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有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有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有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满分:150分 时量:120分钟

说明:本卷为试题卷,要求将所有试题答案或解答做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复数z 满足

11z

i 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值为 A .i

B .-i

C .1

D .-1

2.设随机变量X ~N (2,32),若P (X ≤c )=P (X >c ),则c 等于

A .0

B .1

C .2

D .3

3.二项式6

(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 .-15

B .15

C .-20

D .20

4.设A ,B 为两个互不相同的集合,命题P :x A B ∈, 命题q :x A ∈或x B ∈,则q

?是p ?

A .充分且必要条件

B .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必要非充分条件

D .非充分且非必要条件

5.已知集合}{

22

(,)1,(,)()94x y M x y N x y y k x b ??=+===-????

,若k R ?∈,使得

M N =?成立,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A .[]3,3-

B .(,3)

(3,)-∞-+∞ C .[]2,2-

D .(,2)(2,)-∞-+∞

6.函数sin()(0)y x ω??=+>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设P 是图象的最高点,A ,B 是图象与

x 轴的交点,若cos APB ∠=,则ω的值为

A .

4

π B .

3

π C .

2

π

D .π

7.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22y x x y x ??

+??-?

≥≤≥,则z =x -3y 的最大值为

A .4-

B .4

C .3

D .3-

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为DC 的中点,AE 与BD 相交于F ,则FD DE ? 的值是 A .

32

B .3

C .3

2

-

D .3-

9.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60,则称这对异面直线为“黄金异面直线对”,在连接正方体各顶点的所有直线中,“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 A .12对 B .18对 C .24 对

D .30对

10.已知函数2()ln(1)f x a x x =+-在区间(0,1)内任取两个实数p ,q ,且p ≠q ,不等式

(1)(1)

1f p f q p q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5,)+∞

B .](,15-∞

C .](12,30

D .](12,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考生作答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一)选做题(请考生在第11、12、13三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两题记分)。 11.(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PA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A ,PO 交圆O 于B ,C

两点,1PA PB ==,则PAB ∠=_________.

12.(选修4-3:不等式证明)不等式43x x a -+-≤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_____. 1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3

()

x t t y =-=???

??为参数. 以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

430COS ρρθ-+=,则圆心C 到直线l 距离为______. (二)必做题(14~16题) 14.设点P 是双曲线

222

2

1(0,0)x y a b a

b

=>>-

与圆x 2+y 2=a 2+b 2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其中F 1,F 2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且122PF PF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

15.已知数列{}n a 中,11121n n a a a n +==+-,,若利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进行运算,则

输出n 的值为 .

16.若三个非零且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满足

112a

b

c

-

=

,则称a 、b 、c 是调和的;若满

a + c = 2

b 足,则称a 、b 、

c 是等差的.若集合P 中元素a 、b 、c 既是调和的,又是等差的,则称集合P 为“好集”.若集合{}

2014,M x x x Z =∈≤,集合{},,P a b c M =?.则(1)“好集” P 中的元素最大值为 ; (2)“好集” P 的个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 立足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同时,由于期中考试是一轮复习起始阶段的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也适当地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每题5分,满分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由4个填空题和5解答题组成,其中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解答题为17-21题,每题12分。选考部分是三选一的选做题,10分,第Ⅱ卷满分90分。 从试卷的考查范围来看,文理科试卷均考查了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数列等内容。突出了阶段性考试的特点。 三.试卷特点

1.重视考查“三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重点,并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形成基本技能。鉴于此,此次考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查. 试卷中多数题目属于常规试题,起点低、入手容易,如理科的1、2、3、4、7、13题分别对等差数列、集合、向量的坐标运算、三角运算、对数运算、定积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了考查. 另外,第9题、17题、18题、19题分别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数列求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数的简单应用。仍属于考查“三基”的范畴,但有一定深度,体现了《考试说明》“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的要求。 2.注重知识交汇 《考试说明》指出:“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根据这一原则,试卷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如理科第5题将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函数的极值相结合,第8题将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与向量的模相结合,第14题将函数的极值与向量的夹角相结合,第16题将函数的奇偶性与导数相结合,第17题将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第20题将数列、解三角形、向量的夹角与投影等相结合。 3.突出主干内容

