下面两条基本要求: (1)精确性,即通过可测性分析之后,所得到的可控制性、可观察性和可测性的值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电路中故障检测的难易程度。 (2)复杂性,即计算的复杂性,也就是对可控制性和可观察性的定量分析的计算复杂性要低于测试生成复杂性,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可测性设计的意义 据统计资料表明,检测一个故障并排除它,所需的开销若以芯片级为1,则插件级为10,系统级为100,机器使用现场为1000。这表明,故障一定要在芯片级测出并排除它,绝不能把坏芯片带到插件中去。但由于现在的芯片,一般都是几千到几百万个门的电路,而外部可用于测试的端脚又非常的少,因此,芯片的测试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尽管新的测试方法不断涌现,但由于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测试生成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集成度的增长的需要。 根据很多实验证实,测试生成和故障模拟所用的计算机的时间与电路中门数的平方到立方成正比,也就是说测试的开销呈指数关系增长。但另一方面,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研制与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远远小于指数增长。因此,就使得测试成本与研制成本的比例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的测试成本甚至占产品总成本的70%以上,出现了测试与研制开销倒挂的局面。

可测试性需求讲解

软件可测试性需求设计 一、引言 1、目的 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效率。 2、范围 描述的范围主要是可测性设计的特征,考虑方向及设计方法。 3、读者对象 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 二、测试所需文档 1、需求规格说明书 2、概要设计说明书 3、详细设计说明书 4、系统功能清单 5、系统运行环境搭建指导书 6、系统操作指导书 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 可测试性主要是指被测实体具有如下特征:可控制性、可分解性、稳定性、易理解性、可观察性,该特征的主要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可测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 1、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

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外提供的接口。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 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2、可分解性设计需求 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需求 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 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3、稳定性设计需求 测试模块发布合理,不能在后期追加的模块为前期所测模块引入新的不必要的测试活动。 4、易理解性设计需求 1)设计文档的易理解性 设计参考标准 内容描述主次要分清 依赖关系描述明确 2)接口的易理解性

产品管理-电脑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精品

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 文件名称:Doc. Name Fujitsu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 导书 Fujitsu’s Product Reliability Test WI 文件编号: Doc. No. WI/750/050 拟制部门:Prepared by RTC版号: Version A/0 受控印章Ctrl. Stamp 受控副本章Ctrl. copy

一. 温湿(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温湿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恒温恒湿试验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4.3 将样品(工作状态下)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内(温度:30°C,RH:90%),2小时后,取出样品,在室温下放 置1小时. 4.4 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功能. 5 质量要求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7 记录保存年限 《RTC试验报告》750PR002 3年 二. 低温(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冰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4.3 将样品(工作状态下)放入冰箱内(温度:0°C),8小时后,取出样品,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 4.4 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功能. 5 质量要求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电脑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作 业 指 导 书 WORK INSTRUCTION 文件名称: Doc. Name Fujitsu 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 导书 Fujitsu’s Product Reliability Test WI 文件编号: Doc. No. WI/750/050 拟制部门: RTC 版 号: A/0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7 记录保存年限 《RTC试验报告》750PR002 3年 二. 低温(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冰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4.3 将样品(工作状态下)放入冰箱内(温度:0°C),8小时后,取出样品,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 4.4 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观和功能. 5 质量要求 5.1 试验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正常,样品应无异音. 5.2 试验前、后,样品的灵敏度变化须小于3dB. 6 参考文件 《Fujitsu可靠性试验项目》客户数据 7 记录保存年限 《RTC试验报告》750PR002 3年 三. 高温高湿(带操作)试验 1 目的 评价产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可靠性,并确认胶脚(c ushion)是否影响涂装面(产品如有胶脚(c ushion)贴在涂装面上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Fujitsu计算机音箱产品. 3 试验设备 恒湿恒湿试验箱、噪音发生器 4 试验步骤 4.1 环境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35%~80%. 4.2 取1对(或以上)无包装的合格样品.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含表格)