初三中考数学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数学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视为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按要求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小题3分,共24分) 1.3-的相反数是 A. 3 B. 3- C. 13 D. 13 - 2.下面几何体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3.赤峰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全市GDP 总值为1686.15亿元,将1686.1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216861510?元 B. 416.861510?元 C. 81.6861510?元 D. 111.6861510?元 家庭人口数(人) 3 4 5 6 2 学生人数(人) 15 10 8 7 3 A. 5,6 B. 3,4 C. 3,5 D. 4,6 5.如图(1),把一块含有30°角(∠A=30°)的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放在矩形桌面CDEF 的一个顶点 A. 50° B. 40°x C. 20° D. 10°

6.如图(2),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两点,CD ⊥AB ,若∠DAB=65°,则∠BOC= A. 25° B. 50° C. 130° D. 155° 7.化简22a b ab b a --结果正确的是 A. ab B. ab - C. 22a b - D. 22b a - 8.如图(3),一根长为5米的竹竿AB 斜立于墙AC 的右侧,底端B 与墙角C 的距离为3米,当竹竿顶端A 下滑x 米时,底端B 便随着向右滑行y 米,反映y 与x 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9.化简:2x x - 10.一只蚂蚁在图(4)所示的矩形地砖上爬行,蚂蚁停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多少? 11.下列四个汽车图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标有几个? 12.如图(5),E 是矩形ABCD 中BC 边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到△AEF ,F 在矩形ABCD 内部,延长AF 交DC 于G 点,若∠AEB=550, ∠DAF 的度数?

高三数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文1

重庆八中高2017届高三上入学考试 数学试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150)-的值为 A .12 - B . 12 C .32 - D . 32 2.已知命题:,20x p x R ?∈>,命题:,sin cos 2q x R x x ?∈+>,则 A .命题p q ∨是假命题 B .命题p q ∧是真命题 C .命题()p q ∧?是真命题 D .命题()p q ∨?是假命题 3.已知函数221,1 (),1 x x f x x ax x ?+>∈,则“()f x 在1x =处取得最大值”是“(1)f x +为偶函数”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有答案-最新

八年级数学数下册期中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八页,共三道大题, 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纸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作图题请用铅笔。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一元二次方程022=+-x x 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D .无法确定 2.如果方程26302x x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x 12、,那么x x 12的值是() A . 3 B .-3 C.- 32 D . 32 3.11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初赛,他们的得分互不相同,按从高分录到低分的原则,取前6名同学参加复赛,现在小明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如果他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复赛,那么还需知道所有参赛学生成绩的( )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 4.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0862 =+-x x 的一个根,则 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0 B .11C.13D .11或13 5.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 E 是BC 的中点.若OE =3 cm ,则AB 的长为() A .12 cm B .9 cm C.6 cm D .3 cm 6.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面积为12平方米,其中沿 对角线AC 修建的小路长为4米,则沿对角线BD 修建 的小路长为() A .3米 B .6米 C .8米 D .10米 7.将抛物线2 3y x =-平移,得到抛物线2 3(1)2y x =---,下列平移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B .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8.已知二次函数2 241y x x =+-的图象上有点A 1(1)y -,,B 2(2)y -,,C 3(3)y -,,则 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 A .y 3>y 2>y 1 B .y 3>y 1>y 2C.y 2>y 3> y 1 D .y 1 >y 2>y 3 9.在学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后,老师让学生们说出2 23y x x =--的图象 的一些性质,小亮说:“此函数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是1x =”;小丽说:“此 函数图象肯定与x 轴有两个交点”;小红说:“此函数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 小强说:“此函数有最小值,3y =-”……请问这四位同学谁说的结论是错误的 ()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说明 1、整套试卷都是图文并茂盛、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考试内容主要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主,深入浅出地将开学到现在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 从统计数据来看: (一)取得的成绩 总体上看,本次试卷的书写较工整,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也在提高。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高。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不能仔细读题,不能认真揣摩题意,答题意识不够清晰,没有养成很好的认真审题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做题时只凭自已的直觉,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看出来。 3、综合应用的能力不强。学生掌握知识太死,对于碰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会分析,这方面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 4、学生实际应用性不灵活,有待训练。稍微变形一下学生就更弄不明白了。 5、学生的数学严谨性不强。数学讲究的是严密,而有些学生糊里糊涂。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好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把握好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学生在答题中,由于书写表达的不规范或是表述能力的欠缺,也是造成失分的原因。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 3、加强中、差生的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扎实做好计算题教学,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口算抓起,坚持天天练习,课课练习,以口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5、加强学生应考能力培养,细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未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6、严格要求学生,做应用题要多读题、细读题,读明白题意再列式计算。

初三中考数学升学考试试卷

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数学 本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题组成,共28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2的相反数是 A.2 B.1 2 C.-2 D.- 1 2 【难度】★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相反数的概念,中考第一题的常考题型,难度很小。 【解析】给2 添上一个负号即可,故选C。 2.有一组数据:3,5,5,6,7,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A.3 B.5 C.6 D.7 【难度】★ 【考点分析】考查众数的概念,是中考必考题型,难度很小。 【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5 出现了两次,其它数均只出现一次,故选B。 3.月球的半径约为1 738 000m,1 738 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1.738×106B.1.738×107C.0.1738×107D.17.38×105 【难度】★ 【考点分析】考查科学记数法,是中考必考题型,难度很小。 【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结果应满足:a?10n(1≤ a <10)的要求,C,D 形式不满足, 排除,通过数值大小(移小数点位置)可得A 正确,故选A。 4.若()2 m=-,则有 A.0<m<1 B.-1<m<0 C.-2<m<-1 D.-3<m<-2 【难度】★☆ 【考点分析】考察实数运算与估算大小,实数估算大小往年中考较少涉及,但难度并不大。【解析】化简得:m = - 2 ,因为- 4 < - 2 < - 1(A+提示:注意负数比较大小不要

高三数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文1

成都龙泉中学2014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卷 数 学(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1,2,3},B={4,5},C={x|x=b ﹣a ,a ∈A ,b ∈B},则C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6 2.已知i 是复数的虚数单位,若复数(1)|2|z i i +=,则复数z =( ) A. i B. 1i -+ C. 1i + D. 1i - 3.已知)12(+x f 是偶函数,则函数)2(x f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 A.1-=x B.x =1 C.2 1- =x D.2 1= x 4.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x x 2 =2-,则()f 1=( ) A.-3 B. -1 C.1 D.3 5. 经过抛物线2 4x y =的焦点和双曲线2 2145 y x -=的右焦点的直线方程为 ( ) A .330x y +-= B .330x y +-= C .4830x y +-= D .4830x y +-=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 A .1 B .2 3 C .1321 D . 610 987 7. ,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4,3),2(3,18),a a b =+=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 A.865 B .-8 65 C.1665 D .-1665 8.不等式2 ()0f x ax x c =-->的解集为{|21}x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为( ) 9. 在△ABC 中,若2,23a b ==,030A = , 则B 等于( ) A .60 B .60或 120 C .30 D .30或150 10.已知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13 B. 16 C.83 D. 43 11.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 ) 02,2P -,角速度为1,那 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P 0 P O y

2018-2019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精品文档. 2018-2019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2018-2019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35人,平均分为94.24分,优秀率80%及格率100%。总体说大部分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现将本次考试的情况做如下分析: 第一题为口算,15分,全班共减了9分,总体说不是因为不会算而失分,而是因为看错数,还有两分是因为题目明明在中间的位置,可是于浩然同学却没有做。 第二、三、四题为填空,判断,数图形中有几个角,共 33分,全班共减了36分,其中十分较多的有第一题的6、8、9小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第四题只有甄梓华出错。判断题的第4小题是这样的“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对不对,个别学生判断为对,其实最小最大的两位数孩子们是都知道的,可能就是做题时一时的疏忽,所以才出错的。第二题的6小题出错的原因我觉得是孩子们缺乏生活实践才出错的,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讲解,第8小题是看图列式,十分原因就是不该写单位的写单位了,第9小题是判断大小,出错的原因无非是计算出错或是丢题。 第五题是画一画,每题12分,全班共减了58分,出错最多的就是第二小题,中间画几个圆圈,就能写出乘法算式, .精品文档.