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为规范可靠性试验作业流程,保证出货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特制定本检查指引。 2.0适用范围: 适用制造中心生产的所有机顶盒试验及其他客户所要求试验的产品。 3.0名词定义: 无 4.0职责: 品保课负责落实本指引规定相关事宜,各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5.0作业内容: 5.1 试验要求与标准不同客户的产品要求与标准都有差别,具体选择参照不同客户的要求与标准执行。 5.2 试验项目: 5.2.1高温老化试验: 试验员对量产的机顶盒进行高温老化试验,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高温老化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结果记录与【高温老化报表】中。如在老化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5.2.2 高低压开关冲击试验:

1)试验前,将接触调压器电源根据试验要求进行电压调整; 2)每个产品根据机型电压范围,在90V、135V、260V各电压段每4分钟切换一次电压,通电3分钟,再断电1分钟,冲击时间至少1小时。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高低压开关状态试验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高低压开关状态试验报表】中。如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3)每天对高低压冲击仪器的输出高、中、低电压用万用表进行电压点检,并将点检结果记录在【高低压冲击电压点检表】。 5.2.3 模拟运输振动试验: 将QA抽检后的产品按每天订单量的2%进行振动试验,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模拟运输振动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模拟运输振动测试报表】中。如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5.2.4 恒温恒湿试验: 将QA抽检后的产品按每个订单量抽取5台进行高、低温试验,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恒温恒湿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恒温恒湿测试报表】中。如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分析并记录与【可靠性试验不合格分析改善报告】 5.2.5 跌落试验: 将QA抽检报的产品均需做一角三梭六面跌落试验,跌落试验的数量至少为1箱,具体操作与标准请参照【跌落试验作业指导书】执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跌落测试报告】中。如在测试后出现不良现象需及时反馈到QE和工程人员

软件测试之可测试性分析

软件测试之可测试性分析 在理想的情况下,软件工程师在设计计算机程序、系统或产品时应该考虑可测试性,这就使得负责测试的人能够更容易地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但是,什么是“可测试性”呢? JamesBach②这样描述可测试性: 软件可测试性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测试的容易程度。因为测试是如此的困难,因此,需要知道做些什么才能理顺测试过程。有时,程序员愿意去做对测试过程有帮助的事,而一个包括可能的设计点、特性等等的检查表对他们是很有用的。 肯定存在可用于在很多方面测度可测试性的度量,有时,可测试性被用来表示一个特定测试集覆盖产品的充分程度。在军方还用它来表示工具被检验和修复的容易程度。这两种意义都略不同于“软件可测试性”。下面的检查表提供了一组可测试软件的特征: 可操作性。“运行得越好,被测试的效率越高。” ●系统的错误很少(错误加上测试过程中的分析和报告开销)。 ●没有阻碍测试执行的错误。 ●产品在功能阶段的演化(允许同时的开发和测试)。 可观察性。“你所看见的就是你所测试的。” ●每个输入有唯一的输出。 ●系统状态和变量可见,或在运行中可查询。 ●过去的系统状态和变量可见,或在运行中可查询(例如:事务日志)。 ●所有影响输出的因素都可见。 ●容易识别错误输出。 ●通过自测机制自动侦测内部错误。

●自动报告内部错误。 ●可获取源代码。 可控制性。“对软件的控制越好,测试越能够被自动执行与优化。” ●所有可能的输出都产生于某种输入组合。 ●通过某种输入组合,所有的代码都可能被执行。 ●测试工程师可直接控制软件和硬件的状态及变量。 ●输入和输出格式保持一致且有结构。 ●能够便利地对测试进行说明、自动化和再生。 可分解性。“通过控制测试范围,能够更快地分解问题,执行更灵巧的再测试。” ●软件系统由独立模块构成。 ●能够独立测试各软件模块。 简单性。“需要测试的内容越少,测试的速度越快。” ●功能简单性(例如:特性集是满足需求所需的最小集合) ●结构简单性(例如:将体系结构模块化以限制错误的繁殖)。 ●代码简单性(例如:采用代码标准为检查和维护提供方便)。 稳定性。“改变越少,对测试的破坏越小。 ●软件的变化是不经常的。 ●软件的变化是可控制的。 ●软件的变化不影响已有的测试。 ●软件失效后能得到良好恢复。 易理解性。“得到的信息越多,进行的测试越灵巧。” ●设计能够被很好地理解。