画出,这种类型的题从都没有做过,所以本题也是失分最多的。还有一些失分的情况是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画直角时不标直角符号,这是每天都在强调的,可是有些同学还是没能幸免。 第六题是竖式计算,共15分,全班共减了18分。可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七题是解决问题,共25分,全班共减了67分,出错较多的是4、5小题,第4小题出错的可能是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第5小题出错的原因有的是根本不懂题意,列式出错(有三个同学)有的同学是抄数抄错了;有的是根本就是算错了。 改进措施: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口算,笔算,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每天拿出5-6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精品文档. (4)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 (A) ; (B) (C) ; (D) . 2.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约为60 800 000 000元,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608×108; (B) 60.8×109; (C) 6.08×1010; (D) 6.08×1011. 3.如果将抛物线y =x 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y =x 2-1; (B) y =x 2+1; (C) y =(x -1)2; (D) y =(x +1)2. 4.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 ). (A) ∠2; (B) ∠3; (C) ∠4; (D) ∠5. 5.某事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 50, 40, 75, 50, 37, 50, 4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50和50; (B)50和40; (C)40和50; (D)40和40. 6.如图,已知AC 、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BD 与△ABC 的周长相等; (B)△ABD 与△ABC 的周长相等; (C)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 (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7.计算:a (a +1)=_________. 8.函数1 1 y x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 9.不等式组12, 28x x ->??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高三下入学测试数学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高三下入学测试数学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 1.复数 i i +-11的值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向量(12)a =,,(4)b x =,,若向量a b ⊥,则x =____________ 3. 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白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两只球,两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 . 4设两个等差数列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如果 5()24 n n S n N T n *=∈+, 则2 3 a b =______ ______. 5.下面是甲、乙两名运动员某赛季一些场次的得分的茎叶图, 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x x 乙甲则x x +乙甲= . 甲乙 0 8 50 1 247 32 2 199 75 3 36 944 4 1 5 1 6.设平面区域D 是由双曲线14 2 2 =-x y 的两条渐近线和抛物线28y x =-的准线所围成的三 角形(含边界与内部).若点D y x ∈),(,则目标函数y x z +=的最大值为_______. 7.在R 上定义运算?:()(1)1.x y x y ?=--若不等式 ()()1x a x a -?+<对任意实数x 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 为______________. 8.如果执行右面的流程图,那么输出的S =______. 9.奇函数()()f x x R ∈满足:()30f -=,且在区间[]0,2与[)2,+∞上分别递减和递增,则不等式()0xf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

五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五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卷面分总分得分 1、填空:(1×20=20分) 1.爸爸于9月8日在银行存入5000元,在存折上记作__________元,9月28日取出3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____________元。 2.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20厘米,高是底的一半,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平方厘米。 3.一个数的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5,十位上是4,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 4.在○里填上:“﹥”、“﹤”或“=” 1.70○1.700 0.809○0.81 3.24×0.9○3.24 2.88×1.4○2.88 5.用0,2,8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是___________,组成一个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这两个数的和是_________差是 ___________ 。 6.在除法运算中,当除数大于1 时,商______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时,商_________被除数。 7.13.5÷0.7,当商是19时,余数是__________。 8.一堆钢管,每相邻两层都相差1根,最上层2根,最下层8根,这堆钢管共_________根。 9、把1.4的小数点去掉,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________。 10、在34.03中,左边的“3”表示3个________,右边的“3”表示3个 ____________。 二、判断:() 1、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 2、30.54去掉小数点就相当于把该小数扩大100倍。 () 3、计算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末尾的数对齐。 () 4.一个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和原来的数大小一样。() 5.8.9×8表示8个9.8连加的和是多少。() 三、选择:(2×5=10) 1、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也扩大3倍,面积就会扩大()

20201初三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 数 学 2018.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抛物线()2 12y x =-+的对称轴为 A .1x =- B .1x = C .2x =- D .2x = 2.在△ABC 中,∠C =90°.若AB =3,BC =1,则sin A 的值为 A .1 3 B . C . 3 D .3 3.如图,线段BD ,CE 相交于点A ,DE ∥BC .若AB =4,AD =2,DE =1.5, 则BC 的长为 A .1 B .2 C .3 D .4 4.如图,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00°,得到△ADE .若点D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则B ∠的大小为 A .30° B .40° C .50° D .60° 5.如图,△OAB ∽△OCD ,OA :OC =3:2,∠A =α,∠C =β,△OAB 与△OCD 的面积分别是1S 和2S ,△OAB 与△OCD 的周长分别是1C 和2C ,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 32 OB CD = B . 3 2 αβ= C . 12 32 S S = D . 12 32 C C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从(3,4)出发,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周,则点A 不. 经过 E B C D A D E C B A D O A B C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A .点M B .点N C .点P D .点Q 7.如图,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经过点A (4,1),当1y <时,x 的取值 范围是 A .0x <或4x > B .04x << C .4x < D .4x > 8.两个少年在绿茵场上游戏.小红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到点B ,小兰从点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逆时针运动一周回到点C ,两人的运动路线如图1所示,其中AC =DB .两人同时开始运动,直到都停止运动时游戏结束,其间他们与点C 的距离y 与时间x (单位:秒)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A .小红的运动路程比小兰的长 B .两人分别在1.09秒和7.49秒的时刻相遇 C .当小红运动到点 D 的时候,小兰已经经过了点D D .在4.84秒时,两人的距离正好等于⊙O 的半径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方程220x x -=的根为 . 10.已知∠A 为锐角,且tan 3A = ,那么∠A 的大小是 °. 11.若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可以是 .(写 出一个即可) 12.如图,抛物线2 y ax bx c =++的对称轴为1x =,点P ,点Q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若点P 的坐标为(4,0),则点Q 的坐标为 . 13.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60°,面积为6π,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 . 14.如图,AB 是⊙O 的直径,P A ,PC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点C ,若∠P =60°,P A = 3,则AB 的长为 . 15.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如图,在一个路口,一辆 长为10m 的大巴车遇红灯后停在距交通信号灯20m 的停止线处,小张驾驶一辆小轿车跟随大巴车行驶.设小张距大巴车尾x m ,若大巴车车顶高于小张的水平视线0.8m ,红灯下沿高于小张的水平视线3.2m ,若小张能看到整个红灯,则x 的最小值为 . 16.下面是“作一个30°角”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平面内一点A . 求作:∠A ,使得∠A =30°. 作法:如图, C D A O B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高三上入学考试数学试卷试题文包括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市2018 届高三上入学考试数学试题(文)含答案 郑州 2017-2018 上期高三入学测试 文科数学试题卷 第Ⅰ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个小题 , 每小题 5 分 , 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 x N n6} ,B{ x R x23x0} ,则 A B() {3,4,5,6} B { x 3 x6} C {4,5,6} D { x x0或3 x 6} A.... 2. 已知a i b 2i ( a,b R ),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 a b()i A. -3B. -2C. -1D.1 3. 每年三月为学雷锋活动月,某班有青年志愿者男生 3 人,女生 2 人,现需选出 2 名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做公益宣传活动,则选出的 2 名志愿者性别相同的概率为() A.3 B. 2 C. 1 D. 3 55510 4.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 ”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 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 天后到达目的地,请问第二天走了() A. 96 里B. 48 里 C. 192里D.24里 5. 已知抛物线 x 2 8 y 与双曲线y 2x21( a0 )的一个交点为 M , F 为抛物线的焦点,a2 若 MF 5 ,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5x 3y 0B.3x 5y 0 C.4x 5y 0D.5x 4 y 0 6.如下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数学名著《几何原本》中的“辗转相除法”,执行该程序框 图(图中“ mMODn ”表示m除以n的余数),若输入的m, n 分别为495,135,则输出的m() A. 0B.5C. 45D.90