CSS页面布局及样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CSS页面布局及样式设计 (所属课程:web系统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11级计科信息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A06-404 合作者:指导教师:李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SS中的定位属性使用方法。 (2)掌握DIV+CSS的页面布局方式。 (3)掌握CSS中的常用属性的使用方法。 (4)理解CSS的样式构造。 二、实验条件 安装Web开发环境的微机。 三、实验内容 (1)重新对聊天室的注册页面、登陆页面和聊天页面进行页面布局。 (1)对聊天室的注册页面、登陆页面和聊天页面进行样式设计。 四、实验步骤 (1)注册页面使用CSS将注册表单居中显示,表单内嵌入表格将文本与输入域格式化显示,表单内使用label标签。 (2)登录页面中添加div层用于显示在线用户数。 (3)登录页面使用div将登录表单,在线用户数,logo图片,超链接等页面元素重新定位布局。 (4)聊天页面改用div标签并使用CSS的position定位属性进行布局,框架内的独立页面使用float属性进行布局。 (5)使用CSS设置三个页面的背景颜色或背景图片。 (6)注册页面使用CSS设计所有输入框和提交按钮的样式。 (7)登录页面使用CSS设置的超链接的字体和下划线、登录表单使用圆顶角、在线用户数使用图片数字,使用CSS设计登录按钮的显示样式。

(8)聊天页面中使用CSS设计信息发送表单和发送按钮的样式,设计用户信息列表和聊天信息段落的的显示样式。 五、实验结果 注册界面效果图及代码: //总体框架 //添加图片代码 //用户注册信息代码

注册信息

用户姓名:

用户密码:



--> 姓    别: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 姓名:李双阳学号:13140913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314091 指导教师:_王朝勇王新练 上课时间:2010 年12 月 6 日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万能表的设计与组装试验仪 实验时间:2010年12月6日 小组合作: 是 小组成员:孙超群 1. 实验目的:掌握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性。 2. 掌握数字万用表的校准和使用。 3. 掌握多量程数字万用表分压、分流电路计算和连接;学会设计制作、使用多量程数字万用表 2、实验地点及仪器、设备和材料: 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标准数字万用表。 3、实验思路(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1. 直流电压测量电路 在数字电压表头前面加一级分压电路(分压电阻),可以扩展直流电压测量的量程。 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分压电路如图一所示,它能在不降低输入阻抗的情况下,达到准确的分压效果。 例如:其中200 V 档的分压比为: 001.010*********==+++++M K R R R R R R R 其余各档的分压比分别为: 档位 200mV 2V 20V 200V 2000V 分压比 1 0.1 0.01 0.001 0.0001 图一 实用分压器电路 实际设计时是根据各档的分压比和总电阻来确定各分压电阻的,如先确定 M R R R R R R 1054321=++++=总 再计算200V 档的电阻:K R R R 10001.021==+总,依次可计算出3R 、4R 、5R 等各档的分压电阻值。换量程时,多刀量程转换开关可以根据档位调整小数点的位置,使用者可方便地直读出测量结果。 尽管上述最高量程档的理论量程是2000V ,但通常的数字万用表出于耐压和安全考虑,规定最高电压量限为1000V 或750V 。