初一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初一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 鮀济中学初一级数学科期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代数式表示a 与b 的相反数的差_____________ . 2.-0.12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倒数是____________. 3.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10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平 方千米. 5.59800保留2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_____________,9874精确到百位 是_____________. 6.已知(x +2)2和| y -3 |互为相反数,则x y =____________. 7.有理数为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b_____0,a 2b_______0. 8.如图,化简| b -a |+| a -c |+| b -c |=___________. 9.当n 为正整数时,(-1)2n ·(-1)2n+1的值是____________. 10.若-m=2,则m 3=________.如果a >0,b <0,那么b a _______0.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个有理数与它相反数的积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2.有理数a 、b ,若a+b <0,ab >0,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a >0,b >0 B .a >0,b <0 C .a <0,b <0 D .a <0,b >0 3.若| a |=2,| b |=a ,则a +b 为( ) A .±6 B .6 C .±2、±6 D .以上都不对 4.当n 为正整数时,(-1)2n -(-1)2n+1的值是( ) A .2 B .-2 C .0 D .无法确定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 ,一边长为acm ,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A .a(40-a)cm 2 B .2 1a(40-a)cm 2 C .a(40-2a)cm 2 D .a(20-a)cm 2 6.代数式y x 5 的意义是( ) A .x 减去5除以y 的商 B .y 除以x 与5的差 C .x 除以y 减去5 D .x 与5的差除以7的商 7.某厂去年生产x 台机床,今年增长了15%,今年产量为( )台. A .x+15% B .(1+15%)x C .1+15%x D .x+15 8.若a 为有理数,则说法正确是( )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2016--2017学年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刘燕 一、总体评价: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基础,考查数学能力,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在训练命题中立意明确,迎合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把水平测试和能力测试融为一体,命题科学,区分度强,达到了考查目的,是一份较好的试题。本次考试高一理(2)班最高分141,最低分23分,平均分79.818;高一文(2)最高分114,最低分27分,平均值51.3分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此试卷继续保持试卷结构和题量不变,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总题量22小题,总分150分,选择题有12道,共60分;填空题4道,共20分,解答题6道,共70分,试卷中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为《选修2》第一章10%,第二章20%,第三章30%,第三章40%。试题各部分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区分度强,信度高,体现了试题测试功能。 2.试题特点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考查了高中数学《必修二》四章全部内容,全面考查了学生“双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重点内容数列重点考查,符合考纲说明。 (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决定着数学基批知识教学的水平,培养数学能力, 优化思维素养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考纲考查的重点。本试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的较多试题来自课本,源于平时的练习,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提升,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4)重视数学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题思路。 3.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不强,灵活应用能力差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够,知识记忆模糊,灵活运用较差。文科班的体现的特别明显,尤其是如甄文硕、周瑞、司江涛等基础差的学生。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数学试卷

秘 密 姓名: 准考证号 □□□□□□□□□ 成都市二〇一〇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数 学 全卷分A 卷和B 卷,A 卷满分100分,B 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 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 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 卷(共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第I 卷共2页,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I 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卡的横竖格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 ?2 B .0 C .1 2 D .3 2.x 3表示 A .3x B .x + x + x C .x ·x ·x D .x + 3 3.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众多国家数以千万的人前来参观,据统计,20XX 年5月某日参观世博园的人数约为256 000,这一人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 .2.56×105 B .25.6×105 C .2.56×104 D .25.6×104 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解密时间:20XX 年 6月13日上午9: 00 ·

A .圆柱 B .圆锥 C .圆台 D .长方体 5.把抛物线y = x 2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A .y = x 2 + 1 B .y = (x + 1)2 C .y = x 2 ? 1 D .y = (x ? 1)2 6.如图,已知AB//ED ,∠ECF = 65°,则∠BAC 的度数为 A .115° B .65° C .60° D .25° 7.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小红随机调查了15名同学,结果如下表 每天使用零花钱 (单位:元) 1 2 3 4 5 人数 2 5 4 3 1 则这15名同学每天使用零花钱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 .3,3 B .2,3 C .2,2 D .3,5 8.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4和6,圆心距为7,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外切 C .外离 D .内含 9.若一次函数y = kx +b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且图象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那么对k 和b 符号判断正确的是 A .k > 0,b > 0 B .k > 0,b < 0 C .k < 0,b > 0 D .k < 0,b < 0 10.已知四边形ABCD ,有以下四个条件:①AB ∥CD ;②AB = CD ;③BC ∥AD ;④BC = AD 。从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 称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总数共有 A .6种 B .5种 F A B E C D