可靠性测试规范之盐雾试验作业指导书

核准: 审核: 作成:袁媛 盐雾试验作业指导书 版 本 B0 制订部门 品质部 页次 1/7 生效日期 2020.05.11 1. 0目的 指导作业,规范操作,提升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及可信赖性。 2. 0范围: 所有需要盐雾测试的产品。 3. 0定义: 盐雾试验:利用盐水喷雾腐蚀来检验和鉴定电镀层封孔性之好坏,以及对镀层耐腐蚀性和对基 体保护性能的测试;或试样无表面处理时本身耐腐蚀的能力。 4. 0权责 品管部负责取样、测试、判定。 5.0设备、药品及操作条件 5.1盐水喷雾试验机 5.2氯化钠(分析纯)溶液(5%)、溶液使用纯水配制,紧急时可使用纯净水替代。 5.3操作条件 项 目 试 验 中 备 注 盐水质量百分比浓度(%) 5±0.1 盐水不得重复使用 盐水PH 值 6.5-7.2 测定收集的盐雾溶液 压缩空气压力(kgf/cm 2) 1.00±0.1 经过现场校验和认证 喷雾量(ml/80cm 2/hr) 1.5+0.5 连续不得中断,至少8H 以上 压力桶温度 47±20C 试验室温度和湿度 35±20C,90% RH 以上 样品放置角度 15°-25° 附角度参照图 试验时间(hr) 参考本文件7.0条款 6.0 试验 6.1试样准备: 在试样准备以及试验结束取样观察全过程中,不可裸手接触试样,应全程戴一次性手套或 手指套,以保护试件电镀面不被汗渍及其它外来物污染。在用手套或手指套防护下,将镍片用双面胶粘在治具上,单个产品间距不少于20mm 。 6.2试样摆放: (1)试样不应摆放在盐雾直接喷射到的位置。

核准: 审核: 作成:袁媛 盐雾试验作业指导书 版 本 B0 制订部门 品质部 页次 2/7 生效日期 2020.05.11 (2)在盐雾试验箱中被试面与垂直方向成15°~ 25°,并尽可能成20°,对于不规则的试样, 例如整个工件都是被试面,也应尽可能接近上述规定。 -带材测试:带材对折30°~50°之间,垂直放置在盐雾箱内。 20° 40° -镍片测试:借助辅助治具,确保试样被试面与垂直方向成15°~ 25° (3)试样可以摆放在试验箱不同水平面上,但不能接触箱体,也不能相互接触,单个试 样件间距不得小于20mm 。试样或其支架上的滴液不得落在其他试样上。 6.3 试验后试样的处理: (1)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样,用温度不高于40℃的清洁流动水轻轻清洗以除去试样表面残留 的盐雾溶液,接着在距离试样约300mm 处用气压不超过300kPa 的空气立即吹干.或者 清洗后用无尘布轻轻吸干试件表面水份. 电镀面 错误摆放方式试件表面水渍印 试件不可纵向放 置上下间会滴液 L 型电镀面 电镀面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种描述形式—传递函数描述法、零极点增益描述法。 2.掌握两种描述形式之间的转换。 3.掌握连续和离散系统频率响应的求解 二、 实验仪器或设备 装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三、 实验内容 1. 生成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并记录下函数命令和波形。 2. 生成占空比为30%的矩形波。 3. 将连续系统 4)(s )21)(s (s 3) 1)(s -(s 0.5H(s)++++=转化为传递函数模型的描述形式。 4. 将离散系统 4-3-2-1--2 -10.5z 0.9z -1.3z 1.6z -12z 5z 3H(z)++++=转化为传递函数和零极点增益模型的的描述形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1. 生成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并记录下函数命令和波 形。 程序: clear,clc,close %清除变量空间变量,清除命令窗口命令,关闭图形窗口 t=-10:9; %取20个点 ft1=(t==0); %单位脉冲信号函数 ft2=(t>=0); %单位阶跃信号函数 subplot(1,2,1),stem(t,ft1,'m-o') %图像窗口1行2列的第1个子图绘制单位脉冲信号图形 title('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 %设置标题为“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 subplot(1,2,2),stem(t,ft2) %图像窗口1行2列的第2个子图绘制单位阶跃信号图形 title('20个点的单位阶跃信号'); %设置标题为“20个点的单位阶跃信号” 2. 生成占空比为30%的矩形波。 程序: clear,clc,close %清除变量空间变量,清除命令窗口命令 x=0:0.001:0.6; %设置变量x的值范围 y=square(2*pi*10*x,30); %用square函数得到占空比为30%的矩形波 plot(x,y,'m'); %绘制矩形波的图像

电热膜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电热膜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修订日期修订 单号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 4 A/0 / / / 批准:审核:编制:

电热膜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 1 功率试验开始时记录好功率,测试完成后与开始 功率对比。不能超出+5/-10的标准。 功率测试仪 2 绝缘强度耐压连接线线芯表面镀锡,剥线时切口整齐。芯 线于金属膜之间施加交流电1500V,5mA, 50HZ,历时3S不击穿。 用耐压测试仪测试 2 浸水耐压测试将发热组件一半浸入水中,铆接处露出水 面,用交流1500V,50HZ,整定电流5mA, 历时3S不击穿。 用耐压测试仪测试 3 泄漏电流 1.06倍额定电压下,其泄漏电流≤0.25mA。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试 4 铆接力端子与连线铆接牢固,30N拉力1min不得 松动。 用推拉力计测试 5 可靠性试验装机额定电压下长期工作,正常使用寿命不 低于3000小时。 按规定要求通电测试 备注: 1在产品的额定电压通电前按上述的检验方法检查,在3000小时运转后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2产品可靠试验基本上按上述顺序进行,如果某些试验项的结果与进行该项试验的先后顺序无关,试验顺序可以变动; 3试验应在无强制对流空气且环境温度为20℃±45℃的场所进行; 4首样检验、试制新产品、产品在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改变时,上述每项都必须检验。 其余则可以根据客户或送检部门要求检验其中一项、几项或全部项目; 5可靠性试验时如有任一试验条款中任一试品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要求改进后重新送样,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 6可靠性试的样本数量不少于10只; 7本作业指导书引用标准有(标准如有修订或换版则以最新版为准), 试验中不完善的项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 1.检测范围 1.1 厂房、仓库、综合楼及其他生产建(构)筑物。 1.2 住宅楼、办公楼、宾馆、酒店等民用建筑物。 2.检测依据 2.1有关标准和规程 2.1.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T 50292-1999; 2.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 2.1.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1999(2004年版); 2.1.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2.1.5《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 2.1.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2.1.7《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1.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2.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1.1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1.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1.12《砌体工程现场验收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2.1.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1.14《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范》CECS 02:2005; 2.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1.16 现行有关规程、规范。 2.2 各变电站建(构)筑物竣工验收资料。 2.3 各变电站历年加固、改造及维修记录。 3.检测鉴定实施程序 检测步骤为:初步调查——确定检测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详细调查——补充调查(必要时)——各项检测鉴定结果评定——检测鉴定报告。 4.检测内容 4.1初步调查:(全部) 4.1.1 收集图纸资料;调查建筑物使用历史。 4.1.2 建(构)筑物实物与现有资料进行初步核对;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

数字系统测试与可测性设计实验指导书ATPG应用

《数字系统测试与可测性设计》 实验指导书(二) 实验教师: 2012年4月9日 I.实验名称和目的 实验名称:ATPG应用 实验目的:了解Mentor公司的FastScan-(ATPG生成工具)业界最杰出的测试向量自动生成工具。了解测试各种基准电路的标准输入格式,运用FastScan工具生成测试向量。深入理解单固定故障模型相关概念。 II.实验前的预习及准备工作: 1、充分理解课堂上学习的故障模型相关概念。 2、Mentor公司的测试相关工具的介绍 缩略语清单: ATPG :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ATE :Automated Test Equipment BIST :Built In Self Test CUT :Chip/Circuit Under Test DFT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RC :Design Rule Check ing PI :Primary Input PO :Primary Output 组合ATPG生成工具FastScan FastScan是业界最杰出的测试向量自动生成(ATPG)工具,为全扫描IC设计或规整的部分扫描设计生成高质量的测试向量。FastScan支持所有主要的故障类型,它不仅可以对常用的Stuck-at模型生成测试向量,还可针对transition模型生成at-speed测试向量、针对IDDQ模型生成IDDQ测试向量。此外FastScan还可以利用生成的测试向量进行故障仿真和测试覆盖率计算。 另外,FastScan MacroTest模块支持小规模的嵌入模块或存储器的测试向量生成。针对关键时序路径,Fastscan CPA模块可以进行全面的分析。 主要特点: ?支持对全扫描设计和规整的部分扫描设计自动生成高性能、高质量的测试向量; ?提供高效的静态及动态测试向量压缩性能,保证生成的测试向量数量少,质量高; ?支持多种故障模型:stuck-at、toggle、transition、critical path和IDDQ; ?支持多种扫描类型:多扫描时钟电路,门控时钟电路和部分规整的非扫描电路结构; ?支持对包含BIST电路,RAM/ROM和透明Latch的电路结构生成ATPG; ?支持多种测试向量类型:Basic,clock-sequential,RAM-Sequential,clock PO,Multi-load; ?利用简易的Procedure文件,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测试综合工具集成; ?通过进行超过140条基于仿真的测试设计规则检查,保证高质量的测试向量生成;?FastScan CPA选项支持at-speed测试用的路径延迟测试向量生成;