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分数________ 一.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 {3}∈{1, 2, 3, 4 } 2. {x, y, z }?{x, y, z } 3. a 2+b 2=0与a=0且b=0等价 4. 15能被5或7整除 5. a -b 是整数是a, b 是整数的充分条件 6. 若 a >b, 则a 2>b 2 7. 对任意的a ∈R,不等式4a 4≥4a 2-1恒成立 8. 不等式x 2+5x+7>0的解集是空集 9. 2 1 x <-3?x >-6 10. 方程x 2=1的解为x=1且x=-1 二. 填空( 每题3分,共30分 ) 1. 方程x 2(x 2-1)=0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_______________ 2. 设U=R, M={x |x >-2}, N={x |x ≤2}则M I N=______________ M Y N=___________________ 3. 命题:对任意实数x,都有x 2+2x+5>0的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等式- 2 1 x >5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设A={x |x 是等边三角形},B={x |x 是等腰三角形}, 则集合A, B 的关系为_________ 6. 已知x >0, 则x+x 4 -3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7. 若x <3, 则31 x+2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记为_____________ 8. 设A={x |x 1 >0}, 则C u A=________________ 9. 使不等式 x x +-12>0成立的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10. 不等式| 2 1 x+1|<3在正整数集中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三. 选择( 每题3分,共30分 ) 1. 集合{小于10的非负偶数}中所有元素是( ) A {2,4,6,8} B 2,4,6,8 C {0,2,4,6,8} D 0,2,4,6,8 2.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Φ={0} B Φ?{0} C Φ∈{0} D 0∈Φ 3. a >0且b >0是ab >0的( ) A 充分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4. 满足{1,3}∪A={1,3,5}的A 有( ) A 3 B 4 C 7 D 8 5. a, b, c, d ∈R,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c >b 则 a >c B 若a >-b, 则c+a >c -b C 若a >b, 则ac 2>bc 2 D 若a >b, c >d, 则ac >bd 6. x 2-2x+3<0的解集是( ) A (-3, 1) B (-∞, -1)∪(3, +∞) C R D Φ 7. 不等式组?????+≤-0 531 21 φx x 的解集是( ) A (-2, -35) B (-∞, -2 ] C [—2, +∞) D (-3 5 , +∞) 8. 不等式(x+2)(3-x)>0的解集是( ) A (—2, +∞) B (—2, 3) C (3, +∞) D (-∞, -2 )∪(3, +∞) 9. |x -4|<7的解集是( ) A (11, +∞) B (-∞, -3 ) C (-3, 11) D (-∞, -3 ) ∪(11, +∞) 10. 不等式(x 2-4x -5)(x 2+8)<0的解集是( ) A {x |-1<x <5} B {x |x <-1或x >5} C {x |0<x <5} D {x |-1<x <0} 四. 解答( 共30分 ) 1.(本题5分) 方程x 2-ax -b=0的解集为A ,方程x 2+bx -a=0的解集为B ,若A ∩B={1},求A ∪B ( ) ( ) ( ) ( ) ( ) ( ) ( ) ( ) ( ) ( )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_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命题:开平区教研员,全区统一考试。 (二)考试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21——24、2章加九年级下相似三角形 (三)试题分析 1、试卷在总体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视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考查,也关注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注重了数学与现实的练系;关注了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以及“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的考查;特别是重视几何推理书写及计算结果的准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2、重视双基,突出重点知识考查 试卷考查双基意图明显,所占分值较大。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注意全面性,又突出重点。在试卷中,对一元二次方程和圆、相似三角形等主干知识进行了侧重考查。 3、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查数学应用能力 试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考查中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探索开放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5得分情况简析: 从得分情况看,高分数段和较高分数段的学生很少,比较正常,中间状态的成绩所占比例太少,低分段的人所占比例太大。从初一到现在,一直这样,令人担忧。 二、近期工作总结与反思及今后措施 1、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现在的年龄段就是学习,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正确给自己定位,树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确立切实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盼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认清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初中阶段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作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 4、立足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耐心指导他们将知识内容落实到位,让他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加强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常见的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 6、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7、强化过程意识,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让学生展开思维,弄清楚其背景和来源,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8、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习惯。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字句,在图中做标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