可靠性试验(AEC-Q200-REV C )

1.范围 除另外说明外,本标准应用于AT切型晶体内部,仅限汽车客户的所有类型。 2.可靠性规格 2.1必要测试(AEC-Q200-REV C测试和HKA 测试) 进行表2中的AEC-Q200-REV C 测试加上表3中的HKA测试,并且 进行表2中(测试NO.14)和表3中(测试NO.110)的振动测试。 2.1.1AEC-Q200-REV C 测试

2.1.2HKA 表3

3.附录1 表2中的测试21 板弯曲实验的附录如下: 3.1范围 3.1.1描述 这个规格为评估挡板弯曲过程中贴装在PCB上时表面贴装组件的 终端强度确立了过程和标准 3.1.2参考文件 无可适用 3.2设备装置 3.3测试仪器 测试所用的设备应与图1所示相当。 3.3.1 样品数目 元器件的数目和实验的lot,AEC-Q200-REV C的表2中已被列出。 3.3.2测试环境 1.测试的组件贴装在一个由供应商提供的FR4板上,应符合以下 要求 2.平面模式是供应商为组件测试提供的标准 3.组件放置在一个100mm×40mm FR4 PCB板上,板的厚度 1.6mm×0.2mm,每层厚35μm±2μm,组件应在如下的回流曲线下 贴装: 预热温度:125℃±25℃,最长120秒。 183℃以上的时间:60秒-150秒 到达最高点的速率(183℃到最高点)≤3℃/秒 最高点温度:235℃+5℃ 到达最高点时间:10秒-20秒 坡道下降速率≤6℃/秒 4.安装100mm×40mm的板到一个类似于图2所示,器件面临下跌 的夹具上,设备应该能用机械手段,即可应用一个强力来弯曲 板(D)×=2mm 最小(或者定义在客户规格或者Q200)。应 用强力的持续时间应该是60(+)5秒。强力应用板上仅可一 次。

软件可测试性设计(基于需求规格层面)

软件可测试性设计---基于需求规格层面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2日

系统名称可测试性设计文档编号 文档名称可测试性设计版本号V1.0 起草人审核人 审核意见四维图新和博为峰软件联合制定

修订情况 版本修改人员备注 V1.0 宋光照初始版本

目录 1引言 (5) 2可测试性需求 (5) 3可测试性设计 (5) 4需求可测试性检查清单 (6) 4.1可测试性主要面临的问题 (6) 4.2可测试性通用检查点 (6) 4.3测试用例的可设计性检查点 (6) 4.4测试执行的可控性检查点 (7) 4.5测试结果的可观察性检查点 (7) 5需求可测试性案例分析 (8)

1引言 可测试性是软件的一个基本属性,它的好坏决定了产品是否易于测试,是否易于定位问题。因此,可测试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技术在提高开发设计质量,提高测试效率、充分性,降低问题发现、定位成本,提高可维护性、可靠性等多个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2可测试性需求 软件可测试性需求是产品需求包中的一种非功能需求,它是一种非功能属性方面的设计约束。 为了方便对可测试性需求进行归类,将可测试性需求分为3类: ●内建可测试性需求:是一种对可测试性能力、机制的需求,例如:存储过程机制、引擎 接口、测试环境架构等方面的需求,均属于此类可测试性需求; ●公共可测试性需求:主要针对平台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与业务无关的公共子系统 的可测试性需求。例如:操作系统资源核查:内存、定时器、队列、消息包等;各种数据库资源核查,进程切换堆栈,死锁检测等等方面的需求,均属于此类可测试性需求; ●特性可测试性需求:主要是针对业务相关的可测试性需求,例如,设置车道信息的可测 试性需求,设置危险信息的可测试性需求等,尽量描述成参数化的、易读的需求。 3可测试性设计 可测试性的特性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这么几个:可设计性、可控性和可观察性。所以在软件设计时要全面地考虑对这些特性的满足程度。 具体来讲,可设计性主要是指软件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尽量简单、无冗余,并且软件也能被分解为独立的模块进行单独测试。简单的话,从软件的角度讲,复杂度低,出错的可能性就低;而从测试的角度讲,简单即意味着测试的成本和难度降低,测试输入则更容易实施。而可分解为独立模块这也是将大型软件的测试简化的关键方法,当分解为独立部分后,则测试时只需要相关部分的输入输出。 可控性是软件易于施加外部输入和控制内部状态的能力。测试执行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被测软件施加输入,输入越多、输入间的关系越复杂、输入接口的通用性越差就越难施加输入,可控性也就越差。另一方面,为了验证软件的某些特殊功能或测试软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反应,可能需要软件处于一些非正常状态,此时就需要能够控制软件内部状态。 可观察性是软件易于观测外部输出、监控内部状态的能力。测试执行过程中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观测和收集测试结果,软件的输出是否明显、是否易于观察、输出数据是否易于收集都将影响软件的测试效果。对于外部输出不明显、不易于观测或输出数据过少等情况,就要求软件能方便地监控内部状态、辅助判断测试结果。

碎纸机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034093211.html, 好好学习社区 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规范产品试验步骤及周期,确保产品品质及安全可靠性 2.0 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的所有产品。 3.0 职责 3.1 质检员负责测试。 3.2 质检组长负责指导并监督。 3.3 质量工程师负责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改善工作的验证 4.0 定义 可靠性试验:开发中的产品、新产品试产、批量生产及结构变更的产品试验。 5.0 作业程序 5.1 原材料来料可靠性测试 5.1.1 五金物料类 1) 侧板类、齿轮类需做冲击测试具体参照《QC 标准一览表》或对应的《检验作 业指导书》进行,不同机型同一料号共用的物料,其冲击及堵转测试均按最大碎纸量的机器进行,取样冲击、堵转测试为1000PCS 以上的订单量制单进行。 2) 胶棍类煲机测试,将物料装于相应型号的过胶机上,用标准电压连续通电8 小时,检查胶辊过最大厚度胶膜能顺利通过,具体参照《QC 标准一览表》或对应的《检验作业指导书》同机型同一料号共用的物料,其煲机测试均按最大过胶厚度的机器进行,取样为1000PCS 以上的订单量制单检测2PCS 。 3) 裁刀类、螺丝类需做盐雾测试具体参照《QC 标准一览表》或对应的《检验作 业指导书》,1000PCS 以上的订单取样检测2PCS. 5.1.2 塑胶物料类 1) 过胶机上下盖类、侧板类做煲机测试具体参照《QC 标准一览表》与对应的《检 验作业指导书》 2) 将上下盖或侧板装于相应的机器上,使用标准电压连续通电24H ,检查盖子或 侧板有无变形或过胶质量有无异常.同机型同一料号共用的物料,为1000PCS 以上的订单量制单取样2PCS 测试。 3) 过胶机上下盖类需做高低温测试,有IQC 申请并取样2PCS 交工程实验室进行 高低温测试,模拟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盖子是否变形或有安全隐患。.同机型

设计性实验报告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双水 相性质的测定 学院 班级: 姓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了解其前沿研究动态 2.学会运用称量法配置三元相行为中的特定样品,运用恒 温法得到双水相;运用分光度法测定双水相两相中被萃取物质的浓度,并学会萃取效率和分配系数的计算方法。 3.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有关理 论进行综合,强化各课程之间的依托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的能力,重点实现理论课-实验课-科学研究的转化。 二、实验原理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特点是具有不对称,并且具有两亲性。其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适当的条件下,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混合使用,并且在混合溶液中存在电性相反的表面活性离子静电作用及其疏水性碳链间的相互作用。 双水相体系(aque two phase systems,简称ATPS)是指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离形成两个互相不相容的水相系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水溶液在适当的

条件下能形成双水相。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胶束结构在不同的条件下组装形式不同,这使得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系统对物质萃取的选择性具有可调节性。利用该系统萃取生物大分子物质如牛血清蛋白、胰蛋白酶等的研究已有报道。 本实验通过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H2O)混合体系在硫酸钠(Na2SO4)溶液中的相行为、双水相分相时间以及双水相对罗丹明B的萃取作用,揭示影响物质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而讨论影响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萃取作用的主要因素。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子天平;磁力加热搅拌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厚度规格0.5cm、1.0cm比色皿若干;干燥器;恒温水浴箱;塑料保鲜膜;剪刀;橡皮筋12个;圆柱形玻璃小瓶12个;玻璃棒4根;长吸管一支;注射器2支;100ml烧杯14个;250ml烧杯2个;100ml容量瓶2个;500ml容量瓶1个;5ml移液管一支;10ml移液管2支;刻度尺1把;洗耳球1个。 试剂:SDS(分析纯,99%);CTAB(分析纯,99%);Na2SO4(分析纯,99%)罗丹明B(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可测性设计技术

可测性设计技术 摘要 本文从可测性设计与VLSI测试,VLSI设计之间的关系出发,将与可测性设计相关的VLSI测试方法学、设计方法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文中简要介绍了VLSI可测性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种类,可测性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可测试性设计的内涵、意义和分类,并且探讨了可测性设计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可测性设计,自动测试生产,扫描技术,边界扫描技术,嵌入式自测试。 1可测性设计技术概述 可测性的起源于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美军在装备维护过程中发现,随着系统的复杂度不断提高,经典的测试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甚至出现测试成本与研制成本倒挂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中,美国军方相继实施了综合诊断研究计划。并颁布《系统和装备的可测性大纲》,大纲将可测性作为与可靠性及维修等同的设计要求,并规定了可测性分析,设计及验证的要求及实施方法。该标准的颁布标志这可测性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 尽管可测性问题最早是从装备维护的角度提出,但随着集成电路(IC)技术的发展,满足IC 测试的需求成为推动可测性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发展的趋势上看,半导体芯片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芯片复杂性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相应测试技术的进步。 随着数字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系统日趋复杂,对其测试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问世之后,甚至出现研制与测试费用倒挂的局面。这就迫使人们想到能否在电路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测试问题,使设计出来的电路既能完成规定的功能,又能容易的被测试,这就是所谓的可测性设计技术。因此也就出现了可测性的概念。 可测性的基本原理 可测试性大纲将可测试性(testability)定义为: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性能下降),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设计特性。以提高可测试性为目的进行的设计被称为可测试性设计(DFT: design for testability)。可测试性是测试信息获取难易程度的表征。一个产品的可测试性包括2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能通过外部控制激活产品状态(通常为故障状态)的特性,即可控性;另一方面,能通过控制将激活的故障状态传送到可观测端口的特性,即可观测性。而可测性就是可控性和可观测性难易程度的综合表征,一般取值在[0,1]之间。可测性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改善设计变难测或不可测故障转变为易测或可测的故障。 可测试性是设备本身的一种设计特性。同可靠性(reliability)一样,可测试性也是装备本身所固有的一种设计特性。产品一旦生产出,就具备了一定的可测试性。正如可靠性可以通过MTBF 等可靠性指标度量一样,可测性也可以通过可控性、可观测性指标度量。要改善产品的可测试性指标,必须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进行良好的可测试性设计。 改善可测试性的代价主要有测试生成代价和测试码置入代价两部分。可测性设计是基于测试生成而提出的,旨在提高系统测试生成矢量(ATPG)算法的有效性。因此,可测试性设计主要包括:降低测试生成代价的设计和降低测试码置入代价的设计。 2可测性设计的几种基本技术方法 可测性建模技术 可测性技术是建立有效的测试方法基础上的一种技术,只有在故障模式和测试方法明确的基础上可测性设计才有意义。这一点在早期以[0,1]故障模型和以门级敏化测试方法为主的数字电路测试中并不突出。然而随着装备和芯片复杂性的成倍增长,故障的模式与传输激励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